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轉讓保單一定要背書嗎
是需要的,請樓主詳細理解背書轉讓。 1.背書交付 指收款人以轉讓票據權利為目的在匯票上簽章並作必要的記載所作的一種附屬票據行為。 (1)匯票以背書轉讓或以背書將一定的匯票權利授予他人行使時,必須記載被背書人的名稱,個人須記本名,單位須記注冊全稱。只有在少數情況下,如繼承、企業合並、破產受償等情況可以是無記名匯票。 (2)票據憑證不能滿足背書人記載事項的需要,可以加附粘單,粘附於票據憑證之上。粘單上的第一記載人,應當在匯票和粘單的粘接處簽章,粘章上的記載事項與匯票上的記載事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如果粘單上第一記載人沒有在粘接處簽章的,粘單上記載的事項無效。 2.背書轉讓的方式 通常在票據的背面,都事先印製好若干背書欄的位置,載明表示將票據權利轉讓給被背書人的文句,而留出背書人及被背書人的空白,供背書人進行背書時填寫。票據法一般並不限制進行背書的次數,在背書欄或票據背面寫滿時,可以在票據上粘貼「粘單」進行背書。 背書應當由背書人簽章並記載背書日期。如果未記載背書日期,視為在匯票到期日前背書。而且背書也必須記載被背書人名稱。 3.背書轉讓的法律效力 (1)背書轉讓無須經票債務人同意。在票據背書轉讓時,行為人無須向票據債務人發出通知或經其承諾。只要持票人完成背書行為,就構成有效的票據權利轉讓。 (2)背書轉讓的轉讓人不退出票據關系。背書轉讓後,轉讓人並不退出票據關系,而是由先前的票據權利人轉變為票據義務人,並承擔但保承兌和擔保付款的責任。 (3)背書轉讓具有更強的轉讓效力。通過背書的方式轉讓票據權利,能夠使受讓人得到更充分的保護。票據法設計了一系列特別的制度來保障票據受讓人的權利,首先,受讓人只需以背書連續的票據,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權利人身份,而無須提供其他證明。其次,受讓人可以對票據債務人主張前手對人抗辯的切斷,從而使其享有的票據權利不受票據債務人與前手背書人之間抗辯事由的影響;再次,受讓人可以主張善意取得。 4.轉讓限制 (1)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其後手在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2)匯票須完整轉讓,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轉讓的背書,或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2人以上的背書無效。 (3)背書不得附有條件,票據法規定,背書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 (4)背書記載「委託收款」字樣的,被背書人有權代背書人行使被委託的匯票權利。 (5)匯票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書轉讓;背書轉讓的,背書人應當承擔匯票責任。 5.匯票擔保 票據法第35條第2款規定,匯票可以設定質押,質押時應當以背書記載「質押」字樣,被背書人依法實現質權時,可以行使匯票權利
⑵ 保單的質押轉讓中的質押債權人
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擔保法所規定的質押種類難以滿足商業銀行貸款質押的需要,保險單質押就是一種新型質押類型。保險單質押,關繫到銀行業和保險業的業務合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關於保險單質押,在實務及理論上都存在很大的分野。 保險單分為財產保險單和人壽保險單。 關於財產保險單,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4月2日法函(1992)47號《關於財產保險單能否用於抵押的函》明確禁止財產保險單質押。質押物應當是特定的,可以折價或變賣的財產。財產保險單是保險人與被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書面證明,並不是有價證券,也不是可以折價或變賣的財產。因此財產保險單不能用於質押。 關於人壽保險單,《保險法》第55條第2款「依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者質押」。這幾乎是惟一的一條關於人壽保險單質押的法律規定,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從反面推導出人壽保險單可以質押當屬不爭的事實。保險單質押貸款是指投保人以其持有的個人人壽保險單為質押物,通過保險公司向銀行辦理貸款的短期融資手段,是保險公司為解決客戶在購買保險後短時間內急需用錢的燃眉之急,避免客戶因非自願退保產生經濟損失而推出的一項全新服務措施1。然而,人壽保險單質押不是沒有法律上的問題的,一是依據人壽保險單確定的受益人所享有的權利期限與質押貸款期限的關系問題,人壽保險的投保和保險金支付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很難和貸款期限相銜接,也不利於商業銀行貸款的管理。二是保險單的財產權利屬於受益人,因此受益人是保險單質押貸款的出質人,應由受益人和銀行簽訂質押合同,但根據保險法規定,不僅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而且投保人還可以中途退保,顯然銀行的債權難以得到保障,風險是較難控制的2。三是關於人壽保險單質押的法律規定的缺位,在實務中操作起來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銀行業和保險業的「混業」的沖動可以帶來彼此的雙贏,人壽保險單質押不會因擔保法沒有規定而失去市場空間。 我國《保險法》第21條第3款:「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人」,這對受益人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這只是一條原則性的規定,在實務中,一般還做了分類。保險公司對人身保險業務中的受益人分為生存保險金的受益人和身故保險金的受益人,前者一般是被保險人本人,後者則可以由被保險人指定。 投保人、債權人、保險公司在辦理人壽保單的質押時,應當履行完備的法律手續。因為當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時,三者所享有的保單權益是不同的3。投保人對保單價值享有權利;被保險人對生存保險金享有權利;受益人對身故保險金享有權利。所以,商業銀行在設定保單質押貸款時應當明確所有權所涉及的范圍,以免處分了他人權利而產生不必要的紛爭。
⑶ 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生效的前提是什麼該保險單轉讓或者質押的前提是什麼
這是因為,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的人身保險,被保險人與受益人不是同一人,有可能發生為賺取保險金故意製造保險事故而謀害被保險人的危險。因此,保險法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生效的前提是:這種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同意,且是書面同意,並由被保險人認可了保險金額。同時,由於父母與子女的特殊關系,保險法規定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不受上述規定的限制。 �0�2�0�2�0�2�0�2�0�2�0�2�0�2�0�2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如果轉讓或者質押,保險單持有人將可能成為這種保險合同的受益人。為了防止發生為賺取保險金而故意製造保險事故謀害被保險人的危險,保險法規定,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這種保險合同的保險單不得轉讓或者質押。
⑷ 在我國,依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單,要進行轉讓或者質押,必須徵得書面同意的人是
我國保險法對被保險人的權利做出了明確規定,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保險金請求權。
保險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人。」確定了被保險人最主要的權利,即保險金請求權。投保人之所以願意為被保險人投保,無不是希望在保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可以獲得經濟支持,減少遭受的痛苦與不幸。因此,被保險人對於保險金的請求權可以滿足投保人的意願,實現其訂立合同的基本目的。
(二)被保險人的認可權。
保險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合同,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認可保險金額的,合同無效。」人壽保險合同的保費支出相對於可能獲得的保險金而言少之又少,一般認為巨額保險金可能誘發道德風險或者賭博行為,受益人單獨或者與投保人合謀作出違法之舉,使被保險人陷於極度危險當中。為了防止出現與保險功能背道而馳的情況,各國法律莫不規定類似條款,賦予被保險人對人壽保險合同同意其作為保險對象並認可保險金額的權利,如果其不同意成為被保險人或者不認可保險金額,則合同無效。姑且稱該權利為被保險人的認可權。
(三)同意保險單轉讓、質押權。
保險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依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者質押。」我國保險法沒有從正面明確保險單是否可以轉讓、質押,但從該條款的語義中可以得出肯定答案,目前這也是理論及實務界的通說。由於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一般存在某種特別的聯系,可能是特定的身份關系,如夫妻、父子,也可能關乎道德、社會公益,保險單一旦轉讓必然影響到「特別的聯系」,有可能導致保險利益喪失,致使保險合同無效,並且有可能加大道德風險,這些都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因此人壽保險合同轉讓時須由被保險人同意是必要的。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被保險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其財產或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
(二)享有賠償請求權。為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法》明確規定:
1、投保人不是被保險人時,投保人指定或變更受益人必須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
2、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保險合同,投保人就保險險種和保險金額必須取得被保險人的同意,該保險合同轉讓和質押也必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否則保險合同無效,合同的轉讓和質押也無效。但父母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不受此限,但是死亡給付保險金額總和不得超過金融監管部門規定的限額。
以上規定均表明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法律地位非常重要,然而我國法律對其權利義務的規定籠統而原則,並且存在很多空白,不利於被保險人權利的行使。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⑸ 在我國,依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單,要進行轉讓或者質押,必須徵得書面同意的人是(
是被保險人。
⑹ 在保險中,保單轉讓里的抵押轉讓是什麼意思
抵押轉讓是投保人暫時將保單的某些權益轉讓給銀行或其他債權人,為貸款提供擔保。
⑺ 什麼是壽險保單所有權可以轉讓嗎
在解釋保單所有權之前,我們首先解釋一下保單所有人,保單所有人是指擁有保單各種權利的人,顧名思義,他所擁有的權利便稱為保單所有權。保單所有人可以與投保人、受益人是同一人,也可以是其他人,一般來說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的情況比較普遍。通常情況下,保單所有人所擁有的權利由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等單獨或分別享有。
壽險保單所有人所擁有的權利通常有以下幾種、變更受益人、領取退保金或保單紅利、以保單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借款、以保單為質押品向壽險公司借款、放棄或出售保單的一項或多項權利、決定新的保單所有人。壽險保單的所有權是可以轉讓的,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保單所有權完全轉讓,又叫作絕對轉讓另一種是將保單的部分權利轉讓,又叫作質押轉讓。
當壽險保單在質押轉讓的狀態中時,如果被保險人死亡,獲得轉讓的那一部分權利的人得到的是已轉讓權益相應的部分保險金,未轉讓的仍歸受益人所有。保單所有人在轉讓權利時,需要對此進行了解。
⑻ 所有的保單都可以質押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小諾解答:
您好!
保單質押貸款有三大特點:
1、保單本身必須具有現金價值。人身保險合同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費用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此類合同屬於損失補償性合同,沒有現金價值,不可作為質押物;另一類是具有儲蓄功能的養老保險、投資分紅型保險及年金保險等合同,在投保人繳納保費超過一年以後,保險單就具有了一定的現金價值,這類保單就可以作為質押物。
2、期限和貸款額度有限制。目前,我國保單質押貸款的期限較短,一般最多不超過6個月,最高貸款余額也不超過保單現金價值的一定比例,一般在70%-80%之間浮動。期滿後貸款需及時歸還,一旦借款本息超過保單現金價值,保單將永久失效。
3、保單貸款需收取利息。目前我國保單貸款的利率相對固定,一般情況下,其利率的計算結果高於計算保單現金價值的利率。
辦理保單質押貸款的流程:
1、借款人提交借款資料,填寫相關保單抵押申請書;
2、貸款人將借款人提交的保單正本送至相應的保險公司進行核實、凍結;
3、貸款人與借款人簽訂抵押貸款合同、抵押貸款借據;
4、貸款人據合同約定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