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農職教成果

農職教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19 05:40:31

1. 余祖光的主要成果

公開發表論文、文章、80餘篇 主要有:
(1)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新變革,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1
(2)調動辦學主體積極性,消除供需錯位,轉化潛在需求《教育科學研究》2001,2
(3)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探討,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5
(4)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職教論壇》2003,13
(5)手工業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光明日報》2003、8、14
(6)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積極發展民辦職業教育,《中國培訓》,2003,10
(7)院校經營勢在必行,《職教論壇》,2004,9
(8)「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調查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5
(9)職業教育——破解中國就業難的「金鑰匙」 《人民論壇》2006,1
(10)期待第三次跨躍 人民日報2006、11、10第十六版
(11)黃炎培及職業教育思想形成之路 《教育與職業》,2006,17
(12)職業教育中價值觀教育課程的新範式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2
(13)加強價值觀教育 促進和諧社會構建 《人民政協報》2006、11、22
(14)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4
(15)增強職業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吻合度《教育報》2009,4,12
(16)社區學院的魅力——來自美國、加拿大的考察報告《職業技術教育》2009,15
(17) 培養具備工業文化素養的勞動者《中國教育報》2011,05,09
(18) 文化對接——校企合作的必經之路 《人民政協報》2011,8,24
(19) 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研究的新成果《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第25期(9月)
(20)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的新動向《職業技術教育》2011年第25期(9.1)
(21)專家建議:把工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職業技術教育》 2010年12期
(22)把先進工業文化引進職業院校的校園 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 2010年第3期 1.主編:《面向未來的探索》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2月
2.《職業教育改革探索論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副主編:《九十年代改革潮》職業技術教育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4.《職業學校管理》北京師范大學網路教育學院,2003.
5主編:《新世紀初我國職業教育發展——2001-2003年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6.主持編寫《新世紀初中國職業教育發展——2004-2007年職業教育發展報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7.《學會做事——全球化下共同工作和學習的價值觀》(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月
8.《職教改革前沿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月
9.《工作價值觀教育的創新與實踐》余祖光 主編 ,海洋出版社 2010.5月 1.與孟廣平共同主持「八五」國家重點課題《借鑒德國雙元制經驗,促進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實驗》,
2.主持「九五」國家教委重點《面向21世紀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
3.主持「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現代遠程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4.主持「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
5.參與主持「九五」規劃教育教育部重點課題《經濟發達地區多元辦學體制研究》
6.參與主持「十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問題研究》
7.教育部與世界銀行合作研究項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調查研究》簽約人、副組長
8.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2006年10月
9.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工業文化對接的研究與實驗》,2010年12月 1.「八五」期間主持的《借鑒德國雙元制經驗,促進我國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實驗》課題成果
2.主持的《職業教育「九五」學科調查》分別獲得第二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的第一、第二等獎。
3.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比較研究與實驗》,
重要學術兼職
1. 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職業技術教育學科規劃組成員,
2. 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3. 聯合國教科文職業技術教育咨詢專家,
4.中華職業教育社專家委員會委員
5.《職業教育通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職教論壇》顧問

2. 如何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平台

最好是找開發公司定製,別人的想法畢竟是專業的,能按你的想法做出你想要的結果

3. 職教農大

不清楚 哈 這

4.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建議1000字。

一、發展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強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加強,「技能」已經成為就業市場上的一朵「金花」,光芒四射,而具有職業技能資格的人員則成為各行業用人單位的搶手人才。但由於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相當滯後,每年培養的技術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許多企業不惜高價誠聘合格技工,然而技工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為改善目前熟練技工供不應求的嚴峻形勢,促進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將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來抓。
二、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近幾年來,職教院校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現狀仍不樂觀,職業教育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生源短缺、生源基礎較差
職業技術學校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年代曾經是許多初高中學生的首選學校,既可學到專業生產技能,又可被國家包分配獲得就業保障。但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改變,高等院校普遍擴招,上大學已不是學生的一種奢望,再加上目前社會不能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地位,把職業教育當作「二等教育」等因素,導致了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萎縮。生源越來越少,勢必導致職業學校降低升學門檻,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從而給學校的畢業生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給用人單位造成對職教生的不信任。這種惡性循環使得職業技術學校的社會美譽度越來越低。
(二)基礎教育設施陳舊,師資力量薄弱
職業技術學校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的薄弱。一方面,目前職教學校教師待遇低、教書無成就感的窘境除了無法吸引外來優秀教師外,還造成了部分有能力教師的跳槽外流。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必要的教師知識更新進修,也是造成師資力量薄弱的一個環節。
(三)職業教育受傳統和現代教育思想的擠壓,保守與創新的沖擊成為教育思想論爭的主調
傳統普通教育,以課堂講授學科知識為主,以應試作為教學動力的驅動和最終評價途徑,造成許多職教管理人員和師資在實踐中感到彷徨、無所適從。一部分平時注重實踐環節的,通過學習、實踐,很快就適應了職教環境;另一部分平時注重學術理論探討的人,或習慣於普通教育教學的人,教學現還未改變。在我國經濟處於計劃經濟時期,其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思想以行業、產業專門人才為中心;而在走向市場經濟階段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思想應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為中心。
總之,職業學校與就業市場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專業設置和布局不合理,辦學模式缺乏靈活性;課程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和生產技術更新;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強;在校生素質不高,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為。
三、發展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許多家長及學生對職業學校的認識不夠,求學觀念傳統落後,致使學校招生困難。長期以來,考大學成為眾多學子的唯一追求,而職業學校因被視為「低等教育」而很少有人問津,結果造成生源的逐漸減少和職業教育的迅速滑坡。僅2002年中國就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除了影響職教發展以外,傳統的求學就業觀念還將導致高校生的過度膨脹和大學畢業生失業的增多。因此,轉變社會求學就業觀念成為我國教育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是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不合理,不能以市場為導向。就業率是是衡量一所職業學校的好壞標准,也是確保其生源的關鍵所在。但是,目前一些職也學校並沒有與市場充分對接,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傳授的技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培養出的技術工人不符合市場需求,進而造成一些畢業生就業困難。三是職業學校發展緩慢,教學設施相對落後。據調查,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學校至少還要放大7倍才能滿足市場需要,可見目前職也院校的數量還是很不夠的,而學校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規模小、效益低,技術設備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辦學機制較為封閉,發展資金嚴重不足,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5. 初中起點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校成人教育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矗立於美麗富饒的渤海東岸,遼寧南部的營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鮁魚圈。學院始建於1948年,1999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遼寧熊岳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更為現名,是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
學院現佔地1108畝,建築面積23.36萬平方米,投入的固定資產總值2.45億元,校內建有教學服務型、科研主導型、生產實訓型、自主創業型實訓基地75個,可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具有承載項目功能的實訓室、工作室91個,具有多媒體教學功能的教室97個,座位6342個,可滿足現代化教學需要。
學院不斷拓展辦學領域,設有農學園藝、畜牧獸醫、工程、食品、生物技術、園林、信息工程、經濟貿易、管理9個系49個專業及專業方向,其中入選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6個,省級示範專業11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6個。面向全國20餘個省市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86人,擁有本科自考專業5個,在校學習學生1115人,成人函授本專科專業12個,學生147人,同時擁有國外留學生17人。現有專任教師370人,其中具有高級以上職稱136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的教師178人,「雙師素質」教師佔80%以上。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8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0名,省級專業帶頭人5名,省級優秀青年骨幹教師6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先後打造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主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1部,主編「十二五」國家級高職高專規劃教材36部,有國家精品教材2部,省級精品教材7部,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精品教材1部。主持國家資源庫園藝專業建設項目和遼寧省農林牧漁虛擬模擬實訓基地項目,是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試點校。
學院持續推行「雙研驅動」戰略,自2001年起,連續四屆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先後立省級及以上課題247項,取得省級及以上科研成果175項,獲省級及以上成果獎勵41項,擁有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動物健康養殖中心等省級研究平台,獲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74項,國家技術發明專利10項。以高粱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動物健康養殖中心、節能日光溫室優化設計和保護地果樹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我國北方十幾個省推廣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院秉承「優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長」的育人理念,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在全國各項職業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2010年學院學生榮獲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農業類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2014年榮獲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遼寧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榮獲中國農業高等院校第七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國高職高專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上,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學院始終堅持校企貫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形成了企業體驗實訓、企業頂崗實訓和企業就業實習的企業實踐體系,推出了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徵的校企貫通「4-1-1」人才培養模式。在該模式的總體框架下,系統探索和構建了各專業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在「為農民提供生活模式,為農業提供生產模式,為農村提供發展模式」的理念指導下,一批具有產教融合特徵的職教成果——遼豐葡萄、台灣蘭花、葡萄酒庄、寵物診療中心等實訓基地發揮了產學研一體化育人作用。先後與寶地集團、海城三星公司、葫蘆島玄宇集團、上海朋朋寵物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聘請台灣寵物美容大師、香港寵物繁育大師組建寵物大師工作室,為各專業開展生產性實訓和職業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證。
學院積極打造國際化辦學特徵,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借鑒國外職教經驗,積極與高職院校開展交流與服務,先後與荷蘭、日本等國的企業與學校簽署留學協議,已派出一批學生出國留學,並已招收奈及利亞、辛巴威、韓國等國17名留學生到學院學習。
學院不斷彰顯產學研一體化辦學特色,與遼寧輝山集團、北京偉嘉集團合作辦專業、建基地、搞研究、做服務,辦學特色日漸凸顯。現與497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校外建有緊密型實訓基地231家,成立校企合作聯盟3個,為各專業開展生產性實訓提供了充分保證。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十四年保持在90%以上,連續多年出現畢業生供不應求現象。
學院始終堅持服務「三農」不動搖,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現建有新農村建設示範點8個、教育扶貧點1個。被國家農業部授予「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現為省政府新型農民培訓基地,被遼寧省科技廳授予「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已為省內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區)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6萬餘人次,形成了高職學歷教育和培訓服務並重的辦學格局。學院是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全國農村與農業職教學會副主任單位、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農林牧專業協作委員會主任單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建校67年來,學院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社會培養培訓各類專門人才7萬多名。現為遼寧省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營口市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牽頭單位,連續十多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先後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首批8所優秀校之一,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遼寧省「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共獲得國家、省、市50多項榮譽稱號。
乘全國職教會的強勁東風,遼農職院人正秉承「勤學、力行、謙和、奉獻」的校訓,發揚「開放、務實、勤勉、創新」的校風,唱響「開放求活力,實踐出真知」的辦學理念,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地向創建全國高職教育百強名校、培育農業教育百年老校的奮斗目標全力邁進,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6. 農村職業教育的定義

張家祥等學者從教育方式和對象角度對職業教育從廣義與狹義界定,指出「凡是通過言傳身教、口手相傳、世襲家傳以及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在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傳授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活動,都是廣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狹義的職業技術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傳授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活動,主要指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這亦是大多數國內學者之定義,辭海中定義職業教育為「給予學生或在職人員從事某種生產、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分就業前和就業後兩類。」顧明遠說職業教育乃是「傳授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7. 周誼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調查,《當代教育論壇》,2004.3.110-5。
126、思茅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04.2.19-21★,
127、社區安定,教育為先——歐文的教育實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統計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兒教育,《當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會教育經費及其使用效果,《學術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職業教育(2作者),《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2作者),《醫學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楨的留學教育思想(2作者),《樂山師院學報》,2003.6.。
134、酉陽清溪村職業教育調查,《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8-11,。
135、憲法修改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影響分析(2作者),《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2004.8.
136、關於比較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比較教育學科體系、研究方法與人才培養論壇,2004.7.10-1,西南師大
137、當代美國私立高等教育透視,《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戰後日本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發展,《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兒園發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國的「一師校」,《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高,《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見萬方數據網。
143、城市形象工程應該改為教育工程,《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報參考》,2005.2.17.全文見萬維網。
144、對一個貧困生20年教育狀況的透視,《西南教育論叢》,2004.4.43-9
145、美國家庭學校的利弊分析,《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國教育史(光碟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147、論性格因素與學習效果,《當代教育論壇》,2005.2.35-7。
148、美國小學教師的學歷,《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師競爭激烈,《新華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國私立高校的多樣性及原因分析,《現代教育論叢》,2005.1.32-4,。
151、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論叢》,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義務教育經費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經費投入的數量及體系比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兒園經費情況簡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統計研究》,2005.6.78-80★。
156、從「明星」教師說開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發展統計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見CNKI中國期刊網。
158、值得注意的德國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國際視野下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比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職業技術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師的證書與學歷,《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0.48★。
161、《國外教育發展》網路課程建設,徐輝、劉新科、陳堅、楊曉萍、周誼,第486項,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二等獎19:53 2005-10-19
162、騰沖縣和順鎮職業教育調查,《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第二屆世界比較教育論壇2005.8.22-24,北京師范大學
2006年
164、拒絕教育資源的「不和諧」(2作者),《教育與職業》,2006.7.82-3★。
165、統計數字下的美國農業教育,《教育與職業》,2006.7.91-2★。
166、外國教育實驗史·歐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書實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1-4。
168、日本各級畢業生就職率研究,《中國統計》,2006.4.48-49★。
169、移動教室處處學,《上海教育》,2006.4.38★。
170、論研究生教育中的師生沖突,《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91-3
171、英、美兩國特色學校初探(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4.24-7。
172、令人驚訝的美國在職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與職業》,2006.19.88-9★。
174、美國公立中學9-12年級教師情況,《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試論英國公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2作者),《中國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國中學教師網路學習團體及其啟示(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6.5.19-21,。
178、美國小學的不分年級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國外熱門職業:中小學教師,《師資建設》,2006.6.20-21
180、論教育交流與國家發展,比較教育13屆年會,上海師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情況的幾點國際比較,教師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研討會,南京師大,2006.12.8-9;中等職業學校師資的國際比較,《統計研究》,2007.3.78-82。
182、論中職實習指導老師隊伍建設(2作者),《文教資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學校的底蘊(2作者),《山西教育》(綜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原因分析(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實行「雙元制」職業教育之比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見維普網。
186、美國幼兒教師概況(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學優生評定標准之比較(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7.3.41-2
188、中美職業課教師學歷比較,《師資建設》,2007.2.64-5
189、從美國的「隔離但平等」的判決看我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3.34-6★
190、誰應該接受職業教育(2作者),《民辦教育新觀察》,2007.2.54-9
191、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石(2作者),當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復印《成人教育學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兒園的移動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國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TNE)述評(2作者),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國特許學校的契約精神(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6、美日兩國職業人教育及啟示(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7、論打工熱背景下如何給教師減負(2作者), 《中國教育與教學》2007年8期198、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繼續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必要性問題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增刊108-9★200、多樣化聽寫策略在初三英語總復習中的實踐(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報》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職業教育能削弱嗎(2作者), 《職教論壇》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優化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語言(2作者),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期92-4204、德國農業教育現狀及其啟示(2作者), 《現代農業科學》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重慶出版社,2008.4:1-289206、論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觀(2作者),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亞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試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規化:邊遠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學院學報》2008年5期72-4209、農民工職業教育現狀調查(2作者) ,《教育與職業》,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國的家庭學校(2作者),《科教文匯》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亞新州高中畢業證書考試探析(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12期
周誼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區職業教育現狀調查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09-02-15 關於農民工職業教育的調查與理性思考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易全勇 周誼
2009-06-15 德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經驗及其啟示 教育探索 賴炳根 周誼
2009-03-25 近代中國的性教育思潮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馬小敏 周誼
2009-09-20 雙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實踐研究——以重慶永川職教城為例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陳遠遠 周誼
2009-07-14 職業義務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 周誼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外國教育史研究與當代中國教育改革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失敗的原因探析——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比較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陳利 周誼
2009-09-01 管學宣在雲南麗江的教育活動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 周誼
2009-3-6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 重慶政協報 周誼
2009-7-17 從國際比較看大學生就業 重慶政協報 周誼
周誼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職院校薪酬目標的制定與激勵模型構建研究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費中職教育政策特色及發展走向探析 教育與職業 陳遠遠;周誼
2010.08.08 實施免費中職教育的政策導向及未來發展走向 職業教育研究 陳遠遠;周誼
2010.07.20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對策調查研究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5.28 美國中部地區農村教師培養舉措及啟示 教育與考試 徐欣;周誼
2010.08.01 真正提高邊遠貧困地區教育質量的辦法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10.09.21 挪威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及財政投入簡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楚海蓮、周誼
2010.27 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 江蘇教育 張翠琴、周誼
2010.03. 轉型時期俄羅斯職業教育改革及特點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劉小竹
2010.09.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調查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12 澳大利亞職教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影響因素探析 職教論壇 劉其晴、周誼
2010.15 挪威高中階段職教師資的培養研究及其啟示 職教論壇 楚海蓮、周誼
2010.18 澳大利亞2004-2010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戰略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2010.25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TAFE教師專業發展框架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8.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建議1000字

http://wenku..com/link?url=vIN 看一看

自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想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它需要一個宏觀的把握,其次它還需要一個長期的計劃,那麼當前到底什麼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救命草」?可謂眾說風雲、沸沸揚揚。本文就此對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困境、進一步發展職業教育的措施建議探討了自己的想法。

一、發展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強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加強,「技能」已經成為就業市場上的一朵「金花」,光芒四射,而具有職業技能資格的人員則成為各行業用人單位的搶手人才。但由於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相當滯後,每年培養的技術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許多企業不惜高價誠聘合格技工,然而技工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為改善目前熟練技工供不應求的嚴峻形勢,促進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將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來抓。
二、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近幾年來,職教院校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現狀仍不樂觀,職業教育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生源短缺、生源基礎較差
職業技術學校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年代曾經是許多初高中學生的首選學校,既可學到專業生產技能,又可被國家包分配獲得就業保障。但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改變,高等院校普遍擴招,上大學已不是學生的一種奢望,再加上目前社會不能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地位,把職業教育當作「二等教育」等因素,導致了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萎縮。生源越來越少,勢必導致職業學校降低升學門檻,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從而給學校的畢業生質量帶來負面影響,給用人單位造成對職教生的不信任。這種惡性循環使得職業技術學校的社會美譽度越來越低。
(二)基礎教育設施陳舊,師資力量薄弱
職業技術學校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的薄弱。一方面,目前職教學校教師待遇低、教書無成就感的窘境除了無法吸引外來優秀教師外,還造成了部分有能力教師的跳槽外流。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必要的教師知識更新進修,也是造成師資力量薄弱的一個環節。
(三)職業教育受傳統和現代教育思想的擠壓,保守與創新的沖擊成為教育思想論爭的主調
傳統普通教育,以課堂講授學科知識為主,以應試作為教學動力的驅動和最終評價途徑,造成許多職教管理人員和師資在實踐中感到彷徨、無所適從。一部分平時注重實踐環節的,通過學習、實踐,很快就適應了職教環境;另一部分平時注重學術理論探討的人,或習慣於普通教育教學的人,教學現還未改變。在我國經濟處於計劃經濟時期,其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思想以行業、產業專門人才為中心;而在走向市場經濟階段的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思想應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為中心。
總之,職業學校與就業市場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專業設置和布局不合理,辦學模式缺乏靈活性;課程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和生產技術更新;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強;在校生素質不高,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為。
三、發展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許多家長及學生對職業學校的認識不夠,求學觀念傳統落後,致使學校招生困難。長期以來,考大學成為眾多學子的唯一追求,而職業學校因被視為「低等教育」而很少有人問津,結果造成生源的逐漸減少和職業教育的迅速滑坡。僅2002年中國就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除了影響職教發展以外,傳統的求學就業觀念還將導致高校生的過度膨脹和大學畢業生失業的增多。因此,轉變社會求學就業觀念成為我國教育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二是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不合理,不能以市場為導向。就業率是是衡量一所職業學校的好壞標准,也是確保其生源的關鍵所在。但是,目前一些職也學校並沒有與市場充分對接,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傳授的技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培養出的技術工人不符合市場需求,進而造成一些畢業生就業困難。三是職業學校發展緩慢,教學設施相對落後。據調查,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學校至少還要放大7倍才能滿足市場需要,可見目前職也院校的數量還是很不夠的,而學校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規模小、效益低,技術設備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辦學機制較為封閉,發展資金嚴重不足,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

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些建議和措施。
發展職業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因此要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眼下必須要採取一系列果斷、有力的措施。對此,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的:
一、職業教育應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確定一批職業教育道德工作基地,選聘一些技術能手作為德育輔導員,加強職業院校黨團組織建設,積極發展學生黨團員,要發揮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的社會環境.。
二、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職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年必須到企業實習或生產一線實踐,職業院校應多聘請工程技術人員,搞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
三、社會各界尤其用人單位全力配合,在招錄職工時應該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有助於學校推進雙證制的實施。在師資隊伍建設,招生和學生待遇方面社會對待民辦職業院校和公辦院校應該一視同仁。職業院校辦學過程中應加大對外開放,多借鑒國外有益的經驗,這樣才能辦好職業教育。
四、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職業教育,促進民辦職業學校的發展。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僅靠國家的教育經費,就想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大批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培養出眾多與市場對接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還必須激活民間資本,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促進教育發展。
五、推行工學結合,促進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模式」,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改革課程,培養與現代化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產業工人。
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設立職業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職業學校。
七、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台、網路等媒體,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轉變社會求學觀念和就業觀念。
當前,我國的高級技工仍存在很大缺口,並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由於我國正處於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著許多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因此,發展職業教育,對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競爭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它也是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強職業教育發展是大勢所趨、

閱讀全文

與農職教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