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T與IFM哪個含金量高
MAT是初級管理會計師,是管理會計師CMA下面分出來單獨延伸學習的一種管理會計師,就含金量而言,目前中國普及的還不是很多,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在考了
IFM國際認證——全球財務管理職業理念,代表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企業財務決策者提出的最新要求,倡導全新的財務管理。
國家承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引進(勞引字[2004]001號)納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統一管理體系,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行業認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聯合認證(中總協[2005]011號)、國內唯一可用中文考取的財務管理類國際證書、國際、國內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和上崗通行證企業認同——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大中型國企、私企、外企廣泛認同。
總的來說,含金量來說IFM高一些
但是發展方向都是不同的,所以比較起來也就比較牽強
如果你只是在中國用的話,建議就考初級,中級會計,注冊會計師這些,現在國際上還有香港等地方,可以多考個CMA或者ACCA等等方面的證書也是可以的。
2. 請問,現在考管理會計師,哪個證書含金量高是CNMA與CMA與CCMA與MAT 哪個呢
如果你正琢磨著考個會計證以便在亞洲財會金融圈內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無論是去四大或是去銀行,你該選擇哪種考試呢?
通過新加坡和香港申請主流會計崗位的簡歷總數,然後以此為標准,算出了持不同會計證的人群占總人數的比例。下面的圖展示了新港兩地最熱門的會計資格證書持有情況。
表1: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會計資格證書(百分比)注冊會計師證是在新加坡進入四大的常規途徑,而且,新加坡的注冊會計師往往會持有不同地區的CPA證書,特別是澳洲CPA證。澳洲既是許多外派人員的來源地,也是受新加坡學生歡迎的求職地。
然而,如果你的會計職業生涯起始於新加坡,你最有可能去學由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ISCA)認證的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CA Singapore)。此會計證於2013年由新加坡會計師證(CPA Singapore)更名而來,更名前已獲得此證的持證人將自動轉成新證。我們的資料庫顯示新加坡11%的會計師持有此證。根據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數據,2012年至2014年其會員數量增長了12%,達到28,530人。「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的持有人非常容易在新加坡銀行業的任何會計職位間轉崗,這和國際注冊會計師證的情況是一樣的,」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證書在新加坡同樣火爆,占資料庫人數的36%。ACCA已得到新加坡170家「獲批僱主」的認可,包括四大和諸如巴克萊、瑞信、星展、匯豐和大華等多家銀行。今年一月。ACCA與南洋理工學院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其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前通過修學分獲得ACCA專業會計資格證。
「ACCA是一項全球化的資格證書,新加坡同樣也是各國人士的大熔爐——我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會計師,特別是在銀行業和金融業——因此ACCA的熱門度是可想而知」。
然而,新加坡同時持有本地和國際資格證的會計師人數在不斷增加。過去18個月來,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ISCA)已同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ICAEW)、ACCA和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簽訂合約,為那些已經擁有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CA Singapore)的會員開通了獲得額外國際會計資格的快車道。「這種交叉合作將有助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前讓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的全球化會計樞紐」。
當前我們的資料庫簡歷中持CIMA證的人數比例較低—新加坡是4.2%,香港是5%, 這反映了管理會計的專業特性。不過今年1月CIMA總經理安德魯?哈丁(Andrew Harding)告訴我們說,CIMA學生人數一直在上漲——去年新加坡有230人報名了CIMA課程,而2009年只有50人。
相比新加坡,香港的會計師更偏好當地的會計資格證。我資料庫顯示,持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證書的人最多,比例達37.3%。「大多數本地考生都去考HKICPA,四大也通過批考試假的方式鼓勵員工去考取HKICPA證,因為審計師有了它才能在客戶的審計報告上簽字」。
與此相反,ACCA在香港不如在新加坡受歡迎。五年前,由於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報名考試,想通過考ACCA證找工作的人在香港更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報考者都有大學文憑,同時HKICPA證對他們來講是個更加直接的選擇。現在銀行的會計崗位要求既要有本科學位也要有會計資格證。
CPA證,特別是澳洲CPA證(佔12.9%),在香港也很重要,不過CPA持證人想在四大做審計的話,需要參加HKICPA的轉證課程。這一點對所有海外會計證都適用。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3. 中國管理會計師MAT與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哪個更有用
現在來說CMA有名氣,MAT才剛出來,很多人還不知道,應該很有前途的,畢竟是中國的,會大力推廣的
4. 管理會計MAT和CMA怎麼選擇
MAT是有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及財政部推出的,官方背景無可厚非,但是MAT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只有初級證書才開始考,
CMA資格認證是由成立於1919年的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所建立的專業認證制度,是全球針對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領域的權威認證。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與美國注冊會計師(USCPA)、金融特許分析師(CFA)一起並稱為美國財會領域的國際三大黃金認證。
5. CMA管理會計師和MAT管理會計師有什麼區別
MAT是有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及財政部推出的中國管理會計師;
而CMA是成立於1919年的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所建立的專業認證制度,是全球針對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領域的權威認證。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與美國注冊會計師(USCPA)、金融特許分析師(CFA)一起並稱為美國財會領域的國際三大黃金認證。
6. macc和cma的區別哪個證書的含金量和認可度比較高
MACC的全稱為Management Accounting Competency
Certificate,意為管理會計能力素質認證課程。MACC是以IMA管理會計能力素質框架為基礎,以管理會計能力素質提升工程為指導,以MACC專家顧問委員會中美各界管理會計專家的研究理念為依託,適用於國內企業轉型及財務人士能力素質轉型提升的普適性認證課程。
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的簡稱,由誕生於1919年IMA在1972年推出的管理會計認證。CMA與CFA、AICPA合稱全球財經領域三大黃金認證,能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用。CMA是新一代財務管理者的國際財務認證,知識體系包含了財務、管理、業務、市場等多方面內容,著力培養懂財務、會管理、懂業務、能決策的財務精英。
MACC為提升管理會計能力素質的專業認證課程,而CMA為IMA推出的管理會計認證。也就是說,MACC是為豐富CMA而推出的專業課程,為提升CMA持證者的能力素質而設。
7. 管理會計師mat與cma應該如何選擇
管理會計師證書(MAT)是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總協)推出,有別於目前社會上的其他財經類證書,它更專注於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既兼顧了英、美國家在管理會計上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又充分考慮了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獨特性,以及中國管理會計所處的階段特徵。該證書專注於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能力點覆蓋的范圍包含管理會計的知識、思想、工具、方法論等,側重於預算預測、內部控制、決策支持、風險管理、成本分析等內容,是傳統財務會計進階為管理人員的必要利器。
特點:
1. 在考試壓力和學習周期上,管理會計師知識體系內容比CPA更豐富;CPA要求對規則的掌握,管理會計師知識體系要求對經營的管理;
2. 管理會計資格起點比會計中級略高,更多的非財務人員可以加入到考試中來,適合跨界。
3. 在學習負擔上,管理會計知識體系從企業實踐所需出發。管理會計師初級內容設計側重於做好經營管控支持,主要針對預算和成本等管理工具類內容。
4. 從證書質量上看,管理會計知識能力超過CMA、CIMA,並且管理會計師培訓側重以學和培訓為主。CMA比較剛性,側重考試和檢驗。
5. 學習成本遠低於CIMA,CMA。
CMA
CMA全稱為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於上世紀70年代初特別針對管理會計領域而推出的認證。
特點:
CMA課程設置較上文兩類證書簡單,CMA考試內容分為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為「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第二部分為「財務決策」。考試時間靈活,通過率高於CPA。培訓內容比較剛性,側重考試和檢驗,且學費高昂。通常國內培訓班的價格,面授班17000-25000元不等,網課12000元左右,而考試認證費用大概不到7000元,總計費用最多30000元左右。
以他國標准進行本國崗位工作,你可以試著參考下
8. CMA和中國管理會計師MAT哪一個發展前景大
管理會計師MAT是由中總協以《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以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文件為依據,將總會計師行業建設與中央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主動融入管理會計改革,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推出「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
以上內容來自中總協官網。在財政部官網上也可以找到中總協的相關信息,和中注協是一樣的。提到CMA,是美國的證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與國家外專局相繼終止和IMA的合作,IMA就是CMA的發證單位,這其實也是必然的,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第一大經濟體,是完全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管理會計師體系,如果管理會計師體系有外來證書進行補充,那中國財務體系是不完整的。
考試報名一年有3次,具體可以關注中總協官網
從長遠來看,MAT的發展在國內會遠高於CMA。目前考試也不難,大家可以抓緊時間先去考。
9. 管理會計師MAT含金量怎麼樣財政部認可嗎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是我國具代表性的會計行業組織,是財政部指導下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國家一級社團組織,承擔著我國以總會計師為代表的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和其他後備人才培養的任務。接受財政部的授權和委託,中總協對管理會計能力框架及人才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研究,並率先開展管理會計專業能力培訓和認證工作,得到了多個部位領導的支持和肯定。
管理會計師(MAT)是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頒發的證書。該認證知識體系完善,符合企業的實戰需求,對於增強學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競爭力很有幫助。同時,中總協立足於服務於企業實踐和人才需求,先後建立了「管理會計創新實踐平台」和「管理會計師項目實習基地」計劃,得到很多國內知名企業的相應,將極大的提高證書的行業知名度與就業力。此外,海南省已明確將管理會計師MAT認證納入海南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分體系,其他省份也在研究之中。目前初級管理會計師(MAT)的考生規模、增長速度和國家部委的支持力度都是遙遙領先的。
10. 管理會計MAT和CMA,該考哪一個
如果你正琢磨著考個會計證以便在亞洲財會金融圈內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無論是去四大或是去銀行,你該選擇哪種考試呢?
通過新加坡和香港申請主流會計崗位的簡歷總數,然後以此為標准,算出了持不同會計證的人群占總人數的比例。下面的圖展示了新港兩地最熱門的會計資格證書持有情況。
表1: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會計資格證書(百分比)注冊會計師證是在新加坡進入四大的常規途徑,而且,新加坡的注冊會計師往往會持有不同地區的CPA證書,特別是澳洲CPA證。澳洲既是許多外派人員的來源地,也是受新加坡學生歡迎的求職地。
然而,如果你的會計職業生涯起始於新加坡,你最有可能去學由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ISCA)認證的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CA Singapore)。此會計證於2013年由新加坡會計師證(CPA Singapore)更名而來,更名前已獲得此證的持證人將自動轉成新證。我們的資料庫顯示新加坡11%的會計師持有此證。根據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數據,2012年至2014年其會員數量增長了12%,達到28,530人。「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的持有人非常容易在新加坡銀行業的任何會計職位間轉崗,這和國際注冊會計師證的情況是一樣的,」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證書在新加坡同樣火爆,占資料庫人數的36%。ACCA已得到新加坡170家「獲批僱主」的認可,包括四大和諸如巴克萊、瑞信、星展、匯豐和大華等多家銀行。今年一月。ACCA與南洋理工學院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其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前通過修學分獲得ACCA專業會計資格證。
「ACCA是一項全球化的資格證書,新加坡同樣也是各國人士的大熔爐——我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會計師,特別是在銀行業和金融業——因此ACCA的熱門度是可想而知」。
然而,新加坡同時持有本地和國際資格證的會計師人數在不斷增加。過去18個月來,新加坡注冊會計師協會(ISCA)已同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ICAEW)、ACCA和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簽訂合約,為那些已經擁有新加坡注冊會計師證(CA Singapore)的會員開通了獲得額外國際會計資格的快車道。「這種交叉合作將有助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前讓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的全球化會計樞紐」。
當前我們的資料庫簡歷中持CIMA證的人數比例較低—新加坡是4.2%,香港是5%, 這反映了管理會計的專業特性。不過今年1月CIMA總經理安德魯?哈丁(Andrew Harding)告訴我們說,CIMA學生人數一直在上漲——去年新加坡有230人報名了CIMA課程,而2009年只有50人。
相比新加坡,香港的會計師更偏好當地的會計資格證。我資料庫顯示,持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證書的人最多,比例達37.3%。「大多數本地考生都去考HKICPA,四大也通過批考試假的方式鼓勵員工去考取HKICPA證,因為審計師有了它才能在客戶的審計報告上簽字」。
與此相反,ACCA在香港不如在新加坡受歡迎。五年前,由於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報名考試,想通過考ACCA證找工作的人在香港更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報考者都有大學文憑,同時HKICPA證對他們來講是個更加直接的選擇。現在銀行的會計崗位要求既要有本科學位也要有會計資格證。
CPA證,特別是澳洲CPA證(佔12.9%),在香港也很重要,不過CPA持證人想在四大做審計的話,需要參加HKICPA的轉證課程。這一點對所有海外會計證都適用。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