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手錶榮譽證書

手錶榮譽證書

發布時間:2021-07-19 05:58:34

① 可不可以幫我把名字p成(艾紅林),地名p成東莞寶高精仿手錶科技有限公司,日期p成2016年1月23

這個很簡單而且只是一個榮譽證書不涉及到違法,但是有一個問題這東西你要用這張圖p?

② ogivap是什麼表

ogivap簡介

靈魂人物

1903年,對鍾表工藝有相當興趣的年輕人Mr. Rene Brandt在瑞士 La-Chaux-de-Fonds小鎮成立了愛其華 (Ogival)。

曾獲獎項

1949年,在瑞士巴塞爾成功參展以來,獲得了很多殊榮,成為瑞士知名的手錶品牌之一

1950年,梵蒂岡教廷特別向「愛其華」定製一款「教皇表」

1958年,法國探險家用「愛其華」表隨行完成洞穴勘探任務

1966年,獲領「多功能腕錶」與「潛水用航海精密計時器」榮譽證書

2005年,愛其華與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聯合推出鄧麗君紀念表

2006年,愛其華被上海時裝模特大賽選定為唯一指定用表

2006年起,愛其華特邀台灣著名大美女影星--蕭薔出任愛其華表大中華區形象大使

③ 我的到了榮譽這篇作文怎麼寫

第1篇:一份特別的榮譽
今天是我(wǒ)們(men)「暑期報童團」活動的頒獎儀式。我坐在頒獎室里的座位上,心裡十分激動和緊張。

開始了。「我宣布,「2012年暑期報童團」活動頒獎儀式現在開始。」社長一臉嚴肅的說著。「銷售冠軍是某某;一等獎有……二等獎有……」怎麼還沒有我啊,急死我了。我皺著眉頭等待著。終於,「三等獎有…王慧嘉……」我終於打開眉頭,露出了笑容。雖然是三等獎,但也是憑我自己的實力得來的,我依然很高興。我又等待著「請獲得三等獎的報童上台領獎」這句話。一分鍾過去了,兩分鍾過去了。「請獲得三等獎的報童上台領獎。」我微笑著同其他獲得三等獎的報童一起走向台去。一個叔叔頒給我了一張榮譽證書和一個真空運動水壺。我當時可以用心癢難撓和心花怒放二詞來形容我自己。我看著證書,金燦燦的四個大字——榮譽證書,好似正向我微笑。我念著上面的字:「王慧嘉同學:在濰坊廣播電視報社「2012年暑期報童團」活動中表現優秀,獲得三等獎。特發此狀,以資鼓勵。」此時,我心裡像炸開了鍋似的高興。

沒想到我也可以得到如此非凡的獎。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張特別榮譽證書,我一定會好好保存的。頒獎儀式結束後,我帶著「榮譽證書」和獎品,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這就是我的第一張證書,一份特別的榮譽!

    山東濰坊奎文區濰坊日向友好學校五年級:王慧嘉

--600字
第2篇:第一次領榮譽證書
在二年級的散學典禮的一天,曾經是我最興奮的時候,因為我第一次領到了一本受人誇獎的榮譽證書。

那天是二年級學期末的散學典禮,全校的同學陸續拿著凳子向操場走去。

散學典禮開始了。首先是由校長公布獲獎學生的名單:六年級英語競賽中獲獎的同學有......操場上傳來一陣陣鼓掌聲。五年級書法比賽......獲獎的學生越來越多。我聽了可不耐煩了,突然校長說:「二年級數學速算競賽:彭敬彪......」是我嗎?真的是我嗎?周圍的同學注視著我,一個同學對我說:「快上去吧,你獲獎了。」我飛快地向主席台跑去,校長帶著微笑把這本我夢寐以求的榮譽證書遞給了我,我雙手接過證書,向校長敬了個禮。我轉向同學們,將證書高舉,一陣陣鼓掌聲在我耳里回盪著。我又高興又緊張。頓時,我訓練了三個月的情景,一點一點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我正在寫著數學試卷,這張試卷有二百多道數學算式,我必須在十分鍾把它完成。可是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因為算式太多,做了幾張的原因,我頭上的汗水流個不停。我常忍著疲勞,向算式挑戰。我有想過退出,可是半途而廢就不像我的作風了。於是我相信堅持就是力量,過了三個月我終於堅持到比賽的時候了。

一滴汗水一分收獲,不半途而廢就有成功的希望,堅持就是力量。只要有信心,鐵桿磨成針。

--500字
第3篇:找「榮譽」
童年的日子五彩繽紛,但許多事情隨著時間的飛逝,都漸漸淡忘了,而有一件事現在想起來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記得那還是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發生的事。我因為第一次拿到了「好孩子」的獎狀,高興得手舞足蹈,即使我知道幼兒園里不少同學都拿到了。

第二天清晨,我被鬧鍾無情地從睡夢中叫醒了。無意間我瞟了一眼昨天放獎狀的地方,頓時,我被怔住了。「獎狀,我的獎狀呢?」我瘋狂地叫了起來。我立刻穿好衣服,連洗臉刷牙都顧不上,衣衫不整地找起了我的「榮譽」。

這兒找找,那兒找找,還是找不到。「這可怎麼辦呀」我傷心地號啕大哭起來,像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似的。

奶奶見我這么著急,就跑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奶奶,奶奶聽後忙安慰我說:「沒關系,總在屋子裡的,別哭了。」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感到心情平靜了點。於是,我和奶奶把房子翻了個底朝天,還是沒找到。

後來,爸爸回來了,進行了地毯式搜索。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在電腦房的角落裡找到了這個我的第一份「榮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我至今還搞不懂我親手放在床頭櫃上的獎狀怎麼會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在電腦房裡。

    餘姚市肖東二小六年級:沈羽煊

--500字
第4篇:班集體的榮譽
就在昨天下午,我們學校進行了一場激烈的體操對列隊形比賽。這個比賽的機會是很難得的,一年才只有一次。

首先上場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你看他們踏步時那氣宇軒昂的樣子,讓大家羨慕不已。在接下來各班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們勇於拼搏,不服輸的精神,有的班還帶了白手套,效果也沒什麼呀。

左等右等終於到我們班了。我的心始終不能平靜,總是擔心報數報錯了,或是做操時對列不整齊……當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踏上操場的時候,我們高聲喊出了我們的口號,當徐浩文喊:「向右轉,向前看齊,向前看」的時候,我的下巴突然有點癢,想撓一下,但為了比賽,我忍住了。錄音機里傳出了我們熟悉的旋律,全班動作一致,有的同學做的動作跟大家做的相反,扣了分。我不知道結局是悲慘的還是高興的,只好聽天由命了。我們一系列動作結束,由校長宣布比賽成績,我們激動的聽著,怕錯過了這一激動的時刻,當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得第一了!

回到教室,老師說:「這是我們這個集體共同獲得的榮譽,我們班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榮譽的主人,希望大家不要驕傲,下一次,我們再得冠軍!

此時,我們也准備著下一次的激烈斗爭。

沂水縣沂水鎮中心小學六年級:趙雨珊

--500字
第5篇:一份特別的禮物
在我過十歲生日的時候,我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這份禮物既特別又珍貴的禮物是王畫意送給我的。

當我拿到禮物的時候,我非常興奮,因為那時侯我還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我手裡捧著用紙包好的禮物,看起來非常的精美、別致,我打開一看,裡面還有一個盒子,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盒子,裡面裝著一塊非常漂亮的手錶看看,是一條紅色的帶子,中間是橢圓形的,手錶裡面印著一個可愛的櫻桃小丸子,我實在是高興的不得了。

王畫意送我手錶有什麼特殊意義嗎?記得有一次,她

④ 歌朗手錶是什麼檔次

1896年瑞士國家博覽會,日內瓦 - 銀獎,1905年列日世界博覽會金銀獎,大榮譽證書,1912年英國皇家天文台,倫敦 - 「A」級證書,納沙泰爾記時器特殊系列大獎,1913年英國皇家天文台,倫敦 - 「A」級證書,納沙泰爾記時器特殊系列大獎,1914年瑞士國家博覽會,伯爾尼 - 「最高獎」(天文台類大獎)1917年納沙泰爾州天文台,航行器精度 - 第一名

⑤ 應縣每人平均年收入是多少

春風吹拂菜花香
——應縣接馬峪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實
三十年,在漫長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而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這三十年,將永遠載入共和國的史冊。三十年來,數億中國農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神州大地上,描繪出一幅又一幅美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應縣接馬峪村三十年的發展變遷,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即是共和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巨變的一個縮影。
乘春風 包產到戶
巧摸索 小試牛刀
接馬峪村,地處應縣東南部,全村有3100多口人,6000餘畝耕地,地肥水美,農業生產條件十分優越。而在1978年之前,全村老少一年辛勤勞作,也僅能維持個溫飽,朴實善良的村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沉悶的生活。於無聲處聽春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猶如一聲春雷,震醒了沉寂多年的中華大地,又似一陣春風,吹開了農村改革開放的大門。
接馬峪人醒了,他們中最先醒來的是時任村支書的王家順,幾十年的幹部生涯養成了他比別人靈敏的政治嗅覺力:政策要變,農村有盼頭了。果然,好消息接連不斷,從電台上、從報紙中,各地率先進行土地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不斷傳來。他立即召集村幹部們認真研究,並取得縣鄉黨委、政府的支持,於1981年在接馬峪村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為全縣最早實行土地改革的村莊之一。地分下去了,生產工具和牲畜也分下去了,可他的心卻提起來了,結果會怎樣呢?他心裡也沒底呀。一年後,事實證明他這一步走對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熱情,改變了過去「幹部地頭轉圈圈、群眾地里打堆堆」的出工不出力的吃大鍋飯現象,當年全村上繳公糧超出預定任務11萬公斤,而多數農民也是「倉中有餘糧、頓頓吃白饃」。倉里有了余糧,可手中錢卻還不寬裕,怎麼辦?村子裡幾個頭腦活絡的年輕人開始動腦子了,國家獎勵扶持專業戶、重點戶的發展,能不能就此做點文章呢?時任村主任的郭日進也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1982年春天,一次,郭日進進城開會,遇見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夥子在賣菜,兩簍子青菜不一會就被搶購一空,看著那小夥子滿臉笑容點著票子,郭日進眼前一亮,主意有了,開完會,他就急忙趕回村裡。當夜,集中村幹部開會,討論通過了鼓勵村民在保證口糧和任務糧的基礎上大力種植蔬菜的決定。第二天早上,幹部們就分頭下去搞宣傳、做工作。萬事開頭難,當時很多村民覺得,種那麼多菜,要是賣不了,又存不住,吃也吃不完,不如種糧保險。郭日進明白,要想群眾信服,就得干出個樣子。接馬峪村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距離縣城十多里路,交通條件也不賴,沒有理由干不好。於是,他聯合幾十名思想開放的村民,當年開始大量種植蔬菜,整整半年時間,他們一心撲在菜地里,夜以繼日,觀測蔬菜長勢,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汗水沒有白流,當年他們所種的茄子、豆角、白菜、西經柿等蔬菜就來了個大豐收。他們滿載豐收的果實行動了,每人一輛自行車,兩個簍子秤一桿,一支幾十人的賣菜隊伍出發了,他們不僅把菜賣進了縣城,而且還賣到了300多里之外的大同礦區。雖說是辛苦點,可收入也高了,年底總算賬,一畝菜地的收入比種糧要高三倍還多。當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306元,而接馬峪村人均收入突破400元大關,還破天荒地出了郭日進、陳柱保等幾個「萬元戶」。村民們服了,第二年,一股種植蔬菜的熱潮在接馬峪村掀起來了。
轉觀念 大種蔬菜
跑運輸 異軍突起
1983年,接馬峪村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00畝,是上年的5倍。而此時,全縣的蔬菜種植面積也已突破了8萬畝。到了秋天,一支上千人的賣菜隊伍川流在應縣到大同的路上,形成一支浩浩盪盪的現代「馬幫」。這兩年,也著實讓接馬峪人興奮了一把,數著一疊疊鈔票,心裡頭美滋滋的。手中有了錢,喜事就一樣接著一樣來,1984年,村民郭萬雲投資7000多元,推倒了世代居住的那幾間近百年的破土坯房,蓋起了三間寬敞明亮的磚掛面新房,成為村裡的一大新聞,來參觀新房的人絡繹不絕,不到一年時間,村子裡就有十幾處新屋拔地而起。村子富了,村委會買回來一台24英吋的大彩電,每天晚上擺在大隊院內讓群眾看電視,這對半年看不上一場電影的村民來說更是一件稀罕事。接馬峪人有錢的名聲不脛而走,接馬峪村小夥子也成了周圍十里八村姑娘們追逐的目標。兩年時間中,接馬峪村小夥子娶回了三十多個外村媳婦,就連村裡的老大難,無父無母,年過三十的張二也經人介紹,把鄰村一個寡婦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迎進了家門,他高興地逢人便講:「取媳婦又當爹,雙喜臨門。」全村購買了40多台黑白電視機,手錶、縫紉機在村裡已不是什麼稀罕物了。時光一年一年地飛逝,接馬峪人靠著菜籃子也一天比一天富裕。但好景不長,到了1990年,隨著大同市菜籃子工程的實施,大同近郊菜區成片建設,應縣蔬菜的主要銷售地大同礦區的市場逐步被郊區的農民佔領,望著一片片潰爛在地頭的蔬菜,無人問津,農民們發愁了。
關鍵時刻,應縣縣委、政府及時制訂了多項鼓勵農民外銷蔬菜的扶助措施,走出去,去開拓更遠、更大的市場!這成為應縣上萬菜農的唯一出路。當時已接任村支書的郭日進帶著幾個助手已奔波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的路上了,多了一個心眼的他硬是軟磨硬泡地讓一直關心著蔬菜發展的鄉黨委書記跟他一齊出馬,事實證明他這一招真管用。當時市場經濟剛起步,尤其在北方,市場經濟還沒有深入人心裡,很多市場還都是國營的,人家根本不和這些「泥腿子」打交道,訂合同人家認的是政府大印。一個多月的南北奔波,有鄉黨委書記的幫助,他們不僅捧回了一疊蔬菜供應合同,還召來了一批販菜的「南蠻子」,就這樣,接馬峪的蔬菜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走出了家門。而很多當時販菜「馬幫」的成員也有了一個新頭銜「蔬菜經紀人」。銷售渠道暢通了,村民的熱情更加高漲了,1991年,接馬峪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畝,比1983年翻了一番,每年一到蔬菜上市季節,外地客商雲集,車水馬龍,當年的簍子運輸隊早已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蔬菜經紀人活躍起來了,走東家、竄西家,操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與外地客戶談價格、論質量,溝通客商與菜農。蔬菜的長途外銷,隨之而來的許多制約因素逐步凸現出來。
首先是道路問題,接馬峪村距縣城雖只有十多里地,可以前只有一條不寬的砂石公路,跑個農用車還湊合,而對於那些長途大貨車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不寬的路面,兩輛汽車錯車都很困難。落後的道路運輸能力已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村兩委班子人馬一邊號召大家集資,一邊跑政府,終於一條由村民出工出石料,由交通局出技術出瀝青的柏油路於1994年建成通車了,道路由接馬峪直通縣城,極大了改善了交通運輸狀況。
信息不暢通也成為一個難題。由於蔬菜市場一日一價,常常發生客商與菜農之間因價格問題而產生的糾紛,安裝一部電話成為很多村民的迫切需求。經過與郵電部門協商,在當時郵電局的支持下,栽桿拉專線,一下子就給村子裡裝了107部電話。作為一名蔬菜經紀人,更要掌握市場的蔬菜行情,村民們驚奇地發現,經紀人宮尚成的腰裡別著一個半頭磚大小的傢伙,還能說話,這就是人們傳說的大哥大,有了它辦事效率提高多了,在當時,人們開玩笑地說:「只有縣長級別的人才能享受這個待遇。」不到一年,大多數經紀人都有了這樣一部大哥大。
每年收菜時節,外地客商來了,經紀人帶著客商一塊一塊地轉菜地,既費時又費工,我們何不建個批發市場呢?讓菜農把菜送到市場,客商驗貨裝車,這樣兩頭都省事,郭日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當他把想法跟大夥一說,眾人齊聲贊同,就這樣兩個簡易的批發市場建成了:一塊空地,幾間房子,外加幾桿大秤。用現在的眼光看,那根本不算市場,可在當時卻起了大作用。接馬峪人或郭日進本人誰也想不到,幾年後,一座大型的現代化交易市場就在這樣的基礎上拔地而起。
當全村人大部分投身到種菜的高潮中時,有一個不安分的村民心中正盤算著另一個想法,他就是陳柱保。這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沒多少文化,但頭腦靈活,前兩年他也是「簍子隊」的一員,從那時他就覺得,僅憑一輛自行車,兩個簍子,終究難成大氣候。要干就要干大的,他想到了汽車,現在國家鼓勵專業戶、重點戶的發展,銀行也積極支持,並發放無息貸款,可不貸款買輛汽車。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妻子時,妻子瞪大眼瞧著他:「媽呀,汽車好幾萬塊錢,萬一干砸了,賣了你也賠不起。」確實,當時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有幾個敢有這種想法,可倔強的老陳決定的事,沒有人能叫他回頭。不久,一部嶄新的解放牌汽車開進了村裡,村民們驚呆了,一時間村裡說什麼話的都有,1984年,陳柱保成了全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陳柱保的汽車在全村人疑惑的目光中跑起來了,他頭腦靈活,人又勤快,很快與外地客商套上了交情,很多外地客商點名用他的車拉菜。幾趟送菜下來,他也摸出點門道,開始自己單干起來,他南下湖廣、北上京津,由於他拉的菜質量好,價錢又比別的菜販低一些,很受京津等地一些蔬菜市場老闆的歡迎,很快就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年後,他粗略地算了一下,連自己都嚇了一跳,整整地掙回一部汽車來。這一下,他心裡更有底了,於是他又貸款買了一輛汽車,雇了一名司機和兩名幫工,准備大幹了,這使老陳又一次創造了一個全縣第一——第一個常年僱工的農民。成功的範例帶動了周圍的人,不久村裡人又買回4部汽車和5部農用車,形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販菜車隊,只是這支隊伍可比以前的「簍子隊」氣派多了。此時,接馬峪的蔬菜種植業已初具規模化和產業化,接馬峪村也已大變了樣,超過半數的村民蓋起了新房,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成為多數村民家中必備之物。1995年,他們所種的架豆、蘿卜等平均畝收入超過2500元,村民的人均收入也躍過3000元大關。接馬峪村紅火了,當時接馬峪村的帶頭人郭日進、郭潤山也火了,各種榮譽也隨之而來。榮譽面前,他們並沒有陶醉,下一步該怎麼走?就在他們還沒理出個思路之時,一場災難卻悄然而至了。1996年,因上一年的蘿卜價錢高漲,帶動了全縣菜農一哄而上大種蘿卜,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一倍,接馬峪人也不例外,可到了秋後,蘿卜的銷售價只有每公斤0.12元,不到上年的1/5,而另一種主要產品架豆的價格也只有每公斤0.3元,不到上年的一半,房漏偏遭連陰雨,這一年,大白菜因遭病蟲害的襲擊,幾乎絕收。望著滿地連牛都吃厭了的蘿卜,人們傻眼了,昔日的車水馬龍不見了,那些外地客商不來了。
再說陳柱保和他的車隊,老陳越干越大了,此時的他又干起了客運,貸款買了三部客車,並在村口建起一座車站,車站比縣汽車站還氣派,此後幾年,它一直是接馬峪的標志性建築。也許老陳太超前了,養客車成了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幾年下來,賠的連自己家中幾萬塊的積蓄都搭進去了,還欠了銀行30萬貸款,這個跟頭栽的可不輕。下一步該怎麼辦呢?老陳在思考,接馬峪人都在思考著新的出路。
舉龍頭 建大市場
抓生產 百業齊興
汲取教訓,謀劃下一步路該怎樣走。村兩委班子成員和經紀人代表、村民代表經過研究、商量,一致同意建設大市場,可說話容易,建一個大型市場需上千萬資金,錢從哪裡來?而此時,應縣縣委、政府也在認真分析應縣蔬菜市場形勢:多年來,應縣蔬菜種植面積急劇擴大,但始終處於一種「有市無場」低級層面上,形不成輻射力,吸引不住大的客戶,生產中缺乏市場主導作用,種植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難以應對市場的風險。1997年初,縣委、政府決定興建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選址問題成了關鍵,地址既要在蔬菜生產區,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還需佔用大量土地。有的條件相當好的村子推託不要,而接馬峪村則不同,聞風而來的郭日進挨個領導的辦公室走,大談接馬峪的優勢並保證由村裡出資配置附屬項目,終於投資1075萬元的蔬菜批發市場落戶接馬峪。市場佔地10萬平方米,內部建成水泥路面交易廣場3.4萬平方米,配置大型停車棚180個,可容納萬名菜農、千名菜商、300輛貨車同時交易,年吞吐能力達到5億公斤,是當時全省規模最大的農村產地市場。對蔬菜批發市場的建設,接馬峪人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建市場需要佔地,很多村民情願將自己的承包地無償出讓,村裡的幾十部汽車、農用車夜以繼日地拉土方、拉石子,全力支持市場的建設。蔬菜批發大市場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使用的計劃,當年市場內實際成交量達4000萬公斤,吸引了廣州、廈門等地客商500餘家。爭取大市場的落戶,接馬峪人最先得到了實惠,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隨著市場輻射力的大斷擴大,每到菜季,天南海北的客商蜂擁而至,他們或是親自來談生意,或是派人常住,周邊鄉鎮送菜的菜農也是大車小車川流不息,這就要求服務業一條龍地跟上去。接馬峪村委會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一方面繼續做大、做強蔬菜種植業,一方面大力發展直接服務於市場運行的餐飲、住宿、百貨、娛樂、包裝、運輸、勞務以及市場中介等服務行業。全村從事服務業的個體戶發展到100多家,從業人員600餘人,2002年營業收入470萬元,其中建成宮泰山大酒店等幾所上檔次、有特色的餐飲、住宿服務體,在大市場內從事流通中介的本村蔬菜經紀人達到68人,其中不乏陳柱寶、席龍、宮泰山等年收入幾十萬的全市著名蔬菜經紀人。而在蔬菜產銷期,從事裝卸、選揀、包裝等項工作的大多是外村人和城市下崗人員,接馬峪村人已不再看那點小錢了,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2000年,擔任十幾年村支書的郭日進被縣里聘為蔬菜批發市場經理,年富力強的郭潤山成了村裡的新領頭人,他一上任就向全村人作下承諾:在任上,自己個人不搞任何經濟實體,也不入股別人的企業。可就是這個自己不辦企業的新支書,卻在短短幾年間帶動了接馬峪村三十幾家私人企業蓬勃發展。
無公害 二次革命
強市場 完善功能
接馬峪人做大了,依託大市場,3000多畝的蔬菜基地初具規模,餐飲住宿等服務業也日漸紅火,下一步該是做強的時候了。上任不久的郭潤山不見了,一個月後,在村民驚疑不定的議論聲中,從山東取經回來的郭潤山出現在村裡,而且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在全村推進建設綠色蔬菜基地,同時也為了延伸產業鏈,號召大家籌資建恆溫預冷庫。就在郭潤山在外考察之時,村裡另一個人也沒閑,他就是郭有義,聰明的人總會想到一起去,此時的郭有義跑銀行,求親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2001年,應縣第一座由農民自己籌資興建的百噸恆溫預冷庫在接馬峪村建成投產了,一向不耐儲運的豆角、蘿卜等「短腿」產品「安全」了,產品一下子打入廣州市場,而郭有義憑著冷庫發家了。而此時,另外幾個「能人」也不甘示弱,陳柱保、郭平德等人的冷庫不到兩年的時間也建起來了。我們還是說說老陳吧,這個名聲響鐺鐺的漢子前幾年養車賠了、欠下一屁股債,可他人卻並沒有爬下,又重操舊業,幹上了蔬菜經紀人,憑著搞運輸時結識了許多菜販子的本錢,幾年下來,不僅還清了銀行貸款,而且又投資近百萬建起了全村第三座冷庫。人啊,誰都有跌倒的時候,關鍵是看你能不能爬起來。政策好了「能人」也就多了,宮尚成,這個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的村民腦子里正盤算著更為長遠的事:建冷庫只能讓蔬菜的壽命延長一時,要是上一個蔬菜脫水加工項目不是更長遠、更可靠嗎?主意拿定,接下來就是行動了,2001年,投資200多萬元的脫水蔬菜加工廠建成了,宮尚成又讓接馬峪拿回了一個全縣第一——第一家脫水蔬菜加工廠,幾年後,宮尚成靠著這座廠子成了接馬峪村的「首富」。加工廠的建成,不僅實現了蔬菜的就地轉化,而且使原來質量稍次一點而賣不上價錢的許多蔬菜身價倍增。同時,由於脫水蔬菜加工廠和恆溫預冷庫所帶來的巨額利益不僅帶動了本村人的投資熱情,也吸引了外埠企業的紛紛投資。
2004年,已退居二線的郭日進和江蘇「綠禾」集團成功聯姻,引進資金1200萬元,建成了全縣第一個大型脫水蔬菜加工廠,其產品走出了國門,打進了日本、韓國等市場。隨著大量資金的引入,蔬菜加工貯藏業不斷上檔升級。2007年,招商引資9000萬元的宏田綠園公司正在實施的真空包裝、流水預冷、FD凍乾等7個精深加工項目,預計2009年將全部投產使用。目前,接馬峪村擁有由村民投資建成的冷庫11家,脫水加工廠11家和2家通過招商引資來的大型蔬菜加工企業。據測算,蔬菜脫水加工一項,就會使蘿卜每公斤就地增收0.15元。蔬菜加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造紙、蔬菜包裝等相關產業的興起,現在村裡有紙箱廠2個,造紙廠3個。全村蔬菜加工儲藏能力現已達到日處理3000噸的水平,創造了2000多人的就業崗位,加工儲藏企業的年利潤2007年達到了2500萬元。
再說無公害基地的建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綠色蔬菜和新鮮應時蔬菜已為廣大市民所鍾愛。接馬峪村很早就有了蔬菜種植大棚,可由於成本高、技術含量要求高,一直沒有推廣開來。看來,要想使蔬菜種植業升級換代,沒有科學技術作後盾是不行的。2003年,郭潤山爭取到農業局的支持,在村裡成立了全縣唯一的村級農民培訓中心,5年間先後舉辦綠色蔬菜培育、病蟲害防治等專題學習班80多期,參訓農民6000餘人次,並聘請北京農業大學張天柱博士、中國農科院博士李世東等一大批專家來授課指導。2005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5000多畝,並在全縣率先推動了無公害蔬菜示範種植,形成了全縣發展最早、效益最好的蔬菜生產基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技術、統一管理,規范了蔬菜品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果實採摘、分級包裝、質量檢測、申報認證、市場開發等各個環節行為。同時,他們也逐步認識到品牌效應,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青椒、架豆、土豆、胡蘿卜4個主要蔬菜品種相繼獲得了國家級無公害產品質量認證,以接馬峪村蔬菜基地為代表的「應州綠」注冊商標在2007年獲得了「山西省著名商標」的稱號。目前,全村已全部實現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並在已建成120畝溫室日光大棚的基礎上,於2008年建成65畝可移動大棚,全村蔬菜生產已由大路菜向精細菜,由換季生產向全年上市轉變。與省農科院合作的百畝試驗田基地也傳來喜報,成功地引進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接馬峪村蔬菜生產發展史上的「二次革命」取得了輝煌成就。
在蔬菜種植加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養殖業、經濟林種植和運輸業也已初具規模。在村子西北口,一片整齊的白色建築與大市場隔路相望,那是村民張天明投資 200萬元建成的生豬養殖場,現已存欄數百頭,按其設計規模,3年後存欄將突破千頭。而在村東,數百畝的蘋果樹、杏樹、結李樹有的已經掛果。村裡已擁有大小機動運輸車輛500餘部,這支運輸大軍走南闖北,出去拉菜,回時拉麵、拉肥等,每年都能創造數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2008年,是接馬峪人最為驕傲的一年,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蔬菜大市場年交易量超過2億公斤,行銷29個省市區。接馬峪人真富了,郭潤山笑了,這位當了8年村支書的漢子一直遵守著自己的承諾,今天,他已是接馬峪村的「窮人」了。在他家,我們問起他當初是怎樣想的?他只是淡淡地說:「顧了自己的,就顧不上集體的,況且,我也富了,你看我這新房,30年前想都不敢想。」「他可富了,人家滿滿一箱子寶貝呢」,炕上的妻子一邊說一邊指著一個紙箱子讓我們看,裡面是一大摞榮譽證書,我們隨便翻了幾本:全省十佳支部書記、農村科技帶頭人、朔州市五一勞動獎狀……是呀,換個角度,又有多少人能向他這樣富有呢?讓我們再看一看富裕起來的接馬峪村吧。

⑥ 在部隊比武中獲得的獎狀是什麼樣的

在部隊很少有獎狀 除非是團體的。 一般都是胸標或者榮譽證書什麼的還有獎杯

⑦ 送禮,什麼品牌的手錶好

個人覺得像朗迪,卡西歐這些挺不錯的

⑧ 愛其華手錶怎麼樣是不是在國內有組裝的好像很少人認識這牌子

最好把英文標志寫出來,中文名稱有時候不準確,但是我感覺這個品牌可能不是瑞士原產,有可能是組裝表,2999元,你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品牌比如天梭等

⑨ 愛其華手錶是哪個國家的產品

愛其華是瑞士的手錶品牌,創立於1903年。

1903年,對鍾表工藝有相當興趣的年輕人Mr. Rene Brandt在瑞士 La-Chaux-de-Fonds小鎮成立了愛其華 (Ogival)。

1903年,名為愛其華 (Ogival)的幸運之魚在瑞士誕生,並以精密的航海定時器活躍於當時的航海界。賦予它生命的 Mr. Rene Brandt,是一名對鍾表工藝有相當興趣的年輕人,以他對瑞士鍾表工藝的理想與經驗,開創了愛其華鍾表不凡的百年歷史。

當時的瑞士鍾表業仍以 La-Chaux-de-Fonds這個小鎮為發展重心,為了將愛其華(Ogival)的鍾表工藝發展推向顛峰。Mr. Rene Brandt 在1929年,憑借著對鍾表工藝的經驗與技術以及對注冊商標權的先見,將愛其華(Ogival)鍾表公司,正式在 La-Chaux-de-Fonds這個鍾表薈萃的小鎮注冊設立。

(9)手錶榮譽證書擴展閱讀

曾獲獎項

1949年,在瑞士巴塞爾成功參展以來,獲得了很多殊榮,成為瑞士知名的手錶品牌之一。

1950年,梵蒂岡教廷特別向「愛其華」定製一款「教皇表」。

1958年,法國探險家用「愛其華」表隨行完成洞穴勘探任務。

1966年,獲領「多功能腕錶」與「潛水用航海精密計時器」榮譽證書。

2005年,愛其華與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聯合推出鄧麗君紀念表。

2006年,愛其華被上海時裝模特大賽選定為唯一指定用表。

2006年起,愛其華特邀台灣著名大美女影星--蕭薔出任愛其華表大中華區形象大使。

⑩ 時尚新娘評選大賽獎項設置:前一百強可獲得20寸時尚展片一幅;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豐年 橫批:年年有餘

閱讀全文

與手錶榮譽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