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住不炒的定位將會繼續堅持下去嗎
據報道,在2017年內,全國接近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陸續發布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70次以上,2018年乃至以後還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在2018年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因城、因區施策將持續發酵,城市群各級城市間調控將繼續協作發力,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庫存仍然較多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做好去庫存工作。
❷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力促樓市穩健發展
2021年以來,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樓市調控紛紛升級。除了「打補丁」和「組合拳」式完善政策,深圳、上海等地把嚴格落實規定作為調控的重點,嚴查各種違規行為,從罰款、徵信等方面對違規市場主體進行責任追究。
針對已經和可能出現的局部樓市過熱苗頭,國家主管部門迅速行動,親赴一線指導。行業協會及時發聲,立即行動。深圳、上海精準打擊,合肥、杭州提前出手,北京等發布告誡提醒。
2020年上半年以來,某些地方借紓困之名,調控政策執行力度略有減弱,導致個別城市出現過熱苗頭。從2020年6月至7月開始,相關城市調控持續加碼。從企業融資三道紅線到住房貸款集中度管理,國家房地產金融調控更趨嚴格。
無論是2020年年中還是今年年初出現的過熱苗頭,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入規模大、疫情防控和經濟表現好、民間資本市場活躍的城市。本輪市場過熱苗頭的出現是由炒房帶頭、投資及消費跟隨所導致的。
從炒房的情況看,炒房策略主要圍繞「打新」等套利機會,一方面利用調控政策縫隙,採取弄虛作假的方式進行炒作。另一方面是違反政策規定,通過相互串通的方式進行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條件下,炒房空間越來越小,風險和損失則將越來越大。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產調控尤其是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機制越來越嚴密,政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的決心更加堅決。目前,在供給過剩地區炒房者已經被套或出現虧損,對於工薪炒房者來說更是難以承受損失。
在投資產品有限、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大城市住房問題突出的背景下,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鞏固調控成果,確保樓市長期穩健發展,完成「住有所居」的目標。
首先,進一步完善調控政策。一是完善監測預警。密切關注重點城市的樓市指標尤其是先行指標的變化,及時分析原因、發出預警和做出響應。二是擴大調控范圍。針對新房、二手房價差的套利炒房行為,嘗試對二手房市場採取必要措施。三是完善調控政策。精準打擊炒房的同時滿足剛需。四是嚴格執行政策,做到有規必依、執規必嚴和違規必究。
其次,加快基礎性配套改革。加快住房供給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房地產稅改革,發揮抑制投機、擴大租賃市場供給、支持財稅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多重效應。
再次,實施新市民安居工程。目前熱點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給,很難滿足規模巨大且快速增長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此,建議切實擴大和加快新市民的住房供給,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更需加大供給力度。
❸ 房住不炒作了嗎
人人住有所居,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段表述雖然不長,但對如何加快城鎮住房制度完善,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有諸多新提法,亮點多多,不僅展現了新思路,更體現了黨中央對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錯綜復雜的城鎮住房矛盾根源認識的新高度,也充分說明了我黨一直以來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的寶貴品質,並將成為未來長時期內我國住房政策的根本性指導思想,值得認真學習和體會。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城鎮住房價格持續飆升,房地產市場亂象叢生,導致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子炒作成風,住房脫離了本來的居住屬性,淪為投資和投機的工具。社會上曾經有觀點認為,住房天然具有居住和投資的雙重屬性,在市場經濟下,商品住房很難避免成為投資炒作的對象。這些觀點曾經影響了住房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導致房價經常性出現飆升。即使後來加強調控,在調控思路上往往也沒有抓住本質要害,限購限貸等這些手段都不能從根本性去除住房的投機性。只有「房住不炒」這個提法出現,才真正抓住解決城鎮住房問題的要害,即關鍵就是要讓至少一部分住房剝離投資功能,使其失去炒的可能性。
❹ 房地產市場如何做到「房住不炒」原則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內,全國接近110個城市與部門(縣級以上)陸續發布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70次以上。
中指院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2018年房地產工作重點是要抓好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未來樓市政策仍會延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明確的主線,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
❺ 房住不炒是倡導還是法律規定嗎
是政策,但是實際是不現實的前邊接手的都炒了,到我接盤了你來個不炒讓我背鍋公平嗎。小到老百姓大到高級幹部沒人想房子買了就虧了。
❻ 為什麼房住不炒遏制不住上漲
房價是困住勞動力的枷鎖,以後打仗可以賣房子去買武器,房價真是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有問題,大家都在討論,但是全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希望中國加油,讓人民安居樂業。
❼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2021年以來,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杭州等地樓市調控紛紛升級。除了「打補丁」和「組合拳」式完善政策,深圳、上海等地把嚴格落實規定作為調控的重點,嚴查各種違規行為,從罰款、徵信等方面對違規市場主體進行責任追究。
針對已經和可能出現的局部樓市過熱苗頭,國家主管部門迅速行動,親赴一線指導。行業協會及時發聲,立即行動。深圳、上海精準打擊,合肥、杭州提前出手,北京等發布告誡提醒。
2020年上半年以來,某些地方借紓困之名,調控政策執行力度略有減弱,導致個別城市出現過熱苗頭。從2020年6月至7月開始,相關城市調控持續加碼。從企業融資三道紅線到住房貸款集中度管理,國家房地產金融調控更趨嚴格。
無論是2020年年中還是今年年初出現的過熱苗頭,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入規模大、疫情防控和經濟表現好、民間資本市場活躍的城市。本輪市場過熱苗頭的出現是由炒房帶頭、投資及消費跟隨所導致的。
從炒房的情況看,炒房策略主要圍繞「打新」等套利機會,一方面利用調控政策縫隙,採取弄虛作假的方式進行炒作。另一方面是違反政策規定,通過相互串通的方式進行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條件下,炒房空間越來越小,風險和損失則將越來越大。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產調控尤其是抑制炒房的制度和機制越來越嚴密,政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的決心更加堅決。目前,在供給過剩地區炒房者已經被套或出現虧損,對於工薪炒房者來說更是難以承受損失。
在投資產品有限、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大城市住房問題突出的背景下,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鞏固調控成果,確保樓市長期穩健發展,完成「住有所居」的目標。
首先,進一步完善調控政策。一是完善監測預警。密切關注重點城市的樓市指標尤其是先行指標的變化,及時分析原因、發出預警和做出響應。二是擴大調控范圍。針對新房、二手房價差的套利炒房行為,嘗試對二手房市場採取必要措施。三是完善調控政策。精準打擊炒房的同時滿足剛需。四是嚴格執行政策,做到有規必依、執規必嚴和違規必究。
其次,加快基礎性配套改革。加快住房供給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房地產稅改革,發揮抑制投機、擴大租賃市場供給、支持財稅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多重效應。
再次,實施新市民安居工程。目前熱點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給,很難滿足規模巨大且快速增長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因此,建議切實擴大和加快新市民的住房供給,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更需加大供給力度。
❽ 怎麼看待房住不炒
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0.53%,相比3月微幅擴大0.07個百分點,目前70城房價已經連續49個月上漲。業內人士認為,一二線漲幅擴大但存調控可能,三線城市漲幅收窄後續支撐不足,預計2019年市場的松緊「微調節」狀況將持續存在,市場極大概率將趨於穩定。(經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