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黨90年來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標准答案哦~~~~
B.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者及同盟軍的問題.他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些起義走的都是俄國式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後,毛澤東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義軍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會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毛澤東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從理論上說明了中國革命採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毛澤東指出:第一,中國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就使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中發生和堅持下來,並且日益發展.第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深刻影響,為革命軍隊和政權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群眾條件.第三,全國革命形勢是繼續向前發展的,中國紅色政權也必然會繼續發展.第四,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造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存在的重要條件.毛澤東認為,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這就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它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通過這些文章,毛澤東作出了中國革命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他在這個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包括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條件、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內涵、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等等.他明確指出:「黨章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黨章的條文上又規定,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這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一個最大的特點.」「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七大修改通過的黨章總綱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樣,黨的七大就完成了一件在黨的建設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從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十年建設時期三個歷史時期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程.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歷程中,毛澤東在工作重心轉移、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工業化道路、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執政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特別是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
毛澤東思想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組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教材從三個角度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可以看到,所謂理論飛躍,是對中國革命正反兩個方面豐富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這種升華,不是解決了個別理論問題,而是正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所謂理論飛躍,就是毛澤東所說的,是認識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第二,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所以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毛澤東思想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第三,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C. 馬克思理論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理論中國來化的兩源大理論成果:
第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二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
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
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D.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實踐、兩大理論成果、四個選擇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E. 什麼和什麼是我們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兩大理論成果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的80多年歷程中,領導了兩次偉大的革命,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並且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偉大革命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中國共產黨24年的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 第二次偉大革命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這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把鄧小平理論也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十五大修訂的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
F.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版理論體系。
毛澤東權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6)黨的兩大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現實相結合,不斷形成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
具體來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和中國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相結合,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是具體的。第二,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和歷史經驗提升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三,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優秀文化。
G.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有以下:
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思想,是被實踐證版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權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理論、「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H. 黨的馬克思主義童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兩大理論成果的新概括
「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了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了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I. 什麼是理論成果
指人們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果。
理論是指人們關於事物知識的理解和專論述。成屬果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某一活動領域中通過概念作家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管理,聯系客觀實際,推演出正確的概念,形成原理,經過對眾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實踐觀察和大腦思維的總結,對某一事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簡化的描述事物演變過程的模型,稱理論成果。
(9)黨的兩大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理論成果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J.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兩大理論成果的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兩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淵源;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馬克思列寧主義(俄語: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簡稱為馬列主義或馬列,嚴格的說是指由列寧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許多不同的政治團體都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並宣稱以此作為理論體系的支撐,絕大多數共產黨仍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尊為基本的意識形態,盡管其中有許多政黨根據政治環境的新需要而對此主義進行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