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活動成果是什麼意思
活動成果是什麼意思
成果:收獲到的果實。
活動成果:指學習、工作、勞動等活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Ⅱ 活動成果從哪幾方面寫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格式
第一:總結題目。《......組織......活動總結》
第二:簡單描述活動的背景。
第三:活動時間、地點、主題、參與人員
第四:簡述活動的內容過程。
第五:活動的創新之處。活動形式、活動的內容、活動與前期活動或者與其他活動的聯系、活動後期的總結方式等等。
第六:活動中問題的總結。准備不充分、宣傳力度不夠、活動花費經費、時間過多、總結時間過遲等等。
第七:結束語。此次活動圓滿成功。我們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一次的活動更好。感謝.......等等。
第八:落款。組織,總結完成時間。
Ⅲ 張航的成果及活動
1. 2001年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佳作獎。
2. 2001年榮獲首屆中國住宅室內設計大賽提名獎。
3. 2004年榮獲全國「金護照」居住空間設計大獎賽一等獎和色彩獎。
4. 2004年代表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到馬來西亞進行學術訪問與交流。
5. 2005年取得深圳市第二屆室內裝飾設計師職業技能競賽第三名,榮獲 「深圳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6. 2006年榮獲第六屆中國室內設計雙年展銅獎。
7. 榮獲2006年中國(上海)國際建築與室內設計節「金外灘杯」設計大賽提名獎。
8. 2006年榮獲廣東省高校美術與設計第五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9. 2009年榮獲「1989-2009中國室內設計二十年優秀設計師」榮譽稱號。
10.2010年擔任「新人杯」全國青年室內設計大賽評委。
Ⅳ 全國優秀教研成果活動
全國優秀教研成來果活動是將自教研作品參與鑒定評審,最後頒發國家級證書並網上公示。
教研成果一般的表現形式:優質論文、優質課、優質課件、優質教案、教具設計等,為全面推動教育改革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貫徹科教改革創新政策,整合優質資源,開展教學交流,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而開展的教研成果評審活動。
參與全國優質教研成果活動可聯系 全國優質教育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遞交作品評審。
Ⅳ 活動成果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是用什麼形式來記錄你的活動相關的策劃,經過和展示,比如說視頻、PPT、音樂或者劇情....
Ⅵ 活動成果總結怎麼寫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內,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容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Ⅶ 項目的成果形式都有哪些種類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版用新型專利權
5、外觀設計專利
6、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范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的新發現、新學說,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原理性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新品種、礦產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學成果,是指對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的主要形式為研究報告。
Ⅷ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有什麼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活動報告、調查報告、調查表、實物標本、畫圖、攝影、活動日記、活動記錄、手抄報和展板等等多種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既不是課外活動,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通過教育交往為中心的活動,其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
(8)成果的活動擴展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與傳統實踐活動強烈的目標性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於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
在國外,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被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只是起到了輔助和輸送的作用。在中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課程改革被推動,附加在課程體繫上的課標教材、封閉實踐基地、素質報告承擔了更多的實際責任。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
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