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城市設計成果

城市設計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7 06:57:05

Ⅰ 局部城市設計成果內容包括哪些

總體設計:平面、縱斷面、橫斷面,所謂平縱橫
路基設計、路面設計、交叉口設計等。
你找本比較好的圖紙看那,就知道什麼是道路設計。

Ⅱ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工作成果

北京市規劃院自1986年成立以來,圍繞市政府城市建設的中心任務和建設重點,開展和完成了多層次、多專業的規劃編制和規劃設計工作。
北京市規劃院建院以來,廣泛開展了對外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與韓國首爾市政開發研究院等機構建立了長期交流關系,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規劃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了多項規劃設計項目。
主要成果包括: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北京2008奧運規劃、商務中心區規劃、中關村科技園區規劃、順義和亦庄等新城規劃、北京中軸線城市設計、地下空間規劃、限建區規劃等。同時,北京市規劃院還主持或參與完成了一批重大項目的規劃研究工作,如北京航空遙感綜合調查應用、北京市城市交通綜合體系規劃研究、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市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市綜合生態規劃研究等。全院有近百項規劃設計和研究成果獲得國家、建設部、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和優秀規劃設計獎。
完成了大量規劃編制及研究工作,主要成果有:北京市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部分)、近遠郊部分鄉鎮域規劃、中心城部分重點地區規劃調整及城市設計導則、北京市土地儲備規劃、城市建設用地實施規劃、永定河綠色發展帶綜合規劃、北京市養老及教育等專項規劃、北京市城市設計導則編制辦法等等,其中大多項目獲得了建設部及北京市的各類優秀設計獎項。為更好地使城市規劃在經濟建設用發揮龍頭作用,詳規所還將積極進取,加強研究,不斷探尋新時期城市規劃編制的新方法,永葆技術隊伍的先進性。

Ⅲ 城市設計的內容是什麼和類型有哪些

城市設計」這一術語是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的,然而20年以後,在城市轄區四維開發有關內人員這個小圈子以外容仍無人使用。現在它幾乎被用於與人居有關的任何論述。這一變化的發生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城市設計所感興趣的范圍的重要性,不準確地說它為提高人類生存質量提供了機會,准確地說是為地球提供了機會。此外,主流建築師和城市設計者已經發現,把自己從技術和專業上與城市設計活動分隔開來是愚蠢的,雖然他們一直被要求這樣做。這種分隔的結果是受到批評的建築學思想體系以及1950和1960年代的多樓建築方案的結果。那些基於環境質量的工程,秉承了現代主義的範式。幸運的是,相對來說有一小部分主要的建築師分布在世界各地,他們吸取了經驗,把新興的城市設計領域推向正確方向,使之能夠以本身擁有的權力,作為一個潛在學科被嚴肅地討論。

Ⅳ 根據浙江省城市設計編制導則,詳細城市設計成果中規劃圖包括哪些圖紙內容

圖紙由現狀圖、規劃圖和導則圖三部分組成,可增加分析圖。 
 1、現狀圖。包括區點陣圖、土地使用現狀圖、現狀建築分析圖、現狀特色景觀資源分析圖等。   2、規劃圖: 包括空間景觀結構規劃圖; 土地使用規劃圖; 總平面圖;道路交通規劃圖;開放空間、重要界面、天際線、 濱水空間、夜景照明、地下空間等要素系統規劃圖;規劃控制指標圖;體現空間景觀意向的效果圖等。規劃圖應在1:500-1:2000 的地形圖基礎上繪制。    3、導則圖: 以街區或地塊為基本單元,對重要的控制與引導要求的圖形化表達。圖紙比例宜為1:1000-1:2000。
主要內容包括:    
a、在總平面圖基礎上表達的內容: 各類界線 (如地塊界線、建築建設區域引導線、 特殊建築輪廓線及保護范圍線、 特殊區域界線等); 開放空間范圍; 重要界面; 步行(慢行)通道;標志性景點及觀景視廊;各類標注。
   b、空間景觀效果圖或三維形態示意圖。可在其基礎上標注建築高度。
   c、文字說明: 難以用圖形方式表達的重要控制和引導內容,如建築或開放空間的特殊功能、 特色建築的風格與材質、特殊的交通組織要求等。
   d、規劃控制指標表:包括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用地面積(以公頃為單位)、 容積率、建築密度、建築高度、綠地率等項目, 如詳細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編制,且城市設計的規劃控制指標已反饋至控制性詳細規劃,可取消該指標表。    
4、分析圖,其它能夠反映設計意圖的分析圖。

Ⅳ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城市總體規劃從以下入手:要想更詳細留你郵箱發你模板。
城市規劃的概念、實質內和作用
●城容市規劃編制的任務和要求
●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和方法
●城市詳細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承上啟下,強調規劃的延續性
與管理結合、與開發銜接,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
城市政策的載體
體現城市設計構想

Ⅵ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總體規劃綱要成果包括綱要文本、說明、相應的圖紙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研究報告和基礎資料等)。在規劃文本中應當明確表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二)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三)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幹道系統網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Ⅶ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的科研成果

工程名稱 獲獎情況 設計者 時間 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及信息系統開發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沈建武 2003 南昌市大昌北新城概念性規劃 國際招標一等獎 周婕 2003 陽新縣浮屠鎮總體規劃 湖北省年度村鎮建設規劃項目二等獎 彭建東 2003 基於 GIS 的武漢市城市用地增長趨勢研究 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 詹慶明 2005 木蘭山古寨區保護規劃 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二等獎 趙冰 2005 赤壁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湖北省優秀城市規劃三等獎 李軍 2005 湖北省赤壁市金雞山公園城市詳細規劃設計 湖北省建設廳優秀城市規劃表揚獎 李軍 2005 姓 名 獲獎名稱 類型 時間 等級 程世丹 安陽市東南新區中心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競賽 國際 2004 一等獎 程世丹 武漢首義文化區規劃設計國際競標競賽入選方案 國際 2006 程世丹 安陽市高新區中心區城市設計競賽 全國 2005 一等獎 王炎松 西安外國語學院行政樓設計競標 全國 2004 一等獎 王炎松 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 全國 2006 三等獎 張翰卿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優秀論文 全國 2006 優秀獎 童喬慧 寶鋼優秀教師獎 全國 2007 童喬慧 澳門文化局學術獎勵金 境外 2007

Ⅷ 城市規劃設計成果可以用vr,gis,bim來呈現嗎

可以用,越直觀清晰的表達出規劃意圖和方案的軟體越會被青睞。目前國家在大力推進BIM軟體的推廣和應用,立體清新的指導規劃建設和指導施工。

Ⅸ 片區級城市設計成果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從以下入手:要想更詳細留你郵箱發你模板。
城市規劃的概念、實專質和作用
●城市屬規劃編制的任務和要求
●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和方法
●城市詳細規劃的內容和方法
承上啟下,強調規劃的延續性
與管理結合、與開發銜接,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
城市政策的載體
體現城市設計構想

Ⅹ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營運規范
● 城市公共安全總體規劃研究
●城市智內能交通系統發展容戰略研究
●建設事業技術政策綱要(送審稿)
● 建設事業技術政策綱要(送審稿)
● 新時期城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
● 全國城市規劃監督管理信息系統方案
●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關系和銜接機制
●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初稿)
●城鄉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關系研究(初步報告)
●小城鎮現代服務業技術體系研究
● 我院旅遊規劃統一技術措施
●城市空間增長的動力學研究
● 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機制與途徑研究
●動態可控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研究

閱讀全文

與城市設計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