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繼承了一套房屋,在辦理產權登記前將房屋出賣並交付給乙,辦理產權登記後又將該房屋出賣給丙,並辦理了
丙是有效的,戊如果是善意第三人也是有效的,其他無效。
相關的法律問題,可以試用好問手機律師,一款手機應用軟體,免費發布咨詢信息後,在線律師會及時回復,各大應用市場都可以下載,希望能幫到您。
㈡ 民法題目:甲賣給乙一套房,沒有進行不動產登記,之後甲又將房買給丙(丙不知道房子已經賣給乙),並進行
您好!
本題應該考察的是「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或者「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式」,並結合我國「債權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來考察的。
在我國,一般情況下,不動產公示的方式,採取「登記對抗主義」。
本題,在實踐中是典型的「一物二賣」。甲乙之間的買賣,由於沒有進行物權登記(過戶),所以他們還停留在「債權債務」(即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層面上。
甲丙之間的買賣,雖然成立在甲乙之後,但是進行了「物權登記」(過戶),所以,丙以已經取得了不動產物權。
根據「物權的效力優先於債權,而不論成立在債權之前還是之後」的一般法律原理,丙對房屋的所有權(完全物權),完全可以對抗乙的、還停留在合同階段的「房屋交付請求權」。
由於甲把房產過戶給了丙,致使其不能向乙履行房屋交付的合同義務,乙只能向甲要求承擔交付不能的違約責任。
如果,丙知道之前房子已經賣給了乙,仍然去賣,不論其主觀善意、惡意,只要先於乙登記,結果不會改變。
另外,在本題中,丙是否「善意」、「惡意」,不影響物權的實現。舉例:甲賣給乙是20萬,但丙出價40萬,甲當然要賣給丙了。這時,就算丙是惡意排擠乙,也不影響甲丙之間真實的交易呀。
《物權法》中,對於不動產交易,設定了一種「預告登記制度」,就算對付這種唯利是圖「一物二賣」的開發商的。
物權法和債法,是民法中的兩塊基石。多看看這兩部法律及其相關的理論書籍,尤其是法理性的東西,非常有意思的!
祝愉快!
㈢ 甲將一套房屋轉讓給乙,售價100萬稅的種類,稅收優惠,納稅人分別是
您好,納稅人是甲和乙,賣方:①印花稅--0.05%,②營業稅--5.5%(個人購買住房不滿5年的普通住房),③個人所得稅(轉讓收入-房屋原值-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合理費用)×20%
買方:①契稅--1.5%(普通住宅享受1.5%的優惠稅率,即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這3個條件的住房為普通住房)--3%(非普通住宅按3%稅率徵收契稅),②印花稅--0.05%
望採納
㈣ 甲乙約定若甲父死亡,甲則將其房屋轉讓給乙,屬於附條件得民事法律行為
該合同屬於附生效期限合同,該合同已經成立,但在甲父死亡之前尚未生效。合同中附條件的期限不論是不是確定必然會到來。
㈤ 甲將一套住房轉讓給乙,售價100萬,用稅法知識進行分析
分析什麼?涉及稅種?
售價100萬中首先包含增值稅稅款(2016年5月1日後5%,稅收優惠延續原營業稅優惠),以及隨之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增值稅稅款為稅基,市區城建稅7%、縣鎮5%、其他地區1%,教育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
其次,甲因為出售房屋,需要繳納土地增值稅、產權轉移書據需要繳納印花稅(0.05%)、財產轉讓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20%)。
購買方(乙)需要繳納契稅(3%-5%,個人購買普通住房作為家庭唯一住房,減半徵收。個人購買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作為家庭唯一住房,減按1%徵收)、印花稅(產權轉移書據0.05%、權利證照(房產證、土地使用證)5元/份)。
㈥ 甲將自己的一套房屋出租給乙
60萬分5年,每年平均12萬
以合同解除時裝飾裝修的現值為基礎,且不能低於合同履行期間攤銷的裝飾裝修費用
合同履行期應攤銷的費用是36萬
所以為36萬
㈦ 甲先把自己的房子轉讓給乙後又將房子過戶給丙,乙是否有權得到該房子
房子屬於不動產,根據我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准,丙取得了房產證,法律認可丙已經取得該房產的物權(即使丙未實際佔有該房產也是這樣),乙無權對抗丙的物權。但乙取得了對甲的債權,乙可要求甲返還房款並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房產增值的價值、雙倍 返還購房款等)。
㈧ 法律常識題:甲有一套房產,甲賣給了乙沒有辦過戶手續,隨後甲又將房產賣給了丙並簽了買賣合同,甲隨後又
房子產權以登記為准,所以辦理了過戶就是完成了產權交易。房子屬於丁的。
㈨ 物權法:甲繼承了一套房屋,在辦理產權登記前將房屋出賣並交付給乙,在辦理繼承登記前,關於甲對房屋的權
B:因 所有權是對世權,故此,可對抗第三人(不管其是否善意)的侵害。
C:根據物權法第31條和第9條規定,該房屋在轉讓時未經登記不產生物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