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廚藝成果展

廚藝成果展

發布時間:2021-07-11 16:00:33

A. 朋友圈怎樣誇人廚藝好

1、世間行道千萬種,數起勇敢最廚師,刀山火海他不怕,酸甜苦辣他品嘗,揮汗如雨全不顧,要出美味送客忙。廚師偉大的職業,十二零世界廚師日,祝全天下廚師勇敢闖天下。

2、握緊開心的廚刀,將美好刻畫;擺放心靈的碗盤,將佳餚盛放;翻炒吉祥的鍋鏟,將幸福出爐。世界廚師日,願你開心做大餐,幸福滿滿!

3、大汗淋漓不叫苦,手持鏟勺空中舞。佳餚美味有多種,顧客品嘗贊無數。酸甜苦辣味道全,人生百味在其中。世界廚師日,感謝你們的辛勞,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幸福!

4、一顆慧心調美味,兩只巧手做佳餚,三山鳥獸和鍋煮,四海魚鱉入蒸籠,五穀六畜皆原料,七葷八素全宴品,久精食藝大廚師,十分厲害百家請。世界廚師日,祝辛勤的廚師們心有千千喜,家有萬萬福。

5、開心的鍋鏟,炒出甜蜜的滋味;悅心的調料,調出美滿的味道;愜意的烹飪,烹出幸福的大餐。世界廚師日,願你開心做廚師,越當越幸福!

6、你唱著廚師之歌,時而悠揚婉轉,時而激情澎湃,使得我們先已陶醉。你在鍋里下棋,先下一步食鹽,後下一步味精,好棋讓我們贊嘆不已。你在美食上繪畫,這里五彩斑斕,那裡抽象個性,把美妙的成果展現在我們眼前。世界廚師日,感謝你啊,偉大的廚師,願你快樂!

B. 烹調發展繁榮期的主要成就

繁榮時期 又稱為鐵烹時期。鐵鼎始見於舂秋時期,鐵鍋、鐵釜始見於西漢。鐵鍋帶來了快速加熱成熟的妙法,水熟油熟混合成熟的烹調法系列逐步形成。烹飪原料,加工性主配料與調味料大大增加,鋼刀的使用,使刀工加工愈來愈精細,烹飪工藝日完善、周密。由於石磨的出現,可以加工出精細的麵粉、米粉、到魏晉南北朝時,面點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技法與花色品種都豐富起來。這段時期,食品的品種百態千姿,質量越加精美。尤其是地方風味特色逐漸顯出,隨著飲食市場的繁榮與廚行行幫的產生,發展和交流,促進了大小眾多風味的流派的形成,出現了百花爭艷,興旺昌盛的局面。
作為烹飪事業繁榮的一個標志,這一歷史時期中,有關烹飪的專著及散見於文獻中的相關論述十分豐富,包括各種食經和原料,飲料、食療等方面的著述,既保存了大量烹飪方面的資料,也反映了中國烹飪事業發展的風貌與蘊涵。
從四個歷史時期的粗粗的輪廓,可以看出中國烹飪事業有粗放到細致,由簡陋到精美的發展歷程;烹調法由單一走向復合,形成眾多烹調法;調味由無調味,單一調味發展到復合調味,並形成眾多風味;原料由少數到多數,經過篩選,優選形成相對穩定的常用品種,並在此基礎形成固定的膳食結構;食品品種也由少到多,並從而形成了主食、副食、零食的飲食體制;等等。這一切便構成中國烹飪現狀。整個中國烹飪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縱觀之,是在揚棄過程中累進發展的。新的工具,技法誕生,舊的工具、技法大都繼續存在於發展。最原始與最現代的並存,兼收並蓄,相輔相成,形成為豐富的積淀,這是與其他事物發展規律明顯不同的。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中國烹飪事業今日之異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局面。

C. 烹飪活動具有什麼性

變的概況,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是:

D. 烹飪的發展史

中國烹飪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個時期。

先 秦時期
這是指秦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即從烹飪誕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共約7800年。此乃中國烹飪的草創時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約6000年)、夏商周(約1300年)、春秋戰國(約500年)三個各有特色的發展階段。

(一)新石器時代的烹飪
新石器時代由於沒有文字,烹飪演變的概況,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是:

1、 食物原料多系漁獵的水鮮和野獸,間有馴化的禽畜、採集的草果的試種的五穀,不很充裕。調味品主要是粗鹽,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磚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還有粗製的缽、碗、盤、盆作為食具,烹調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並重,較為粗放。至於菜品,也相當簡陋,最好的美味也不過是傳說中的彭祖(彭鏗)為堯帝燒制的"雉羹"(野雞湯)。

3、此時先民進行烹調,僅僅出自求生需要;關於食飲和健康的關系,他們的認識是朦朧的。但是,從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築房、伏羲氏教民馴獸、神農氏教民務農、軒轅氏教民文化等神話傳說來看,先民烹飪活動具有文明啟迪的性質。

4、 在食禮方面,祭祀頻繁,常常以飲食取悅於鬼神,求其蔭庇。開始有了原始的飲食審美意識,如食器的美化,歡宴時的歌呼跳躍等。這是後世筵宴的前驅,也是他們社交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新石器時代的烹飪好似初出娘胎的嬰兒,既虛弱、幼稚,又充滿生命活力,為夏商周三代飲食文明的興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二)夏商周三代的烹飪
夏商周在社會發展史中屬於奴隸制社會,也系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對後世影響深遠。

1、 烹調原料顯著增加,習慣於以"五"命名。如"五穀"(稷、黍、麥、菽、麻籽), "五菜"(葵、藿、 頭、蔥、韭), "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姜、鹽)之類。"五穀"有時又寫成"六穀"、"百穀"、總之,原料能夠以"五"命名,說明了當時食物資源已比較豐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體,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選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 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台。我國現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餘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 不僅抻於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

3、菜品質量飛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於原料充實和炊具改進,這時的烹調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一方面,飯、粥、糕、點等飯食品種初風雛型,肉醬製品和羹湯菜品多達百種,花色品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較好運用烘、煨、烤、燒、煮、蒸、漬糟等10多種方法,烹出熊掌、乳豬、大龜、天鵝之類高檔菜式,產生影響深遠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專為周天子准備的宴飲美食。它由2飯6菜組成,具體名稱是:"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裡脊肉)、"漬 "(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 "(燒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後,歷代爭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廚八珍",明清的"參翅八珍"和"燒烤八珍",還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貴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真"、"瓊林八珍"(科舉考試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來。

4、 在飲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樹。如從夏朝起,宮中首設食官,配置御廚,邁出食醫結合的第一步,重視帝後的飲食保健,這一制度一直沿續到清末。再如筵宴,也按尊箅分級劃類。 此外,在民間,屠宰、釀造、炊制相結合的早期飲食業也應運而生,大粱、燕城、邯鄣、咸陽、臨淄、郢都等都邑的酒肆興盛。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國烹飪史上開了一個好頭,後人有"百世相傳三代藝,烹壇奠基開新篇"的評語。

(三)春秋戰國的烹飪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動盪時期。連年征戰,群雄並立。戰爭造成人口頻繁遷徒,刺激農業生產技術迅速發展,學術思想異常活躍。此時烹飪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因素,為後世所矚目。

1、 以人工培育的農產品為主要食源。這時由於大量墾荒, 興修水利,使用牛耕和鐵制農具,農產品的數量增多,質量也提高了。不僅家畜野味共登盤餐,蔬果五穀俱列食譜,而且注意水產資源的開發,在南方的許多地區魚蝦龜蚌與豬狗牛羊同處於重要的位置,這是前所未有的。

2、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 鐵質鍋釜(古炊具,斂口圜底帶二耳,置於灶上,上放蒸籠,用於蒸或煮)嶄露頭角。它較之青銅炊具更為先進,為油烹法的問世准備了條件。與此同 時,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羊油、狗油、雞油、魚油等)和調味品,(主要是肉醬和米醋)也日風增多,花椒、生薑、桂皮、小蒜運用普遍,菜餚製法和味型也有新的變化,並且出現了簡單的冷飲製品和蜜漬、油炸點心。

3、繼周天子食單之後,又推出新穎的楚宮筵席, 形成南北爭輝的局面。據《楚辭》中的記載,楚宮宴包括主食(4-7種),餚(8-18種)、點心(2-4種)、飲料(3-4種)四大類別。其中的煨牛筋、燒羊羔、燜大龜、燴天鵝、烹野鴨、油鹵雞、燉甲魚和蒸青魚,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且在原料組配、上菜程序、接待禮儀上均有創新,為後世酒筵提供了藍本。

4、出現南北風味的分野,地方菜種初露苗頭。其中的北菜,以現今的豫、秦、晉、魯一帶為中心,活躍在黃河流域,它以豬犬牛羊為主料,注重燒烤煮燴,崇尚鮮咸,湯汁醇濃。其中的南菜,以現今的鄂、湘、吳、越一帶為中心,遍及長江中下游,它是淡水魚鮮輔以野味,鮮蔬拼配佳果,注重蒸釀煨燉,酸辣中調以滑甘,還喜愛冷食。這一分野到漢魏六朝時繼續演進,由二變四,逐步顯示出四大菜系的雛型。

5、烹飪理論初有建樹,推出《呂覽本味》和《黃帝內經》。《呂覽本味》被後世尊?quot;廚藝界的聖經",戰國未年秦國相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著。其貢獻主要是:正確指出動物原料的性味與其生活環境和食源相關;強調火候和調味在制菜中的作用,並介紹人了一些方法,歸納出菜占質量檢測的8條標准,並主張"適口者珍",開列出當時各地著名的土特原料,以供廚師擇用,《黃帝內經》是這時期的醫家總結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託名黃帝與歧伯臣之間的對話而 陸續寫成的。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共18卷,162篇。該書除了系統闡述中醫學術理論,從陰陽五行、臟腑(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的總稱),經絡(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幹和分支)、病因、病機(疾病發生和變化的機理)、預防、治則(治病的基本法則)等方面論述人體生理活動以及病理變化規律外,地食養食治方面還依據自然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提出了"六淫"(中醫指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氣候太過,使人致病)、"七情"(中醫指 喜、怒、憂、悲、恐、驚等七種情志)、飲食不當、勞倦內傷等病因說,告誡人們注意飲膳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調適。這兩部著述的起點均高、在2200年前可以列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它們為先秦時期的烹飪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秦漢魏六朝時期
秦漢魏晉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上止於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南北,共810年。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早期,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鎮都有較大的發展。民族之間的溝通與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裡,烹飪文化不斷出現新的特色。這一時期的後半段,戰爭頻繁,諸候割據,改朝換代快,統治階級醉生夢死,奢侈腐化,在飲食中尋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飪就在這種社會大變革中演化,博採各地區各民族飲饌的精華,蓄勢待變,煥發出新的生機。

(1) 烹調原料的擴充
在先秦五、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礎上,漢魏六朝的食料進一步擴充。張賽通四域後,相繼從阿拉伯等到地引進了茄子、大蒜、西瓜、黃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種,《鹽鐵論》說,西漢時的冬季,市場上仍有葵菜、韭黃、簟菜、紫蘇(又稱蘇子,種子可榨汕,嫩葉可吃,還可入葯,能鎮咳、健胃、利尿)、木子耳、辛菜等供應,而且貨源充足。《齊民要術》記載了黃河流域的31種蔬菜,以及小盆溫室育功苗,韭菜捉子發芽和韭菜挑根復土等生產技術。楊雄的《蜀都賦》中還介紹了天府之國出產的菱根、茱萸、竹筍、蓮藕、瓜、瓠、椒、茄,以及果品中的枇杷、櫻梅、甜柿與榛仁。有"植物肉"之譽的豆腐,相傳也出自漢代,是淮南王劉安的方士發明的,不久,豆腐乾、腐竹、千張、豆腐乳等也相繼問世。

這時的調味品生產規模擴大,《史記》記述了漢代大商人第年釀制酒、醋、豆腐各1000多缸的盛況。《齊民要術》還匯集了白餳糖、黑飴糖稀、琥珀餳、煮脯、作飴等糖製品的生產方法。特別重要的是,從西域引進芝麻後,人們學會了用它榨油。從此,植物油(包括稍後出現的豆油、菜油等),便登上中國烹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誕生。當時植物油的產量很大,不僅供食用,還作為軍需口。有文章介紹說,在赤壁之戰中,芝麻油曾發揮出神威。

在動物原料方面,這時豬的飼料量已佔世界首們,取代牛、羊、狗的位置而成為肉食品中的主角。其他肉食品利用率也在提高,如牛奶,就可提煉出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從酥酪中提制的奶油)。漢武帝在長安挖昆明池養魚,周長達20公里,水產品上市量很多。再如嶺南的蛇蟲、江浙的蝦蟹、西南的山雞、東北的熊鹿,都搖籃上餐桌。《齊民要術》記載的肉醬品,就分別是用牛、羊、獐、兔、魚、蝦、蚌、蟹等10多種原料製成的。

此外,在主食中,由於水稻躍居糧食作物的首位,米製品開始於面製品。菌耳、花卉、葯材、香料、蜜餞等,也都引起廚師的重視。

E. 中國烹飪的主要發展時期什麼

中國飲食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個時期。

先秦時期
這是指秦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即從烹飪誕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共約7800年。此乃中國烹飪的草創時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約6000年)、夏商周(約1300年)、春秋戰國(約500年)三個各有特色的發展階段。

新石器時代的烹飪
新石器時代由於沒有文字,烹飪演變的概況,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漁獵的水鮮和野獸,間有馴化的禽畜、採集的草果的試種的五穀,不很充裕。調味品主要是粗鹽,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磚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還有粗製的缽、碗、盤、盆作為食具,烹調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並重,較為粗放。至於菜品,也相當簡陋,最好的美味也不過是傳說中的彭祖(彭鏗)為堯帝燒制的"雉羹"(野雞湯)。
3、此時先民進行烹調,僅僅出自求生需要;關於食飲和健康的關系,他們的認識是朦朧的。但是,從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築房、伏羲氏教民馴獸、神農氏教民務農、軒轅氏教民文化等神話傳說來看,先民烹飪活動具有文明啟迪的性質。
4、在食禮方面,祭祀頻繁,常常以飲食取悅於鬼神,求其蔭庇。開始有了原始的飲食審美意識,如食器的美化,歡宴時的歌呼跳躍等。這是後世筵宴的前驅,也是他們社交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新石器時代的烹飪好似初出娘胎的嬰兒,既虛弱、幼稚,又充滿生命活力,為夏商周三代飲食文明的興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
夏商周在社會發展史中屬於奴隸制社會,也系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對後世影響深遠。
1、烹調原料顯著增加,習慣於以"五"命名。如"五穀"(稷、黍、麥、菽、麻籽), "五菜"(葵、藿、頭、蔥、韭), "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姜、鹽)之類。"五穀"有時又寫成"六穀"、"百穀"、總之,原料能夠以"五"命名,說明了當時食物資源已比較豐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體,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選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台。我國現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餘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不僅抻於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
3、菜品質量飛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於原料充實和炊具改進,這時的烹調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一方面,飯、粥、糕、點等飯食品種初具雛型,肉醬製品和羹湯菜品多達百種,花色品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較好運用烘、煨、烤、燒、煮、蒸、漬糟等10多種方法,烹出熊掌、乳豬、大龜、天鵝之類高檔菜式。
產生影響深遠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專為周天子准備的宴飲美食。它由2飯6菜組成,具體名稱是:"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裡脊肉)、"漬 "(酒糟牛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 "(燒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後,歷代爭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廚八珍",明清的"參翅八珍"和"燒烤八珍",還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貴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珍"、"瓊林八珍"(科舉考試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來。
4、在飲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樹。如從夏朝起,宮中首設食官,配置御廚,邁出食醫結合的第一步,重視帝後的飲食保健,這一制度一直沿續到清末。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級劃類。此外,在民間,屠宰、釀造、炊制相結合的早期飲食業也應運而生,大粱、燕城、邯鄣、咸陽、臨淄、郢都等都邑的酒肆興盛。
所以,夏商周三代在中國烹飪史上開了一個好頭,後人有"百世相傳三代藝,烹壇奠基開新篇"的評語。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動盪時期。連年征戰,群雄並立。戰爭造成人口頻繁遷徒,刺激農業生產技術迅速發展,學術思想異常活躍。此時烹飪中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因素,為後世所矚目。
1、以人工培育的農產品為主要食源。這時由於大量墾荒,興修水利,使用牛耕和鐵制農具,農產品的數量增多,質量也提高了。不僅家畜野味共登盤餐,蔬果五穀俱列食譜,而且注意水產資源的開發,在南方的許多地區魚蝦龜蚌與豬狗牛羊同處於重要的位置,這是前所未有的。
2、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鐵質鍋釜(古炊具,斂口圜底帶二耳,置於灶上,上放蒸籠,用於蒸或煮)嶄露頭角。它較之青銅炊具更為先進,為油烹法的問世准備了條件。與此同時,動物性油脂(豬油、牛油、羊油、狗油、雞油、魚油等)和調味品,(主要是肉醬和米醋)也日風增多,花椒、生薑、桂皮、小蒜運用普遍,菜餚製法和味型也有新的變化,並且出現了簡單的冷飲製品和蜜漬、油炸點心。
3、繼周天子食單之後,又推出新穎的楚宮筵席,形成南北爭輝的局面。據《楚辭》中的記載,楚宮宴包括主食(4-7種),餚(8-18種)、點心(2-4種)、飲料(3-4種)四大類別。其中的煨牛筋、燒羊羔、燜大龜、燴天鵝、烹野鴨、油鹵雞、燉甲魚和蒸青魚,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且在原料組配、上菜程序、接待禮儀上均有創新,為後世酒筵提供了藍本。
4、出現南北風味的分野,地方菜種初露苗頭。其中的北菜,以現今的豫、秦、晉、魯一帶為中心,活躍在黃河流域,它以豬犬牛羊為主料,注重燒烤煮燴,崇尚鮮咸,湯汁醇濃。其中的南菜,以現今的鄂、湘、吳、越一帶為中心,遍及長江中下游,它是淡水魚鮮輔以野味,鮮蔬拼配佳果,注重蒸釀煨燉,酸辣中調以滑甘,還喜愛冷食。這一分野到漢魏六朝時繼續演進,由二變四,逐步顯示出四大菜系的雛型。
5、烹飪理論初有建樹,推出《呂覽本味》和《黃帝內經》。《呂覽本味》被後世尊?quot;廚藝界的聖經",戰國未年秦國相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著。其貢獻主要是:正確指出動物原料的性味與其生活環境和食源相關;強調火候和調味在制菜中的作用,並介紹人了一些方法,歸納出菜占質量檢測的8條標准,並主張"適口者珍",開列出當時各地著名的土特原料,以供廚師擇用,《黃帝內經》是這時期的醫家總結勞動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託名黃帝與歧伯臣之間的對話而陸續寫成的。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共18卷,162篇。該書除了系統闡述中醫學術理論,從陰陽五行、臟腑(中醫對人體內部器官的總稱),經絡(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幹和分支)、病因、病機(疾病發生和變化的機理)、預防、治則(治病的基本法則)等方面論述人體生理活動以及病理變化規律外,地食養食治方面還依據自然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提出了"六淫"(中醫指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氣候太過,使人致病)、"七情"(中醫指喜、怒、憂、悲、恐、驚等七種情志)、飲食不當、勞倦內傷等病因說,告誡人們注意飲膳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調適。這兩部著述的起點均高、在2200年前可以列為"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它們為先秦時期的烹飪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秦漢魏晉南北朝
秦漢魏晉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上止於公元589年隋文帝統一南北,共810年。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早期,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城鎮都有較大的發展。民族之間的溝通與對外交往也日益頻繁。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裡,烹飪文化不斷出現新的特色。這一時期的後半段,戰爭頻繁,諸候割據,改朝換代快,統治階級醉生夢死,奢侈腐化,在飲食中尋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飪就在這種社會大變革中演化,博採各地區各民族飲饌的精華,蓄勢待變,煥發出新的生機。

1.烹調原料的擴充
在先秦五、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礎上,漢魏六朝的食料進一步擴充。張賽通四域後,相繼從阿拉伯等到地引進了茄子、大蒜、西瓜、黃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種,《鹽鐵論》說,西漢時的冬季,市場上仍有葵菜、韭黃、簟菜、紫蘇(又稱蘇子,種子可榨汕,嫩葉可吃,還可入葯,能鎮咳、健胃、利尿)、木子耳、辛菜等供應,而且貨源充足。《齊民要術》記載了黃河流域的31種蔬菜,以及小盆溫室育功苗,韭菜捉子發芽和韭菜挑根復土等生產技術。楊雄的《蜀都賦》中還介紹了天府之國出產的菱根、茱萸、竹筍、蓮藕、瓜、瓠、椒、茄,以及果品中的枇杷、櫻梅、甜柿與榛仁。有"植物肉"之譽的豆腐,相傳也出自漢代,是淮南王劉安的方士發明的,不久,豆腐乾、腐竹、千張、豆腐乳等也相繼問世。
這時的調味品生產規模擴大,《史記》記述了漢代大商人第年釀制酒、醋、豆腐各1000多缸的盛況。《齊民要術》還匯集了白餳糖、黑飴糖稀、琥珀餳、煮脯、作飴等糖製品的生產方法。特別重要的是,從西域引進芝麻後,人們學會了用它榨油。從此,植物油(包括稍後出現的豆油、菜油等),便登上中國烹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誕生。當時植物油的產量很大,不僅供食用,還作為軍需口。有文章介紹說,在赤壁之戰中,芝麻油曾發揮出神威。
在動物原料方面,這時豬的飼料量已佔世界首們,取代牛、羊、狗的位置而成為肉食品中的主角。其他肉食品利用率也在提高,如牛奶,就可提煉出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從酥酪中提制的奶油)。漢武帝在長安挖昆明池養魚,周長達20公里,水產品上市量很多。再如嶺南的蛇蟲、江浙的蝦蟹、西南的山雞、東北的熊鹿,都搖籃上餐桌。《齊民要術》記載的肉醬品,就分別是用牛、羊、獐、兔、魚、蝦、蚌、蟹等10多種原料製成的。
此外,在主食中,由於水稻躍居糧食作物的首位,米製品開始於面製品。菌耳、花卉、葯材、香料、蜜餞等,也都引起廚師的重視。

2.筵席格局的變化
漢魏六朝,筵宴昌盛。《史記》踢的鴻門宴,《漢書》中的游獵宴,都寫得有聲有色。特別是枚乘在《七發》中為"生病的楚太子"設計的一桌精美的宴席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煮熟小牛腹部的嫩肉,加上筍蒲;用肥狗肉燒羹,蓋上石花菜;熊掌燉得爛爛的,調點芍葯醬;鹿的裡脊肉切得薄薄的,用小火烤著吃,取鮮活的鯉魚制魚片,配上紫蘇和鮮菜;蘭花酒上席,再加上野雞和豹胎。"它與戰國時的《楚宮宴》相比,在原料選配,烹調技法與上菜程序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至於漢高祖劉邦的《大風宴》、漢武帝劉徹的《析梁宴》、東漢大臣李膺的《龍門宴》、吳王孫權的《釣台宴》、魏王曹*的《求賢宴》、詩人曹植的《平樂宴》、名士阮籍的《竹林宴》、大將軍桓溫的《龍山宴》、梁元帝蕭繹的《明月宴》梁簡文帝蕭綱的《曲水宴》、鄉老的《籍野宴》等,在格局和編排上都不無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是,突出筵席主旨,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設,重視環境氣氛的烘托。這些後來都成為中國筵宴的指導思想,並被發揚光大。

3.炊飲器皿的鼎新
炊飲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現是,鍋釜由厚重趨向輕薄。戰國以來,鐵的開采和冶煉技術逐步推廣,鐵制工具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西漢實行鹽鐵專賣,說明鹽與鐵同國計民生關系密切。鐵比銅價賤,耐燒,傳熱快,更便函於制菜,因此,鐵制鍋釜此時推廣開來,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種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寬腹的銅,以及"造飯少傾即熟"的"諸葛亮鍋"(類似後來的行軍灶,相傳是諸葛亮發明的),都系鍋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評。與此同時,還廣泛使用鋒利輕巧的鐵質刀具,改進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趨美觀。
漢魏的爐灶我系台灶,煙囪已由垂直向上改為"深曲(即煙道曲長)通火"。並逐步使用煤炭窯,有得利於掌握火候。河南唐縣石灰窯畫像石墓中的陶灶,河南洛陽烘溝出土的"鐵炭爐",以及內蒙古新店子漢墓壁畫中的6 個廚灶,都有較大改進,有"一灶五突,分煙者眾,烹飪十倍"(意思是一台爐灶有5 個火眼和許多排煙孔,可以提高烹飪工效十倍的褒詞。
這時的廚師還有緊身的"禳衣","犢鼻 "式的圍裙(即現今廚師所用的圍裙,因形似牛鼻而得名),以及名為"青 "的護袖,勞動保護觀念增強了。

4.飲食市場的活躍
西漢經過"文景之治",經濟發展,府庫充盈,民間較為富足,為飲食市場注入了活力,形成了"熟食遍列,餚旅城市"的紅火景象,並開始呈現三個特色:
1、 網點設置有相對集中的趨勢。如北魏的洛陽大市分為八里,東市的"通商"、"達貨"二里, "里內之人,盡皆工巧,屠販為生";西市的"延酤"、治觴"二里"里內之人,多釀酒為業"。長安、邯鄲、臨淄、成都、江陵、合肥、番禺的情況也類似。
2、公務人員的食宿多由驛館(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和來往官吏中途更換馬匹或吃飯、住宿的地方)提供。像雲夢睡地虎出土的秦簡上規定,御史的從卒出差,每叔餐供應半升稗米(糙米)和四分之一升醬料,還有菜羹和韭蔥;大夫等官吏了差,則按爵位高低分別提高標准。漢魏仍承此制。所以驛館實際上是官辦的伙食服務待業起了補充作用。
3、出現了一些專為權貴報務的特供店。像北魏都城洛陽永橋以南的"四夷(古代對外國人的泛稱)區",專住"外賓"。這一帶的餐館主營精美的魚菜,有"洛(河)鯉伊(水)魴,貴於牛羊"之說。漢代長安城外的"五陵區"(先皇的墓葬區),專住王公大臣,這里有許多胡人*辦的"胡姬(西域的少女)酒店",以"異域情調"吸引白馬金冠的"公子王孫"。

4、由於飲食市場的興盛,地方風味也得以發展,隨著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的更移,先秦時的"北菜"轉以秦、豫為主,並充實進"胡食"(西域一帶的飯菜)。"南菜"逐步一分為三,西南和中南以荊、湘、巴、蜀為主導;華東一帶淮揚菜和金陵菜有較大影響;嶺南地區則是粵、閩菜品漸占優越。至此,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餚饌差異已經很明顯了,它說明魯、蘇、川、粵四大菜系正在醞釀發育之中。

5.烹調技法的長進
秦漢時期出現了兩次廚務大分工,首先是紅白兩案的分工,接著是爐與案的分工。這有利於廚師集中精力專攻一行,提高技術。
在烹調技法上,也比先秦精細。據《齊民要術》記載,當時的烹調有齏(用醬攔拌和細切的菜肉),鰒(用鹽與米粉俺魚),脯臘(腌熏臘禽畜肉),羹膚膚(將肉製成羹),蒸(蒸與煮)煎消(燒燴煎炒之類),菹綠(泡酸菜),炙(烤),奧糟苞(翁腌、酒醉或用泥封腌),餳脯(熬糖與做甜菜)等大類;每大類又有若干小類,合計近百種,這是一大進步。特別是在鐵刀、鐵鍋、大爐灶、優質煤、眾多植物油等五大要素激活下,油烹法穎脫而出,制出不少名菜、使中國烹飪更上層樓。現今常用的30多種烹調法中,油烹法約佔60%以上;從中不難看出,漢魏六朝發明油烹,其影響是何等深遠。
尤為可取的是,這時興用梔子花和蘇木汁染色,用棗、桂添香,用蜂蜜助味,用牛奶與芝麻油和面,用蛋黃上漿掛糊,用蛋雕及酥雕造型,菜品的色、香、味、形,都躍上了新的高度。
我國自古就有素食的傳統,但未形成專門的菜品毓。漢魏六朝佛、道兩教大興,風姿特異的素菜這時才應運而生。素菜的基地是寺觀,早期以羹湯為主,輔以面點,是款待施主小吃,後來充實菜品,才形成陣容。《齊民要術》有"素食",一章,介紹過11個品種,但不少仍雜有葷腥料物,屬於"花素",乃素菜的早期形式。到梁武帝時, "南朝四百八十寺",素菜更為活躍,有關記載增多。此時的面點工藝,亦是成就巨大。其表現是:面點品種增多,技法迅速發展,出現專門著作。如《急就篇》、《餅賦》對面點都有生動的描述。我國的市食麵點、年節面點、民族面點、筵會面點、饋贈面點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初奠基石的。特別是"胡餅 "(即今燒餅),流傳千載仍有活力。

6.烹飪理論的收獲

1.食療肇始。這時出現了張仲淳於意、華佗、王叔和等名醫,推出《神農本草經》、《傷寒病雜論》、《脈經》等新著,總結出臟腑經絡學說,奠定了辯證論治(中醫指根據病因、症狀、脈向等全面分析,判斷病情,進行治療)的理論基礎,傳統醫學體系初步形成。在葯物運用上,強調"君臣佐使"(中醫方劑的比擬詞,"君"指起主要作用的葯,"臣"指發揮功效的葯,"佐"指輔佐作用的葯,"使"指直達病區的主葯和輔葯)、"七情和合"和"四性五味",並且試圖用陰陽五行觀解釋食飲與健康的關系,既有儀器入葯,又用葯物制菜,使"貿醫同源"的理論進一步得到驗證。像淳於意的"火劑粥",華佗用蔥姜醬醋合劑治療寄生蟲病,都可視作食療的開端。

2.系統食書部世。如《淮南王食經》、《太官食方》、《食珍錄》、《四時食利》、《安平公食學》、《食論》等,它們為後世菜譜的編寫提供了借鑒。尤其是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烹飪理論演進史上一座豐碑。該書10卷、92篇、12萬言,涉獵面甚寬,容量遠遠超過前代的農書和食書。它是公元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經驗和食品加工技術的全面總結,其主要貢獻是:較多地介紹了主要農作物的品種、性能、產地和養殖方法,初具烹飪原料學的雛型;廣泛收集調味品生產的傳統工藝,對食品釀造技術進行了總結,並有發展;匯集了眾多菜譜,分析了不少技法,保留了珍貴的飲饌資料,堪稱我國最早的菜品大全。這本書上起夏禹,下及六朝,思路貫通10多個朝代,健筆縱述2000餘年。引用了古籍150餘種,包容百川。對橫向知識也很重視,雖然主要介紹齊魯燕趙,但對荊湘吳越和秦隴(指甘肅一帶)川粵亦有反映。作者力爭列全主食、副食、葷菜、素菜和外域菜,以及原料、異饌、炊具、儲藏知識等,因此它素有"便民的方法、治皰之良方"的美譽。
總之,漢魏六朝上承先秦,下啟唐宋,是中國烹飪發展史上重要的過渡時期。引進了眾多外來原料,提高了農副產品的養殖技術,食源進一步擴大,改進了爐灶和炊具,以漆器為代表的餐具輕盈秀美;調味品顯著增加,開始使用植物油,油煎法問世;菜餚花色品種增多,質量有所提高,素菜發展較快,"胡風烹飪"(西域一帶的烹飪技藝)獨樹一幟;出現不少面點小吃新品種,節令食品與鄉風民俗逐步融合;筵宴升級,重視情味;飲水思源食市場興隆,菜系正在孕育之中;醫學理論逐步形成,膳補食療漸受重視;出現了一批食書,《齊民要術》貢獻卓著。

F. 青島烹飪職業學校的辦學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技為魂」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和技能培養。為提高學生素質,展示技能成果,每年舉行「校園美食節」創業活動,藝術節、體育節、技能周等活動。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7、2008、2009年、2010、2011年代表青島市參加全國職業學校學生教師技能大賽,共獲12金14銀9銅的好成績(2007年3金5銀1銅,2008年2金4銀,2009年2金2銀1銅,2010年3金1銀2銅,2011年2金2銀5銅)。

G. "中華金廚獎"是不是中國烹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

是的。
「中華金廚獎」是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全國烹飪飲食界最高榮譽獎項,該獎項表彰在美食管理、烹飪技藝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
自8月份以來,中國烹飪協會在商務部支持下進行的近4年來唯一一次全國范圍內「中國烹飪(餐飲服務)名師、大師」榮譽稱號認定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等幾個大中城市展開。評委均由國內權威的烹飪大師、服務專家、行業專家組成。9月2日,在北京舉辦的認定活動中,評委團成員有粵菜國寶級大師康輝,中國烹飪大師、原人民大會堂廚師長孫應武,中國烹飪學會理事、中式烹飪高級技師趙仁良,中國烹飪協會秘書長邊疆等,評審內容包括了自選菜式的製作、宴會菜單設計、廚部管理、樓面宴會服務流程、培訓教案的編寫等專業及理論知識。

H. 張馨予何捷PK廚藝,誰贏了

過年期間,放假在家的許多人紛紛使出自己的拿手好戲,施展自己在製作美食方面的天賦,一來可以解解無聊的心情,二來又能鍛煉自己的廚藝,簡直是一舉兩得。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那些有頭有面的明星,都紛紛加入這個製作美食的浪潮中,施展一番自己的廚藝。

在張馨予的微博搜索「做飯」這兩個字,你會發現微博里只有兩條關於做飯的微博,除了給何捷做的這碗面之外,就要追溯到2015年唯一的一次下廚經歷了。

其實自出生以來,張馨予就沒點亮過下廚這個技能,在《奇兵神犬》中,張馨予連白菜怎麼洗,白菜心要不要洗都搞不清楚,對著白菜心洗了好久,後來是廚師長來提醒她才叫停。

後來在采訪的時候,張馨予也直言自己不懂做菜,覺得做菜很難。所以我覺得如果一個不會做飯的女生願意為一個男生下廚,她本身就贏了。

I. 當老婆向你展示成果時,該如何回答

我們家當我向老公展示我的成果時,他都不吝贊美地說:呱呱叫!我老婆人呱呱叫,做的事也呱呱叫!剛結婚時經濟拮據,捨不得到飯店招待老公的朋友,基本上就是在家裡由我來掌勺燒菜,他陪朋友客廳聊天。我會事先想好菜譜寫下來,從冷盤到熱菜,從炒菜到燒菜,給他過目後再倆人起大早去買食材,做好准備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的廚藝究竟怎樣,但每次都是賓主盡歡。事後問老公:今天菜味道咋樣?他都是洋洋得意的一句:呱呱叫!跟我老婆人一樣!惹得我哈哈大笑,然後心甘情願地去洗碗涮鍋了。我燒的菜肯定不會每樣都完美都好吃,但他的態度讓我自信、開心!


閱讀全文

與廚藝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