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

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

發布時間:2021-07-13 05:16:28

『壹』 上海有哪些圖書館或檔案館之類的地方可以看05,04年或更早的報紙

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
地 址: 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號技貿大廈15樓

閘北區圖書館 天目中路6號 53540108
徐匯區圖書館 南丹東路80號 64681058
徐匯區浩清圖書館 田林東路588號 64755708
普陀區圖書館 普陀區曹揚路510號
浦東新區第一圖書館 東方路38號 58400378
黃浦區圖書館 福州路655號 63510176
盧灣區圖書館 陝西南路235號 64370835
靜安區圖書館 新閘路1708號 62182676
上海圖書館 淮海中路1555號 64455555

『貳』 上海各區縣 檔案館 地址

上海市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326號

浦東新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博山東路383號(浦東新區)
電話:021-58502995

黃浦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廣西北路158

上海市文化藝術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709

上海市虹口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歐陽路415

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宋園路10號
電話:021-62707688

靜安區文物史料館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茂名北路120弄5~9
電話:021-62723656

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中山西路1525號15樓

上海電影資料館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160號

上海通志館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華東路4111

復旦大學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

上海大學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

普陀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 大渡河路1668號1號樓西區2樓

楊浦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榆林路733號
電話:65419450-3471

上海市靜安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575

上海市嘉定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墅溝路2003

徐匯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蒲西路221號

上海市寶山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淞寶路104

閔行區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報春路225號
電話:021-64128768-8010

『叄』 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管理與利用

李艷 崔艷榮

(甘肅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蘭州730000)

摘要 本文針對地質資料館日益增多的電子文檔的實際情況,從制度、安全等方面論述了管理的重要性及電子文檔的利用方式。

關鍵詞 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管理;利用

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工作者長期以來在國家大量資金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地質、礦產、物化探、測繪、水工環等科技成果,它真實的記錄和反映了地質工作者從事地質工作的過程和取得的成果,對今後地質工作的開展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地質領域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國土資源部頒布《圖文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規范(試行)》、《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以來,電子文檔的匯交已成為一種趨勢。電子文檔的管理(儲存、保護)、利用也成為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新任務。

1 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管理

1.1 完善制度管理

各種技術保障措施可以為網路、計算機、存儲設備、應用程序等軟硬體系統建立防護體系,但要使它們真正起作用,關鍵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從每一個環節堵塞電子數字檔案信息安全漏洞,這些環節包括數字檔案的形成、處理、傳輸、積累、整理、組織、歸檔、保管儲存、提供利用等全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疏於管理,都可能導致電子文檔的丟失或失真。具體管理措施包括:建立檔案信息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電子文檔管理人員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的歸檔制度、建立網路安全保密制度及建立數字檔案管理記錄系統等。

1.2 安全管理

檔案信息安全是確保檔案信息內容在生成、存貯、處理、傳輸和利用整個過程中,保持其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長期可讀性(可用性),以及確保檔案信息記錄方式和記錄載體不受任何損壞。

1.2.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線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或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抑制和防止電磁泄漏,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根據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避免各種偷竊、破壞活動的發生。

1.2.2 信息加密

信息加密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它可以從根本上滿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是一種主動安全防範策略。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的安全,確保不宜公開的數字檔案的非公開性,在多數情況下信息加密是保證數字檔案機密性的唯一方法。

1.2.3 信息載體安全

與紙質檔案載體相比,數字檔案的載體壽命要短得多,最長也不過三十年,所以在考慮數字檔案長期保存的問題時,必須考慮數字信息載體的合理選擇和科學保護。目前數字檔案記錄載體有磁性、光學性、磁光性等幾種類型。一般而言,電子檔案宜選擇只讀式或一次寫入式光碟(CD R、DVD-R)。對數字檔案載體的保護主要要防磁、防塵、防有害氣體、防高溫和防高濕等。一般保管環境溫度控制在14~24℃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45%~60%之間。由於數字檔案載體極易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因此對保存的數字檔案載體必須進行定期檢測和拷貝,對磁性載體每兩年檢測一次,光碟四年檢測一次;磁性載體上的數字檔案四年轉存一次,光碟上數字檔案十年轉錄一次。

1.2.4 防病毒

網路病毒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程序,它通過復制自身以傳染更多計算機,網路病毒感染一般是從用戶工作站開始,而網路伺服器是病毒潛在的攻擊目標,也是網路病毒潛藏的重要場所。因此,要制定適合本系統的反病毒策略;部署多層防禦戰略,在盡可能多的「點」採取病毒防護措施;動態更新網路系統、桌面型計算機中的反病毒軟體;可以採用無盤工作站、帶防病毒晶元的網卡、單機防病毒卡或網路防病毒軟體。

1.2.5 檔案備份

目前常用的電子檔案載體都不夠耐久,而且讀取電子檔案信息技術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所以保存在任何載體上的電子檔案信息的有效存期都是有限的。應用「木桶」理論,如果將電子檔案信息比作「水」,而將電子信息載體及其信息讀取、硬體系統比作組成「木桶」的「木板」的話,那麼「水」在「木桶」中保存期限就取決於最先腐爛的那一塊「木板」的壽命了。因為任何1塊「木板」的腐爛都意味著「木桶」中的「水」的徹底流失,即電子檔案信息不能再利用了。所以我們必須在「木板」腐爛之前更換它—即更新電子檔案信息讀取軟、硬體系統;或者將「木桶」中的「水」轉移到其他「木桶」中去,即「轉移」電子檔案信息。

2 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利用

2.1 目錄查詢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在廳政府門戶網站頁面上設置了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欄目,早在2006年9月已在該欄目上發布地質資料目錄信息6346條,大大方便了廣大查閱利用者。

2.2 閱覽室查閱

閱覽服務是地質資料館為查閱者提供地質信息的方式之一。地質資料電子文檔的主要服務形式是在電子閱覽室向查閱者提供閱讀瀏覽服務。查閱者在查到所需資料目錄後,辦理必須的手續進入指定的場所(電子閱覽室指定的端點,即計算機)閱讀瀏覽、查閱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全國地質資料館的電子閱覽室軟、硬體設施齊備,借閱流程比較完善,值得各省地質資料館借鑒。甘肅省地質資料館電子閱覽室的基礎工程——館藏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目前已製作近2000份。

2.3 復制

這是查閱者在電子閱覽過程中選取所需資料部分或全部,然後依據國家和資料館有關規定辦理資料復制手續進行復制。復制分為兩種,一是直接為查閱者提供電子文檔復制服務。二是根據查閱者要求,從電子文檔中為其復制所需部分文字或圖件的紙質地質資料。

『肆』 上海市培佳雙語學校中學今年學費多少

上海市培佳雙語學校中學八年級3700 、六年級5100一學期 、七年級本地戶口4800左右(包括活動費) 、外地借讀生5100左右(包括活動費) ,沒有贊助費。
上海市培佳雙語學校現有小學到高中十二年段,51個教學班,學校有一學個劇場、兩個現代化的資料信息館、三個電腦房、塑膠跑道操場、獨立的網站和完備的校園網路與電子教室;有住宿樓兩棟。
自2004年以來,學校領導帶領全體教師分析校情,正確定位,規劃引領,明確目標,落實舉措,自主發展,樹立品牌,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多元文化的提升。
第一階段

規范穩定期 (2003年1月-2003年12月):

學校發展提出「依法辦學 規范管理 以德立校 主動發展」和「加強管理 深化教改 扎實工作 和諧發展」的工作思路;克服來自校內外的各種困擾,以學校各項工作的新氣象,贏得師生家長的信任、學校的穩定。

第二階段

實驗和質量提升期 (2004年1月-2005年8月):

學校以三年規劃為引領,分別提出了「加強研究與合作 創新思路 新起點 新發展」,「以德為重 加強實驗 減負增效
提升質量」,「目標激勵 實驗創新 不斷總結
提升質量」的工作思路;凝聚每一位培佳人的精神和力量,提升學校各項工作和服務的質量,發展學校的特色,辦學質量走在同類學校前列,贏得了學校良好的辦學
聲譽。

第三階段

核心價值文化倡導期 (2005年9月-2006年12月):學校提出「科研引領 優化資源 打造品牌 提升文化」,「優化管理 注重細節 聚焦內涵 文化創新」和「總結反思 團隊協作 價值引領 文化再創」的工作思路。倡導學校核心價值理念,優化每一個教育教學行為、環節和資源,創設多元的學校文化氛圍,贏得學校每一個人的持續發展。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創業,2004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上海市安全文明學校、上海市雙語實驗學校、普陀區文明單位、普陀區特色黨支部、上海市檔案工作先進集體、普陀區科技特色學校、上海市金愛心集體、普陀區「共青團號」上海市頭腦奧林匹克特色學校、上海市紅旗大隊、區體教結合先進集體「二等獎」「三等獎」、社區先進集體等十多項榮譽稱號。
前言:「教師能走多遠,學生才能走多遠。」 教師是學校之本,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水平、工作態度直接決定了學校的教育質量。我校幾年來樹立「卓越的教,快樂的學」辦學理念,特別注重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努力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教師,打造品牌課程。

學校倡導書香校園,讓閱讀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創新校本教研,
讓研究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組織創建教師實踐共同體,讓教師們在研究中共同成長;制訂專業發展計劃,讓教師在期望中尋求發展。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教師專
業成長進入快車道。幾年來,學校教師在全市全區的各類教學比武中嶄露頭角,各類刊物上發表的研究成果和獲獎數量顯著增加,教學質量在區內名列前茅。

學校將不懈地追求培養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結構合理,素質良好、敬業愛生、專兼結合、富有活力、追求卓越的優秀教師隊伍。願培佳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讓教師們在這里實現自身價值,體會職業樂趣,享受教育幸福!

『伍』 淺談提升地質檔案資料的服務工作

寇玉誠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檔案館)

摘要 本文是筆者結合從事檔案管理的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 地質檔案資料的重要性、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館藏地質檔案資料及管理概況、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典型案例、提升地質檔案資料的服務措施、進一步提升提高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等5個方面,對鐵路勘察設計企業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工作的重要所在及如何改進工作方法、做好提升服務工作進行的探討。

關鍵詞 地質檔案 管理服務 利用價值

0 前言

地質檔案資料作為能夠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社會資源,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並可供多次開發利用。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迅速發展,地質檔案資料可為社會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其發揮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

為將地質檔案資料服務工作進一步開拓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同時推進自身實現科學發展,使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一個新的台階,筆者就近幾年來工作的體會淺談如下。

1 地質檔案資料的重要性

地質檔案資料是記錄和反映勘察設計、岩土工程、科研等生產和科技活動的重要基礎材料,是地勘系統職工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地質檔案資料是積累資料、參考利用、節省投資、減少重復勞動、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勘察設計水平的重要手段。

地質檔案資料作為一種涉及領域廣、涵蓋專業多、數量巨大、內容豐富、真實可信為特性的科技信息資源,因其特有的屬性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是可借鑒和可利用的寶貴資源。

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工作,是促進科技成果與經濟建設相結合的中間環節,是設計人員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已有的地質檔案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的真實記錄,通過提供利用,這一環節會起到科技成果與經濟建設的鏈接作用。

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的效益體現了地質檔案資料的價值,它所含的價值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科研成果水平,由於科研檔案具有可擴展性,提供利用不僅為本單位服務會產生經濟效益,而且交流到外單位還會產生社會效益。

地質檔案資料同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關系密切,充分開發利用地質檔案資料這項信息資源,不僅可以在基本建設中出速度、出質量、出效益,並且在原有的成果基礎上,採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使其煥發新的活力,提供利用率越高,效益就越大。

2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館藏地質檔案資料及管理概況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以下簡稱設計院),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鐵路勘測設計單位,半個多世紀以來,完成的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建設項目遍及全國26個省(區、市),累計完成鐵路各階段研究及勘測設計近40×104km,投入運營2×104km,其中包括青藏、蘭新、包蘭、寶成、蘭青、南疆、北疆、寶中、西康、包西等國家長大幹線鐵路。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承擔過秦嶺、烏鞘嶺、關角鐵路特長隧道、終南山公路特長隧道等大型復雜隧道的勘察設計;承擔過以西安地鐵為主的10多個城市的地鐵設計研究。

在橋梁工程方面,承擔過被譽為神州第一橋的八渡南盤江鐵路大橋和世界最大的立交上海滬青平立交樞紐等大型復雜橋梁的勘察設計。

在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方面,承擔過青藏鐵路、秦嶺特長鐵路隧道、寶成鐵路等大型重點工程及復雜地質區域的工程地質勘察設計,對高原凍土、膨脹土、軟土、濕陷性黃土、鹽鹼土、沙漠土等特殊土的工程地質勘察擁有成熟的勘察配套技術。

綜上所述,在國家長大幹線鐵路,隧道及地下工程、橋梁工程、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地質勘探等領域都產生了大量的地質檔案資料。

這些豐富的館藏是設計院建院60年來,在鐵路勘察及其他科研項目設計過程中形成的大量科技成果,是設計院幾代人用心血和汗水澆鑄的寶貴財富,既有勘測原始文件材料,又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檔案,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勞動智慧的結晶,也是設計院科技興院的一筆無形資產,所以既要保管好,又要利用好,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設計院地質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收集、分級管理的原則。地質檔案資料管理的直接領導是鐵一院及處(各勘察院、設計院)的總工程師。管理機構是:鐵一院檔案館、地質路基處檔案資料室及各勘察院、設計院檔案資料室。

鐵一院檔案館負責組卷指導,審查、驗收、保管,負責辦理借閱大中型勘察設計項目中形成的地質檔案資料,科學研究、業務建設工作中形成的須在一定時期內保存的地質檔案資料。

地質路基處檔案資料室,代院負責收集資料的保管、辦理借閱地質專業專用資料手續,歸檔資料種類包括:區域地質檔案資料及圖件、氣象資料、地震地質資料及圖件、地質災害評估預測及圖件、遙感圖件及工礦企業生產、科研中形成的礦產地質、礦區規劃、礦產開采、礦區現狀等礦產地質圖件,以及地質專業工具書、地質專業論著等參考書籍。

地質路基處(各勘察院、設計院)檔案資料室分別負責收集、驗收、保管本單位獨立主管完成的勘察設計科研項目中形成的地質檔案資料。

3 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的典型案例

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地震的影響,寶成線徽縣車站附近出現險情,一列貨物列車在109隧道內脫軌起火,造成寶成線中斷。當時情況十萬火急,設計院快速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以設計院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抗震搶險領導小組及工作組,安排部署抗震搶險工作。檔案館根據搶險領導小組的指令,立即組織檔案人員加班加點,配合專業技術人員調閱該隧道地質檔案資料和相關專業科技檔案,並將所需資料連夜送往搶險現場。經多方努力,在第一時間准確地為搶險工作提供了必須的檔案資料,為搶險工作的開展贏得了寶貴時間,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體現了檔案利用的價值作用。

雖然搶險工作已全部完成,但回顧這段工作,使我們進一步意識到,地質檔案資料在應對突發搶險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搶險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十分嚴肅的政治任務,如果沒有必要的檔案資料,勢必造成搶險工作的滯後,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在既有線改造、復線建設等方面也都離不開地質檔案資料的支持。僅青藏線西格段復線項目,當時調閱了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專業地質檔案資料1000多卷(冊)。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地質檔案資料的重復利用,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是很困難的。這些地質檔案資料為鐵路選線,確定線路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減少了工作量,加快了勘測工作進度。

可想而知,一旦沒有這些地質檔案資料,很可能使許多工作重新再做,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和經濟損失。原鐵道部有關領導對設計院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定為「西格模式」。這不僅是設計院的光榮,也是檔案工作者的驕傲。

4 提升地質檔案資料的服務措施

一要在做好服務的同時,深入研究地質檔案資料的種類,捋清本單位現有館藏,做好編研工作。二要針對管理流程,崗位分工和要對應的服務部門,主動上門指導協助組卷歸檔工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和檔案有關的工作,以此來宣傳地質檔案資料的重要作用。

堅持以生產經營為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重點,以更新服務觀念為動力,以保證生產需要為目標,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建設,進一步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大檔案工作為生產服務的力度,拓寬檔案工作對外交流,提高計算機管理檔案應用水平,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實現管理企業檔案的模式和途徑,從而促進檔案服務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更新地質檔案資料提供服務的觀念。①提供和利用好地質檔案資料是檔案工作者應盡的責任,為保證利用好這些信息資源,我們首先應在觀念上有一個大的改變和大的更新。②在地質檔案資料提供利用工作中,要改變被動服務的工作方式,提高主動服務性,主動為市場提供高質量、高標準的檔案信息,提高服務效率,本著為用戶著想、急用戶所急的態度,主動送卷上門、跟蹤服務、現場咨詢、參與科技人員的有關活動。真正從觀念上打破舊的傳統工作方式,為科技人員提供一切方便,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地體現地質檔案資料在經濟建設中的價值,產生最大的效率。

提供服務的創新,如何努力充分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使其發揮效益,其服務的創新也是一重要途徑,服務手段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繫到服務的質量和服務效率。我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隨著高科技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只有抓好檔案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以全新的思維和靈活的手段為各方面提供多層次、多領域的服務,實現檔案工作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深化和不斷創新,檔案工作服務創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幾年來的管理實踐經驗,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服務質量,檔案利用工作中的接待登記是做好檔案館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反映出檔案被利用的情況,而且可用來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通過科技人員對檔案工作的建言獻策,並以此分析和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和服務水平提供良好的平台,以三體系認證的環節控制「顧客滿意度調查」來提升服務質量。

檔案部門負責人要從客觀實際出發,結合本單位實際,謀求檔案工作與本單位的協調發展,要有好的想法和做法,就要建言獻策付諸實施。要有好的點子,即便是小事也要組織實施,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斷完善,才能帶出一支好的團隊,達到檔案有為才有位的效果。就能贏得領導對檔案的了解和重視,為本單位檔案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形成發展活力。

5 進一步提高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科技檔案提供利用服務者,單靠熱情服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工作水平,為適應檔案現代化管理要求,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所以不僅要有扎實的檔案學功底,還要具備對本單位科技活動的流程、檔案的形成過程、所依據的管理辦法、組卷細則、歸檔范圍、管理規定的了解和相關的業務工作水平,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應對自如。在此基礎上加強自身修養,擴大知識面,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賦予檔案服務的使命,真正為推動檔案事業發展,才能成為本單位服務的復合型檔案專業人才。

6 結束語

做好地質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充分發揮檔案人員的聰明才智,把檔案的利用價值開發好、利用好。只有做好了這一點,才能搞好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才能使地質檔案在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陸』 以地質資料清理為契機加快鈾礦地質檔案資料數字化建設

王月霞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南昌330038)

摘要 文章分析了以地質資料清理為契機,加快推進鈾礦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並從數字化的前期准備階段、數字化實施階段、數字化成果的管理與應用階段三方面提出了實施數字化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核工業;鈾礦地質;檔案資料;數字化

2007年,為充分發揮現有鈾礦地質檔案資料的作用,促進更多地質檔案資料開發利用和社會化服務,我局在江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對館藏地質成果檔案資料進行了清理登記,對涉密資料的密級、涉密種類、涉密事項進行了認定,對破損檔案進行了調查摸底,並初步建立了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通過此次資料清理,進一步規范了我局檔案資料的管理,摸清了家底,為促進數字化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為此,我局醞釀多年的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項目已於2008年年初拉開了帷幕,並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館藏所有地質資料檔案的數字化工作,建立全文資料庫,完善目錄資料庫,讓館藏檔案資料以最廣泛、最快捷的方式提供利用服務,使可以公開的檔案信息得到互聯互通共享,以滿足鈾資源管理和地質調查與評價的需要,為我國國防與國民經濟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發揮更加廣泛地作用。

1 鈾礦地質檔案資料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

1.1 數字化是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隨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及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與迅速發展,檔案資料數字化加工與存儲,計算機檢索與閱讀、網路化傳輸與流動是勢在必行。我局鈾礦地質科技檔案按其專業劃分為地質勘查、物化探、水文工程地質、測繪、實驗測試、探礦工程、資源預測評價監督、科學技術研究、基本建設、民品生產等13個類目。面對如此海量的檔案信息,其加工、整理、利用與傳輸如果還停留在手工管理階段水平,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因此加快推進鈾礦地質檔案資料數字化建設,關繫到我們鈾礦地質檔案資料館在未來信息時代的地位和作用。

1.2 數字化有利於地質檔案資料的科學保護

部分鈾礦地質檔案資料由於年代已久或使用頻繁,一部分檔案紙質較差,紙張發黃變脆、字跡洇化褪色、聚酯圖件粘連、注記脫落,圖件皺折、破損情況嚴重,有些已不能提供利用。我局在去年對館藏地質資料進行清理登記的同時,對檔案保管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共登記破損檔案八百多份,圖件千餘張。因此盡快搶救、修復或復制,並保護好這些檔案也成為地勘單位另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而實施數字化則是對破損檔案最佳、最徹底的修復方案,能有效地保護檔案原件。

1.3 數字化成果有利於鈾礦地質資料進一步研究與開發利用

為緩解我國鈾資源緊缺的矛盾,核工業地質局提出我國南方近期找礦目標是擴大現有鈾礦田的資源儲量,重點普查擴大現有礦區深部500~1000m的「第二富集帶」和外圍的鈾資源遠景。要實現此目標必須利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對館藏地、物、化、鑽探等基礎性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綜合研究,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歸納總結控礦因素及成礦規律,以篩選出新的找礦靶區、靶位和勘查基地。而數字化成果更具有利於方便,快捷、高效、全面地獲取、整合、優化、分析、處理檔案信息數據的優勢,進而大大提高地質勘查工作程度,節約投資,縮短工期,以減少找礦盲目性,實現地質找鈾新的重大突破。

1.4 數字化能夠解決傳統檔案管理本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矛盾

由於地質行業的特殊性,長期野外作業基地分散,交通不便,紙質載體不便於遠距離快速查詢、調用,信息採集、存儲、傳輸和資源共享,時效性越來越低,已遠不能適應或滿足野外地質工作需求。而且紙質報告、圖件製作成本越來越高,佔用庫存空間越來越大。而數字化檔案的最大特點是徹底改變紙質檔案的利用方式,沖破檔案利用的限制,資料借閱和管理不受時空,地理位置限制,能夠通過網路遠程異地查詢、全文檢索,資料傳輸、快捷方便,進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數字化成果載體是硬碟、光碟等,容量高、成本低、體積小,容易攜帶保存,有利於野外作業環境管理。

2 數字化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

2.1 前期准備階段

一是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做好數字化前地質資料的價值鑒定,落實數字化的范圍和實施方案。館藏檔案全部數字化,是理論上最徹底的數字化方案沒有必要將龐雜紛繁的館藏檔案全部數字化,而應選擇重要鈾礦區、礦床礦點檔案資料先行數字化。二是加強學習培訓與考察調研。由於數字化對核地勘單位而言是一項全新的任務,缺乏實踐經驗,因此數字化前的學習培訓、考察調研極為重要。通過學習培訓強化提高對數字化的質量要求和技術標准規范;通過考察調研可借鑒其他行業開展數字化工作的成熟方法和先進經驗,以少走彎路。三是規范、統一全局性檔案數字化、信息化的技術系統、技術標准與規范。使電子文件在通用標准、環境下能被正常瀏覽、使用和轉換,以期達到互通兼容、統一維護、統一升級、信息共享的目標。四是地質局檔案館要加強對下屬地勘單位數字化工作的指導、監督,對已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數字化要統籌規劃,具體分工與合作,避免重復工作造成浪費。

2.2 數字化具體實施階段

由於鈾礦地質檔案資料涉及核工業國家秘密,而數字化又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資金投入多,任務重、工作量大,因此在數字化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檔案實體、檔案信息、數據的安全、保密和質量管理。一是強化所有參與數字化工作人員的安全保密意識,從思想上築牢安全防線;制定數字化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從源頭上堵塞安全漏洞;採取數字化加工網路與外網物理隔絕、安裝干擾器和防火牆、加裝密碼設備等安全措施,從硬體設備上切斷泄密途徑。二是要建立責任機制,落實崗位職責,嚴格操作規范。對檔案實體在整理、掃描、錄入、識別、校對、圖像處理、目錄建庫、數據驗收、數據備份等各個作業環節和流程中要進行詳細的交接登記,實施全過程的有效監控,確保檔案資料原件與信息數據的絕對安全。三是保證質量。數字化過程中任何一個工作環節質量直接影響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質量。比如前處理要數據准確、標識清楚;掃描要維護檔案原貌,所記載的信息內容要與紙質檔案原件保一致,齊全完整,圖件清晰真實有效符合質量標准;光碟刻錄要格式正確、內容完整,能夠獨立瀏覽和檢索,以保證數字化成果真實性、可用性、完整性,對折卷掃描的案卷要及時裝訂,恢復原貌。

2.3 數字化後電子檔案的保管與應用階段

地質資料數字化後,面對新型存儲載體電子檔案如何規范整理、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是檔案人員面臨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首先應做好數字化成果的入庫檢查驗收。對每一件電子文檔都要進行全面檢查,看其能否正常打開讀取、瀏覽和使用;文本部分與附圖類的編排順序、編制格式、文件命名及組織方式、目錄文件的製作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光碟表面是否有物理變形,有無劃痕、斑點、霉變或攜帶病毒,發現不合格應重新製作,確保光碟所存數據的有效讀取。二是認真研究實踐、不斷提高數字化成果的保管與利用水平。電子檔案的保管、利用需要依據其特性和軟硬體平台在一定的技術環境和採取一系列技術保障措施下進行,涉及許多方法、技術、標準的建立,因此除建立鈾礦地質本行業、本系統、本單位電子檔案的管理制度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規范整理,安全保管、定期檢測維護、安全有效提供利用上做好做足文章。三是盡快改善檔案管理隊伍人才、知識結構,提高檔案人員綜合素質。地質資料數字化後,對數字化成果電子檔案的保管、查詢檢索、計算機及其相關管理軟體的操作應用以及資料庫建設的維護更新,都對現有檔案人員的思想觀念、專業技能等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當前地勘單位檔案員隊伍中極少有既會檔案管理、又懂計算機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急需培養檔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及有計劃地加強對現有人員相關基準的強化培訓,迅速提高他們掌握電子檔案管理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做好傳統檔案管理向數字化管理的轉型工作,為核工業新一輪地質找礦提供堅實的地質數據信息資源服務與保障。

『柒』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方案初探

曹澤欣郭安北朱虹王鵬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檔案館石家莊050002)

摘要本文從鈾礦地質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闡述了技術路線,論述了方案所設計的關鍵技術。最後,就數據的組織、總體框架、模塊功能設計、結構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對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方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地理信息系統方案

1 前言

1.1 鈾礦地質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

鈾礦地質工作開展五十餘年來,積累了海量的地質檔案資料。這些數據是鈾礦地學空間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開發應用潛力。隨著「數字地球」與「數字國土」工作的不斷深入,空間信息的開發與共享得到高度的重視。與此同時,利用3S技術對科技成果進行管理的熱潮正在興起。傳統的管理、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今工作的需求,尤其在信息的快速存取、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

鈾礦地質檔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相對其他地質行業,數字檔案建設起步較晚;

(2)基礎數據建、入庫率低;

(3)地質檔案管理方式老化:主要還是以人工方式為主,圖形和屬性數據管理分割;

(4)地質檔案服務層次較低:服務處在低級階段,檢索工具簡單(目錄級),查詢時間長、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地質檔案的復制、年終報表統計仍然以手工為主。

1.2 解決問題的方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資料庫、GIS技術的發展,為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的建立提供了可能。GIS作為空間信息管理、服務系統,是進行鈾礦地質檔案管理、服務的最佳途徑。基於MAPGIS的數據中心集成開發技術,建立MAPGIS的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可解決鈾礦地質檔案實際工作面臨問題,實現鈾礦地質檔案管理現代化、館藏機構標准化、地質資料管理數字化、資料服務網路化。

2 技術路線

(1)應用MAPGIS數據中心架構,結合鈾礦地質檔案的特點,建立具備海量空間數據管理能力的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框架。

(2)應用MAPGIS-IMS,採用Web Service技術,建立基於Web服務的檔案發布管理、綜合查詢、檔案利用、符合OGC標準的數據服務的模型,實現空間數據資源的集成共享。

(3)應用國內權威的電子簽章技術,為系統提供電子簽章功能,滿足檔案管理日常辦公的電子批文需求,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4)利用MAPGIS空間數據引擎和SQL Server等商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海量空間數據管理解決方案。

3 方案涉及的關鍵技術

3.1 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服務技術

鈾礦地質檔案資料中,地形圖、地質圖、專題地質圖件等空間數據占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數字鈾礦地質檔案建設方案中海量空間數據的管理、服務成為技術關鍵點。要實現海量空間數據管理、服務的能力,應解決實現海量空間數據的管理、存儲,空間數據的查詢、檢索等功能。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方案基於MAPGIS平台,通過MAPGIS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能力和大型商用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數據管理能力的結合,解決海量空間數據管理、存儲、服務等問題。MAPGIS的空間數據引擎負責資料庫的空間數據存取管理,商用資料庫管理系統負責空間數據的存儲管理。

3.2 面向服務的系統架構技術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方案可採用面向服務的系統架構技術,設計靈活的系統框架。系統功能通過組件、模塊來搭建,形成有機的整體。這樣可使建設方案更為健全,易於維護,同時,給以後的擴展、與其他方案的集成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3.3 Web Service技術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方案將基於Web Service技術,結合MAPGIS平台對OGC標準的支持,提供標準的數據服務介面,開發瘦客戶、基於瀏覽器的方案功能模塊,用於數據管理、服務和發布。

3.4 電子簽章技術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方案採用嵌入式中間件方式,應用電子簽章技術,確保系統的安全性,減少重復勞動,方便各個環節的審核、批復、簽字;追蹤監控復制電子數據的流向。

4 數字鈾礦檔案館建設的方案

數字鈾礦檔案館建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核工業地質局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為指導,堅持統一部署,分步實施,突出重點,集中維護;合理配置資源,面向管理、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符合鈾礦地質特點的數字檔案館方案,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使鈾礦地質檔案管理和國際接軌,管理、服務上升到一個新台階。

4.1 數據的組織

核工業地質資料數據主要為成果地質資料,具體包括地質檔案數據、圖形數據(空間數據)。

(1)空間數據組織形式。對於空間數據,可以利用MAPGIS平台構建空間資料庫,根據空間數據的具體分類情況進行組織,構成相應的樹形數據目錄結構。一般情況下,一個檔案號構成一個空間資料庫,每個資料庫包含多個要素數據集;一個數據集相對應於一幅圖件,而構成圖件的多個專題要素圖層構成,有序地存儲在數據集中。

(2)地質檔案數據組織形式。地質檔案可分為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科研等類型,檔案由正文、附圖、附表及附件4部分內容構成。一般情況下,一個檔案包括一篇正文、多個附圖文件、多個附表、附件若干。對於地質檔案的組織,可以在分類基礎上進行,通過關鍵欄位將檔案的各部分內容緊密關聯在一起。

4.2 總體框架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是一個以MAPGIS、網路、資料庫等先進技術為基礎,主要提供地質檔案資料數據管理、資料借閱管理、日常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查詢功能的集成化多層結構系統。總體框架如圖1示。

圖1 總體框架

4.3 模塊功能設計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是一個管理鈾礦地質檔案資料的集成化數據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數據管理、綜合查詢、信息發布、利用管理、系統維護等五大模塊(圖2)。

圖2 模塊功能組成

4.4 結構模式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採用大型資料庫和成熟的GIS平台、C/S和B/S共同存在的混合結構模式進行搭建(圖3)。

地質檔案數據管理部分為C/S模式,主要供管理人員對數據進行維護管理,部署在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

其他模塊基於B/S模式,部署在檔案館電子閱覽室,通過瀏覽器查詢地質檔案數據;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主管領導、外部分支機構之間相關的日常工作處理事務通過專網連接。

圖3 結構模式

4.5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技術體系由一系列硬體、網路、軟體系統方面的安全策略組成。

(1)硬體資源的安全策略

硬體資源的安全策略主要針對數字化鈾礦地質檔案館中所涉及的硬體實體的安全防護,包括:機房的安全保障、主機設備的安全、涉密設備的安全,採用獨立、安全的管理模式等。

(2)網路方面的安全策略

確保網路方面的安全,做好內部網路規劃,建立合理的網路結構,確保網路暢通,避免因網路阻塞或中斷,導致業務受影響。如有必要,建立專網連接,提高網路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3)系統及數據方面的安全策略

系統及數據方面的安全策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電子簽章,②授權管理,③身份鑒別與認證,④數據自身安全,⑤病毒防範。

5 結語

數字鈾礦地質檔案館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鈾礦地質資料的分類、組織、採集、存儲、管理、服務等全過程。設計建設方案時,應充分利用網路、GIS和資料庫技術,結合鈾礦地質資料的具體特點,優化地質檔案數據組織、管理,提供地質檔案的高效服務,研製起點高、易操作、功能強,切實可行的數據集成共享平台,實現鈾礦地質檔案資料的數字管理、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數據管理人員和用戶的利用,真正發揮鈾礦地質資料社會效益和經驗效益,使鈾礦地質檔案管理和國際接軌,管理、服務上升到一個新台階。

『捌』 上海夫妻投靠類戶口遷移政策

關於夫妻投靠

(一)外省市人員(指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無業人員,下同)與具有本市家庭常住戶口的居民(指在本市已登記常住戶口滿10年)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滿10年、年滿35周歲,可准予其在配偶戶口所在地落戶。

(二)外省市少數民族及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與具有本市家庭常住戶口的居民(指在本市已登記常住戶口滿7年)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滿7年,可准予其在配偶戶口所在地落戶。

(三)外省市人員與本市殘疾居民依法辦理婚姻登記滿5年,可准予其在配偶戶口所在地落戶。

(8)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擴展閱讀

下列戶口審批事項由公安派出所受理、審核,公安分(縣)局作出審批決定:

1、外省市人員在本市配偶戶口所在地申請遷移落戶的。

2、夫妻一方或雙方系原由本市去外省市工作的人員,按照國家法定年齡退休,並已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在配偶、子女戶口所在地申請遷移落戶的。

3、外省市人員與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居民辦理婚姻登記後,符合本市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的未成年子女,在父(母)戶口所在地申請遷移落戶的。

4、原由本市遷往外省市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因退學、開除學籍等,在父(母)戶口所在地申請遷移落戶的。

5、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規定應當由公安分(縣)局審批決定的其他事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外省市戶口遷滬落戶審批辦法

『玖』 上海市教科院實驗職校是不是後面改成行政管理學校

上海市教科院實驗職校成立於1996年,由當時黃陵職校、遼原職校合並而成。2001年並入上海市曹楊職業技術學校,建製取消。

『拾』 江漢油田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現狀和思考

劉彥 石慶文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摘要 本文針對江漢油田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現狀,分析了歸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歸檔管理中的影響因素,提出了規范歸檔管理的有效途徑,以期能對油氣地質資料歸檔的規范化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江漢油田 地質資料 歸檔管理

0 引言

地質資料屬於檔案的范疇,通常也被稱為「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地質資料」、「勘探與開發地質檔案」、「地質檔案」[1],是指在油氣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價值的各種載體形式的文件材料。油氣地質資料是油田企業各項油氣科研、生產工作的起點和結點,循環往復。它既是對各項油氣科研和生產活動歷史的真實記錄,也是對地下油氣逐步認識直至取得油氣勘探開發成果的積累,更是後續各項油氣科研和生產活動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依據。歸檔管理是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加強油氣地質資料歸檔的規范化管理,確保地質資料歸檔的及時、准確、完整和系統是為科研、生產提供更加有效和可靠服務的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現狀

江漢油田地質資料中心於2004年2月成立,2013年5月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委託保管單位驗收並掛牌於勘探開發研究院。油田地質資料中心(油田一級館藏機構)一方面承擔勘探開發研究院地質資料室的職責,另一方面也承擔著油田地質資料中心的職責,負責接收油田各二級單位下屬地質資料室(館)(油田二級館藏機構)上交的地質資料,並完成地質資料的上(匯)交工作。

從油田地質資料中心的角度來講,油田各二級單位在地質資料歸檔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歸檔內容上。油田地質資料中心仍處於你來交我就接收、你交什麼我就接收什麼的狀態,對各職能部門設置的科研、生產課題或項目不掌握,也無從掌握,歸檔率計算的基數是不確定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歸檔計劃。

2)歸檔時間上。盡管中石化和江漢油田在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中均明確規定了各類地質資料上交的時間,實際操作中,這對規定資料產生單位將地質資料上交到各二級單位地質資料室(館)較為可行。而油田二級館藏機構在向油田一級館藏機構上交的過程中,受資料的多少、光碟容量、地域的遠近等因素影響,歸檔時間不盡相同,有半年交一次的,有一年交一次的,油田地質資料中心也無法完全約束和掌握。

3)歸檔質量上。自2003年開始上(匯)交工作起,歷經10餘年的宣傳和努力,歸檔質量已經大大提高,基本都能嚴格執行中石化的有關企業標准,但仍有少數裝訂、扉頁未加蓋單位公章等不規范的現象。

2 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涉及的因素

油氣勘探開發是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不同的勘探開發階段,不同的專業人員需要採取不同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或者以其組合來解決油氣發現和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這就決定了油氣地質資料的龐雜和多樣性。從現行的油田企業管理來看,要把這些龐雜的地質資料齊全、准確、完整、規范地收集起來,使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科學有序地進行需要多部門齊心協力,這些相關部門包括:

2.1 地質資料管理機構

江漢油田設置兩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公司相關業務處室(勘探處(負責單位)、開發處、天然氣勘探開發處等)是分公司的一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公司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和科研的二級單位的相關業務科室是分公司的二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

他們應依據科研、生產任務設置情況給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下達明確的地質資料歸檔計劃,這是歸檔率統計的基礎,館藏機構在歸檔管理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

2.2 設置科研、生產項目的職能部門

江漢油田科技處、勘探處、開發處、天然氣勘探開發處等處室每年都會設置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的科研、生產和先導項目,項目合同中應約定地質資料歸檔事宜,應依據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企業標准Q/SH 0167—2008《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的附錄A《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地質資料歸檔類目表》對項目應歸檔地質資料進行盡可能的細化和明確,同時依地質資料歸檔情況來約定經費給付比例。

2.3 地質資料館藏機構

江漢油田現有的兩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肩負著宣傳、貫徹、執行國家地質資料管理的法律、法規、各項方針政策,組織實施上級的地質資料管理規范、技術標准及規章制度,對館藏機構和項目承擔方進行技術標準的宣傳貫徹和地質資料生成過程的技術指導。

2.4 科研、生產項目承擔方

在學習、貫徹執行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標准上,科研、生產項目承擔方和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同等重要,掌握和嚴格執行技術標準是生成合格地質資料產品的基礎和保障,也是及時、准確、完整、規范地做好地質資料歸檔工作的前提。

2.5 合同管理和執行部門

合同管理和執行部門通常是項目驗收(即任務下達)和財務部門,前述已提及,只有這些部門才有權利和手段來控制項目地質資料歸檔情況,在這點上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是無能為力的。

3 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油田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在油田企業都屬於後勤系統,這是有失偏頗的。它不屬於科研、生產一線,但因其管理著科研、生產的工作成果並肩負著通過努力使這些資料在後續的科研、生產中發揮著最大效用,嚴格來說應歸屬於科研、生產輔助和保障系統。另外,從管理體繫上來說,中國石化和江漢油田的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別是油田事業部和勘探處,這表示沒有把地質資料管理作為後勤來看。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各級領導和各二級單位都存在看輕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和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情況,這對做好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極其不利。實際上,一個科研或者生產項目的完成不應該以項目驗收為結束,准確的是應該以驗收後完成整改並最終歸檔地質資料和成果為結束,也就是說項目地質資料和成果的歸檔是科研和生產項目完成的一個過程和環節。項目管理應過程和結果並重,這也就決定了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工作需要前述相關方面的部門在各自的環節中做到有機協調、積極配合方可實現。

3.1 加強組織領導,提高認識是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前提

隨著2002年7月國務院令第349號《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2003年3月國土資源部《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頒布和實施,地質資料管理逐步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轉變。2010年國土資源部開展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單位的檢查驗收和掛牌,促進了各單位地質資料管理在庫存條件、辦公條件等硬體基礎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與提高。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足夠重視,在歸檔管理上的表現就是歸檔體系不夠完善,因為歸檔涉及的部門多,所以這不是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可以解決的問題。

管理機構是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推動者,各級領導和管理機構在思想上應充分認識地質資料管理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在實際工作中加強組織領導、理順工作關系。油田一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項目設置和下達單位做好本部門下達項目的歸檔計劃,交分公司地質資料中心掌握,便於對二級館藏機構的監督、執行。油田二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如同做好科研、生產計劃一樣做好地質資料歸檔計劃,將各部門下達的由本單位承擔的項目的歸檔計劃交二級館藏機構掌握、落實、執行,完成上交任務。

3.2 提高執行力是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保證

近年來,中國石化和江漢油田都制定下發了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在「歸檔管理「中對應在油田地質資料中心歸檔的情況有詳細的規定,包括應歸檔的地質資料范圍、歸檔時間、歸檔份數、質量要求等,「未歸檔成果不具備分公司級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項的參評資格」,這些規定的執行都需要多部門配合執行,僅靠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是無法做到的。況且有些項目的承擔人也許不是以成果評獎為目的的。

3.3 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改進工作方式是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重要一環

館藏機構是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向前推進的執行者,應大力宣傳國家和上級的地質資料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做好技術標準的宣傳貫徹,不僅要組織館藏機構的技術標准學習和培訓,還要在管理機構的組織下對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承擔人員進行技術標準的學習和培訓。館藏機構在接到管理機構歸檔計劃時,應將工作重點前移,深入科研生產一線,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即對地質資料的產生過程進行技術指導,把重點環節由歸檔驗收改進為對地質資料形成過程的質量控制。

3.4 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對歸檔技術標準的學習是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關鍵

項目承擔單位和人員學習和掌握地質資料編制的技術標准即可以在項目執行的過程中對生成的地質資料進行及時、規范的整理,也方便後續館藏機構的檢查驗收,由此可大大節省地質資料歸檔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3.5 項目驗收和經費的合理撥付是做好地質資料歸檔管理的最終控制手段

既然地質資料和成果的歸檔是科研和生產項目完成的一個過程和環節,這個環節沒有進行也就是項目沒有完成,是不能通過最終驗收,不能撥付項目尾款和抵押金的。作為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一方面他沒有手段來控制歸檔,另一方面他也沒有這方面的積極性。

4 結束語

地質資料歸檔是地質資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科研和生產項目完成的最後一環。在現有的體制下對歸檔管理的控制是館藏機構無力完成的,如同油氣的勘探開發一樣,需要多部門協同完成。各級領導和部門應提高認識,積極努力,理順工作關系,把國家投資產生的寶貴的地質資料這類無形資產及時、完整、准確、齊全的收集好,並努力使之在後續的科研、生產中發揮更大的效益。

閱讀全文

與上海市科技成果檔案資料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