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小課題成果簡介

小課題成果簡介

發布時間:2021-07-18 19:59:54

Ⅰ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課題成果簡介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課題開題報告
北田中心校大伽南小學
一. 題研究的背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古至今,大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都會提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師應在教學思想,方法等方面積極創新,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說說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又何談教學成績呢?所以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老師應在教學思想方法等方面積極創新。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跟上改革浪潮變學生不想學為樂學呢,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
1.讓學生知道學習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
2.讓學生知道學習興趣的大敵是挫折感,從簡單做起找到勝任感。
3.從自我肯定中找到快樂,及時自我鼓勵和表揚。
4.找到學習方法和規律,增長學習能力。
5.學會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
6.繼續做下去,把學習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形成習慣。
意義:
讓學生因為有興趣而去努力學習,絕對會比一味機械的填鴨式教育有用得多,並且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刺激學生能更加主動的自覺的學習。在學習上要讓學生採取積極主動的而非老師和家長每天的叮嚀囑咐。學生對學習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對知識產生渴望,從而學到的東西就會更容易,更牢固的被學生吸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並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使他不知不覺地心向神往,表現出注意的傾向。興趣的本質及其對學習的影響是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它是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教育家赫爾巴特把發展廣泛的興趣視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並認為主要是興趣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它導向有意義學習,促進知識的長期保持,並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機。杜威也是興趣問題最有影響的理論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專著《教育中的興趣和努力》,提出以興趣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與僅僅以努力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有質的不同,他認為,喚起兒童興趣的最好辦法是,發現和兒童目前能力有聯系的事物和活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創新點
(一)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第一階段2014年1月---2014年5月
2. 第二階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3. 最終成果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二) 課題研究的內容
在各科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分析研究,揭示課題因果關系的科學研究方法。
對所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測驗。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與計劃
方法:實驗法 。
計劃:准備階段確定研究目標制定方案組建研究隊伍全體成員學習提高認識;實驗研究階段個體開展研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研究,解決是實驗存在的問題,撰寫課題工作總結;總結驗收階段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完善,結合自己的實驗報告和搜集的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撰寫科研論文。
五.課題研究需要的資源
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校為課題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幫助與支持。
六.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組長:田海燕 負責對課題實驗進行指導
成 員: 劉富紅 魏愛萍 魏蕾芸 賈海清 謝俊龍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
實驗成果報告 優質課 教案

Ⅱ 研究性學習成果概述怎麼寫

1、研究背景(100字)

簡單介紹做這個課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的問題。

如果是針對現實問題的,說明是源於什麼社會現象;如果是做學科性研究的,介紹一下這個課題的價值和作用。

2、理論基礎(50字)

說明這個研究基於的理論。

如果是科學類的研究,就介紹科學原理;如果是文學藝術類研究,說明選取了哪些文藝作品,分別是什麼版本;如果是社會問題類的研究,闡述已有的、公認的理論模型。

3、 實踐方法和過程(400字)

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評審專家們重點關注的部分。

科學類研究:要具體說明操作步驟,每個操作都會產生什麼現象。建議用(1)(2)這種小標題的形式,使流程看上去更為清晰易懂。

文藝類研究:說明從哪些角度對文藝作品進行分析,好文章好在哪,是角度好還是文採好;作品引起了什麼反響,歷史上有哪些權威人士給予評價。

社會問題類研究:則要介紹用了什麼調查方法,分別從什麼渠道查閱了哪些文獻;有做調查問卷的話簡述問卷的內容;有沒有進行訪談,主要內容是什麼,等等。

4、研究結果(50字)

簡單說明研究結果。

由於下面還有一個框需要填「研究結論與反思」,所以這部分只要一兩句話,闡述研究取得的成果即可。

二、內容規范

既然是研究性學習報告,內容嚴謹、規范是必須的。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從側面反應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通常來說,在內容規范上通常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 名詞統一

研究性報告中會出現不少專業術語或者人名地名。有的時候由於歷史或翻譯的原因,同一個詞會有幾種通用的表達方式,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務必要做到前後一致。

比如:非盈利組織/非營利組織、阿伏加德羅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梵谷/梵高等。

2、 符號規范

在研究性報告中,可能會用到的符號有兩類:一是單位名稱,二是英語縮寫。

單位名稱:首先要確定用中文還是用英文,比如是 「摩爾」還是「mol」,通常理科類建議用英文。其次是表述統一,比如「千米」和「公里」,英語注意大小寫,「KG」「Kg」"kg」等,原則上每種單位確定一種形式,全文統一。

英語縮寫:標準的做法是首次出現時用中文全稱,括弧內註明英語全名和縮寫,如「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後文再提到的時候,只需直接寫APEC即可。有些大家已經普遍接受的詞,如APP、G20等可以不需要全名,但要注意全文大小寫統一。

3、 體例一致

上文提過,可以多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但是要注意的是層次不能亂。

一般來說,層次的級別是「一、」>「1.」>「(1)」,一篇小報告中不要超過3個層級。層次之間要一一對應,不能越級。

(2)小課題成果簡介擴展閱讀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1、確定調查對象

當確定下研究課題又決定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後,首先做的工作是確定調查對象。根據調查對象,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或稱普查)和非全面調查。

中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應當學習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手段結合起來綜合使用的方法。傳統的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個別采訪,開調查會,上圖書館收集資料。現代手段增加了網上信息檢索。

2、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3、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如果想比較順利地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並使它易於整 理和統計,就必須遵循一定原則:

①問卷中的所有問題都應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題目應是研究問題和假設所要測量的變數;

②問卷要清楚地說明問卷的重要性;

③問題要簡明扼要,客觀,不能暗示答案;

④整份答卷要盡可能簡短;

⑤所問問題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識和能力范圍;

⑥回答問題後的資料要易於列表說明和解釋。

設計問卷首先要設計標題,標題要與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寫問卷中的指導語,一般包括稱謂、研究目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對有關問題的解釋,等等。最後要說明聯系人、聯系地址、電話號碼等。

問卷設計好以後,還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試驗性調查,也就是小范圍的調查驗證問卷內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這樣調查問卷表就會更科學可行了。

4、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查閱有關資料、訪問調查對象、開調查會等等,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互相結合起來使用。

Ⅲ 成果簡介是什麼意思

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的簡介。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版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權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3)小課題成果簡介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Ⅳ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內容簡介

本書復收集了懷化市電教部門和制中小學校在「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省、市教育科學課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主要涵蓋信息技術教材教法、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遠程教育、協同教育等領域。貫穿課題申報、立項、開題、研究、活動、評估、總結、結題等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全書共分六部分,分別是活動剪影、研究論文、研究方案、研究報告、教案薈萃和組

Ⅳ 課題研究的成果與成效怎麼寫

要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質,研究對培養人素質和新型主體人格的...「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

Ⅵ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作者簡介

謝翌,男,中學高級教師,中共黨員,1962年6月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歷。歷任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副站長、站長,懷化市電化教育館館長等職。中學高級教師。參與懷化市承擔的國家級、省級「十五」教育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工作,並組織結題,成果豐碩。承擔湖南省「十一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及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任務,任負責人、組長。承擔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協同教育的研究」主體任務,任總課題組成員、懷化市協同教育研究專家組首席專家。並在懷化市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個「協同教育實驗區」。主持開發的《E考通》信息技術考試題庫經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評審,授予省級優秀資源成果獎。《協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多篇論文、學術報告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多次被評為湖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個人。參與編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任副主編。出版「中小學信息技術考試題解(小學、初中、高中)」全套,任主編。任全國性《教育信息技術》雜志編委會成員。2005年起,任湖南省教育廳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審專家組成員、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審專家組成員。2008年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優秀電教工作者」、中央電教館授予「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稱號。2009年懷化市教育局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Ⅶ 什麼是小課題

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培訓材料之一
1、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它具有開口小、周期短、易實施、見效快的特點。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案例:
顧老師任教語文,最近為班上的學生不願發言而大傷腦筋,的確,那樣的課堂常常如入「無人之境」。經過一番思考,顧老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課堂時間緊,發言機會少,導致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挫傷。於是,顧老師根據《中國青年報》文章的啟示,嘗試「站起來就說」。他對本班學生做了一個徵求意見調查,54%的支持率讓他頗感欣慰。然而真正實施起來,竟無一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在徵求部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顧老師感到光憑「激勵」還不行,還得「強迫」,於是他又公布了一項新規定「每周每個學生語文課上主動發言不少於兩次;凡少於兩次的學生必須當眾唱歌,必要時還得『請家長』……逐周累計發言次數,獎勵前三名。」此舉見效顯著,課堂氣氛隨即「活躍」。然而,顧老師很快發現:少數同學是前半周看熱鬧,後半周胡亂找幾個問題提提,答答,完全應付了事。針對這種情況,顧老師採取了「要點提問法」、「即時提問法」,對那些一堂課上一次都沒主動發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學生突然提問。伴隨著這樣的「軟硬兼施」,學生們的強迫感日漸消失,慢慢習慣了「站起來就說」的形式。
案例: 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任教五年級語文的王老師,意外發現本班部分學生有長期抄襲作業的現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惱怒,先是不動聲色地與個別學生接觸,了解具體情況。然後,她決定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王老師首先設置了專題作業評講課。評講課上她先表揚了所有語文作業全對的學生。然後讓這些學生當小老師,為大家作解題示範,幾個抄作業的學生自然就「掛黑板」了。盡管在座的學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師仍未解開真相,這讓「抄手」們十分愧疚。
接著,王老師又組織學生們自編自導中隊會「誠信為金」,大家通過講故事、演話劇、誇典型、表決心等形式,進一步激發和增強「誠實守信」的意識和信念。
更為重要的是,王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針對性改進。首先,她在班上建了學習互助小組,引導學生們積極、正確地對學困生以學習援助;其次,她在平時的新授課上,特別留心學困生的表現,有針對地調整教學節奏;再次,她在作業批閱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孩子們漸漸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誠摯關心,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分析: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1)「屬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課題研究不是為了建構某種宏大的理論,也不是為了發現某種普遍規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師自身的需要,這種需要既包括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美好願望,又包括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成長動機,在於提升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能夠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新課改的召喚水乳交融,這是教師應對「專業困境」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姿態,因而具有鮮明地「屬己」性。
(2)真實性:上課時,學生不願舉手發言怎麼辦?學生抄襲作業怎麼辦?作文評講課怎樣更有實效?等等。也許這些問題有些小家子氣,但它們恰恰又是眾多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遭遇的最為真實的難題,是影響著教師順利組織教學活動的現實問題。
(3)微觀性:小課題著眼於「小」,它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一點」,以及某個細節。並由此層層深入,不斷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而達到研究的深度,揭示問題的本質和內涵。
(4)即時性:一方面,小課題是生成於教師的教育實踐之中,根植於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約而至。另一方面,小課題的研究周期顯得很靈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時間周期不等。
從以上幾個案例我們還可以看出: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面對轉瞬即逝的問題,不僅要知曉正在發生什麼,尋求何種可行的解決策略,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什麼。在抄襲作業的案例中,雖然抄襲作業只是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的現象,但對於其他同學、對於班集體又具有怎樣普遍的教育意蘊呢?王老師敏銳感覺到其對良好學風產生的威脅,在她的反思、追問之中,此前教學中「學生間良好互動的缺失」、「教師課堂調控的針對性不夠」等等問題得以暴露和敞現,在轉化學生的過程中,她又發現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當也是導致學生抄襲作業的又一因素,這促使她在與「克隆作業」過過招的過程中設計了一個又一個連環活動。事實上,只有對問題背後的意義有一個逐漸深入的追問,有一個全面准確的把握,才能對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提供明確的方向,產生持久的動力。
良好的行動源於充分的思量和成熟的規劃。上例中王老師設計的作業評講課、「誠信為金」中隊課以及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進行作業面批等活動都是在調查之後,經過認真思考確定了預案之後實施的。
3、如何選題
了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范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准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范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鑒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里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了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5、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敘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6、課題研究的要求
①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發展。
②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一線熟悉學生、教材,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等優勢,緊密結合工作實踐,深入開展研究。
③切實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在課題研究的「精」、「實」上下功夫,同時注意研究資料的積累。
④成果的表述生動活潑,明晰流暢。

Ⅷ 課題研究成果內容簡介怎麼寫

成果簡介(包括基本內容、實踐效果、理論水平、推廣價值等)

Ⅸ 音樂小課題代表性核心成果怎麼寫

什麼跟什麼?

閱讀全文

與小課題成果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