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鄧州市國土資源局
鄧州市國土面積2369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辦、區)、592個行政村,170萬人,244萬畝耕地。1988年撤縣建市,198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擴權縣(市)之一。鄧州是全球華裔「鄧姓」發源地、醫聖張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市、丹江口水庫庫區市、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中原速生楊樹生產加工基地市。
劉剛 黨組書記、局長
劉國偉 黨組副書記、主任科員
黃彥鵬 黨組成員、副局長
常吉朝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彥濤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李定岑 主任科員
劉剛簡介:鄧州市人,男,回族,生於1959年10月,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5年8月參加工作,先後在市公安局、組織部、外貿局工作;歷任鄧州市東城辦事處副主任,鄧州市委事務局局長,鄧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鄧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2008年4月至今,任鄧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鄧州市國土資源局位於鄧州市北環路988號,現有幹部職工330人,其中,行政編制15人,事業全供編制101人,事業自收自支編制210人,機關設辦公室、用地科、規劃科、市場科、耕保科、地籍科、財務科、審計科、黨辦室、信訪科、人事教育科、紀檢監察室、後勤科、法制科、督查科、土地事務所、測繪科17個科室;設鄧州市國土資源局城區分局、鄧州市土地監察大隊、鄧州市人民政府地租徵收處、鄧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鄧州市土地開發整理中心、鄧州市土地儲備中心、鄧州市杏山地質公園管理處7個局屬單位;設穰東、構林、趙集、十林、張村、張樓、九龍、彭橋、孟樓、腰店、汲灘、都司、劉集國13個國土資源所(國土資源中心所)。
【土地資源】鄧州市耕地244萬畝,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217.5萬畝,保護率為89.1%。2006年,鄧州被確定為全國116個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示範區之一,連續12年實現了耕地的占補平衡。2010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標兵單位,目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耕地保護】全面實行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基本農田三級保護責任制和年度考核制、鄉鎮長耕地保護離任審計制、村級耕地保護協管員聘任制等制度,將全市244萬畝耕地保有量和217.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層層分解落實,並納入鄧州市政府對各鄉鎮辦區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獎懲。切實強化部門聯動機制,明確國土、農業、財政、審計、司法和紀檢、監察等部門在耕地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通力協作,實現耕地保護責任社會化。結合第二次土地調查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成果,在確保162693.42公頃(24萬畝)耕地和145000公頃(217.5萬畝)基本農田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優化土地利用的空間布局,彰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耕地保護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建立健全補充耕地儲備制度和補充耕地驗收標准,切實加強建設用地補充耕地項目的管理,通過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的開發利用,全年補充耕地11000畝,不但保證了耕地的占補平衡,且耕地數量穩中有升。
【三項整治和土地整理】2010年10月15日~2011年1月15日,鄧州市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土地「三項整治」工作集中行動,復墾土地23680畝。桑庄、白牛、穰東3個土地整理項目提前完成。桑庄等(2)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為2007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2125.87公頃,投資總額3667.23萬元,新增耕地78.37公頃;白牛等(2)個鄉土地整理項目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2336.8公頃,投資總額4292.51萬元,新增耕地77.52公頃;穰東等(3)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為2009年度河南省新增費有償使用土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942.68公頃,投資總額1735.09萬元,新增耕地28.83公頃。桑庄等(2)鄉鎮土地整理項目於2010年4月,穰東、白牛兩個新增費投資土地整理項目於2010年10月均通過南陽市國土資源局、省國土資源廳驗收。
【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用地】2010年,共上報審批用地19批次,面積7517.7畝,涉及城鄉建設項目158個,主要有內鄧高速公路、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點項目、鄧州市陽光油脂項目、永泰棉紡項目、裕豐復合肥項目、中醫院項目、保利廣場項目、鄧州市花洲建材項目、內鄉牧原養殖公司飼料廠、河南省南陽市220千伏鄧州南輸變電工程、鄧州市新引資項目激光切割機廠等,申報建設用地批次及面積位居南陽市第一。完成衛片執法補辦建設用地手續報件11個批次,面積2824.3畝,降低了鄧州市市衛片執法違法佔地比例,避免了2010年的15號令實施後的首次違法用地問責。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的要求,科學進行市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使本輪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和其他相關規劃相銜接。結合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和掛鉤規劃,為各鄉鎮今後工業和新農村建設留足空間,並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和批復。鄧州市作為縣級代表在省規劃修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按時歸還了2009年掛鉤周轉指標750畝;2010年,上報掛鉤項目共16個鄉(鎮)、19宗地,面積391畝,涉及新農村用地15宗,鄉鎮企業用地4宗,均得到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復。鄧州市被河南省確定為全省掛鉤現場會發言試點縣市。
【集約節約用地】2010年,盤活存量土地,供地總量95.4794公頃,其中,2008年以前批而未供12.9419公頃;2009年省政府批准6個批次未供建設用地37.8423公頃;2010年省政府批准3個批次未供52.6589公頃,已供應43.383公頃。超額完成南陽市局下達的30公頃目標任務。大力開展標准化廠房建設,2010年標准化廠房建設面積98550平方米。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供應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5.133公頃(合77畝),規劃建築面積78750平方米,所供應土地可滿足2010年度鄧州市1575套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先後完成了農村外業調查、資料庫建設和基本農田上圖14.413萬公頃工作,農村土地調查成果經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土資源部審核驗收通過;城區地籍更新調查工作,調查面積為23.2平方公里,共投資150.8萬元,完成了平面控制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鄉鎮政府所在地地籍調查工作,共投資173.4萬元,調查范圍為全市25個鄉鎮辦政府所在地建成區,調查面積34平方公里。
【地籍管理】規范土地登記程序,加快登記進程,使鄧州市土地登記工作實現規范化、制度化。集體土地所有權應發證數568本,實發數557本,發證率98.1%;集體土地使用權應發證數373000本,實發數319000本,發證率85.5%。地籍檔案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土地登記有關規定,實行公開查詢制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務。
【礦產資源概況】鄧州市礦產資源主要有固體礦產、水汽礦產和地質遺跡資源。境內共發現各類礦產19種,已探明儲量的3種,固體礦產為非金屬礦產。
固體礦產主要有河砂、石灰岩和花崗岩。河砂多分布於湍河,趙河少量,主要為河床沖洪積淤砂,儲量大於35000萬立方米。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杏山、禹山一帶,總面積73平方公里,總遠景儲量12.9億噸,其中杏山南坡勘探B+C級儲量2584萬噸,杏山北坡勘探B+C級儲量1.1億噸。花崗岩,分布在羅庄吐谷山,主要為花崗岩石料和飾面花崗石,兩者共生,上部為花崗岩石料,中深部為飾面花崗石,勘探程度低,僅做過普查,踏勘遠景總儲量超過1.5億立方米,飾面花崗石普查D+E級儲量511.91萬立方米,遠景儲量大於5000萬立方米。
水汽礦產有地下水、礦泉水和地熱水。地下水水量豐富、水質良好,可采量1.249億立方米/年;礦泉水為優質鍶、偏硅酸復合型飲用礦泉水,單井自流量9.5~12立方米/小時;地熱水溫度40度左右,單井涌水量30~40噸/小時。
【礦產資源整合】2010年,按照《河南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總體方案》和《南陽市重點礦種開發整合總體方案》要求,編制了《鄧州市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將鄧州市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杏山董營水泥用灰岩礦和鄧州市花洲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杏山董營水泥灰岩01、02段礦整合為一個采礦權,整合礦區數達到100%。做好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工作,轄區內11個礦山企業都按要求編制了2010年度儲量動態監測報告,轄區內甲類礦產礦山儲量動態監測率達98%。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全面整頓和規范以石灰岩礦、花崗岩礦、河砂礦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使無證開采、亂采濫挖、浪費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按照《南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開展2010年度探礦權檢查的通知》(宛國土資〔2010〕44號)文件要求,對轄區內2個探礦權進行實地勘查,杜絕以采代探,轄區內勘查持證率達100%。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編制了《鄧州市201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強調了公安、安監、水利、國土、民政等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職能職責;與礦山企業簽定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責任書,向礦山所在地村、組、居民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雨季向礦山企業及附近居民發警示簡訊100餘條;開展「4·22世界地球日」地球知識科普活動,提升廣大公民的地質環境保護意識;繼續搞好城區15個井點的地下水位、水溫監測工作,發布了鄧州市地下水水情通報。
【杏山地質公園建設】完成了博物館、主題碑、旅遊步道的建設,並通過南陽市局組織專家對杏山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的檢查驗收,地質公園建設已具備開園揭碑條件。
【執法監察】2010年,全面落實村級土地保護協管員制度,在全市592個行政村聘請了耕地保護協管員,構建了市、鄉(鎮)、村耕地保護網路體系。全年共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514起,其中消滅萌芽狀態7起,依法查處507起,立案507件,共拆除違法建築48起,面積近2萬平方米,到期結案466起,正在查處41起,發現率、制止率和處置率均達到上級要求水平,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現立案率達100%以上,結案率達92%。
【衛片執法檢查】2010年,為做好迎接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4月17日起鄧州市開展了加強耕地保護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集中行動。2009年度,鄧州市土地衛片監測圖斑185個,涉及土地219宗,佔地3456.77畝。通過整改,調整農業結構用地35宗489.1畝,補辦用地手續98宗1290.93畝,拆除復耕土地32宗117.62畝,年度違法用地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3.8%。
【信訪工作】全年進京訪24起106人次、赴省訪6起8人次,以上30件信訪案已按期結報,結案率達到100%。全年共收到上級交辦(轉送)京信6件、省信2件、南陽信8件、南陽電話6件,均按期辦結,結案率達到100%。本級年度受理信訪事項122起562人次,結案118件,結案率達到96%,辦結件的群眾滿意率達到90%,達到規定標准。接聽12336和62190377兩部舉報電話3000餘次,接受群眾咨詢2000餘人次。
【財務管理】嚴格執行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收費政策,足額徵收國土資源各項規費。2010年協調解決上年遺留款385萬元;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4宗19.4584公頃,總價款為2.8915億元,凈收益約合1.53億元;全年徵收國有土地收益租金192萬元。
【基礎測繪】建立了鄧州市GPS+2單基站和D級GPS大地控制網。積極申報「數字城市」推廣項目試點,2010年6月鄧州市被國家測繪局列入「2010年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推廣計劃」全國六個縣市之一。
【隊伍建設】切實履行「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要求,在全系統深入開展了以「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廉潔型」為內容的「四型機關」創建活動,國土資源管理隊伍不斷壯大,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人員由256人擴充到目前的330人,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人員編制遺留40人,安排系統內幹部職工子女30人。全系統新購置車輛28輛、電腦40台,有力支持了動態巡查、重大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和辦公自動化工作。
【國土所建設】在穰東、張樓、汲灘等13個鄉鎮設立國土資源中心所,採取新建與購置相結合、以新建為主的辦法,籌資1500萬元,強力推進基層鄉所規范化建設,13個國土資源中心所在全省率先全部達標。
【電子政務】配置了國土資源管理主幹網,建立了局域內網,有力支持了動態巡查、建設用地審批、土地供應、重大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和辦公自動化工作。
【推行陽光行政】實施政務公開和承諾服務制度,就用地報批、信訪調處等群眾普遍關注的事項,鄭重做出承諾,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在建設用地報批、土地登記發證、地產交易等工作上,實行「窗口式」辦公,「一站式」接待。2010年,國土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窗口工作被評為河南省優質服務窗口,「紅旗窗口」和「巾幗文明崗」,工作人員被評為「服務標兵」。
(楊桂麗)
② 漢朝時期三位姓張的歷史名人及突出成就.
張良(?-前186),西漢臣。字子房,傳為西漢初城父(今安徽亳縣)人。祖先為韓國貴族。曾謀刺秦始皇未遂,後隱姓埋名,亡匿下邳(今江蘇邳縣),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前208年,聚眾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皆為劉邦所採納。又與韓信整理編次了春秋戰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皆封故舊、親近,而誅私怨引起群臣不滿,遂建議封劉邦故最怨者雍齒,使群臣釋疑。劉邦曾誇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釋之,西漢司法官。字季,南陽堵城(今河南方城)人。文帝時以貲選為騎郎。累遷謁者僕射、公車令、中郎將,後官至廷尉。敢於直言極諫,多次勸諫文帝以亡秦為鑒,改善政治。他處理獄案,嚴格依法辦事。有人犯蹕與盜漢高祖廟前玉環,文帝欲分別處以死刑與族誅,他不曲法阿容,建議按法處刑,世稱持平。景帝立,任淮南相。
張蒼(?一前152),西漢歷算家。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秦時為御史,有罪亡歸。尋降漢,從定三秦,封北平侯,遷御史大夫。他博學好讀書,明圖籍,精律歷。肖何為相,蒼嘗佐辦計政。文帝立,為丞相,謝病免,卒謚文。
張湯(?-前115),西漢臣。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初為長安吏,後歷任廷尉,御史大夫。曾與趙禹共同編定律令,並主辦許多重大刑獄案件,阿順帝意,用法嚴峻。建議鑄造白金(銀幣)及五銖錢,實行鹽鐵專賣,支持打擊富商大賈政策,制定「告緡令」(獎勵告發工商業者具報財產不實及偷漏財產稅的法令),鋤滅橫行不法的豪強地主。後被朱買臣等陷害,自殺。
張騫(?-前114),西漢使臣。漢中成固(陝西城固)人。官至大行,封博望侯。前139年,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協商約定共同夾攻匈奴。他越過蔥嶺,親歷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地,至前126年方歸漢,在外共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後達十一年,他與之說理,堅貞不屈。前115年,他又奉命出使烏孫,並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
張安世(?-前62),西漢臣。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字子孺。為張湯之子。昭帝(劉弗陵)時,任右將軍、光祿卿,封富平(今陝西省富平縣,位渭南縣西北)侯。昭帝死,與大將軍霍光定策立宣帝,為大司馬。他擁有家僮七百人,使之從事工業生產,家財富有勝過霍光。
張敞,西漢臣。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子高。初為太僕丞,宣帝(劉詢)時,任太中大夫,得罪大將軍霍光,出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西南)都尉。後任京兆(今陝西西安)尹,以與楊惲友善,被罷職。未幾復起用,任冀州(今河北冀縣)刺史。他直言敢諫,其所至之處皆有治績。元帝立,欲以左馮翊,會病卒。曾為妻畫眉,被劾奏,後世用為夫妻相愛的典故。
張禹(?-前5),西漢經學家。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字子文。通經學,為博士。元帝時,授太子《論語》。遷光祿大夫,出為東平內史。成帝時任丞相,封安昌侯專治《論語》,兼治《易》。曾改編今文本《論語》,將《齊論》、《魯論》合為一書,稱《張侯論》。
張道陵(34-156),一名張陵。東漢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初入太學,通達五經。明帝時曾任巴郡江州令。順帝時於鵠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修道。永和六年(141)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創立道派,凡入道者納米五斗,故稱五斗米道。教人悔過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建二十四治,立祭酒以領道民。後道教徒尊為天師(一說陵自稱)。後裔承繼道法,世居龍虎山,稱「張天師」。
張衡(78-139),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歷任主簿、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尚書等。早年入京師太學攻讀,博通群書。精於天文、陰陽、歷法。曾掌管天象觀測,創立「渾天說」,認為「渾天如雞子」,天和地的關系就像蛋殼包蛋黃一樣,天外地內。又寫成天文學著作《靈憲》,書中已用赤道、黃道、南極、北極等名詞,並畫出我國第一張完備的星圖,共有2500顆恆星。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候風地動儀曾上疏要求禁絕當時流行的圖讖迷信。長於文學。所作《歸田賦》,文辭清麗,一掃漢賦虛誇堆砌的陋習,為東漢抒情子賦優秀之作。其《同聲歌》、《四愁聲》是五、七言詩創始時期的重要作品。著有詩、賦、銘、七言詩、《七弁》《巡誥》、《懸圖》凡三十二篇。另著《周官訓詁》,補《東觀漢記》。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張河間集》。
張綱(108或98-143),東漢臣。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字文紀。順帝時任御史,上書反對宦官專權。漢安元年(142),與杜喬、周舉等八人奉命分巡州郡,七人皆出赴任,他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說:「豺狼當路,安問狐狸!」即奏劾大將軍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京師為之震動。繼任廣陵太守,曾誘降張嬰所領導的起義軍。
張仲景,漢末醫學家。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名機
③ 河南省鄧州市國稅局局長吳雷工作優秀,作風嚴謹是鄧州的楷模
鄧州國稅局長,吳雷:鄧州市國家稅務局網站既是宣傳稅收政策法規和征管制度的冠冕堂皇 【秦秸雌】口【秦秸雌】碑【秦秸雌】營【秦秸雌】銷【秦
④ 鄧州市有姓徐的局長嗎
您好,有,據了解,鄧州市姓徐的局長為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徐某某
⑤ 南水北調鄧州趙集斷是自西向東流還是
「南水北調工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是指把長江流域水資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結合中國疆土地域特點,分東、中、西三線抽調部分送至華北與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地區.
工程方案構想始於1954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基礎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 東、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
南水北調鄧州主幹渠屬於中線工程渠首,2014年12月12日,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運行。千載奔流的漢江水從水源地丹江口水庫通過1200多公里長的輸水乾渠一路北上抵京。
趙集鎮位於鄧州市北部,距市區25千米。東與鎮平縣馬庄鄉接壤,南與裴營鄉毗鄰,西部同張村鎮隔河相望,北與羅庄鄉相連。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南水北調」工程從鎮中部東西橫穿,全長32華里;鎮域西部湍河流經約8公里,形成湍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中部的半坡水庫,面積1500畝,總庫容72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東部嚴陵河穿境,總流域面積18.38平方公里。
這是位於十林鎮張坡村與趙集鎮冀寨村之間的湍河渡槽。是目前國內同類工程中跨度最大,單跨過水斷面最大、單跨重量最大的工程,鄧州段最先開工的控制性工程。
由於鄧州趙集鎮位於鄧州西南,與丹江口水庫東岸接壤,渠水是從東向西流的,然後通過引渠拐向北,沿途經過各省一路北上到達京津冀地區,為缺水的地方帶來清泉。
⑥ 鄧州市2016教師職稱晉升文件
各縣(市、區)教育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社會管理保障局,各直屬學校(單位):
根據國家、省、市職稱工作部門及省教育廳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2016年全市中小學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職稱評審涉及教師切身利益,各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單位)要加強對職稱工作的領導,認真學習、掌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政策、內容和要求,明確新的評價標准和評價機制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專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做到思想認識統一,政策理解准確,貫徹執行到位。
(二)嚴格按崗申報。各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單位)要根據人事部門批復的崗位設置方案及教師崗位空缺數量和工作需要,在核定的教師崗位結構比例內,組織推薦申報,無崗不得申報。
(三)農村支教要求。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自今年起,凡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須有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2年以上的經歷。申報者須填報《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考核登記表》(見附件5),有關學校及主管部門加蓋公章。
(四)加強監督管理。各學校(單位)要根據申報者的師德表現、教育教學業績、教科研水平,經考核擇優推薦申報。申報推薦工作要做到三公開:申報人員述職公開、申報材料展示公開、推薦結果公開。確保申報推薦過程的民主性、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推薦結果的公正性。凡未進行「三公開」的申報材料不予受理。各學校(單位)要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全責。所有推薦申報材料均須公示一周,無異議者由學校(單位)主要領導簽字確認。對違反政策規定、弄虛作假的行為,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以維護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二、申報范圍
全市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和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室、教科所)、少年宮、電化教育館中專門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取得國民教育學歷並獲得相應教師資格且在職在崗的教師。
三、申報條件
(一)政治素質、職業道德要求
申報者應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守憲法和法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教書育人,敬業愛崗,為人師表。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
任現職以來,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延遲申報、不得申報或取消現任教師專業技術資格:
1.年度考核有「基本合格」或受警告處分者,當年及下一年度不得申報。
2.年度考核有「不合格」或受記過以上處分者,受處分當年不得申報,並從下一年度起2年內不得申報。
3.偽造學歷、資歷、業績,剽竊他人成果等弄虛作假者,取消當年申報資格,並從下一年度起3年內不得申報。對偽造學歷、學位等情節特別嚴重者,取消其現任教師專業技術資格。
4.受處分期間和處分未解除者,不得申報。
(二)學歷、資歷要求
1.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經考核合格,可初定相應教師專業技術資格:
(1)獲得專科學歷後,在小學教師崗位工作滿3年,可初定二級教師。
(2)獲得本科學歷後,在中小學教師崗位工作滿1年,可初定二級教師。
(3)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後,在中小學教師崗位工作滿3年,可初定一級教師。
(4)獲得博士學位後,能勝任中小學教師工作,可初定一級教師。
2.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小學教師獲得專科學歷後,受聘二級教師5年以上。
(2)中小學教師獲得本科學歷後,受聘二級教師4年以上。
(3)中小學教師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年以上。
(三)繼續教育要求
任現職以來,按照《江蘇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南通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結合所從事的教學和教科研工作需要,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任務;完成市人社局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第四輪公需科目培訓並取得考試合格證書。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
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取得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規定科目的合格證。
2.取得江蘇省專業技術人員信息化素質培訓(職稱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合格證。
3.取得全國計算機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合格證。
4.取得江蘇省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證的人員。
5.取得計算機專業專科以上學歷。
四、評審條件
(一)教育工作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從教以來,擔任班主任3年以上,或擔任團隊輔導員、課外活動小組指導教師等其他學生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現職期間擔任班主任2年以上或擔任其他學生管理工作3年以上。
2.勝任班主任等教育管理工作,能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思想實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任現職以來,本人或所帶班級、團隊和其他學生管理工作獲得校級以上表彰獎勵。
(二)教學工作要求
具有比較扎實的學科基礎理論和比較豐富的專業知識,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准、教材、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任現職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1.從事過一定年級段的循環教學工作,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因課程計劃、學校性質、規模等原因而課時偏少的學科,任課教師須有其他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工作量作為補充。
2.校級以上公開課教學5次以上,其中校際間2次或縣(市、區)級1次以上,公開課教學質量高,受到好評。獲得評優課(教學基本功競賽)校級一等獎1次或二等獎2次或縣級三等獎。
3.教學內容正確,教學方法得當,每學年學生對其課堂教學滿意度達到85%以上。
(三)教科研工作要求
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任現職以來,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縣(市、區)級以上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本學科教育教學論文2篇;或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縣(市、區)級以上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論文1篇,另有在縣(市、區)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委託組織或認可的論文評比中獲獎論文1篇;或承擔縣(市、區)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立項的教科研課題研究並撰寫課題報告或課題研究論文,其成果在縣(市、區)級以上范圍交流、推廣;或參與市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編寫並已正式出版的教材、教學參考資料5000字以上。
(四)專職電教人員評審條件
專職從事電教教研、教育資源製作、教育信息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必須緊密聯系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組織、有計劃地具體指導教育信息化的應用與研究工作。電教研究人員須承擔本級以上的教研科研課題,其教研科研成果必須切合學校實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必須對市、區縣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專職從事電教研究工作的人員正常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任現職以來,應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省級以上公開出版發行的專業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3篇以上。專職從事教育資源製作開發人員每年撰寫設計稿本5篇以上,任現職以來,其中至少有2篇在市級以上公開刊物上獨立發表,並設計、製作、編輯視頻資源30分鍾以上,並在市級以上范圍推廣使用;或每年開發並製作教育資源不少於3個,其中至少有1個在市級評比中獲一等獎,並在市級以上范圍推廣使用。
五、教科研材料(論文)報送要求
(一)申報者應提交任現職以來符合要求的論文不少於2篇,不超過4篇;專職電教研究人員應提交符合論文提交要求的論文不少於3篇,不超過5篇。
(二)凡在各種增刊、內刊、專輯、論文集上發表的文章;學科知識介紹、習題集、復習資料、輔導資料等性質的出版物;非教育主管部門評選或授權評選的獲獎論文;在非法出版物上發表的論文,均不作為申報評審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材料。
(三)提交的論文(含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研究),字數不少於1500字。
(四)提交的正式發表的論文、獲獎論文所附的獲獎證書、教科研項目的批文和鑒定書均需原件。
(五)提交的論文(發表或獲獎)同時報送電子文稿,每篇論文電子稿的最後須寫上作者、發表(獲獎)時間和刊物名稱(評獎單位)。崇川區、港閘區、開發區電子文稿由各區教育局對照原稿審核後統一匯總,編上號碼、姓名和學科,報送材料時一並報市教育局職稱辦。其它各縣(市、區)電子文稿報各縣(市、區)教育局職稱辦。
六、相關事項說明
(一)二級教師、一級教師不實行破格申報。
(二)申報者所學專業應與申報學科相同或相近。
(三)申報材料的時間界限
本意見所列申報人員的年齡、教齡、任職年限、學歷、論文材料、表彰獎勵、計算機考試成績、科研成果鑒定等取得時間、發表時間、獲獎時間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四)本意見中規定的學歷、年限、數量、等級等冠以「以上」的均含本級。
(五)申報者必須提供任現職以來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表。
(六)關於對從事教育工作有關對象的認定
1.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含副職),學科組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正職)。
2.確系工作需要,學校安排在畢業班任教的學科教師,所從事教育工作的年限一年按0.5年計算(提供課表)。
3.確系工作需要,學校安排擔任副班主任、課外活動小組指導教師、備課組長的教師,所從事教育工作的年限一年按0.5年計算(提供相關材料)。
4.上述范圍的教育工作年限可互通累計,不可重復計算。
(七)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根據其工作特點,對教學工作量的要求:
正校級領導(含鄉教育機構中的正職負責人)的教學工作量應不少於同學科普通教師任課量的四分之一,且每學年聽課不少於40節;副校級領導(含鄉教育機構中的副職負責人)的教學工作量應不少於同學科普通教師任課量的三分之一,且每學年聽課不少於50節;中層管理人員的教學工作量應不少於同學科普通教師任課量的二分之一,且每學年聽課不少於60節。
七、鄉村教師評審政策
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充分調動鄉村教師積極性,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全省鄉村教師職稱評審政策若干意見的通知》(蘇人社發〔2016〕202號)文件精神,決定加大鄉村教師職稱政策傾斜力度,在符合中小學一級教師基本評審條件的前提下,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且申報當年仍在鄉村學校任教的,申報中小學一級教師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適用范圍
鄉村教師,是指在縣(市、區)級人民政府駐地以外的鄉鎮、涉農街道和村莊學校(含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下同)教學一線任教的在職在崗教師。
(二)評審政策
1.在鄉村學校連續任教5年以上,受聘二級教師4年以上,且具有本科學歷,可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
2.加大鄉村教師師德素養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對獲得縣級以上政府綜合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綜合性表彰或師德方面表彰獎勵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
3.加大鄉村教師學生教育工作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對擔任班主任10年以上,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教書育人成果突出,任現職以來,本人或所帶班級獲得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政府綜合部門表彰獎勵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
4.對兼任多門學科或轉任其他學科的小學教師,所學專業與申報學科、教師資格任教學科交叉認可,所有兼任學科或轉任學科同等互認、業績同等考量。
5.鄉村教師教學工作要求中的公開課不分層級,不分校內外,同等對待。
6.鄉村教師教科研工作要求中對發表的論文只做參考條件,不作硬性要求。
7.建立鄉村教師職稱評聘長效機制。由鄉村學校教師崗位流動到非鄉村教師崗位,評聘不滿5年的,應重新評聘。
8.在鄉村學校連續任教滿30年,且申報當年年底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的二級教師,任現職近五年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可直接認定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沒有崗位空缺的,可將取得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原聘崗位調整設置為專業技術十級崗位,並安排聘用,該人員退出後該崗位再行調整復原。
9.取消鄉村教師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
(三)界定范圍
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根據鄉鎮區劃調整等情況,認真研究分析,合理界定本地區鄉村學校范圍,由各縣(市、區)教育局填報《鄉村學校名單匯總表》(見附件6),報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核後,上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市教育局備案。
八、材料報送要求
(一)申報人必須登錄「南通市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申報評審職稱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域名:www.0513zc.com。按照系統要求錄入申報信息,完成網上申報,同時按照本意見規定,提交評審的書面申報材料。
(二)申報人必須如實填寫「系統」中提供的《中小學教師申報表》,由單位負責審核,確認後才可提交列印。《評審表》中凡申報者本人填寫的欄目,須經學校有關部門逐項審核,並由審核人簽字、蓋章。各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單位)將「系統」中本地、本校申報人員信息導出匯總,核對申報材料,做到准確無誤。
(三)每位申報人填寫的《申報表》、《簡介表》、《教科研材料(論文)申報表》一式2份,所有復印件均須由上級主管人事部門專人對照原件逐一審核,審核人簽字並加蓋驗證章,否則一律不予受理。
(四)申報人必須按《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資格材料目錄》的要求提供書面申報材料,書面申報材料在規定的時間一經上報,一律不得作任何更改和補充。
(五)申報材料除《申報表》、《簡介表》、《教科研材料(論文)申報表》外,其餘材料按附件1要求裝訂。每位申報者將所有申報材料整理後,裝入材料袋,並在材料袋底部附上地區、單位、姓名、申報學科等信息。
(六)報送時間。
崇川區、港閘區、開發區、通州灣示範區及市直學校(單位)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的書面材料於9月29日報送市教育局職稱辦(南通市招生辦三樓),同時報送申報人員匯總表及使用EXCEL製作的電子表(附件5)。其它縣(市、區)學校書面申報材料按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通知執行。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九、初定工作
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見習期滿,必須登錄「系統」,填寫《大中專畢業生初定申報表》,一級教師職稱初定由南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定,二級教師職稱初定由各縣(市、區)和市各主管部門(機構)審定。網上申報時,應在評委會下拉框內選擇與初定資格級別相應的認定機構。正常初定工作於9月底前完成。
十、本意見由市教育局職稱辦負責解釋。
附件:1.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材料目錄
2.申報專業技術資格民意測評、課堂教學滿意度
測評匯總表
3.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論文申報表
4.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情況簡介表
5.南通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考核
登記表
6. 2016年南通市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情況匯總表1(非鄉村教師)
7. 2016年南通市申報一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人員情況匯總表2(鄉村教師)
8.縣(市、區)鄉村學校名單匯總表
⑦ 誰知道鄧州一高啊!詳細介紹下。
花洲書院話春秋——傳承歷史文化的河南省鄧州市第一高中 河南省西南部的鄧州市,地處秦(嶺)淮(河)交界線上的南陽盆地。4000年前的夏王朝,仲康帝封其子於此而建鄧國,並於隋文帝3年始置為州。又因其處於「南控荊襄、北連宛洛、西通巴蜀、東際淮海」的交通要沖,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古代志書贊譽鄧州為「六山障列,七水環流,舟車會通,地稱陸海」。 在鄧州外古城牆的東南隅內側,是名聞遐邇的鄧州市第一高中所在地。 之所以說鄧州第一高中名聞遐邇,不僅僅是因為這所學校近年來為國家輸送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鄧州第一高中校園內那群樓交錯、綠蔭掩映的景色深處,有一個遠近知名的古代學府——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起源於唐,興盛於宋,延續至清。據鄧志記載,宋時,鄧州的書院至少有7所,花州書院便名列其中。古時候,書院的創建者總是將之建造在僻靜幽雅的名勝之地。除了建築的考究之外,還要在其周圍種植竹、桂、松、梅、蘭等高雅植物,並參差配置亭台樓榭和小橋流水,構成「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書院園林,使其渾然自成一體,觀之別具一格,猶令文人墨客嚮往。據志書記載,在宋代鄧州的7座書院中,花洲書院並非獨占鰲頭,其中的賈狀元書院、韓文公書院等皆因其建造主人身份的顯赫而曾各領風騷。但它們緣何卻又在歷史的長河中過早地灰飛湮滅,唯獨花洲書院能延續至今呢?這要感謝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 北宋時期,鄧州統於京西南路,治穰,領五縣:穰、內鄉、順陽、淅川、南陽。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謝絳知鄧州,利用風調雨順的年景,積5縣之收成,在鄧州外城東南隅的窪地上修湖辟洲植花木,在城牆上建造覽秀亭。經過數年的經營,到1045年,已經是一座頗具規模的秀美園林了。范仲淹曾作詩贊曰:「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謝公創危亭,屹在高城頭。盡覽洲中秀,歷歷銷人憂。」 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冬月,因推行「慶歷新政」被罷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帶著滿腹的悲愴,鬱郁寡歡地來到了鄧州就任知州。雖遭受重大挫折,范仲淹仍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地服務於新職。他不僅重農桑、興水利、清積案、懲貪官,很快使得政平訟理、萬民和樂,而且頗重視教育。在取得了鄧州的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之後,一向就十分喜愛百花洲的范仲淹決定以更高的標准整修百花洲,重建覽秀亭。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在花洲書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鄧州市第一高中,莘莘學子們秉承先賢們求學上進的意志,煥發了新時代青年刻苦向上的精神,先後有3萬多人從這里考取了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 2002年,鄧州市又投資1400萬元,啟動了重修花洲書院工程。近3年來,先後完成了春風閣、春風堂、先聖殿、萬卷閣、範文正公祠、覽秀亭、百花洲、古城遺址公園等工程。 如今,漫步在花洲書院,無論是朝霞初露的早晨,抑或是暮靄氤氳的傍晚,都可以看到鄧州市第一高中學生們鍛煉身體、學習技能、增強本領的身影;都能夠聽到鄧州市第一高中學生們閱讀課文、背誦詩詞和外語的聲音。一位耄耋之年的革命老人在參觀了花洲書院和鄧州市第一高中之後,曾欣喜地說:「在這個環境里讀書,不成才才奇怪呢!」 鄧州市一高中位於鄧州市土城東南隅,北宋副宰相范仲淹貶任鄧州知州時曾於此創建花洲書院。宋仁宗慶歷六年(公元 1046年),范仲淹在花洲書院寫成了膾炙人口、中外傳誦的名篇《岳陽樓記》,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1905年於花洲書院設立鄧州高等小學堂,1926年設立鄧縣縣立初級中學,1950年附設高中班,1952年高中班合並於南陽高中,1956年再次附設高中班,1958年過渡為高級中學,定名為鄧縣第一高級中學校。1998年更名為鄧州市第一高級中學校。 鄧州市一高中為南陽市重點高中,現有44個教學班,3700餘名學生。教職工191人,其中任課教師151人,中學高級教師32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特級教師2人,在職進修研究生7人。教師們在各級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193篇,發表論著16部。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力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教風,「刻苦、勤思、尊師、守紀」的學風,教育教學取得優異成績。高考省專以上進線率穩定在85%以上。學生多人次在省級、國家級奧賽中獲獎,教師多人次獲省、國家級各類榮譽稱號和教學成果獎。 進入新世紀,教育事業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學校領導班子提出要抓住國家發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機遇,制定了「十五」規劃,以「創示範高中,迎百年校慶」為動力和奮斗目標,決心在今後五年中使辦學規模、基本建設、電化教學、師資水平和學校管理等方面更上一層樓,再創輝煌,力爭在2005年前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2010年跨入國家示範性高中行列。!
⑧ 鄧縣有什麼好的企業
鄧縣地處豫鄂邊陲,南扼荊襄,北達京鄭,西倚秦嶺,東鄰新唐,素有「三省雄關」之稱。全市轄28個鄉鎮、辦事處,578個行政村,160萬人口,其中城鎮人口40萬人,總面積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萬畝。1988年撤縣建市以來,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中等城市試點市,2004年省政府批准鄧州市享有全部省轄市經濟及社會管理許可權,為經濟單列市。
近年來,鄧州市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一個目標」 (建設經濟強市、 文化名市、 現代化中等城市),弘揚「一種精神」 (負重拼搏、敢於創新、堅韌不拔、實干興業的鄧州精神),實施「三大戰略」(工業立市、開放帶動、人才興鄧),實現「五大突破」 (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特色農業、項目建設、民營經濟),走好「三條路子」 (找准工業和農業結合點, 兩篇文章一起做,圍繞農業辦工業, 實現工農互動發展,走農區工業化路子;找准城鄉結合點, 城鎮、農村兩個輪子一起轉,加速各種生產要素優化聚集,實現城鄉互動發展,走城鎮化路子;找准經濟和生態結合點,經濟、生態兩大難題一起解,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實現經濟生態互動發展,走可持續發展路子),實現鄧州崛起。僅2005年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20元。
工業進程加快。近年來,鄧州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把發展工業經濟作為建立現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撐點,突出抓好企業改制,積極實施技術和管理創新,努力把工業經濟做大、做強、做活。至2005年底鄧州市工業企業總數達757家,總資產達33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達87.95億元,工業從業人員達13萬人。其中限額以上工業達到79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6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左右。形成了六大工業體系:
一是以鄧州卷煙廠、南陽煙葉復烤廠為龍頭的煙草工業體系,形成了年加工卷煙10萬大箱,復烤煙葉120萬擔的生產能力,年產值3億元以上,入庫稅金4000萬元以上。
二是以鄧州市第一化肥廠、第二化肥廠、宣化制葯廠為龍頭的化工醫葯工業體系,形成了年產合成氨12萬噸、碳銨40萬噸、油漆1.5萬噸、有機肥10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4億元以上。
三是棉紡服裝加工業:以正興公司、天龍集團、穰東服裝加工廠為龍頭的棉紡服裝體系,形成了年加工棉花4000萬斤、棉紗12萬錠、服裝200餘套的生產能力,年產值達8億元以上。
四是以鄧州市水泥廠、靈山水泥有限公司、鄧州天合建材公司為龍頭的建材工業體系,年產水泥40萬噸,石子2000萬立方米,機磚20億塊,石灰14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在2億元以上。
五是以鄧州市久友麵粉有限公司、永盛油脂有限公司,食品公司屠宰廠,市勁翔肉食品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糧油食品加工業體系,形成年加工麵粉30萬噸,食用油10萬噸,肉食品5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8億元以上。
六是以第一造紙廠、老廷公司、穰東紙業有限公司、腰店紙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造紙工業體系,形成年制漿能力5萬噸、優質紙200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年產值3億元以上。
同時鄧州還形成了五種農業企業化經營模式 即通過實施農業企業化經營,改變了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增收緩慢的狀況,農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以4.6%、3.2%的速度遞增。
農業產業化初步形成。近幾年通過重點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已初步建起具有特點的「經營公司+農戶」、「專業市場+農戶」、「加工企業+農戶」、「生產基地+農戶」、「服務組織+農戶」、「專業協會+農戶」等六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農村與農業經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步伐加大,特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市煙葉、畜禽、瓜類三大支柱產業已基本形成。全市各類特色生產基地有10個,特色農業產值達2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4%,農民收入來自特色農業的佔70%左右。二是龍頭企業不斷涌現。全市共有各類專業企業300家,有一定規模和帶動能力的24個,年銷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6家。其中上億元的2個。三是專業市場發展較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市場48個,其中規模較大,輻射力較強,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專業市場2個。如穰東的服裝市場,市內新風市場(副食批發)等。四是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服務組織發展較快。如鄧州市植保公司、種子公司為龍頭,國營、集體、股份、個體一齊上,建立健全了覆蓋全市的社會化服務網路,被農業部稱為「鄧州模式」在全國推廣。同時在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方面 全市已建水庫19座,其中中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18座,現有機井17750眼。引河自流灌溉區5處,其中中型灌區1處,小型灌區3處,有效灌溉面積120.5萬畝,旱澇保收田面積60萬畝。在 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情況方面,近年來,鄧州市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有了較大進展,農業經濟增長中科技貢獻率已達到45%。一是大力推廣應用一批先實用技術。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節水灌溉、配方施肥、間作套種、模式化栽培、品種改良、農副產品加工、保鮮等技術、新成果普及率達到40%。二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農民科技素質明顯提高。全市有50萬人接受了農業科技技術培訓,300名農民獲得高級、初級技術職稱證書。三是建成5個高效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即城郊萬畝蔬菜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穰東5000畝高效農業示範區;九龍1.5萬畝含稅高效農業示範區;都司500畝立體種養殖集約經營示範區。農委100畝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
城建建設日新月異。近幾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鄧州聘請知名專家,運用航拍,GPS衛星定位系統,數字化地形圖等先進技術,全面啟動了《鄧州市2001~2020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新修編的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布局科學、功能分區合理、現狀資料完備、城市特色突出,對今後的城市建設具有科學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力爭利用5~10年時間把鄧州建設成為一座城市面積50平方公里,擁有30萬人口,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豫西南區域性中等城市。
本著「主攻難點,完善配套,拉大框架,體現特色」的建設方針,在保證政府財政投入主渠道的前提下,堅持走經營城市之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每年用於城市建設的資金均達到3500萬元以上,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
期待你的滿意啊~~國慶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