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轉讓協議上面,老闆要我找別人代簽
千萬不要做,這可能涉及合同詐騙。
老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來反悔或者本來就不準備履行合同,屬於違法,嚴重點會構成犯罪。
你如果這樣做,不僅坑了對方,也坑了你自己和代簽的人。
② 企業轉讓法人交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不要掉坑裡
公司轉讓大致分兩種情況(1)僅轉讓經營性資產,公司股東不便,不轉讓債權債務(2)改變公司股東的全盤轉讓
你說的應該是改變公司股東的全盤轉讓,理論上僅需變更公司章程裡面的股東結構,法人、經營范圍並不是最主要的。注意項就是交代好公司的情況,應收應付債權債務問題,保留好股權轉讓協議
③ 朋友公司有信用問題, 想把股份轉讓給我,會對我個人徵信有影響嗎
這個還真的不是太清楚。不過如果不是特別想要,或者說公司不太掙錢的話,最好不要接盤。既然徵信有問題,個人感覺應該公司不會太掙錢。
你還是綜合考慮一下吧。
④ 招股權轉讓人員是坑嗎
股權轉讓是受法律保護的股權重組方式(不是坑)
⑤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問題
首先要明白,A對該公司的出資是不是全部以知識產權出資的,如果是的話,他想轉讓的是他的出資的20%還是他持有的公司的20%的股權,也就是如他出資在公司全部注冊資本的70%,那麼他的20%就是公司全部股份的14%;如果他是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權中的20%,那麼對應的才是公司股權的20%。
其實,公司已經注冊成立後,再轉讓股權,其實已經不再區分是知識產權出資還是實物或現金出資了,只要寫明了轉讓公司20%的股權給你就OK了。理由如下:
1、知識產權出資後,該知識產權已經歸公司所有了,股東不再對其享有權利了,只是在公司章程或出資合同中會看到該股東以知識產權方式出資;
2、無論讓轉給你股權的人是通過知識產權還是通過實物或現金出資,對應的都是公司現有資產的20%,不會區分是對應的有形的資產還是無形的資產,除非出資協議中另有約定。
建議你在股權轉讓協議中直接約定,轉讓給你的股權時公司全部股份的20%,而且股權轉讓款要分期支付,可以簽訂時支付50%,股權轉讓手續過戶完成後支付剩下的一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同時,你還需要他出具公司其他股東同意他轉讓股權,而且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股東會決議文件,避免將來發生糾紛。
⑥ 公司股權轉讓後擔保及債務問題
一是標的公司欠股東借款的債權。標的公司在存續期間,因經營需要或自身向金融機構貸款有難度等原因,由股東以借款形式提供資金支持。現股東轉讓公司股權,可同時以債權人的身份提出受讓條件,即股權捆綁債權一並轉讓,要求受讓方在受讓公司股權支付價款的同時,向標的公司提供資金償還欠原股東的債務。也就是說,受讓方成為新股東的同時,成為對標的公司借款的債權人。
二是股東欠標的公司借款的債務。股東佔用標的公司資金的情形時有發生,但在股權轉讓時應當了斷。此款項的法律關系中,標的公司是債權人,股東是債務人。股東轉讓公司股權時,應當明確告知意向受讓人存有債務清償問題,處理的辦法是事先作出承諾,並在結算轉讓價款時一並償還。
三是與原股東相關的或然債務風險。股權轉讓前,標的公司向金融機構借貸資金,由股東提供擔保,或股東向金融機構借貸資金,由標的公司提供擔保。現股東轉讓公司股權時,貸款清償尚未到期,作為股權交易的雙方應當約定,經徵得金融機構同意,或解除原股東擔保,由新股東對標的公司貸款承擔擔保責任;或解除標的公司擔保,由原股東另尋他人承擔擔保責任,以規避原股東、標的公司或然的債務風險。
四是與轉讓股東無關聯的債權債務。標的公司在正常經營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債權債務,並與股東無關聯關系。如標的公司向金融機構借貸資金(以標的公司財產作抵押);經營活動中往來的應收應付款項;標的公司符合公司章程規定、履行合規決策程序向他人提供的擔保等。對債權而言,標的公司是權利主體和行為主體;對債務而言,標的公司是承債主體和清償主體,可以獨立於股東依法合規地進行處置,與股權轉讓不構成相互制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300萬股權轉讓交多少稅
分配股權實際就是股權設計或者股權布局,企業處於不同階段,分配股權會有不同需求,也需要相應調整內部股權分配,也就是調整股權布局。
一、初創期:絕對控股,避免股權平分
初創企業設立之初應當考慮如何進行股權布局。初創企業創始人一般持股51%以上,創始人建議股東三人以上,避免股東股權平分影響決策效率。例如,蘋果公司(當時叫蘋果電腦公司)在創立初期,其股權結構是:喬布斯45%/沃茲尼亞克45%/韋恩10%。兩個主要創始合夥人持股比例一樣,為爭奪公司控制權也曾產生過矛盾。
二、成長期:股權激勵,助力融資融智
企業發展初步形成一定優勢,需要通過股權激勵提升員工士氣、聚集人才,並通過股權融資滿足企業資金需求。這個階段需要調整股權,預留一定比例股權另行股權激勵,一般來說預留10%給核心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例如,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均持有股權,而華為則幾乎是全員持股。
三、發展期:股權控制,平衡多方利益
首先表達一個觀點,發起人不投資的基本都是坑。什麼叫發起人,就是說這件事是你想做的,你策劃的,但是你一分錢不出,什麼意思,你對這事有信心還是沒信心啊 ?!你到底有實力還是沒實力啊?!你是想干還是不想干啊?!
所謂風投投了200萬,我倒是很好奇什麼樣的風投投這樣一個發起人不出資,項目還不存在,團隊還不確定的項目。我貿然猜想過去,這個所謂風投應該是跟發起人關系很近的吧,這種我們一般把他叫天使投資。(像天使一樣,在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給你不求回報的幫助)
話雖然說的有點刻薄,但是還是給題主一個建議,發起人不投資的項目風險很高。如果你還是要參與,給你兩方面的建議。
一、最可能的情況,你也不投資,僅僅是運營股。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我的項目,給你10%的股權到頭了。就像你們的技術股一樣,因為本質上都是貢獻你們的專業能力。那麼站在題主的立場上如何爭取更多股權呢?你可以跟投資人和發起人這樣談,我要20%的股權但是分三年(兩年、四年自己把握)兌現,如下表:
在這張表格中,有可能還伴隨著一定程度上的對賭,比如這樣:
這是一種很有誠意雙方也都好接受的談法,對於你來說短期與遠期相結合,如果真有所成,收益也不錯,這中間具體素質就買白菜的過程,計較的話就一點點談,不計較就大數ok就可以。
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成為獨角獸,也有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團隊在多輪融資後股權被稀釋,最終喪失控制權。因此,這個階段,創始團隊需要調整股權布局,注意投資人持股比例,可以採取類似京東的「AB股架構」,實現股權和表決權分離,從而把握公司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