① 天津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第七章 修建性詳細規劃
第三十三條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期限為2年。
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條件分析以及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二)建築、道路和綠地等的空間布局和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三)新建高層建築對處於日照遮擋客體范圍內的住宅、敬老院、醫院、療養院、托幼、中小學教學樓等建築的日照分析;
(四)根據交通影響分析,提出交通組織方案;
(五)市政管線規劃和管線綜合;
(六)豎向規劃;
(七)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分析投資效益等。
第三十四條 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應當包括規劃說明書、圖紙以及電子文件。
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圖紙比例為1︰500至1︰2000。
第三十五條 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圖紙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規劃地段區位關系圖。反映規劃地段的位置,周邊道路走向,規劃地段與毗鄰用地和城市中心區的關系。
(二)規劃地段現狀圖。標明建設用地現狀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綠化、工程管線及各類用地內建築的范圍、性質、層數、質量、單位名稱,以及規劃四至范圍以外50 米內的建築層數和建築性質;標明用地界線、各類規劃控制線;附具現狀用地構成表。
(三)規劃總平面圖。標明規劃四至范圍,各類規劃控制線;標明規劃建築性質分類,各類建築位置、層數、間距系數,建築退讓各類規劃控制線的距離,道路名稱、道路寬度,市政和公共交通設施以及場站點,機動車停車場位置;確定主要入口方向,標明主要出入口與城市道路交叉口距離;確定地下設施范圍、地下設施出入口;附具用地平衡表、技術經濟指標以及公建一覽表。
(四)空間分析模型或者效果圖。表達設計意圖,反映空間環境關系。
(五)道路交通以及豎向規劃圖。標明道路紅線位置、橫斷面、交叉點坐標、標高、轉彎半徑、公交站場以及停車場用地界線。
(六)工程管網規劃圖。標明規劃區外圍城市道路中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和管線平面位置、間距、管徑尺寸以及主要道路斷面管線示意。
(七)綠地規劃圖。標明各類綠地的位置和界線;標明小區道路、停車場等其他用地的界線以及與綠地的關系;附具綠化用地指標表。
第三十六條 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說明書,應當說明規劃設計依據、用地周邊相關的條件分析、規劃原則和總體構思、用地布局、空間組織和景觀特色要求,道路和綠地、消防、環保規劃,人口和用地平衡表,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總用地面積、可建設用地面積、地上地下的總建築面積、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停車泊位數、居住總戶數、分項建築面積、住宅建築套密度、套型面積比例。
第三十七條 為居住建築配套建設的各類市政設施,一般不得沿街布置。新開發地塊周邊沿街界外處理用地范圍內的現狀市政設施,應當遷移至地塊內統一安排。
第三十八條 沿規劃確定的城市河湖水面、寬度20米及以上的城市道路新建各類建築物,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或者總平面設計方案,應當包括建築退讓內容和要求。沿規劃確定的城市河湖水面一側無規劃路的,規劃方案應當預留公共通道。
第三十九條 總平面設計方案參照本章規定。其中總平面設計方案的內容參照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有特殊要求的,還應當參照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五)項的規定;成果包括圖紙以及電子文件,圖紙應當參照第三十五條第(三)、(七)項的規定,比例為1:500至1:2000。
② 廣東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成果及報批材料的要求有哪些
根據《關於進一步規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工作的通知》(粵國土資規保發[2007]224號),規劃修改成果及報批的材料包括以下內容:
(1)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請示。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包括文字、圖件(或者數據)、表格。具體要求:
①規劃修改的文字說明。
②規劃修改指標平衡表。
③規劃修改前後指標對比表(以鎮級為單位列表)。
④規劃修改之前和之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鎮級1:1萬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取局部圖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要標出擬調出與調入圖斑的位置、范圍和面積。
⑤規劃修改涉及基本農田的,需提交規劃修改前後基本農田質量對比表。
(3)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報告。其中涉及環境影響評價部分要求按廣東省環境保護局《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環保審查意見的函》(粵環函[2006]766號)的具體要求編制。
(4)規劃修改方案及規劃實施影響評估報告的專家論證意見及專家組成員名單。
(5)規劃修改方案聽證會紀要。
(6)國務院、國家投資主管部門和省政府、省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准或備案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單獨選址項目應提交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或核准、備案相關材料。
(7)屬中心鎮的,應提交經省有關部門共同核准建設規模的批復文件。
(8)市、縣級發展和改革、經貿、建設(城鄉規劃)、農業、環保、林業等相關部門的書面審查意見。
③ 天津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
第十一條本市編制城鄉規劃,應當編制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
編制城市規劃和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應當編制專業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根據需要可以編制分區規劃。
在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的基礎上,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
第十二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以上一級城鄉規劃為依據,其內容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規定,體現城市設計的要求。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具備勘察、測繪、地震、水文、環境等基礎資料。編制城鄉規劃前,對規劃用地布局、建設項目可能造成影響的工程地質條件等情況,應當進行勘察。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使用統一的坐標系、高程系和現勢地形圖。
第十三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按照計劃進行。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四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規范,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居住、公共設施、工業、倉儲、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綠化等各類建設用地。
在各類規劃中,應當根據規劃內容和深度要求,劃定基礎設施、軌道交通、道路、河道、綠化用地、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歷史建築等規劃控制線。
第十五條城鄉規劃報送審批前,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依法將規劃草案予以公告,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有關部門、專家和公眾的意見。總體規劃的公告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公告期內,公眾可以向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對規劃方案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充分考慮有關意見和建議,並在報送審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見採納情況和理由。
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
第十六條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承擔城鄉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外省市規劃編制單位在本市從事規劃編制的,應當向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經批準的城鄉規劃文件副本自批准之日起三個月內,由原報批單位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移交城市建設檔案管理部門存檔。
第十八條本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報國務院審批。
區、縣總體規劃,由所在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中心鎮的總體規劃,由所在區、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歷史文化名鎮的總體規劃,由所在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國家批準的功能區總體規劃,由功能區管理機構組織編制,並應當徵求有關區、縣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意見,經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功能區總體規劃,由所在區、縣人民政府會同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九條編制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區縣總體規劃,應當組織開展原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和城市發展定位、人口規模及空間分布、各類建設用地需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特色等相關專題研究,作為編制總體規劃的基礎。
第二十條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工業、商業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公共醫療衛生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其他各項專業規劃,由有關專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綜合平衡,或者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專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雕塑專業規劃,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規定組織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二十一條市近期建設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後,報國務院備案。
區、縣近期建設規劃,由區、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後,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鎮的近期建設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後,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國家批準的功能區近期建設規劃,由功能區管理機構負責組織編制,經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綜合平衡,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二十二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詳細規劃,由市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綜合平衡,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後,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審批。
市級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由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市級風景名勝區的詳細規劃,由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三條市人民政府確定需要編制分區規劃的,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二十四條中心城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後,報國務院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中心城區、濱海新區范圍以外環城四區的區域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城、中心鎮以及歷史文化名鎮、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功能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區、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市人民政府和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新城、中心鎮、歷史文化名鎮以外的其他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後,報市人民政府和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中心城區范圍以外國家批準的功能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其管理機構或者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批。
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連同地下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一並編制。
第二十五條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鄉規劃、村莊規劃,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第二十六條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濱海新區和新城規劃范圍內的鎮、鄉和村莊,不再單獨編制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
鎮總體規劃確定的鎮規劃范圍內的村莊,不再單獨編制村莊規劃。
第二十七條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區縣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國家批準的功能區總體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公眾意見。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鎮人民代表大會和原審批機關提出評估報告並附具徵求意見的情況。
第二十八條總體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根據社會、經濟、環境和城鄉發展的需要,在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對總體規劃進行局部修改。
修改總體規劃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並向原審批機關報告;修改涉及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
修改後的總體規劃應當依照法定的審批程序報批,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九條修改近期建設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並將修改後的近期建設規劃按照原審批程序審批後,報總體規劃審批機關備案。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編制機關可以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修改:
(一)因總體規劃發生變化;
(二)市政基礎設施或者公共服務設施難以滿足城鎮發展需要,且不具備更新條件;
(三)因實施國家、本市重點建設項目需要修改;
(四)因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利益需要,組織編制機關認為確需修改。
第三十一條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徵求規劃地段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
修改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審批程序審批。
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涉及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修改的,應當先修改總體規劃。
第三十二條因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其他各類城鄉規劃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審批。
④ 廠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經通過審批,現在要做些修改,請問修改後要報批評審嗎,還是直接備案
如果有實質性的方案變動,修改後應重新審批。
⑤ 居民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審批成果分成報審成果和報批成果。請問兩個成果什麼區別
報批是最終結果。
如採納,給好評哦
⑥ 廣東省對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審查報批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廣東省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技術指引(試行)》要求,市、縣級規劃成果審查報批程序如下:
(1)申報。市、縣級規劃成果經充分協調、論證後,經當地人民政府同意,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逐級向省國土資源廳提出書面審查申請。縣級規劃成果須通過市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初審後,由市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報並附初審意見。對於不符合要求的上報成果,不予審查。
(2)審查。省國土資源廳組織有關專家對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評審,形成評審意見和評審結論。評審結論分為原則通過和不予通過兩種。屬不予通過的,退回上報單位修改後重新申報。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後,編寫《規劃修改情況說明》,與修改後的規劃成果在上報省人民政府前一並報省國土資源廳存檔備案。
(3)縣級規劃建庫成果驗收。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委託有關部門對規劃建庫成果單獨進行驗收,確保約束性指標在圖上得到落實,並符合規劃建庫標准。建庫成果通過驗收是規劃實施和用地報批的前提條件(有關辦法另行規定)。
(4)審批。市、縣人民政府將修改後的規劃成果按有關規定上報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進行審批。國家和省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查報批有新規定的,依照新的規定執行。
⑦ 天津市地質資料信息化服務研究
張惠生1 馬鋒1 楊書暢2
(1.天津市地質資料館;2.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摘要 本文概略講述了在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方面的工作思路、工作內容以及部分擬開展的工作。通過調研,了解不同的地質信息需求,進行服務對象分類,在地質資料信息集成的基礎上,建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平台、網路,利用內網、互聯網等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以促進天津市的經濟建設。
關鍵詞 地質資料 社會化服務 地質信息服務平台
從2002年開始,天津市陸續開展了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鑽孔基本信息清查、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等工作,不斷提高地質資料數字化管理。建立了天津市地質資料館網站,開發了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服務平台,初步搭建了地質資料信息化服務平台。從數據和平台兩個方面為地質資料信息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1 服務對象
在《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國土資發〔2010〕113號)文件中,一個基本原則是堅持公共服務。充分考慮社會公眾、政府管理、科學研究、企業發展的需求。通過需求調研和分析,服務對象主要分3個層面:企事業單位層面、政府層面和公眾層面。企事業單位層麵包括與地質工作相關的城建、規劃、測繪、環保、地勘、交通部門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政府層麵包括城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城市建設、水務管理、海洋管理、環境保護管理、農林業管理、地震管理等管理部門;社會公眾層面為需要了解地質相關情況的人員。
2 服務需求
通過調研,不同層面的服務對象對地質資料的需求存在差異。企事業單位層面主要從技術方面考慮,結合所承擔的工作或者研究課題,需要的是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地質數據、地質成果、地質理論和觀點等;政府層面主要從管理方面考慮,需要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成果,開展決策、實施等管理;公眾層面主要從興趣方面考慮,了解相關的地質科普知識。
3 數字化數據整理
經過多年的數字化信息化工作,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數字化存儲數據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①成果地質資料。報告正文、附圖、附表、附件、評審意見等,目前全部實現數字化存儲,2003年之前的成果地質資料通過掃描以圖片格式存儲,2003年之後按照電子文件匯交格式進行存儲。②原始地質資料。部分項目的原始地質進行了匯交,擬同處理2003年之前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一樣,通過開展掃描數字化工作後以圖片格式存儲。③實物地質資料。逐步通過照片、掃描等方式進行資料存儲。
二是地質資料管理中形成的文件資料。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包括資料名稱、形成時間、形成單位、主要編著者、內容介紹等;原始地質資料目錄,各個原始地質資料文件的名稱;實物地質目錄,每個項目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清單。地質資料元資料庫,某一份地質資料的元數據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標識信息、數據質量、內容信息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地質信息集群化形成的信息數據。天津市三維地質信息系統建設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成果,包括各類各專業的基礎數據和圖件;利用三維地質信息系統的各項功能新形成的地質資料信息,包括生成的鑽孔柱狀圖、剖面圖、統計數據,各地質專業分析評價模型形成圖件、三維地質結構模型形成的地質模型等。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資料庫,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等信息。
4 在線數據上傳與展示
目前對在線服務的定位於介紹、推介、引導地質資料的查詢和利用。基於這種定位,對整理的數字化資料按照分類管理和用戶需求進行上傳,以滿足用戶實現網上利用服務。對三類不同的資料,通過不同方式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層面用戶的需求。對第一類資料選擇可公開的公益性資料、科普類、科技類資料,上傳到信息服務平台,對政府層面需要的成果、圖件等資料,通過編輯處理,去除涉密要素、涉密數據後,形成可滿足需要的成果、圖件;對第二類資料全部上網,滿足用戶對地質資料基本信息的查詢;對第三類資料有選擇地進行深加工後上傳,深加工包括鑽孔地層標准化、鑽孔位置的校正、圖形比例的校正等工作,滿足專業用戶的資料需求。
上傳後的地質數據和基礎地理數據相結合,開發基於WebGIS的空間數據展示功能,包括地圖顯示與輸出、地質成果圖件展示與管理、鑽孔數據空間查詢與信息顯示等功能。例如通過拉框選擇該區域的地質資料目錄、鑽孔,並進一步讀取詳細的資料;對分析評價模型的展示等。
5 數據服務方式
不論是地質資料館網站還是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服務平台,都是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快捷、滿意的服務。在提供服務的同時,既要考慮互聯網的方便快捷,也要考慮地質資料的安全穩妥。首先堅持涉密地質資料不上互聯網;其次採用分級管理模式,即分為遊客、注冊用戶、高級注冊用戶進行分類管理,不同類別用戶具有不同的許可權,提供不同深度內容的服務。
6 服務制度建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不斷應用,同時要更新完善相關制度,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例如建立信息服務平台管理制度、網路安全制度、數據安全制度、數據維護制度、數據服務利用制度等,以保證地質信息服務的規范、安全和高效。
總之,利用資料庫技術、GIS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優化地質信息服務模式,使地質資料信息資源能夠被便捷、有效地瀏覽和利用,形成為城市建設、土地利用、礦產資源開發和地質環境保護等服務的地質信息平台,更好地服務於天津市的經濟建設。
⑧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應該有政府委託還是建設單位委託編制,編制的前提是什麼需要審定嗎如何報批
建設單位委託;編制的前提是獲得批復項目建議書、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提供的規劃設計條件;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後需要通過規劃主管部門的審批。
⑨ 天津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三條
《天津市城鄉規劃條例》
第五十三條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不需要佔用土地的除外);
(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
(三)具有相應測繪資質單位出具的建設工程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需要建設單位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修建性詳細規劃。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符合規定條件的,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後,施工期間應當在施工工地顯著位置公開懸掛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確認的建設工程總平面示意圖。
第六十三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核發選址意見書、規劃條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之日起一年內,辦理其他相關建設審批手續。逾期未辦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同意延期的,原批准文件失效。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之日起一年內進行施工。逾期未施工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同意延期的,原批准文件失效。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延期的,應當在批准文件失效前十五日內向原審批部門提出。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延期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