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研成果新聞

科研成果新聞

發布時間:2021-07-18 00:01:00

1. 科技成果簽定會的新聞報道怎麼寫

吉林省白抄城一中尹鍾祥襲《學習報告》匯編(四)(2006) 作文教學問題與策略的碰撞——全國創新寫作教學浙江德清現場會學習報告 吉林省白城一中 尹鍾祥 2005年12月9—12日,筆者在浙江省武康鎮,同時參加全國中語會召開的「創新寫作教學觀摩研討暨首批實驗學校結題現場會」和「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指標分配工作會。東道主湖州市德清縣介紹了他們「小縣辦大教育」的經驗,德清一中展示了課題研究成果;全國中語會理事長陳金明、「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組長趙明、首都師大附中鄭曉龍老師等在大會向近二百位與會者作了專題報告;20位來自各地的初、高中參賽教師展示了作文教學研究課。筆者領取並學習了專家組對我校課題的鑒定書,又有幸成為高中競賽組的評委,因此,對此次研討活動顯現出的高中作文教學問題與策略的碰撞,有了如下新的感受。

2. 搜集反應國家科技進步的新聞,5條

中國氣象局 2016年09月30日 07:00


你也可以找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其他科技進步方面的新聞。

3. 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有關新聞

人類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2000年6月26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終於繪制完成,我國科學家參與並高質量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表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起躋身國際科學前沿,並做出重要貢獻。
2000年12月2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統」。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 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001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
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准確返回並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我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納米金屬的「奇異」性能—超塑延展性,納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納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
2000年11月29日,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台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4. 什麼算作科技新聞 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新聞

科技新聞是指科學技術領域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所謂科技事實可以是科技成果及其推廣應用,可以是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也可以是科技工作者的成就、科技界的活動。這些科技事實經過報道、傳播,才成為科技新聞。
科技新聞有許多種類,常見的有科技消息、科技通訊、科技評論、科技人物專寫、科技特寫等。

5. 張亞平的什麼科研成果被評為1999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張亞平系統地研究了我國許多瀕危和非瀕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發現遺傳專多樣性的缺屬乏與物種瀕危之間沒有必然的對應關系。他們將這種現論6成果用於幫助和指導遺傳多樣性保護的實踐工作,如鑒定大熊貓的「家譜」,參與大熊貓的異種克隆研究,負責其中重構胚的分子鑒定,這項科研成果被評為1999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6. 科技新聞資料摘抄

第一台分子機器誕生 法國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研製出可旋轉的「分子輪」,並組裝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台分子機器——生物納米機器。這個非常奇特的有機分子包括2個直徑為0.7納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組成的「車輪」,所有分子機器的化學結構均被固定在銅基上。二、一個原子厚的最薄材料問世3月1日,英德兩國科學家宣布聯手研製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頭發的二十萬分之一,它的問世有望在電子計算機和醫學等領域掀起新的革命。這種膜片由碳原子六邊形連接而成,狀如蜂巢,但只有一個原子厚。這種膜片將主要應用於大幅提高計算機運算速度和研製新葯物,成為更加有效的晶體管。 三、首次合成人造染色體最具爭議的美國「科學怪人」克雷格·文特爾10月6日透露,由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合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染色體,並有可能創造出首個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移植,成功地使一種細菌變成另外一種細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組開始取代原基因組運作。這是人類首次在一個活有機體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種的完整基因組。四、中國發射首顆探月衛星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於10月24日18時05分成功飛天,11月5日進入環月軌道,並陸續發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測數據,繞月探測圓滿成功。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衛星之後,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五、發現4個誇克組成的復合粒子一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大型正負電子對撞加速器,發現了一種新的帶電荷粒子。它與已知的由一個誇克和一個反誇克組成的介子不同,極有可能是由4個誇克結合形成的新的復合粒子。這一發現對進一步加深量子色動力學現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六、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美國科學家利用細胞核轉移技術,用靈長類成年成纖維細胞成功克隆出獼猴胚胎,並提取出2個幹細胞系。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並從來自14隻獼猴的304個卵母細胞中培育出2個胚胎幹細胞系。 七、皮膚幹細胞成功問世美日科研小組11月20日同時發布各自的幹細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體皮膚細胞「仿製」出具備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從而有望避開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爭議,並大大推動與幹細胞有關的疾病療法研究。對數以百萬計寄希望於幹細胞療法的患者來說,該項突破是一個重大的科學里程碑。八、培育出能抗癌的實驗鼠美國肯塔基大學通過植入能殺滅多種癌細胞且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的「Par-4」腫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

7.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科研成果來豐碩。承擔國自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類社會科學基金科研項目50多項,多人參加了《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的主要編撰和審定工作。出版教材、專著60多部,其中《新聞學基礎教材叢書》、《廣播電視業務系列叢書》和《宣傳學叢書》,都在國內居領先地位。《中國新聞事業史稿》、《中國編輯史》、《中國新聞傳播學說史》等專著都獲得了國家或部委級獎勵。1981年創辦至今的《新聞大學》季刊,是國內知名的新聞學術刊物,在全國歷屆新聞學核心期刊評選中名列前茅。
1949年以前的報刊1800多種,其中不少是罕見的珍貴報刊。攝影實驗室、廣播電視實驗室、電子采編實驗室等擁有數百萬元的先進設備,其中1999年 5月建成的電子采編實驗室為國內首創,適應了當今網路傳播迅速發展的需要。

8. 科學新知,求一篇關於最近科技發展成果的的新聞

.隨著科技的發展來,人類文自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以前的馬車變成汽車,從以前的油燈變成電燈……

現在,人們生活變好了。用電話加快通訊,用汽車、摩托車加快了生活的節奏,用電飯煲、煤氣做美味可口的飯菜……

電視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以看新聞,了解國內外的事;可以看動畫片,放鬆一下;還可以不去現場看節目、表演;比如說,這次奧運會吉祥物揭曉,就可以在家看轉播。

電腦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更廣泛,我們在海寧發一封信到巴西,只要幾秒鍾對方就能收到。我們可以在英特網上和天南地北的親朋好友聊天、游戲;可以在網上讀新聞、看電影,聽音樂;可以聽老師上課,查找資料,還可以足不出戶購物、醫療、急救……

可以這樣說,科技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發達的科技,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閱讀全文

與科研成果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