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強化扶貧成果

強化扶貧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11 21:39:14

Ⅰ 我國採取哪些手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 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把握工作方向。
二 要抓好產業扶貧,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途徑。
三 要建立健全機制,進一步推動農村均衡發展。
四 要強化「志智」雙扶,進一步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Ⅱ 安徽省扶貧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安徽省扶貧開發區域涉及70個縣(市、區),2011年全省貧困人口790.2萬人,貧困發生率14.7%。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強化脫貧攻堅保障體系,實施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安徽省貧困人口下降到2016年的208.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88%,20個國家級重點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195.7元增加到2016年的9890.04元,年均增長18.07%。

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完善農村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安徽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以農民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的產業聯合體,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實現脫貧致富。黃山市利用山區流水資源,用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建生態養魚池3000口,2016年養魚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帶動1236戶3261人穩定脫貧。

Ⅲ 推進脫貧攻堅強化以什麼為載體

以企業合作為載體。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脫貧攻堅,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扶貧協作,鼓勵東西部按照當地主體功能定位共建產業園區,推動東部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

Ⅳ 現扶貧措施中哪些見效明顯哪些方面需進一步加強

實施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情況千差萬別,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應從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出發,因村因戶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一村一業」、「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實行扶貧對象「雙向全覆蓋」,做到每位幹部都參與幫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都有幹部幫扶服務。

一是結對幫扶。堅持以「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下簡稱「三送」)為抓手,積極開展「三送」幹部結對幫扶。駐點「三送」幹部每名幹部幫扶3-5戶,積極開展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扶貧對象活動。即在職的市級領導幹部、各縣(市、區)在職正副縣級領導、市直、駐市單位「一把手」分別結對幫扶貧困戶3戶;市直、駐市單位副縣(處)級領導幹部、縣(市、區)直和駐縣(市、區)單位及各鄉(鎮)在職的正副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2戶;市、縣(市、區)直及各鄉(鎮)在職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戶。

二是產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積極性的扶貧對象,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動員扶貧對象以土地、山場、水面及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入股的形式參與到扶貧經濟實體中來,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發展1-2項種、養殖業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特別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群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三是移民搬遷幫扶。按照自願原則,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極差、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和村落實施移民搬遷。結合「進城進園」、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重點把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人口安置在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等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環境和就業條件,提升發展能力。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貧困人口向中心鎮、工業園區轉移,把發展特色產業與招工就業有機結合,切實解決好搬遷戶的後續發展問題。

四是技能培訓幫扶。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以及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和增收脫貧。

五是基礎設施幫扶。對貧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萬元以上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有效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重點對貧困人口比較集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後的地方,幫助改善通路、通電、通水條件,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設,打造一批整村推進扶貧示範村,解決產業發展難、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

六是合作社帶動幫扶。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或流轉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或產業資金扶持。通過示範帶動實現脫貧。

七是保障幫扶。對幫扶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救助。對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幫扶對象,優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實施精準扶貧,應當落實幫扶到戶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實施扶貧對象「一對一」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務。為確保扶貧到戶目標任務的實現,各地應成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實行分級負責制,把工作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不脫貧不脫鉤。

2、強化資金管理,確保安全運行。一是嚴格扶貧到戶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扶貧資金運行和項目管理機制,規范扶貧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實行扶貧到戶資金「一卡通」制度。扶貧到戶資金實行實名制「一卡通」管理,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到位;三是建立扶貧到戶資金使用管理公開、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程序規范、手續完備、發揮效益。四是確保扶貧到戶資金用於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

3、建立考評機制,確保工作落實。為抓實抓好扶貧到戶的實施,應建立健全扶貧到戶考核評比激勵機制。一是督促檢查機制。建立市對縣(市)、縣(市)對鄉(鎮)督促檢查機制,做到「半年檢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評比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評比獎勵辦法,將扶貧到戶納入到當地縣(市)、鄉(鎮)黨政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各地應把實施精準扶貧的資金落實、目標任務、完成進度等進行細化分解,逐項落實,綜合評比,獎懲激勵。對組織實施完成任務好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Ⅳ 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要堅持什麼的工作機制

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

圍繞解決「誰來扶」的問題,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建立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從中央到地方逐級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

強化駐村幫扶,全國選派77.5萬名駐村幹部和19.5萬名第一書記,實現對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加大扶貧工作監督力度,強化脫貧攻堅的責任意識和實效導向。

(5)強化扶貧成果擴展閱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哪些成就

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定性成就。這個重大決定性成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來體現。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減少了將近9個百分點。建檔立卡貧困村從12.8萬個減少到2.6萬個,有10萬個貧困村已經脫貧退出了。全國832個貧困縣已經有153個宣布摘帽,2018年預計還有280個左右要脫貧退出。

(6)強化扶貧成果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的相關要求規定:

1、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力推進。脫貧攻堅投入保障更加有力。作風建設和幹部培訓取得明顯成效;考核監督進一步完善。

2、強調脫貧攻堅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系完整的脫貧攻堅戰略思想。

Ⅶ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7)強化扶貧成果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Ⅷ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一是在全國范圍推進建檔立卡工作,基本摸清了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幫扶回需求等信息,實現答貧困信息精準到戶到人,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二是大力推進駐村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大駐村幹部選派力度。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幹部277.8萬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

三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開展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監管,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

四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規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的標准、程序和後續政策,嚴格規范貧困退出,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質量。

五是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連片特困地區為脫貧攻堅重點區域,確定重點脫貧對象。強化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從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金安排和項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閱讀全文

與強化扶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