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司成本核算應該怎麼做
一、核算方法的選擇 中小型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較小、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產品結構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少)相對精簡的企業,管理結構通常是垂直管理體系。中小型企業因數量多而在經濟結構鏈中起著不可少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到來,具備先進技術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型企業將不斷的增加。中小型企業因受到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頸,企業內部管理水平、財務決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帶來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採集不準確。在生產過程中具體表現為:①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②輔助核算部門沒有獨立核算;③車間物流劃分不明顯、傳遞手續不完善而導致數據失真;④車間生產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區分。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時決定了他們大多數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而不會採用標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決定其應使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業,無論其生產什麼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標准如何,最終目標都是要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基本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訂單生產,也可採用分批法。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或者籌借金額較小,一般不要向金融機構報送報表而只需向稅務部門報送稅務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將是符合稅法規定的一種簡易的能滿足稅法要求的會計政策,從而達到不違法稅法規定,避免涉嫌偷稅漏稅。 三、基本科目設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大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再按產品設明細賬,直接設原材料、工資薪酬、動力費用、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比較小,生產產品的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不宜歸屬到具體某一產品,其實核算到產品反而失去真實性。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達到重要性原則,往往可以單一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圍,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這樣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會計原則重要性原則。對生產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按照實際領用實用部分計算成本。 3.中小企業因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全,製造費用科目很難按車間設明細賬,只好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的差旅費、辦公費而無法確定是車間費用還是辦公費用而往往直接歸屬到辦公費用內,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往往是已銷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統一分配。 4.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企業一般是按存記耗,按已銷售數量加庫存成品計算生產數量。 5.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貳』 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包括哪些內容
辦理來會計手續,進行自會計核算的事項。這是指除了前面六項內容以外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內容。前面六項內容基本上涵蓋了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但由於會計環境紛繁復雜,經濟活動及會計業務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仍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會計核算內容,如企業的終止清算,破產清算等這些業務的核算,也是會計核算不可缺少的內容。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要求,會計法將可能產生的新的會計業務事項以「其他事項」來概括,以保證各種復雜的經濟活動都能夠得到及時的核算和反映
『叄』 企業財務成果核算的主要步驟
財務成果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利潤或發生的虧損。利潤或虧損是考核企業經營情況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
(一)本年利潤
該賬戶核算企業在本年度自年初始到本期末止實現的累計利潤(或累計虧損)總額。該賬戶貸方登記本期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記結轉的本期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的成本、費用、稅金、支出,貸方余額為累計利潤。
期末結轉利潤時,企業應將「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借記「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科目,貸記「本年利潤」;將「產品銷售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產品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賬戶的期末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借記「本年利潤」,貸記「產品銷售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產品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賬戶,將「投資收益」賬戶的凈收益,轉入「本年利潤」,借記「投資收益」賬戶,貸記「本年利潤」;如為投資損失,則作相反會計分錄。
年度終了,企業應將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後結出的本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全部轉入「利潤分配」賬戶,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二)利潤分配賬戶
該賬戶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虧損的彌補)和歷年分配(或彌補)後的結余額。該賬戶借方登記利潤的分配額;貸方登記年終結轉的全年利潤及彌補的虧損額;年末余額為歷年積存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該賬戶一般應設置「未分配利潤」、「一般盈虧公積轉入」、「提取盈餘公積」、「應付利潤(或應付股利)」等明細賬戶。
(三)盈餘公積賬戶
該賬戶核算企業按凈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盈餘公積。盈餘公積依據用途不同可以分為法定公益金和一般盈餘公積金,一般盈餘公積包括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專門用於企業職工福利設施的准備,一旦職工福利設施完工以後,就應將法定公益金轉入一般盈餘公積中的任意盈餘公積。一般盈餘公積金可以用於彌補以後年度發生的虧損,也可以轉增資本。企業提取的盈餘公積金按用途設置明細科目核算。
企業提取盈餘公積時,借記「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任意盈餘公積」科目,貸記「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任意盈餘公積」科目;用盈餘公積彌補虧損時,借記「盈餘公積」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轉入」科目;用盈餘公積轉增資本時,借記「盈餘公積」科目,貸記「實收資本」科目。
『肆』 實際中如何開展成本核算
要做好成本核算,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管理流程。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和企業生產、管理流程密切相關。
二、分析生產、管理流程,確立成本核算對象、核算方法、核算流程。
三、利用第二步驟的成果,建立成本核算科目
四、建立成本復核機制。
其實,成本核算是企業會計核算中最困難的環節,在遵守會計准則的前提下,選擇什麼樣的核算對象、什麼樣的核算方法和流程,往往是和企業管理者的意圖、企業具體的生產、管理方式密切相關的。因此,在這里討論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只能說個大概。
『伍』 土地成本核算不準確會導致什麼成果
土地儲備成本,是指開發一定數量土地,達到可供出讓狀態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1、辦理各項報批手續費用。包括申報規劃許可所需河道藍線劃示費用、勘測定界費用、圖紙費用及重點項目預評估費用等。
2、征地補償費及有關稅費。若儲備地塊涉及集體土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定,必須在將土地由原集體所有徵為國家所有的過程中,向被征地村和被征地農民支付相關的征地補償費和征地稅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耕地開墾費、征地管理費等。
3、拆遷補償費。根據相關法規,拆遷房屋應對被拆遷入進行補償安置。對被拆遷入來說,拆遷補償費是其失去房屋和土地使用權所得到的補償。
『陸』 各行業成本核算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你這個 各行業 可把我難倒了,現在行業這么多,不會一個個給你舉例吧。 關鍵是重在實踐: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准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沖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在線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在線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線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攤)。在線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凈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准分攤給產品)下的凈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並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找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柒』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准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沖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在線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在線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線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攤)。在線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凈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准分攤給產品)下的凈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並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找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