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哪幾大著名造船廠分別在哪些地方都是造哪類艦船
1、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軍、民用船舶。
經營范圍: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船用柴油機的設計、製造、服務及修理,160t及以下橋式起重機;600t及以下門式起重機,高層建築鋼結構、橋梁及大型鋼結構、市政工程建築、金屬結構、網架工程(壹級)的製造、安裝及施工,機電設備安裝。
2、上海江南造船廠-散貨船、化學品船、液化汽船。
創建於1865年,1996年改制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獨立建制。企業產品包括散貨船、化學品船、液化汽船。
3、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各種船舶。
經營范圍:各種船舶、海洋工程及其配套設備的開發、設計、建造、修理、改裝、銷售;各類機電設備、壓力容器、玻璃鋼製品、金屬結構件及其配件的設計、製造、安裝、銷售;鋼材、木材的加工、銷售;工程項目的科研論證、技術咨詢。
4、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各種船舶(含公司自造船舶的試航)。
經營范圍:建造、銷售、檢修各種船舶(含公司自造船舶的試航);承包境外機電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境外承包工程所需的設備、材料出口;對外派遣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和其他相關業務。
5、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金屬船舶。
金屬船舶製造;船用配套設備製造;集裝箱製造;金屬結構製造;金屬壓力容器製造;機械零部件加工;鋼化玻璃製造;切削工具製造;其他傢具製造;船舶修理;通用設備修理;工程勘察設計;機械技術轉讓服務。
㈡ 星際農民的章節目錄
第一章 地球千年
第二章 發展史
第三章 無奈的選擇(上)
第四章 無奈的選擇(下)
第五章 生活管家
第六章 體質改變
第七章 神秘木片
第八章 德魯伊?
第九章 保守秘密
第十章 私人庄園
第十一章 老槍狩獵
第十二章 長袍老怪
第十三章 高檔走私貨
第十四章 狗日的門德爾松(上)
第十五章 狗日的門德爾松(下)
第十六章 花匠潛質
第十七章 神木空間
第十八章 天風市
第十九章 淑女孫靜
第二十章 智腦電腦
第二十一章 四人宿舍
第二十二章 第一堂課(上)
第二十三章 第一堂課(下)
第二十四章 畢業實驗
第二十五章 土狗小黑
第二十六章 種子(上)
第二十七章 種子(下)
第二十八章 旅遊
第二十九章 運動的城市
第三十章 觀艦(上)
第三十一章 觀艦(下)
第三十二章 不平凡
第三十三章 榛子開竅
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
第三十五章 746號水果
第三十六章 當家作主(上)
第三十七章 當家作主(中)
第三十八章 當家作主(下)
第三十九章 瘋狂育種
第四十章 機械插秧
第四十一章 基因圖譜
第四十二章 稻1面世
第四十三章 聞老國士
第四十四章 雲車之上
第四十五章 助手身份
第四十六章 農場部署
第四十七章 風吹草動
第四十八章 商業聯盟
第四十九章 簽訂協議
第五十章 關注級別
第五十一章 大派紅包
第五十二章 敲山震虎
第五十三章 柳暗花明(上)
第五十四章 柳暗花明(下)
第五十五章 監視器
第五十六章 還是窮人
第五十七章 又見英雄救美
第五十八章 這也算美人計?
第五十九章 拍賣開始
第六十章 物稀則貴
第六十一章 外星植物
第六十二章 釉米
第六十三章 明目張膽
第六十四章 准備回家
第六十五章 運糧艦隊
第六十六章 生命線
第六十七章 空間跳躍(上)
第六十八章 空間跳躍(下)
第六十九章 回歸
第七十章 軍屬(上)
第七十一章 軍屬(下)
第七十二章 特別科長
第七十三章 十成把握
第七十四章 靠山
第七十五章 廣寒稻
第七十六章 國士
第七十七章 陞官晉職
第七十八章 四國會談(上)
第七十九章 四國會談(下)
第八十章 禮物
第八十一章 釉米培育
第八十二章 森林溫場
第八十三章 第一個目標
第八十四章 超傑集團(上)
第八十五章 超傑集團(中)
第八十六章 超傑集團(下)
第八十七章 三巨頭(上)
第八十八章 三巨頭(下)
第八十九章 固若金湯(上)
第九十章 固若金湯(下)
第九十一章 諒解
第九十二章 刑訊室
第九十三章 搏擊術
第九十四章 我就是法
第九十五章 事故(上)
第九十六章 事故(下)
第九十七章 玉簡
第九十八章 烙印
第九十九章 雲陽(上)
第一百章 雲陽(下)
第一百零一章 晶石和原石
第一百零二章 小秘書
第一百零三章 交易布置
第一百零四章 收購艦隊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百零七章 怒火
第一百零八章 無奈妥協
第一百零九章 凈化植物
第一百一十章 洽談艦隊
第一百一十一章 院長許可權
第一百一十二章 份額
第一百一十三章 輕舞飛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生直覺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反恐部隊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回歸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四年
第一百一十八章 植物聚靈陣
第一百一十九章 植物聚靈陣(下)
第一百二十章 過路艦隊
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寶貝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送上門
第一百二十三章 雷·赫曼
第一百二十四章 機關算盡(上)
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布局開始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就是現在
第一百二十八章 必殺之局(上)
第一百二十九章 必殺之局(下)
第一百三十章 奪路狂奔
第一百三十一章 卡農烏娜 (上)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卡農烏娜 (下)
第一百三十三章 窮光蛋
第一百三十四章 平等接觸
第一百三十五章 無比慶幸
第一百三十六章 烏重星球
第一百三十七章 評估價值
第一百三十八章 幾個馬仔(上)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幾個馬仔(下)
第一百四十章 操艦人員(上)
第一百四十一章 操艦人員(中)
第一百四十二章 操艦人員(下)
第一百四十三章 報價
第一百四十四章 組艦
第一百四十五章 基因融合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遇海盜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土地的問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禹星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修復液
第一百五十章 土地改造
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市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半賣半送(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 半賣半送(下)
第一百五十四章 靠山(上)
第一百五十五章 靠山(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今非昔比
第一百五十七章 吃大戶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秘密委託
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妄之災
第一百六十章 借錢壯大
第一百六十一章 老班底
第一百六十二章 決不逃避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腦潛能
第一百六十四章 睚眥
第一百六十五章 牛刀殺雞
第一百六十六章 豐厚盈利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二級代理人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先遣布置
第一百六十九章 考拉奇來訪
第一百七十章 合夥開酒廠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互惠互利
第一百七十二章 碎丹
第一百七十三章 築基
第一百七十四章 僱傭授權
第一百七十五章 植物開礦
第一百七十六章 離南連星
第一百七十七章 第九艦隊(上)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九艦隊(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烏娜的族人
第一百八十章 危險人物(上)
第一百八十一章 危險人物(下)
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入威斯特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五顆星球
第一百八十四章 暴強的國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維實連星
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主意
第一百八十七章 皇宮
第一百八十八章 打獵的意義
第一百八十九章 動物園(上)
第一百九十章 動物園(下)
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惠交換
第一百九十二章 封賞
第一百九十三章 權勢子弟
第一百九十四章 古老行當
第一百九十五章 實力與等級
第一百九十六章 踩人也難
第一百九十七章 人類種族
第一百九十八章 絕對巧遇
第一百九十九章 盤點(上)
第二百章 盤點(下)
第二百零一章 文明考核團
第二百零二章 海盜罪證
第二百零三章 第二顆綠核
第二百零四章 傳統修煉
第二百零五章 玉腦(上)
第二百零六章 玉腦(下)
第二百零七章 潘多拉
第二百零八章 心結
第二百零九章 銷售份額
第二百一十章 劣化
第二百一十一章 航道(上)
第二百一十二章 航道(下)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筆小財
第二百一十四章 應對方案
第二百一十五章 誘人的協議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大步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兩制
第二百一十八章 整編
第二百一十九章 休養生息
第二百二十章 開戰權
第二百二十一章 將星如雲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服氣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東風
第二百二十四章 檄文
第二百二十五章 圍困
第二百二十六章 死丁
第二百二十七章 部署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擊
第二百二十九章 收益豐厚
第二百三十章 壯大
第二百三十一章 融入
第二百三十二章 領地
第二百三十三章 考核
第二百三十四章 奇麗果
第二百三十五章 寒星樹
第二百三十六章 獸王
第二百三十七章 結怨
第二百三十八章 盆滿缽滿
第二百三十九章 改造星球
第二百四十章 兩項技術
第二百四十一章 轉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朋友
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快斂財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沒有秘密
第二百四十五章 開發艦隊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太賜領地(上)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太賜領地(下)
第二百四十八章 捨得
第二百四十九章 基建
第二百五十章 商盟申請
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交易艦團
第二百五十三章 沿途
第二百五十四章 蒙孔星域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切向錢看(上)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切向錢看(下)
第二百五十七章 艦內種植場
第二百五十八章 登記
第二百五十九章 商盟中心
第二百六十章 銷售
第二百六十一章 暴風眼(上)
第二百六十二章 暴風眼(下)
第二百六十三章 環伺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大法寶
第二百六十五章 府邸
第二百六十六章 附屬家族?!(上)
第二百六十七章 附屬家族?!(下)
第二百六十八章 嫁妝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敗絮(上)
第二百七十章 敗絮(下)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協議
第二百七十二章 韓玉(上)
第二百七十三章 韓玉(下)
第二百七十四章 返程
第二百七十五章 禮物
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對
第二百七十七章 弱點
第二百七十八章 修改(上)
第二百七十九章 修改(下)
第二百八十章 交通
第二百八十一章 懷宣市
第二百八十二章 神識追蹤儀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打回原形
第二百八十四章 機甲警衛隊
第二百八十五章 瓮中捉蝦
第二百八十六章 歸途中
第二百八十七章 殺雞儆猴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回太賜領(上)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重回太賜領(下)
第二百九十章 蠻荒星域的新客人(上)
第二百九十一章 蠻荒星域的新客人(下)
第二百九十二章 蠻荒星域的新客人(終)
第二百九十三章 萬載難逢
第二百九十四章 暗豹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擊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反追擊
第二百九十七章 候選
第二百九十八章 狡兔
第二百九十九章 特研院
第三百章 星樹(上)
第三百零一章 星樹(下)
第三百零二章 機遇
第三百零三章 口供
第三百零四章 竊聽
第三百零五章 試探
第三百零六章 好商量
第三百零七章 借鑒
第三百零八章 留下
第三百零九章 離別
第三百一十章 庫馬克的機遇(上)
第三百一十一章 庫馬克的機遇(中)
第三百一十二章 庫馬克的機遇(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富饒蠻荒
第三百一十四章 收服
第三百一十五章 加碼
第三百一十六章 麵包與房子
第三百一十七章 加強
第三百一十八章 暗豹攻伐
第三百一十九章 醞釀
第三百二十章 韋紗的為難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全面儲備
第三百二十二章 全面儲備(中)
第三百二十三章 全面儲備(下)
第三百二十四章 神秘任務
第三百二十五章 補給點
第三百二十六章 自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蹤跡難尋
第三百二十八章 歧路
第三百二十九章 玉芯
第三百三十章 好消息
第三百三十一章 定策
第三百三十二章 韓玉搬家
第三百三十三章 切斷後路
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火
第三百三十五章 巨炮發威
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擇
第三百三十七章 趕盡
第三百三十八章 耗能
第三百三十九章 節能
第三百四十章 暗豹又現
第三百四十一章 考驗
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釜
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攻
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下)
第三百四十五章 聯合
第三百四十六章 時間
第三百四十七章 修繕
第三百四十八章 長老會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局已定
第三百五十章 分贓
第三百五十一章 繼位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對咬
第三百五十三章 對咬(下)
第三百五十四章 送來的便宜
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編制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人員
第三百五十七章 孤注
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議
第三百五十九章 底氣
第三百六十章 開國
第三百六十一章 國戰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新星域
第三百六十三章 模式
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航線
第三百六十五章 進入銀月
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人好事
第三百六十七章 衛星改造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全盤
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以食為天
第三百七十章 土地
第三百七十一章 黑龍
第三百七十二章 起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兵種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級凶獸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本命獸能力
第三百七十六章 擴張
第三百七十七章 扶持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接觸梅勒
第三百七十九章 全面合作
第三百八十章 植礦業
第三百八十一章 植礦業(下)
第三百八十二章 運輸隊
第三百八十三章 運輸隊(下)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二次聯和
第三百八十五章 蓄力
第三百八十六章 回報
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報(下)
第三百八十八章 父子
第三百八十九章 示好
第三百九十章 先發
第三百九十一章 先手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敲打
第三百九十三章 狙擊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外賣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外賣(下)
第三百九十六章 龍族
第三百九十七章 龍族(下)
第三百九十八章 動員
第三百九十九章 蟲洞!
第四百章 智獸
第四百零一章 打通
第四百零二章 玩火
第四百零三章 收納
第404章 暗部
第405章 暗部(下)
第406章 小黑歸來
第407章 強硬
第408章 墨曜石
第409章 傳送
第410章 晶龍
第411章 玉帛
第412章 試驗傳送
第413章 聯合開礦
第414章 聯合開礦 (下)
第415章 礦工獸
第416章 預付
第417章 遠程傳送
第418章 拍賣點
第419章 勾心
第420章 看貨
第421章 暗標
第422章 明標
第423章 拆分
第424章 試探
第425章 拖延
第426章 基調
第427章 全殲
第428章 戰後
第429章 堡壘
第430章 科技力度
第431章 儲物
第432章 韓龍
第433章 反擊
第434章 小懲
第435章 強國
第436章 正視
第437章 第六軍區
第438章 第六軍區(下)
第439章 龍潮攻勢
第440章 龍潮攻勢(下)
第441章 決戰之前
第442章 序幕
第443章 戰星防線
第444章 瞞天
第445章 窮寇
第446章 戰後
第447章 戰後(下)
第448章 恢復時期
第449章 龍族擴張
第450章 衛龍
第451章 百年大慶
第452章 傳承(終章)後記
㈢ 宙斯盾艦隊有什麼重要使命
彈道導彈防禦(BMD)美國面臨的最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彈道導彈的威脅在2006年7月4日北朝鮮發射了7枚彈道導彈後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彈道導彈的速度、射程和高度使得防禦者在預警、探測、跟蹤和交戰上不能有任何閃失。今天,美國面臨更大的危險,敵對政權和恐怖組織的數量在擴大,他們尋求獲得和利用彈道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些對手可能不會對傳統的工具和威懾概念做出反應。25個以上國家——某些對美國友好,有些則不然——擁有進程不同的彈道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我國的情報評估表明有一部分國家到2020年可能要麼通過自主研發或者技術轉讓獲得ICBM能力,從而對美國形成直接威脅。
國家重要的需求
BMD任務是國家的優先任務。布希總統指示國防部長初步部署一套導彈防禦能力能夠「不僅保護美國和我們的部署的部隊,而且要保護我們的朋友和盟國。」這一重任落到了導彈防禦據的肩上,海軍的BMD計劃要向它匯報。
即使是比較溫和的BMD能力也能提高和擴大美國的政策選擇。美國於2006年6月首次啟用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並在幾天後轉入警戒狀態時美國技術能力和決心的真實而有力的證明。在2006年7月的事件中,美國宙斯盾BMD艦艇和人員提供防禦了北朝鮮彈道導彈的第一道防線。這一應急能力顯示了海軍在聯合BMD等式中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
國家級的聯合行動
促進全球安全和秩序的具體的BMD能力需求是基於填補作戰鴻溝。200年四年防務審查承認彈道導彈擴散威脅著美國進入對其利益攸關的關鍵地區。
維持對海上和國家所選地區的控制能力對聯合部隊行動和保護海上貿易線仍將是十分重要的。海上控制增強遏阻國家性和非國家性的對手的能力。
導彈防禦據正在發展完全一體化的多層的聯合系統,它能在彈道導彈的飛行的所有階段將各種射程的彈道導彈擊落。該系統利用空中和地面的先進感測器對導彈進行識別和跟蹤;它有可靠的指揮與控制、戰斗管理以及通信設施;它還有尖端的攔截器導彈。未來的BMD能力還包括裝備定向能武器(如激光)。
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有效性的關鍵在於作戰圖像的共享和一體化活力控制。盡管用於國土防禦的BMD系統是國家最高等級的優先事項,而海軍和聯合部隊的需求也要求有能夠為前沿作戰部隊——岸上和海上——以及人口密集地提供有效的防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海軍BMD系統具有戰略性、戰術機動性和靈活性,對地區穩定和和平起著重要作用。
㈣ 美國所有航母名稱的來歷
名稱基本上都是總統名。
美國海軍艦隊及其部署情況:
目前美軍設有太平洋、大西洋兩大艦隊司令部,有5支作戰艦隊:第二、三、五、六、七艦隊(第一艦隊20世紀70年代初被裁撤,第四艦隊1945年被裁撤)。
太平洋艦隊轄區范圍包括整個太平洋、印度洋海域,其司令部設在珍珠港,共裝備艦艇約200艘、2000架作戰飛機,總兵力約25萬。
大西洋艦隊轄區范圍包括整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部分海域以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司令部設在美國東海岸的諾福克,共裝備艦艇180餘艘、1300餘架飛機,總兵力約11萬。
美國12艘航母的部署情況:
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一共有12艘,目前9艘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海洋上待命備戰
小鷹號、星座號、林肯號三艘航空母艦部署在阿拉伯海,
羅斯福號、杜魯門號兩艘航空母艦在地中海備戰,
尼米茲號、斯坦尼斯號兩艘航空母艦在太平洋待命,
企業、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分別在大西洋及日本海。
附:各航母的母港所在地:
太平洋艦隊方面:
小鷹號 母港為日本橫須賀。
里根號 斯坦尼斯號 母港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
文森號 母港為美國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
林肯號 母港為美國華盛頓州的埃弗里特。
大西洋艦隊方面:
企業號 尼米茲號 艾森豪威爾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
羅斯福號 華盛頓號 杜魯門號 母港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
肯尼迪號 母港為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梅波特。
一、 美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
美國是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它對這個極具革命性艦種的關注幾乎與航母的先驅國英國、日本同步,都發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到20年代初期這樣一個時間段里。
與英國、日本相比,美國第一艘航母的出世要稍微晚點,但建造模式卻極其類似——都是用現有的艦種進行改裝。追溯起來,美國航母的源頭是和一艘排水量5,500噸的運煤船「木星」號連在一起的,因為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就是由「木星」號改裝而來。這一工程自1919年6月在諾福克海軍工廠開始,三年後「木星」號搖身一變,並以「蘭利」號的名義出現於美國海軍現役,從而掀開了美國航母的歷史。
「蘭利」號的編號為CV-1,標准排水量提高為11,500噸,速度15節。飛行甲板採用全通型,載有飛機34架,沒設升降機。1922年11月使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飛機彈射起飛試驗成功。
「蘭利」號服役後一直用於訓練,為美國海軍探討航空母艦的早期戰術做出了突出貢獻。1936年,它又被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母艦(AV-3)。
1942年2月2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執行運送P-40戰斗機任務時,被日本海軍陸上攻擊機擊沉。
1922年9月拍攝的「蘭利」號。很有趣的是,它的艦尾有一個鴿子間,曾用來飼養信鴿,以便為飛行員領航。
二、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拍攝於1933年2月2日「列剋星敦」號照片
1942年的「薩拉托加」號,其主炮換成Mark12雙聯裝127毫米炮
在「蘭利」號之後,列剋星敦級航母也加入了美國航母的行列。
和「蘭利」號一樣,列剋星頓級航母在設計之初其原型艦也為兩艘1921年1月開工的南達科他級戰列巡洋艦,而後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影響在竣工前改為航空母艦,分別命名為「列剋星頓」號(CV-2)和「薩拉托加」號(CV-3)。
列剋星頓級於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標准排水量為36,000噸。採用了封閉艦首,飛行甲板長270.8米。航速34節,可載機90-120架。與英、日同期幾艘由主力艦體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剋星敦級更具有現代航母的特徵,也是最強的航母。
「列剋星敦」號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戰役中被日本聯合艦隊第五航空戰隊擊沉。「薩拉托加」則熬過了二次大戰,後於1946年7月25日被用作比基尼島核試驗艦被炸沉。
三、 美國第一艘以航空母艦為專門設計的航母——「突擊者」號
1944年6月的「突擊者」號。圖中可見它的起倒式煙囪已經拉起,桅頂上裝了新型SP雷達及SC-2雷達。由於超重,它的127毫米炮均已拆除。
「突擊者」號(CV-4)是美國第一艘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航母,排水量比列剋星敦級約小一半。由於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13500噸),1927年設計時為13800噸,建造時則增加了700噸。它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裝有6個帶絞鏈的起倒式煙囪,每邊3個。煙囪內部相通,能把煙氣從下風方向排走,人而減少煙氣以對飛行作業的干擾。
「突擊者」號二戰時在二線部隊主要用作大西洋飛機運輸艦、護航艦、訓練艦,1946年10月18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被賣出拆毀。
四、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是1933年開工的新一型航母,共有三艘艦,分別是:「約克城」號(CV-5,1937年建成)、「企業」號(CV-6,1938年建成)和「大黃蜂」號(CV-8,1941年建成)。和它前面的「突擊者」號相比,約克城級增大了艦體和航速,同時加強了水平和水下防護。更需要說明的是,也就是從約克城級開始,美國航母的島式上層建築和煙囪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美國航空母艦的基本型。
約克城級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僅從中途島一役就可以斷言,它們對二戰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艘艦中只有幸運的「企業」號看到了戰爭的結束,而「約克城」號1942年在中途島沉沒,「大黃蜂」號在隨後的聖克魯斯戰沉。
發生在約克城級三艘航母身上的故事是極其悲壯和感人的,因為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幾乎就是它們這幾艘航母在支撐著美國海軍。限於篇幅我們就不在這里敘述那些往事了,以後有機會時再做補充吧。
約克城級性能:
標准排水量(噸):19,576
滿載排水量(噸):25,484
載機(架):80-90
航速(節):32.5
艦員(人):2,120.
(註:「大黃蜂」號噸位上有差別。)
「約克城」號
「企業」號
「大黃蜂」號
五、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在美國航母歷史中占據著十分突出的地位,這是我們下面所以要細說它的原因。
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母起了顯著作用。它們給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艦隊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了盟軍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逼日本本土。埃塞克斯級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母,也是蒸汽時代所建數量最多的一批主力艦。
△ 建造背景
二次大戰爆發前,雖然美國己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只是一種海上浮動機場,從上面起降偵察機和尚未證明其威力的攻擊機。艦載航空兵的戰略、戰術以及它的作用還依然處於理論性爭論之中。在美國的造艦計劃中,航空母艦也不佔據主要位置。二次大戰爆發之初,在大西洋進行的一些戰斗活動使航空母艦的擁護者也沒有充分理由來為其觀點進行辯解,因為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和「皇家方舟」號航母均先後被擊沉了。
然而,隨著歐洲戰事的進展和日本擴張野心的日益暴露,美國深感有加強航母建造的必要;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決定於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但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時,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造艦思想的徹底變化。一夜之間,航空母艦取代了戰列艦而成為主力艦,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斷然以航母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這時,美國人才痛切地感到,航母數量的不足和艦載機的陳舊過時,使他們不得不以劣勢兵力與占優勢的日本艦隊抗衡。「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在1942年相繼戰沉,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在太平洋上曾經只剩下了「企業」號一艘可以戰斗的航空母艦。在此危急情況下,美國決定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1942年財年再提供10艘、1943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戰爭急需,羅斯福還提出了將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迅速改建成輕型航母的計劃,並大力改建和建造數級護航航空母艦。
△ 設計與建造
早在1937年約克城級開始服役時,情況己表明這些標准排水量為19900噸的航母已不能滿足要求。當時,正在設計中的新式艦載機的尺寸、重量和性能都要求海軍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甲板防護的航空母艦。30年代未,在設計埃塞克斯級航母時其標准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美國海軍對該級艦提出了一系列令設計師們深感棘手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較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艦體較大,以便儲備更多的航空汽油(24萬加侖,約克城級為17.8萬加侖);3、增加裝甲厚度:沿吃水線處增至101.6毫米,主要艙壁增至76.2毫米;4、推進系統的功率增至15萬軸馬力,以達到30節航速的設計要求;5、增加機庫甲板面積,以便儲備更多的飛機部件和引擎等; 6、增加艦上的防禦武器。顯然,這些要求是無法在一艘標准排水量僅為20000噸的艦體內實現的。
埃塞克斯級吸取了先前各級航母的優點,並在航母的防護上也有了改進。這主要包括:艦體分隔成更多的水密艙室,這種結構使該級艦中的某些艦只在戰爭中雖屢遭重創,但沒有一艘被擊沉。
該級航母批准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二戰期間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們分別是:首艦「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戰後建成7艘,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奇沙冶」號(CV-33)、「萊特」號(CV-32)、「菲律賓海」號(CV-47)、「福吉谷」號(CV-45)和「奧里斯坎尼」號(CV-34)。
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建造規模充分反映了美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就決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母的標准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採用流水線作業。此外,在諸如鋼型和鋼板、艦上設備、機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高度標准化。高射武器的生產幾乎全部集中在製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該級航母的建造周期極大地縮短了,有幾艘只用了14一16個月便建成服役。
△性能與武裝
該級航母的標准排水量全為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01米。
推進裝置:4部齒輪傳動式渦輪機,8個鍋爐,4軸,15萬軸馬力,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
艦上裝有12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至於高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但總的是威力逐步增大。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航母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
△艦載機
最初時的航空大隊由以下中隊組成:2個戰斗機中隊(36架)、1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1個俯沖轟炸機中隊(18架)、1個魚雷機中隊(18架)、1架擔任聯絡任務偽俯沖轟炸機,共計91架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斗機、俯沖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對偵察機的需要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沖轟炸機中隊合並,共計24架俯沖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斗機替補,總數仍為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1個戰斗機中隊(36一37架)、1個戰斗轟炸機中隊(36一37架)、1個俯沖轟炸機中隊(15架)和1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不僅在二戰後期是美國海軍主力,而且在戰後漫長的冷戰時代里,埃塞克斯級航母也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古巴危機、十年越戰、入侵巴拿馬等戰事中都有它的蹤影。直到1991年最後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列剋星敦」號(CV-16)退出現役,埃塞克斯級時代才宣告結束。
圖為埃塞克斯級第10艦「黃蜂」號,拍攝於二戰後期,此時還採用的是直通式飛行甲板,較為完整地顯示了該艦最初的風貌
圖則是埃塞克斯級第7艦「倫道夫」號( CV-15)在戰後的模樣。戰後,大部分埃塞克斯級航母都擔當了反潛航母的使命,並分批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將直通式飛行甲板改成斜角飛行甲板。如圖的景象較全面地展示了50年代美國反潛部隊的構成狀況:航母居中,前面和兩側則分別是潛艇和弗萊徹級驅逐艦,空中為反潛機
六、 輕型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
前面已經說過,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了將正在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迅速改建成輕型航母,並同時建造幾級護航航母的計劃,這就誕生了我們下面要說的幾型航母。
▲ 輕型航空母艦
1. 獨立級
在美國海軍忙於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時,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急需投入新的航空母艦兵力來對付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為此決定將正在建造的輕型巡洋艦克利夫蘭級抽出9艘改建成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該級艦均趕在1943年服役,後隨埃塞克斯級一道,縱橫太平洋戰場。除2號艦「普林斯頓」號於1944年10月24號在菲律賓海戰中被擊沉,其餘各艦均安然無恙。戰後,因獨立級不符合搭載噴氣飛機的要求,除3艘外(2艘於租借給法國海軍,1艘賣給西班牙海軍),全部於1963年前退役拆毀。
9艘艦分別是:「獨立」號(CVL-22,1951年退役)、「普林斯頓」號(CVL-23,1944年戰沉)、「貝勞伍德」號(CVL-24,1960年退役)、「考佩斯」號(CVL-25, 1959年退役)、「蒙特里」號(CVL-26,1970年退役)、「蘭利」號(CVL-27,1963年退役)、「卡伯特」號(CVL-28,1989年退役)「巴丹」號(CVL-29,1959年退役)、「聖賈辛托」號(CVL-30,1970年退役)。
獨立級標准排水量為11000噸,艦長189.9米,航速32節,載機45架。
2.塞班級
以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改建的塞班級沒能趕得上戰爭。共有兩艘艦:「塞班」號(CVL-48)於1946年建成,1975年退役;「賴特」號(CVL-49)1947年建成,1977年退役。
其外形酷似獨立級,但排水量稍大。在一段時間內被用作飛機運輸艦,後又用作指揮艦。
▲ 護航航空母艦
與輕型航空母艦改建自戰斗艦只不同,護航航空母艦則是由商船改裝而來,因此屬於更為小型的航母,用於為商船護航。它們一般是在運輸船隊前方展開,用艦載機偵察、攻擊潛艇,或引導水面艦只實施攻擊。護航航空母艦除護航外,還時常擔負運輸船的角色。
二戰期間,美國憑借雄厚的工業實力,共建造了124艘護航航母,其中有38艘提供給了英國皇家海軍。護航航母艦種代號最初為AVG,後改為ACV,不久又改為AVE。
1. 「長島」號(AVG-1)
由於是由商船簡單改裝而來,所以「長島」號及所有護航航母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簡易而且簡陋
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護航航空母艦。1941年由「莫麥克梅爾」號貨船改裝而成、1946年退役。
標准排水量7886噸,總長150米,寬21.2米(水線)、31.1米(最大),8500馬力,航速16節。裝備有127毫米單管炮1座,20毫米炮2座,76毫米單管炮若干。載機21架,艦員970名。
2. 射手級
1941年,美國根據租借法開始實施援英造艦計劃,用C3型標准貨船改建成5艘射手級護航航空母艦,分別為:「射手」號、「欺騙者」號、「軍馬」號、「沖擊者」號、「復仇者」號。除「軍馬」號被美海軍留下用作訓練艦外,其餘4艦均於1942年3月轉交英國。
射手級標准排水量8200噸,總長150米,寬20.2米,8500馬力,航速16.5節,裝1座127毫米炮,2座76毫米炮,10-11座20毫米炮,載機15架,艦員555名。
「復仇者」號、「沖擊者」號分別於1942年和1943年戰沉,「射手」號和「欺騙者」號則於戰後送還美國。
3. 博格/威廉親王級
與射手級相同,也是用C3標准貨船改建成的護航航空母航。不過,與射手級相比,它的主機改為蒸汽輪機,飛行甲板拓寬,機庫空間擴大,升降機增為2台。原計劃改造24艘,但實際上只改建了20艘,餘外4艘用於桑加蒙級。按同一計劃,還直接建造了20餘艘,兩者統稱博格/威廉親王級。美國留下了其中的11艘,其餘的則轉讓給英國。
4. 統治者級
1943年5月到1944年2月英國皇家海軍租借的最後一批護航航空母艦,原先屬於美國海軍威廉親王級,共26艘,大小和射手級相似,但裝備有所改善。由於完工時間較晚,除為船隊護航外,還擔任了支援登陸作戰和輔助航空母艦的任務。
鑒於美國造船能力趨於飽和,該級艦的改造有14艘由加拿大船廠完成。
5. 桑加蒙級
1942年用油船改建的護航航空母艦,當時C3貨船船體不足,而戰事的發展又急需護航航空母航。考慮到根據1936年商船建造計劃建造的油船船體較大、航速較快,便將其中4艘改建為桑加蒙級。桑加蒙級建成後即參加盟軍在北非的登陸作戰,從而開創了護航航空母艦作為艦隊航空母艦使用的先例。
6. 卡薩布蘭卡級
數量最多的一型美國航母,共有50艘。更為驚人的是,它們誕生於一年之內,這不能不令人們對美國的工業實力表示驚嘆。在戰爭期間,卡薩布蘭卡級既作為護航航母使用,有時也充當運輸艦,其中的5艘在戰火中戰沉,而大多數則看到了勝利的那一天。
7. 科芒斯曼特灣級
按油船船體建造的一級護航航空母艦,主要尺寸和外形與桑加蒙級十分相似,煙囪布置在中部偏後的兩舷,島式上層建築相當簡單。首艦於1943年1月23日登記注冊,1944年11月服役。原計劃建造35艘,二戰結束後有16艘被取消建造計劃,最終完工的為19艘。
七、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1953年11月拍攝的「中途島」號。這時,它的飛行甲板布置還和埃塞克斯級大體相同
中途島級航母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增載入機數量而建造的一級大型航空母艦,於1942年8月登記注冊。前2艦「中途島」號、「福蘭克林•D•羅斯福」號建成於1945年,第3艘「珊瑚海」號則建成於1947年。
中途島級航母沒能來得及趕上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結束了,不過,在隨後的歲月里,它卻作為主力參加了朝鮮戰爭、中東危機以及海灣戰爭。「中途島」號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之一。
該級艦標准排水量45000噸,總長295.2米,寬34.5米(水線)、41.5米,航速33節,載機80-145架,艦員4140名。
1974年,已經過第二次現代化改造的「中途島」號,其升降機移到了艦島前後和左舷尾部,並改成斜角飛行甲板
八、 戰後美國建造的第一級航母——福萊斯特級
福萊斯特級共4艘,於50年代服役,是美國戰後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為裝備新式噴氣式戰斗機專門設計。
該級艦首次採用蒸汽彈射器,飛行甲板吸取英國航空母艦的設計經驗,將傳統的直通式飛行甲板改為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飛行甲板,使整個飛行甲板形成起飛、待機和降落3個區,可同時進行起飛和著艦作業,從而形成了美國當今空母艦的基本模式。
4艘艦分別為:「福萊斯特」號(CVA-59,1955年建成)、「薩拉托加」號(CVA-60,1956年建成)、「突擊者」號(CVA-61,1957年建成)、「獨立」號(CVA-62,1959年建成)。
1992年,「福萊斯特」號改用作訓練航空母艦,「突擊者」號於1993年退役,「薩拉托加」號於1994年8月退役,「獨立」號於1988年完成為期34個月,耗資8億美元的延長服役期改裝計劃後,駐泊日本橫須賀基地,成為美國海軍第一艘以遠東為基地的航空母艦。1998年,「獨立」號退役,福萊斯特級成為歷史。
美國海軍原來打算建造8艘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後來4艘因為設計上作了一些改進,歸入小鷹級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
「薩拉托加」號
「突擊者」號
「獨立」號
九、小鷹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共4艘,分別是「小鷹」號(CV63),「星座」號(CV64),「美國」號(CV66)和「肯尼迪」號(CV67),均於60年代服役,是繼福萊斯特級之後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也是最大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在艦體結構上,它比福萊斯特級的艦島小,位置更靠近尾部,全艦整體結構更為合理,機庫面積增大。升降機的位置改為前2台後1台,左舷前部1台改為後部1台,大大改善了艦面飛行作業狀況,而且這種布局作為標准設計為以後所有航空母艦採用。
目前,小鷹級中只有「小鷹」號仍在美國海軍服役,而其餘3艦的「美國」號於1996年8月退役,「星座」號於2003年8月7日退役,「肯尼迪」號則作為訓練艦使用。
十、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企業」(CVN65)號為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1958年至1960年建造,當時造價4.5億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為期4年的更換核燃料和現代化改裝後加入大西洋艦隊,母港設在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標准排水量73570噸,滿載排水量93970噸,艦長342.5術,飛行甲板寬76.88米,載機約90架,由8台A2w型核反應堆為4台齒輪傳動式汽輪機提供蒸汽,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20萬海里。1964年8至10月,「企業」號航母在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和「班布里奇」號的護航下,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動力特混艦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沒有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2600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該艦曾參加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及越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先後四次更換核燃料。現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執行任務時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8架。
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設計和建造對美國尼米茲級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有著重要影響。
十一、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艦,也是繼「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之後,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母。
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該級艦的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強度鋼,可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彈葯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艦內設有23道水密橫艙壁和10道防火隔壁,消防、損管和抗沖擊等防護措施完備。能夠承受3倍於埃塞克斯級航母受到的打擊。它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制空和制海權,攻擊敵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
該級艦現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的中堅。
9艘艦分別是:「尼米茲」號(CVN68)、「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CVN69)、「卡爾•文森」號(CVN70 )、「西奧多•羅斯福」號(CVN71)、「亞伯拉罕•林肯」號(CVN72)、「喬治•華盛頓」號(CVN73)、「約翰•C•斯坦尼斯」號(CVN74)、「哈里•S•杜魯門」號(CVN75)、「羅納德 •里根」號(CVN76)。
另外,第10艘艦「布希」號(CVN77)也早在2001年就開始建造,目前部分艦首已被拼裝在一起,整體工程已完成約30%。它將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價值近40億美元,預計於2006年完工,2008年加入美海服役!!
㈤ 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裡面地球人沒有一支艦隊
自己建造的一共才7艘,被滅掉3艘,剩下4艘。
Prometheus級只有1艘
(人類第一艘自產超太空船)
1.Prometheus(已被Ori衛星摧毀)曾歸星門指揮部直接指揮[SG19.15中被滅掉}
Odyssey級目前6艘
1.Odyssey這是目前地球人自產的最先進超太空船,唯一完全擁有Asgard技術的那艘,目前直接歸星門指揮部指揮,主要在銀河系活動。
2.Korelev(已被Ori艦隊摧毀)這是艘俄羅斯船,曾歸星門指揮部直接指揮[SG19.20中被滅,美國為了繼續租用俄羅斯的星際之門,把該船轉讓給俄羅斯,說的不好聽點幾是俄羅斯勒索來的。]
3.Daedalus主要歸Atlantis指揮,唯一一艘主要任務在Atlantis的地球飛船,負責給A城補給[這艘也是很牛A的,每次都能攻擊對方之後快速逃跑,沒有任何損傷]。
4.Apollo這是Odyssey級中最新的一艘,歸星門指揮部直接指揮,但第一次任務是在飛馬座攻擊Replicater主星。
5.Phoenix(鳳凰號)後來改為Hammond[SGA5.20Sam船長]
6.中國的孫子號。在SGA最後一集和ZPM幽靈媽媽船打的時候被打壞了,沒有爆炸,估計以後會出來[估計也是中國用什麼東西找美國勒索來的,畢竟中國也是IOA的重要成員國]
上面的都是地球原產的船,除俄羅斯的Korelev號以外其他的船在後期都有裝備asgard的量子光束武器。
俘獲的飛船若干,多半被滅掉或者送人了
SG1
地球人俘獲過蟲族HA'TAK飛船運輸船若干艘,飛船要麼送給jaff聯盟了要麼被滅掉了。
SGA
俘獲幽靈媽媽飛船一艘,結果沒用幾天被幽靈媽媽飛船滅掉了。
俘獲古人戰艦一艘,命名獵戶號,沒用幾天被幽靈媽媽飛船幹掉了。
俘獲古人戰艦一艘,送給了旅行者種族。
SGU
俘獲古人探索飛船命運號,人類無法操作,該飛船倖免遇難。
㈥ 在電視劇《旗艦》中的「186艦」指的是我海軍哪支艦隊裝備的哪艘艦
是168廣州號,052B型導彈驅逐艦,中國最新一代的通用型導彈驅逐艦。1999年底或2000年初開工建造,2002年5月23日在江南造船廠下水。
排水量:7000噸
主機:柴燃動力
航速:<30節。
武器:反艦導彈:4座4聯C803反艦導彈發射架
艦空導彈:2座9M38M單臂防空導彈發射架
1座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發射器
2座3聯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直升機:1架卡-28反潛直升機
168所配「傢具」,大約是SA-N-7防空導彈,射程雖只有25km,但可同時攻擊6個目標,且俄國貨總是可*實用的,反艦導彈應為C-802、C-803,發展多年,也較成熟實用。直升機大概是卡-27,好歹也是專業化的反潛機——這就是168艦的樣子吧,戰鬥力不及「現代級」,只是在隱身性上稍好一些。
168艦的建造意味著中國海軍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如相控陣雷達、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等方面已取得了突破。與167艦相比,168艦在船體外形、排水量方面將不會有大的變化,動力仍將採用柴燃聯合動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29節。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已轉讓給中國AM50型燃汽輪機技術,所以動力系統將實現國產化。
該艦的武器系統變化較大,主要反艦武器為C-803型或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反潛武器包括兩具3聯裝324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和兩架卡-28反潛專用機,卡-28直升機為俄制專用反潛裝備,而且具有超視距指導能力,它可以為SS-N-22導彈提供中繼制導;防空將採用「VLS+近防炮」設計,VLS系統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近防炮採用俄制AK-630型速射炮或「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防禦能力與167艦相比有質的提高。168艦與167艦不同之處還在於它將採用130毫米主炮作為主要的壓制武器。綜上所述,168艦綜合能力將超過「旅海級」,而與最新型「村雨級」相當。
168導彈驅逐艦排水量在7000至8000噸之間,最大航速30節,艦首主炮可能是雙管100毫米或130毫米炮,艦艄的艦空導彈是一座法國湯姆遜—CSF響尾蛇8聯裝斜發射裝置或者是俄羅斯KS-1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如果真的採用KS防空導彈,那麼中國軍艦武器裝備有質的變化,縮小了與世界發達國家海軍武器垂直裝置的差距。
在軍艦的中後部可能有16個斜發射導彈裝置,兩座雙聯裝4枚反潛導彈,12枚為反艦導彈裝置。艦舷兩邊各有一座3聯裝魚雷發射裝備。後機庫估計能停放兩架卡-27A「蝸牛」直升機,機庫之上安裝四部防空雙管37毫米炮或者是6管速射防空快炮
㈦ 二戰期間美國太平洋艦隊一共有幾艘航空母艦
開戰之初有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2艘(列剋星頓號CV-2、薩拉托加號CV-3)約克城級航空母艦3艘(約克敦號CV-5、企業號CV-6、大黃蜂號CV-8);共5艘航母。
戰爭結束時有
艦隊航母43艘,護航航母86艘
主要的有:
列剋星敦號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頓級航母與日本聯合艦隊的赤城號和加賀號類似,設計之初為戰列巡洋艦,而後受海軍公約的影響改為航空母艦,共有列剋星頓號(CV-2)和薩拉托加號(CV-3)兩艘。兩艦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薩拉托加號(CV-3)
列剋星頓級第二艘,自始至終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多次被日軍擊傷從而大多數時間被迫留在修船廠
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母
按油船船體建造的一級護航航空母艦,主主要尺寸和外形與桑加蒙級十分相似,煙囪布置在中部偏後的兩舷,島式上層建築相當簡單。首艦於1943年1月23日登記注冊,1944年11月服役。原計劃建造35艘,二戰結束後有16艘被取消建造計劃,最終完工的為19艘。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隨著戰局的發展,美國總統羅斯福強調要多造護航航空母艦。為此,海事委員會提出了批量生產的方案,憑借美國工業的強大實力,只一年時間,美國船廠便造出了50艘護航航空母艦,並命名為卡薩布蘭卡級。其中「阿德默勒爾蒂群島」號和「布干維爾」號各自只用了76天就建造完成,顯示了美國工業的巨大潛力,鬼子知道了恐怕吐血不止。
在戰爭中共損失了五艘:俾斯麥海號(CVE-95)、甘比爾灣號(CVE-73)、利斯康姆灣號(CVE-56)、奧曼尼灣號(CVE-79)、聖羅號(CVE-63)。其餘各艦在戰後陸續售賣解體。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
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是根據1942年的計劃,用C-3型標准貨船的船體改建的。大體上與「長島」號的改造類似,,它的主機改為蒸汽輪機,飛行甲板拓寬,機庫空間擴大,升降機增為2台。原計劃改造24艘,但實際上只改建了20艘,餘外4艘用於桑加蒙級。按同一計劃,還直接建造了20餘艘,兩者統稱博格/威廉親王級。該級除留下11艘外,其餘被轉讓給英國皇家海軍。
本級中僅「布洛克島」(ACV-21)戰沉,1944年5月29日於Canary島西北方被德國U-549號用魚雷擊沉。
轉讓給英國海軍的「追蹤者」號(HMS Tracker),也是編號最小的博格級護航航母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的三艘航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是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僅從中途島一役就可以斷言,她們對二戰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艦中只有幸運的企業號看到了戰爭的結束,約克城號在中途島沉沒,大黃蜂號在隨後的聖克魯斯沉沒,但各艦表現出的戰斗精神將永載美國海軍史冊。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則起了顯著作用。它們給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艦隊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控制權,確保了盟軍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直逼日本本上。埃塞克斯級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母,也是蒸汽時代所建數量最多的一批主力艦。
該級航母批准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原先擬於1944財年提供的6艘批准後又被取消,因而從未始建;另有2艘雖己開工建造,但未建成。二次大戰期間共有17艘建成服役,它們分別是:首制艦「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戰後建成7艘,分別為:「普林斯頓」號(CV-37)、「塔拉瓦」號(CV-40)、「奇沙冶」號(CV-33)、「萊特」號(CV-32)、「菲律賓海」號(CV-47)、「福吉谷」號(CV-45)和「奧里斯坎尼」號(CV-34)。
㈧ 日本突襲俄國艦隊挑起了日俄戰爭嗎
甲午戰爭後的十年,是日俄矛盾日益尖銳、發展為戰爭的十年。沙俄迫使日本退還遼東半島,日本統治階級認為這是「千古未有之大辱」。在「卧薪嘗膽」的口號下,日本下決心對俄宣戰稱霸東洋。
1900年,八國聯軍出兵中國,俄國以「保護」僑民和中東鐵路為借口一舉佔領東北三省,引起了日本和英國的強烈不滿。1902年1月,日英兩國簽訂了針對俄國的《日英同盟條約》。有了英國的支持,日本便敢於發動對俄戰爭了。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突然襲擊駐扎在中國旅順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
2月10日,日俄正式宣戰。
此後的1年多時間,日俄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俄國略佔下風。1905年,俄國在波羅地海的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同時國內又爆發了革命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俄國不得不設法求和,其實日本也打得力盡財竭。
日俄兩國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斡旋下,在美國的朴茨茅斯舉行和談。9月5日,日俄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在和約中承認朝鮮為日本的保護國,並把攫取的中國南海鐵路、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將俄國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日俄戰爭結束。
日俄戰爭是世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標志性戰爭之一。這次戰爭破壞了中國的主權。戰後,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戰勝歐洲陸軍強國俄國,從此躋身於世界列強,更增強了稱霸東洋的野心。
[我還想知道]
1904年2月6日,日本與俄國為了爭奪中國東北斷絕了外交關系,但這個信號並未引起在華俄軍的警覺。
俄國戰敗,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來,而1905年革命又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十月革命准備了條件。
1905年俄國革命預示著世界歷史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嗎?
日俄戰爭點燃了久積在俄國人民心中的怨憤,本來因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物價上漲變得更加嚴重,工人的實際工資減少得更多,大批農民被徵集當兵而荒蕪了土地。忍無可忍的人民再也按捺不住,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在工人中積極活動,得到了工人階級的廣泛支持。罷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1905年1月3日,普梯洛夫工廠的汽笛長鳴,1萬多工人開始罷工。不到幾天,罷工人數增加到15萬多人。這時,一個名叫格奧爾基加邦的牧師,經常出沒在工人之中,他到處游說,鼓動大家向沙皇政府請願。
布爾什維克黨人聽到這個消息,急忙印發傳單,號召工人不要參加請願,告誡大家不要被牧師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但純朴的工人為過上和平的日子,相信了這個政府派來的密探。
1月9日(公歷1月22日)早晨,10多萬工人帶著他們的父母、妻子和兒女,排著長長的隊伍,從郊區向冬宮進發。前去進行和平請願。
中午時分,當遊行隊伍走到拉爾夫大門的時候,一群騎兵飛馳過來突然向人群發射一排排子彈。頓時,美麗的彼得堡成了殺人樂園,整個城市上空彌漫著血腥的氣氛。彼得堡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一具具屍體。這個血腥的星期天,遊行的工人付出了3000多條生命,人們把這一天叫做「流血的星期日」。
星期日慘案使工人徹底明白過來,他們再也不相信什麼救世主,紛紛行動起來,在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和領導下,成立了工人代表蘇維埃,把斗爭的烈火燃遍俄國的每個角落。
雖然這場革命很快被俄國政府鎮壓,但人們預感到沙皇制度的末日即將來臨。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俄國歷史的轉折點,為1917年的革命做好了准備,進行了一次「總演習」。
總之,俄國1905年革命預示著世界歷史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我還想知道]
1905年1月8日晚上,就是工人准備上街遊行的前一天晚上,以沙皇的叔父弗拉基米爾和警察頭子祖巴托夫為首的軍政要員,舉行了一個秘密軍事會議。極端殘忍的弗拉基米爾狂叫道:「治療災難的最好葯方,就是弔死百把個造反的人。」於是,這幫傢伙磨刀霍霍,准備第二天對工人進行殘酷的屠殺。
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帝國主義時期,世界已被諸列強基本瓜分。德國經濟迅速增長,它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
㈨ 網上轉團可以只轉冀e,不轉智能團建嗎
智慧團建都轉成功了,學校又說冀e青春,henbei省非得自己還弄一個,我們當地根本沒有冀e青春,不管了,反正智慧團建是全國通用的。
㈩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對世界海洋的支配權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英國:通過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來確立其世界海上霸權
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迎合新航路的開辟,英國已經開始組織艦隊和海盜,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海上霸權,不過受限於當時英國的軍力和經濟實力,英國一直處於下風。不過這已經為海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英國海權取得巨大的發展機遇是在16世紀後期。1588年,英國大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海權發展長期受制於西班牙,在無敵艦隊的覆滅之後,雄心勃勃的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
17世紀,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與海權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與當時控制著世界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的荷蘭發生利益從沖突。爆發了「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擊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改名為紐約。之後,英國開始逐步取締荷蘭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18世紀,新興的殖民帝國法國嚴重威脅到英國海上霸權的地位,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發動了多次戰爭,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直到1756年~1763年「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奪取了法國在世界各地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國的海上霸權發展到了頂峰。
在之後的一百多年裡,英國海上霸權不斷的到鞏固,形成了日不落帝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
英國海權的結束:
兩次次世界大戰,沉重地沖擊了英國的世界殖民霸權和海上霸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國力大損,經濟實力大不如前,再也無力經營和維護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了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取代了日益衰落的英國。與此同時,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獨立運動高漲,英國逐漸失去了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殖民地,海上霸主地位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