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六走進名人-呂鳳子
呂鳳子
呂鳳子(1886--1959)原名呂浚,字鳳痴,晚以號行。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曾在南京、揚州、長沙、北京等地師范學校任教,又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正則藝專校長、國立藝術專校長等職,49年後,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蘇師范學院教授、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主任委員,省美協副主席等職,逝世於蘇州。
生平簡介
呂鳳子(1886~1959)中國畫家,教育家。原名浚,字鳳痴,號鳳子,別署鳳先生。擅長中國畫、美術教育。 呂鳳子
1886年7月7日生於江蘇丹陽,1959年12月20日卒於南京。 他15歲中秀才,曾在蘇州武備學堂和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學習,後到上海創辦神州美術院。 1909年畢業於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圖工科。曾任兩江師范附屬中學教師、北京女子高等師范教授兼專科主任。 1911年創辦正則女子職業學校,1919年起,先後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江蘇省立第六中學校長,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組主任、教授兼大學研究院研究員。 1935年任其創辦的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日軍侵佔丹陽後,率部分教師內遷四川,創辦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後受教育部聘任壁山青木關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1940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2年創辦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1951年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教授、江蘇師范學院圖畫制圖系主任。 1953年任江蘇師范學院圖畫制圖系主任,兼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 1958年任江蘇省國畫院籌備委員會主任。曾當選蘇南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人大代表。
編輯本段事跡
呂鳳子一生從事藝術教育,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 呂鳳子
1951年,呂鳳子受蘇南行署文教處之聘,來到無錫蘇南文教學院任美術教授。1952年秋,呂鳳子隨校遷蘇州,在江蘇師范學院(現蘇州大學)任教。呂鳳子看見自己畢生憧憬和追求的理想社會,而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已成為現實,他由衷地感到高興。1953年,他主動將「正則藝專」全部交給人民政府,家中沒有留下任何一件用品。 呂鳳子先生晚年,精心刻制了「而今乃得生之樂」,「老子猶龍」兩枚印章,作畫時鈐在畫上,以彰其志,他說:「這快樂是忘我無私的共產黨給我的,是毛主席給我的。我又怎能不謝他呢?我感謝他,我愛他,等於我愛太陽。我愛太陽,我將畫太陽,畫人民愛戴的太陽,畫太陽的光,畫太陽的熱,無休地畫到手僵,筆直!」 呂鳳子
呂鳳子晚年多病,患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心臟病等。北方的友人請他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畫,他欣然提筆揮毫,一一畫好寄去,還作了《馬克思像》、《孫中山像》、《魯迅像》等,表達了他對這些偉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1959年夏,呂鳳子先生肺癌已進入晚期,被困倒在病榻上。國慶節,他生命垂危,還要家人扶著,畫了老松三幅,其中一幅《壽毛主席》,題著思考已久的詩句:「闢地開天暢生力,誰實主之毛主席;主席其神乎?窮通一往變無極。誰使變皆成奇跡,主席其聖乎——主席非神也。從未自居是聖哲,卻自喻擬而今而後,個個人人都得到煉成的那塊歷劫不磨鐵。不磨鐵,能發異光產奇熱,光愈明,熱愈烈。這便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共仰的毛主席。壽毛主席,一九五九年國慶日,卧病蘇州,老鳳。」這是鳳先生不幸長逝前的絕筆。 呂鳳子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和藝術家,他一生在藝術教育這塊園地里辛勤培育,播揚芬芳,鞠躬盡瘁,功在國家與人民,是永遠值得人們懷念的。
編輯本段畫風
在近代中國畫史當中有三位人物畫頗見特點的畫家,一為豐子愷、二為葉淺予,還有就是呂鳳子了。而呂鳳子在這三位中所留下的作品最少,這就愈顯吉光片羽之貴了。 呂鳳子幼時極為聰穎,十六歲就得中秀才,十八歲在蘇州武備學堂習武。二十歲才開始習繪畫,就讀於李瑞清所開辦的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圖工科。頗受李的器重,畢業後遂曾留校任教。而後的幾十年裡呂鳳子便一直與美術教育密切相關著。 呂鳳子
李瑞清主持的兩江優級師范是清代大僚張之洞所支持下所開辦的的,原是為興辦新學。而科目開設有博物、數學、音樂、圖畫、手工等等。其他科目均可聘請日籍教師,而美術則由山水畫家蕭俊賢和日人鹽見競、亘理寬之助教授。所以呂氏所受的繪畫教育應是屬於「中西合璧」式的。既學有傳統的課徒式的山水畫,也學有西方先進的素描觀念。但是當時「兩江」的素描教學是由日本人傳授的,這與歐洲的學院派素描是有所區別的。因此呂氏雖受「中西合璧」式教育,但這與後來的徐悲鴻、劉海粟等人的「中西合璧」有著從角度上的本質區別。 正因為呂氏所受的素描教育並非歐洲學院教育,而是講求、重視線條的「日式素描」,這與中國傳統的線描似有共通之處。這對於呂鳳子以線為主的畫風奠定影響極大。 由於呂氏所受的「日式素描」的影響,其對於透視、解剖、色彩、構圖,均深有研究。呂鳳子曾編寫過關於透視、解剖、色彩、構圖等圖畫基礎知識的講義。因而呂氏的人物畫特色與前代人物畫不同之處也正在於此。 《人物》
前代顧愷之的人物畫今已失傳,僅從摹本來看,或稱"跡不逮意"。而呂氏的人物畫則寫形貌色極為生動,頗有顧氏"傳神阿堵"的妙處。他的《羅漢圖》頗具特色。往往造型古拙,線條流暢。其中《四阿羅漢圖》題詩曰:「皆來聞見,彌觸悲懷,天乎、天乎。獅子吼何在?有聲出雞足山,不期竟大笑也。"畫面上四個阿羅漢仰著面,一個在悲天,一個在憫人,而後面兩個阿羅漢則在嘲笑西北方的聲音。作品借阿羅漢諷喻時局,耐人尋味」。 呂鳳子的人物畫的歸類,雖有不少諷喻時局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內容。但是絕不同於徐悲鴻的現實主義人物水墨畫,呂氏的畫品風格仍應歸於文人畫的范疇之中。 文人畫的最主要的特點是「以書入畫」。呂氏的書法承清道人李瑞清之法,極有特色。且與其畫風也能較好和諧。呂氏對於書法與繪畫之間關系的論識極有見地:「中國畫一定要以滲透作者情意的力為基質,這是中國畫的特點。所以中國畫最好要用能夠自由傳達肩、臂、腕力的有彈性的獸毫筆來製作,用手指或其他毛刷等作畫,只能構成一種缺少變化的線條,它不能用來代替獸毫筆。」而「成畫一定要用熟練的勾線技巧,但成畫以後一定要看不見勾線技巧,要只看見具有某種意義的整個形象。不然的話,畫便成為炫耀勾線技巧的東西了。」 呂氏對於中國畫的理解有兩個層面:其一要用毛筆,即書法用筆。其二用線造型的目的是「形」,而不是筆墨技巧。而呂氏的這一主張應該是對於中國畫發展極熨帖的建議:既不要放棄筆墨,又不要拘於筆墨。
編輯本段貢獻
呂鳳子早年就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才氣,1901年十五歲時就與韓筆海、荊鍾善、胡小石等一起考中秀才,與胡小石一起有「江南才子」之譽。呂鳳子早年有以身報國的志向,曾一度考入蘇州武備學堂學習武術,以後才轉入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學習,從此走向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之路,逐漸成長為近、現代史上卓有成就的美術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國畫家。 故居
按照呂鳳子的說法,他一生做了三件事,其一是畫畫,其二是教書,其三是辦學。 他曾先後在兩江附中、寧屬師范、常州五中、武進女師、長沙四師、揚州五師、鎮江六中、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大學、私立上海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蘇南文教學院、江蘇師范學院任教,同時擔任了不少教育行政職務和與美術相關的社會職務、學術職務,從事教育工作前後長達五十年,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在他晚年所有的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是1957年參與江蘇國畫院的籌建工作。這一參與不僅對他個人極為重要,對於江蘇美術事業的發展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他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撰述的《中國畫研究》一書,是根據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積累和研究成果而作的畫學總結,將數千年中國畫的基本原理、特徵、方法等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剖析,是一部帶有個人創作和研究經驗總結性質的美術理論著作,為新時期「江蘇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編輯本段評價
呂鳳子1909年於兩江優級師范學堂結業後,次年在上海創辦神州美術學院;1912年在丹陽捐獻家產,創辦丹陽正則女子學校,1925年改為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抗戰軍興,在陳立夫、張瀾等人的支持下,1938年於重慶璧山縣創辦江蘇省正則職業學校蜀校,1942年在教育部備案,正式創辦正則專科學校。1946年回江蘇前,將全部校舍捐贈璧山地方政府辦學。同年秋,在丹陽重建正則,分四部分:正則小學、正則中學、正則職校、正則藝專。1951年將正則學校全部轉交人民政府公辦。 呂鳳子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二三十年代就已經享有很高的聲譽,徐悲鴻、張大千、陳之佛、傅抱石、錢松岩等對他的品德和才藝均有著極高的評價。我國現代美術界卓有聲望和成就的美術家劉海粟、徐悲鴻、吳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隨其受學,受到他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熏染。 呂鳳子山水、花鳥、人物畫均極為精湛,但最主要的成就還是體現在人物畫上。早年、中年時期的仕女畫、詩意畫,入蜀後的羅漢畫以及建國後表現人民生活題材的繪畫,都為他在不同時期贏得了盛譽。 呂鳳子一生創作了為數不菲的繪畫作品。所作松樹題材的作品不下千幅之多,抗戰期間於壁山縣創作的羅漢題材的作品亦接近兩千五百餘幅,如果再加上他最為擅長、且延續時間最長的仕女畫、詩意畫作品,一生創作的作品恐怕不下數千幅。呂鳳子的繪畫創作,主要是為了辦學和教學的需要而進行的,他的絕大多數繪畫作品多用於饋贈和出售,以便向社會爭取辦學的費用,其中也有不少繪畫作品是為學生創作以留作紀念的。 通過各種途徑,呂鳳子的許多作品自創作之後即散佚在私人之手,真正集中保存下來的很少。目前國內除了蘇州市博物館、淮陰市博物館等文博機構、丹陽檔案館(家人委託收藏)以及蕭平、馬曉鋒等人有部分集中收藏之外,其他大多零散地藏於私人之手;海外有關公私機構收藏、研究呂鳳子作品的狀況,也不是十分明朗。這為系統地展開研究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但目前亦約有數百幅可確知線索的作品,況且不斷有新的繪畫作品和文字資料被不斷地發現,這對於集中進行呂鳳子繪畫藝術的研究,也提供了較為充分的基本條件。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樣一位如此重要、卓越的藝術家長期以來被忽略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20世紀80年代以後,有關呂鳳子繪畫研究、出版、展覽及相關紀念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呂鳳子學術研究會、呂鳳子紀念館等先後成立,有關呂鳳子的研究論文及著作也不時發表,將呂鳳子宣傳、研究和紀念活動進一步推動起來。但迄今為止,對呂鳳子的研究無論是從深度、廣度還是系統性上看,都不能與呂鳳子的地位和作用相符合。相信隨著條件的逐漸成熟,呂鳳子的藝術成就將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主要著作
《美術史講稿》 《中國畫法研究》 《鳳先生說美育》 《呂鳳子仕女畫冊》 《呂鳳子華山速寫集》
Ⅱ 中國文化史與呂著中國通史一樣嗎
柳詒徵著《中國文化史》
八十萬字。成稿於20世紀20年代,初為教學講義,又在《學衡》雜志上陸續刊載,後以著作形式出版,主要版本有:1932年鍾山書局全二冊本;1948年正中書局全三冊本;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上下冊全本。除此之外,還有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東方出版社等多種排印本、重印本。
該書規模宏大,流布甚廣,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二十五史、歷代各家著述,旁及國外漢學家論著,兼涉近代雜志、報紙、統計、報告等無不詳為搜集,各種史料多達600餘種。舉凡典章制度、文功武略、各派學說、文藝教育、民俗宗教、工商技巧、貨幣服飾、風土民情、特產建築、圖畫雕刻之類,無不追本求源,究其發展,舉其功用,論其得失。著作方法採取夾敘夾議,引進一段原始資料,隨即一段評論,有史實有史觀,以史立論,論從史出,探源溯流,援古證今,講明當代典章文物,以達經世致用之目的。
由於作者親睹清末政教腐敗,對外國列強欺凌中國有切膚之痛,故蓄志闡明中國文化政教源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良文化傳統,以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是其撰此巨著所秉持的宗旨。
全書分為三編: 第一編自邃古以迄兩漢,是為吾國民族本其創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設國家,構成獨立文化之時期;第二編自東漢以迄明季,是為印度文化輸入吾國與吾國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時期;第三編自明季迄民國,是為中印兩種文化均已就衰,而遠西之學術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輸入,相激相盪而卒相合之時期。
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號劬堂,江蘇鎮江人,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代表著作有《中國文化史》、《國史要義》等。 [1] 《中國文化史(全套四冊)》的圖書簡介
張維青、高毅清著《中國文化史》第四冊,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文化史》以4卷、10編、175萬字的鴻篇巨制,對中國文化的形成、發展、演變的脈絡與歷程作了大致的梳理與勾勒,並用生動的事例加以論證解說。書中既有對中國文化宏觀概貌的把握,也有對各個朝代政治、經濟、軍事、社會、風俗等領域文化成果的概述。
作者旁徵博引,論古說今,參考大量西方文化史家的研究構設,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史論研究框架,使這部著作站在世界人文高度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度剖析。書籍裝幀典雅考究,版式設計大方莊重,插圖安排靈活得體,既具學術品位又富有藝術魅力。該書為兩位作者歷經6年的時間完成,具有學術性、創新性、綜合性的特點,可謂近年來不多見的一套研究中國文化史的力作。
Ⅲ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六介紹呂鳳子
呂鳳子
呂鳳子(1886--1959)原名呂浚,字鳳痴,晚以號行。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曾在南京、揚州、長沙、北京等地師范學校任教,又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正則藝專校長、國立藝術專校長等職,49年後,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蘇師范學院教授、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主任委員,省美協副主席等職,逝世於蘇州。
生平簡介
呂鳳子(1886~1959)中國畫家,教育家。原名浚,字鳳痴,號鳳子,別署鳳先生。擅長中國畫、美術教育。
1886年7月7日生於江蘇丹陽,1959年12月20日卒於南京。 他15歲中秀才,曾在蘇州武備學堂和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學習,後到上海創辦神州美術院。 1909年畢業於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圖工科。曾任兩江師范附屬中學教師、北京女子高等師范教授兼專科主任。 1911年創辦正則女子職業學校,1919年起,先後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江蘇省立第六中學校長,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組主任、教授兼大學研究院研究員。 1935年任其創辦的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校長,日軍侵佔丹陽後,率部分教師內遷四川,創辦私立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後受教育部聘任壁山青木關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1940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2年創辦正則藝術專科學校。 1951年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教授、江蘇師范學院圖畫制圖系主任。 1953年任江蘇師范學院圖畫制圖系主任,兼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 1958年任江蘇省國畫院籌備委員會主任。曾當選蘇南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江蘇省人大代表。
事跡
呂鳳子一生從事藝術教育,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
1951年,呂鳳子受蘇南行署文教處之聘,來到無錫蘇南文教學院任美術教授。1952年秋,呂鳳子隨校遷蘇州,在江蘇師范學院(現蘇州大學)任教。呂鳳子看見自己畢生憧憬和追求的理想社會,而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已成為現實,他由衷地感到高興。1953年,他主動將「正則藝專」全部交給人民政府,家中沒有留下任何一件用品。 呂鳳子先生晚年,精心刻制了「而今乃得生之樂」,「老子猶龍」兩枚印章,作畫時鈐在畫上,以彰其志,他說:「這快樂是忘我無私的共產黨給我的,是毛主席給我的。我又怎能不謝他呢?我感謝他,我愛他,等於我愛太陽。我愛太陽,我將畫太陽,畫人民愛戴的太陽,畫太陽的光,畫太陽的熱,無休地畫到手僵,筆直!」
呂鳳子晚年多病,患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心臟病等。北方的友人請他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畫,他欣然提筆揮毫,一一畫好寄去,還作了《馬克思像》、《孫中山像》、《魯迅像》等,表達了他對這些偉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1959年夏,呂鳳子先生肺癌已進入晚期,被困倒在病榻上。國慶節,他生命垂危,還要家人扶著,畫了老松三幅,其中一幅《壽毛主席》,題著思考已久的詩句:「闢地開天暢生力,誰實主之毛主席;主席其神乎?窮通一往變無極。誰使變皆成奇跡,主席其聖乎——主席非神也。從未自居是聖哲,卻自喻擬而今而後,個個人人都得到煉成的那塊歷劫不磨鐵。不磨鐵,能發異光產奇熱,光愈明,熱愈烈。這便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共仰的毛主席。壽毛主席,一九五九年國慶日,卧病蘇州,老鳳。」這是鳳先生不幸長逝前的絕筆。 呂鳳子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和藝術家,他一生在藝術教育這塊園地里辛勤培育,播揚芬芳,鞠躬盡瘁,功在國家與人民,是永遠值得人們懷念的。
貢獻
呂鳳子早年就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才氣,1901年十五歲時就與韓筆海、荊鍾善、胡小石等一起考中秀才,與胡小石一起有「江南才子」之譽。呂鳳子早年有以身報國的志向,曾一度考入蘇州武備學堂學習武術,以後才轉入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學習,從此走向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之路,逐漸成長為近、現代史上卓有成就的美術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國畫家。
按照呂鳳子的說法,他一生做了三件事,其一是畫畫,其二是教書,其三是辦學。 他曾先後在兩江附中、寧屬師范、常州五中、武進女師、長沙四師、揚州五師、鎮江六中、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大學、私立上海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蘇南文教學院、江蘇師范學院任教,同時擔任了不少教育行政職務和與美術相關的社會職務、學術職務,從事教育工作前後長達五十年,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在他晚年所有的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是1957年參與江蘇國畫院的籌建工作。這一參與不僅對他個人極為重要,對於江蘇美術事業的發展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他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撰述的《中國畫研究》一書,是根據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積累和研究成果而作的畫學總結,將數千年中國畫的基本原理、特徵、方法等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剖析,是一部帶有個人創作和研究經驗總結性質的美術理論著作,為新時期「江蘇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評價
呂鳳子1909年於兩江優級師范學堂結業後,次年在上海創辦神州美術學院;1912年在丹陽捐獻家產,創辦丹陽正則女子學校,1925年改為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抗戰軍興,在陳立夫、張瀾等人的支持下,1938年於重慶璧山縣創辦江蘇省正則職業學校蜀校,1942年在教育部備案,正式創辦正則專科學校。1946年回江蘇前,將全部校舍捐贈璧山地方政府辦學。同年秋,在丹陽重建正則,分四部分:正則小學、正則中學、正則職校、正則藝專。1951年將正則學校全部轉交人民政府公辦。 呂鳳子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二三十年代就已經享有很高的聲譽,徐悲鴻、張大千、陳之佛、傅抱石、錢松岩等對他的品德和才藝均有著極高的評價。我國現代美術界卓有聲望和成就的美術家劉海粟、徐悲鴻、吳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隨其受學,受到他的美術教育和藝術熏染。 呂鳳子山水、花鳥、人物畫均極為精湛,但最主要的成就還是體現在人物畫上。早年、中年時期的仕女畫、詩意畫,入蜀後的羅漢畫以及建國後表現人民生活題材的繪畫,都為他在不同時期贏得了盛譽。 呂鳳子一生創作了為數不菲的繪畫作品。所作松樹題材的作品不下千幅之多,抗戰期間於壁山縣創作的羅漢題材的作品亦接近兩千五百餘幅,如果再加上他最為擅長、且延續時間最長的仕女畫、詩意畫作品,一生創作的作品恐怕不下數千幅。呂鳳子的繪畫創作,主要是為了辦學和教學的需要而進行的,他的絕大多數繪畫作品多用於饋贈和出售,以便向社會爭取辦學的費用,其中也有不少繪畫作品是為學生創作以留作紀念的。 通過各種途徑,呂鳳子的許多作品自創作之後即散佚在私人之手,真正集中保存下來的很少。目前國內除了蘇州市博物館、淮陰市博物館等文博機構、丹陽檔案館(家人委託收藏)以及蕭平、馬曉鋒等人有部分集中收藏之外,其他大多零散地藏於私人之手;海外有關公私機構收藏、研究呂鳳子作品的狀況,也不是十分明朗。這為系統地展開研究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但目前亦約有數百幅可確知線索的作品,況且不斷有新的繪畫作品和文字資料被不斷地發現,這對於集中進行呂鳳子繪畫藝術的研究,也提供了較為充分的基本條件。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樣一位如此重要、卓越的藝術家長期以來被忽略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20世紀80年代以後,有關呂鳳子繪畫研究、出版、展覽及相關紀念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呂鳳子學術研究會、呂鳳子紀念館等先後成立,有關呂鳳子的研究論文及著作也不時發表,將呂鳳子宣傳、研究和紀念活動進一步推動起來。但迄今為止,對呂鳳子的研究無論是從深度、廣度還是系統性上看,都不能與呂鳳子的地位和作用相符合。相信隨著條件的逐漸成熟,呂鳳子的藝術成就將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主要著作
《美術史講稿》 《中國畫法研究》 《鳳先生說美育》 《呂鳳子仕女畫冊》 《呂鳳子華山速寫集》
參考資料:網路
Ⅳ 呂廣仁主編的基礎會計的第一章總論章答案
2008年基礎會計課程社會專升本考試大綱
一、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對會計核算的一般內容和核算方法具有概括性的系統理解。
2、掌握會計的六大要素和會計等式。
3、理解復式記賬的意義,掌握借貸記賬法的原理;能夠運用借貸記賬法處理一般經濟業務。
4、能夠熟練的運用會計科目設置賬戶、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和試算平衡;並做到算賬准確,記賬結賬規范。
5、了解會計報表的基本結構、內容。
6、熟悉會計的核算流程。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總論
1、會計的涵義、會計的職能、會計的對象
2、會計要素、會計等式(重點)
3、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重點)
4、會計核算的原則
第二章 會計科目與賬戶
1、會計科目 (重點)2、會計賬戶
第三章 復式記賬原理及其應用
1、復式記賬法2、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
第四章 工業企業主要經營過程的核算和成本計算
1、籌資業務的核算2、供應業務的核算3、生產業務的核算(重點)4、銷售業務的核算5、財務成果業務的核算(重點)
第五章 會計憑證
1、會計憑證的種類2、原始憑證的內容及填制要求
3、記賬憑證的內容及填制要求(重點)
第六章 會計賬簿
1、會計賬簿的種類2、賬簿登記與使用的規則3、對帳與結賬
第七章 財產清查
1.財產清查的種類2.財產清查的方法3.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重點)
第八章 財務會計報告
1、資產負債表2、利潤表3、現金流量表
第九章 會計核算組織程序
1、記賬憑證核算程序(重點)2、科目匯總表核算程序
3、匯總記賬憑證核算程序
三、參考教材
《會計學基礎》,宋平編著,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
Ⅳ 阜新市育才中學的教學成果
十年來,學校發展迅速,以特有的辦學理念,優異教學成果,倍受社會觀注和矚目。
育才初中建校幾年來,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4年遼寧省初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在阜蒙縣賽區育才初中包攬了前8名(第一名劉實秋),前百名中有育才學生25人;2004年初三數學奧賽復賽中,阜蒙縣賽區前10名中有育才學生5人,前20名中有育才學生11人,前百名中有23人;2004年初三化學化學奧賽預賽中在阜蒙縣賽區前十名有5人,前100名有26人;2004年全國英語能力競賽初一、初二、初三百名榜中育才學生84人,居全縣第一。呂晶晶初三組第一名。苗億博、閆春曉獲初一第三、第四名;2005年初三數學奧賽中,在阜蒙縣賽區前5名中育才佔4名,前10名中佔6人。,包攬前2名第一名師聖賢,第二趙亞楠;2005年第十五屆全國初中生應用物理知識競賽中吳天宇獲全市第一名張紅玉獲全市第二名。55分以上獲表獎的考生中育才43人居全縣第一;2005年化學奧賽中阜蒙縣賽區,劉賽楠獲第三名,孟磊、師聖賢、劉陽或並列第四名,前百名中育才有33人居全縣第一位。2006年12月全國初中英語能力競賽復賽中桂鵬獲九年級全市第一名。
2000年,周宏偉同學在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物理、英語競賽初賽中分別獲一、二、三等獎,2001年高考以688 分優異成績獲阜新地區理科狀元,名列遼寧省理科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2002年,呂春杉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這對一個剛剛起步的民辦學校來說是個奇跡。在連續八屆高考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入本率達90%以上;二本以上上線率及高考平均分連續六年居全市第三,(位居阜、彰兩縣第一名),連續七年,阜、彰兩縣漢生高考第一名均出自我校。有400多名學生考入全國重點大學,短短幾年來,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科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19人次獲國家級二、三等獎、38人次獲省級一、二、三等獎。2005年美術和書法獲得國家及省、市級獎。多名指導教師獲省級一等獎。
Ⅵ 呂鳳子的藝術人生
呂鳳子是與齊白石、徐悲鴻齊名的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1910年在上海創辦我國最早的一所美術專科學校——神州美術院。他從江南小城走出,一生歷盡艱辛。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呂鳳子帶領妻子和兒女及藝專部分教師,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重慶,在偏僻的璧山創辦「正則蜀校」。璧山遠離重慶幾十公里,沒有重兵把守,經常發生搶人事件。有一天夜深人靜,一群強盜將呂鳳子家中的財產一搶而空,還將赤腳的呂鳳子綁起來,押出家門,走了兩百多公尺,旁邊的駐軍知道後,士兵們高舉火把,追趕搶匪。掄匪們在慌亂中四處逃竄,呂鳳子才倖免一難。他哀嘆道:「沒有國,哪有家?國破家亡,此恨難消!有些人不參加抗戰,卻乘人之危搶劫,令人痛恨。」
後來,呂鳳子又舉家遷江津。他的家離陳獨秀的家很近。早年的呂鳳子在北京女師教書時,就和陳獨秀認識,抗日戰爭初期在渝重逢,自然常去看望陳獨秀。陳獨秀十分贊賞他的觀點及實踐,說:「國難當頭,鳳先生能繼續堅持教育陣地,傳播文化藝術,讓愚昧的同胞看到光明,實屬難得!」
1940年春季,張大千遠道專程來璧山看望他,談到辦學,張大千知道呂鳳子缺乏資金,就勸呂鳳子不要自找苦吃,還是賣畫謀生,可糊口養家。呂鳳子卻說:「矢志辦學,吾意決矣!」張大千見他態度堅決,改口說道:「小弟限於財力,愛莫能助,無錢可以出力啊!這樣吧,我助你到成都舉辦個人畫展。」然後,陪同呂鳳子去成都。呂鳳子一鳴驚人,籌款五六千元,一分錢未留,全部作了辦學經費。張大千感動地說:「呂鳳子人品高尚,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一心辦教育,為人師表。」
1940年初,王若飛的舅舅黃齊生由於參加革命受到迫害,逃出老家,從貴陽到重慶逃難。呂鳳子卻不怕牽連,聘請黃齊生為文史教授。黃齊生常到八路軍駐渝辦事處,與董必武、周恩來、郭沫若、王若飛、黃炎培、陶行知等接觸,了解到許多南北抗戰形勢與民主團結運動的新信息、新思想,隨時向呂鳳子傳達。呂鳳子不出學校,每當知道這些後十分興奮。有一次,黃齊生對呂鳳子說:「鳳先生,延安是我國革命抗日司令部,宜有所慰問。」呂鳳子很有同感,發動師生作書畫數百幅,他本人也畫了若干幅,轉交給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由王若飛帶到延安分送。
黃齊生1944年赴延安,把呂鳳子的畫轉給毛澤東,還向毛澤東介紹呂鳳子和他在重慶辦學的情況,毛不斷點頭說:「呂鳳子先生精神可嘉,他的眼光已經投向了抗戰勝利之後。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需要教育。黃先生,你替我轉達問候,我還要葉志熊(秘書)寫一信謝呂先生。我們這里開展大生產勞動,豐衣足食,而精神食糧正當需要之時。」1946年3月12日,當黃齊生返渝時,毛澤東又拿出一條延安毛毯,請他轉交給呂鳳子。
1949年春蔣家王朝兵敗如山倒之時,張大千、陳立夫等都勸呂鳳子帶全家到台灣。呂鳳子決定不去台灣。1959年夏,呂鳳子患了肺癌。正值國慶節時,他巳經生命垂危,還要求家人將他扶起,畫蒼松三幅,其中一幅《壽毛主席》。 在近代中國畫史當中有三位人物畫頗見特點的畫家,一為豐子愷、二為葉淺予,還有就是呂鳳子了。而呂鳳子在這三位中所留下的作品最少,這就愈顯吉光片羽之貴了。
呂鳳子幼時極為聰穎,十六歲就得中秀才,十八歲在蘇州武備學堂習武。二十歲才開始習繪畫,就讀於李瑞清所開辦的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圖工科。頗受李的器重,畢業後遂曾留校任教。而後的幾十年裡呂鳳子便一直與美術教育密切相關著。李瑞清主持的兩江優級師范是清代大僚張之洞所支持下所開辦的的,原是為興辦新學。而科目開設有博物、數學、音樂、圖畫、手工等等。其他科目均可聘請日籍教師,而美術則由山水畫家蕭俊賢和日人鹽見競、亘理寬之助教授。所以呂氏所受的繪畫教育應是屬於「中西合璧」式的。既學有傳統的課徒式的山水畫,也學有西方先進的素描觀念。但是當時「兩江」的素描教學是由日本人傳授的,這與歐洲的學院派素描是有所區別的。因此呂氏雖受「中西合璧」式教育,但這與後來的徐悲鴻、劉海粟等人的「中西合璧」有著從角度上的本質區別。
正因為呂氏所受的素描教育並非歐洲學院教育,而是講求、重視線條的「日式素描」,這與中國傳統的線描似有共通之處。這對於呂鳳子以線為主的畫風奠定影響極大。
由於呂氏所受的「日式素描」的影響,其對於透視、解剖、色彩、構圖,均深有研究。呂鳳子曾編寫過關於透視、解剖、色彩、構圖等圖畫基礎知識的講義。因而呂氏的人物畫特色與前代人物畫不同之處也正在於此。前代顧愷之的人物畫今已失傳,僅從摹本來看,或稱跡不逮意。而呂氏的人物畫則寫形貌色極為生動,頗有顧氏傳神阿堵的妙處。他的《羅漢圖》頗具特色。往往造型古拙,線條流暢。其中《四阿羅漢圖》題詩曰:「皆來聞見,彌觸悲懷,天乎、天乎。獅子吼何在?有聲出雞足山,不期竟大笑也。畫面上四個阿羅漢仰著面,一個在悲天,一個在憫人,而後面兩個阿羅漢則在嘲笑西北方的聲音。作品借阿羅漢諷喻時局,耐人尋味」。
呂鳳子的人物畫的歸類,雖有不少諷喻時局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內容。但是絕不同於徐悲鴻的現實主義人物水墨畫,呂氏的畫品風格仍應歸於文人畫的范疇之中。
文人畫的最主要的特點是「以書入畫」。呂氏的書法承清道人李瑞清之法,極有特色。且與其畫風也能較好和諧。呂氏對於書法與繪畫之間關系的論識極有見地:「中國畫一定要以滲透作者情意的力為基質,這是中國畫的特點。所以中國畫最好要用能夠自由傳達肩、臂、腕力的有彈性的獸毫筆來製作,用手指或其他毛刷等作畫,只能構成一種缺少變化的線條,它不能用來代替獸毫筆。」而「成畫一定要用熟練的勾線技巧,但成畫以後一定要看不見勾線技巧,要只看見具有某種意義的整個形象。不然的話,畫便成為炫耀勾線技巧的東西了。」
呂氏對於中國畫的理解有兩個層面:其一要用毛筆,即書法用筆。其二用線造型的目的是「形」,而不是筆墨技巧。而呂氏的這一主張應該是對於中國畫發展極熨帖的建議:既不要放棄筆墨,又不要拘於筆墨。 呂鳳子早年就已經表現出非凡的才氣,1901年十五歲時就與韓筆海、荊鍾善、胡小石等一起考中秀才,與胡小石一起有「江南才子」之譽。呂鳳子早年有以身報國的志向,曾一度考入蘇州武備學堂學習武術,以後才轉入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學習,從此走向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之路,逐漸成長為近、現代史上卓有成就的美術教育家和著名的中國畫家。按照呂鳳子的說法,他一生做了三件事,其一是畫畫,其二是教書,其三是辦學。
他曾先後在兩江附中、寧屬師范、常州五中、武進女師、長沙四師、揚州五師、鎮江六中、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大學、私立上海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蘇南文教學院、江蘇師范學院任教,同時擔任了不少教育行政職務和與美術相關的社會職務、學術職務,從事教育工作前後長達五十年,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在他晚年所有的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是1957年參與江蘇國畫院的籌建工作。這一參與不僅對他個人極為重要,對於江蘇美術事業的發展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他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撰述的《中國畫研究》一書,是根據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積累和研究成果而作的畫學總結,將數千年中國畫的基本原理、特徵、方法等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剖析,是一部帶有個人創作和研究經驗總結性質的美術理論著作,為新時期「江蘇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Ⅶ 呂富華的人才培養
呂富華是50年代由張昌紹教授主編的中國第一部全國葯理學教材的主要作者,也是《醫用葯理學》第一、第二版的主要審稿人和作者。近年來,他積極籌劃與支持多種葯理專業書籍的擬定與出版工作,擔任《心血管葯理學》、 《臨床葯理學》等專著的審閱工作。他審稿認真,強調取材要嚴謹,重視論據,反對人雲亦雲。同時,他非常注意發現新理論、新觀點,並強調百家爭鳴。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編寫者受到深刻的教益。
呂富華在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委員會委員工作中,對列入葯典的葯物名稱,進行了反復推敲,力求完美無誤。益母草是民間廣泛用於產後調理的要葯,公元659年唐代蘇恭的《新修本草》首先記載此項用途。益母草應於花正開時採集青草,方有療效,但葯材公司常收購已全脫葉的枯莖,由此枯莖製成的益母膏,療效可疑。葯理實驗證明,益母草葉有較強的收縮子宮的效應,而莖則無效。呂富華提議,醫用的益母草必須是開花時採集的葉片豐富的青草,葯典委員會採納了他提出的意見。
在師資培養工作方面,他善於和敢於放手培養人才。他常用德國著名科學家Straub說過的一句話:「當一青年向我報到,我就把他像青蛙一樣,丟到水裡去,他必須自己游泳」,鼓勵中青年教師深入到實踐中去,培養和提高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他還指出,先進的儀器設備不等於先進的研究成果,只有加上創造性的科研設計,才能得出先進的成果。他舉出Otto Loewi巧妙地設計用兩個蛙心灌流發現了膽鹼能神經遞質、Claude Bernaud創造性地用一個青蛙確定筒箭毒鹼的作用部位等例子,鼓勵中國年輕葯理工作者打破陳規,勇於創新,奮力攀登科學高峰。
1989年11月,中國葯理學會第五屆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在總結大會上,中國葯理學會理事長王振綱和丁光生、宋振玉、徐叔雲等,代表與會全體代表和全國3000名會員,祝賀呂富華82歲高壽,表彰了他50餘年從事葯理學教學和科研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Ⅷ 復旦大學呂蓬教授 簡歷
呂蓬,女,漢族,1963年10月出生,天津人,無黨派人士,華北電力大學數理學院數理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文名
呂蓬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職 業
華北電力大學數理學院數理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籍 貫
天津人
目錄
1 教育經歷
2 工作經歷
3 主講課程
4 研究領域
5 研究成果
6 在研項目
7 獲獎情況
教育經歷編輯
1984年河北大學畢業,學士學位.2002年獲華北電力大學畢業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編輯
1984 -1998在華北電力大學保定任數學教師,1998-今在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任數學教師。
主講課程編輯
講授本科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研究生規劃數學、運籌學等課程。
研究領域編輯
最優化理論及應用研究,數理統計及其應用.
研究成果編輯
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 共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EI檢索4篇、ISTP 檢索3篇;國內核心期刊10餘篇。教學成果獲保定市教學成果三等獎一項。
在研項目編輯
數理統計及優化理論在水資源方面應用.
獲獎情況編輯
1998年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