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步成果和
你說什麼?
Ⅱ 數碼相機拍照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嗎
答案:計算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物。
電子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偉大的科學技術革命。它將把人類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推向以自動化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電子計算機是人類在20世紀里創造出來的最值得驕傲的工具,就它對社會生產、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人類生活各方面的影響來說,其意義比任何其他技術都深遠得多。
Ⅲ 為什麼印度數碼的發明是印度數學的突出成就
印度數碼的發明,對世界數學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印度數碼雖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但在古代時期就已基本形成。所以說,數碼的發明是古代印度數學的突出成就之一。
Ⅳ 數碼的和傳統的相機各自有什麼優點
從成像原理上看:膠片成像是感光乳膠劑感光在通過後期顯影工藝成像;數碼是通過感光元件將光線轉換成電子信號記錄。膠片成像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顆粒、層次和影像記錄的寬泛度都有很大的成就和成果。數碼由於技術上的暫時局限,在成像顆粒層次和寬泛度上有時還不如膠片。可數碼的便捷和簡易,以及操控的獨立性還是讓數碼的發展迅速。
就目前來說,學習攝影從數碼上手是個很快的途徑,一般領域的應用也可以滿足。在某些特殊領域和有特殊要求條件下膠片攝影還是無法替代的選擇。
Ⅳ 5位數學家的簡介與主要成果
1、祖沖之
祖沖之,曾經算出月球繞地球一周為時27.21223日,與現代公認的27.21222日幾乎沒有誤差。月球上許多火山口中的一個被命名為「祖沖之」。祖沖之還曾經計算出圓周率應該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法國巴黎的「發現宮」科學博物館中也有祖沖之的大名與他所發現的圓周率值並列。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鑲嵌的世界各國著名的科學家肖像中,也有中國的祖沖之和李時珍。
2、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漢族,籍貫江蘇金壇,祖籍江蘇省丹陽。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3、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他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
4、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
5、勒內·笛卡爾
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爾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
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Ⅵ 張詩亞的成果
近幾年主要成果簡介: 1.《震盪與變革──二十世紀的教育技術》,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國教育戰略重點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西南研究書系》,(主編)共兩批,21本,雲南教育出版社,1992-1997年版。
4.《中國教育問題研究叢書》,(主編)共6本,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兒童哲學叢書》,(編譯)共13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小生靈系列叢書》,(主編)21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強化民族認同:數碼時代的文化選擇》(專著) ,現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群體探究中兒童自主性負責之研究》,田家炳教育研討會,南京1998年8月30日, 第一作者。
9.《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兒童哲學國際專家研討會會議的報告》,提交中國教科文委秘書處教育處,1998年5月28日, 報告執筆人。
10.《「兒童哲學」──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塊他山之石》,載《國際學術動態》,1998年第4期。
11.《On the view of ec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二屆亞洲比較教育年會大會報告,北京,1998年9月7日。
12.《Beyond the Plural and the Un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Ecational Noumenon》, CUHK Ecation Journal 1997. Vol.25, NO. Two; (《多元與一統的超越:民族認同與教育本體》),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報》1997.Vol.25 NO.2.
13.《論「科」「教」關系認識中的幾個誤區》,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5期。
14.《論教育發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換》,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年第6期。
15.《華夏民族認同中的教育問題研究》,華人教育國際學術會議大會宣讀,收入論文集,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1997年10月,中國南京。
16.《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and Reform of E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 《Analytic Teaching》, Volume11 NO.1.( 1998 ) Department of Pyschology, Viterbo College, WI 54601, U.S.A.
17.《論可持續發展中的教育觀》,載《教育科學》,1997年第6期。
18.《從惡性循環到良性循環的轉折-----涼山州普格縣農技校的啟示》,社會與少數民族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獲優秀論文獎,烏魯木齊,收入大會論文集,1996年8月15日;載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第一作者。
19.《「兒童哲學」──發展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塊他山之石》,載《中國教育報》,1997年11月28日。
20.《走出李約瑟似的大山》,載《讀書》,1998年第7期。
21.《關於克里克及意識研究》,載《讀書》1998年第5期。
22.《多元文化互動中的西南民族教育》,中美教育國際研討會,中國昆明1997年7月26日。
23.《構建「更新工程」脫西部教育之貧》,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5期。
24.《論教育發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換》,載《教育評論》,2001年第2期。
25.《分析教育技術發展的兩個誤區》,載《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第22期。
26.《高考:熱點背後的意義》,載《重慶晚報》,2001年9月2日第8版。
27.《華人民族認同的教育問題研究》,載《中國研究學刊》(美國),2001年第2期。
28.《不讀歷史的人,必定重犯歷史錯誤——憶先師驥雄先生與<外國教育史略>》,《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4期
29.《從「兒童哲學」到「小生靈」》,載《中國教育報》,2002年4月17日第3版
30.《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基礎教育師資》,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1.《華夏民族認同的教育思考》,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2.《教育學的突圍》,載《教育評論》,2003年第2期。
33.《公民教育之道》,載香港教育系列五《青少年成長價值教育》,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版。
34.《孩子為何成了殺手——張詩亞教授談現行教育制度對人文精神的扼殺》,載《時代信報》,2004年12月2日。
35.《多元文化與民族教育價值取向問題》,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1期。
36.《頂崗實習:農村教育的日誌》,載《中國教育評論》,2005年第8期,第一作者。(以書代刊)
37.《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基礎教育師資》,載《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第5期,第一作者。
38.《「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華人教育路向》,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06年第6期。
39.《和諧之道與西南民族教育》,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1期。 1. 在中國西南契合人文社會情境全面推進綠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會, 6萬 ,2000年7月
2. 兒童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九五」課題 ,2.2 萬,2000年12月
3. 面向21世紀重慶市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6 萬 ,2000年12月
4.西南少數民族基礎教育類型與對策研究,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規劃重大項目,20萬,2001-2005年12月
5.西部開發與教育.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3萬,2001年-2003年12月
6.在中國西南契合人文社會情景全面推進綠色教育工程,世界自然基金項目,6萬,2001年-2004年7月
7.小松樹計劃,香港兒童救助基金會橫向項目,10萬,2001年-2001年12月
8.發展特色教育構建西南自然/人文生態良性互動系統,全國教科教育部重點課題,3.2萬,2003-2005年
9.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招標項目,20萬,2003-2007年
10.西南地區民族教育良性自然文化生態發展戰略研究,重慶市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4萬元,2005-2007年
11.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類型與對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大委託項目,10萬,2001-2005年
12.民族特色教育學科建設,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00萬,2005-2006年 1.重慶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優秀獎,1996年12月,第一作者。重慶,《中國教育戰略重點問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獲獎人。
2.《教育科學學初探——教育科學的反思》,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8月。
3.推進兒童哲學中國化改進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9月。
4.2006年12月張詩亞《關於在中國農村貧困地區教育教育中推進「更新工程」的建議》(研究咨詢報告,教育部採納2003年10月)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證書編號為:教社科證字(2006)第120號。該建議於2003年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報》刊載,並被教育部辦公廳報送國家科教小組、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研究室等決策部門。根據該建議和教育部的採納意見實施的「頂崗實習」產生了巨大社會反響。《光明日報》、中國教育電視台、Sohu網等媒體均對此事作了專題報道。該建議在實踐上推動了西部教育的發展,豐富了教育基本理論。
Ⅶ 數碼管搶答器實施成果
拋棄了紅塵煩惱瑣事,
Ⅷ 數碼相機照片dpi的意義是什麼啊
DPI表示解析度,指每英寸長度上的點數.DPI又可細分為水平解析度和垂直解析度,例如一張1英寸*1英寸的圖片,如果它的水平解析度是100 dpi,垂直解析度是50 dpi,那麼就是說,它水平每英寸分成100小段,垂直每英寸分成50小段,就像米尺上的一格格那樣.這張圖總共有100*50=5000個格子,這張圖片共有5000像素.由於它的水平解析度和垂直解析度不相等,所以每個像素是一個微小的長方形.
所以像素實際上是一個面積的概念,而因為一般電腦/數碼相機等生產出來的圖片都是水平解析度和垂直解析度相等,每個像素是個微小的正方形,所以就講成"DPI表示每英寸長度上的像數數目",其實就是"每英寸長度上的點數"了.
每個像素的面積大小由生產工藝決定,工藝越高,每個像素麵積越小,每平方英寸屏幕上就能容納更多的像素,dpi值就越高,圖像就越精細,像素小到人眼分辨不出的地步了,圖像看起來就跟實際的沒有分別了.
數碼相機的"多少多少萬像素"的概念就是這樣來的,比如說,一個相機最大可以拍出1600像素*1200像素的相片,它的像素值就是1600*1200=192萬,約等於200萬,這就是一台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了.
於是問題中所講的300 dpi就表示屏幕上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上每英寸的長度上都有300個點.這台機屏幕的實際高度要用像素數目和dpi結合起來算才能得出.對於這台機子,400像素就是400/300=1.33英寸,533像素就是533/300=1.78英寸.
對於一張電腦照片,你可以在photoshop的「圖像」--「圖像大小」菜單那裡改它的解析度,默認是72,改小了就是縮小圖片,改大了就是放大圖片(圖像質量有損失),其實就是放大縮小的效果而已,要說真正的影響,就是對一些要求解析度高的圖像列印輸出場合的影響。你可以打開「文件」--「列印選項」菜單查看列印預覽。
(附:1 inch 英寸=25.4 millimetres 毫米)
PPI與DPI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不同
PPI(Pixel Per Inch)是圖像解析度所使用的單位,意思是:在圖像中每英寸所表達的像素數目。從輸出設備(如列印機)的角度來說,圖像的解析度越高,所列印出來的圖像也就越細致與精密。
DPI(Dot Per Inch)是列印解析度使用的單位,意思是:每英寸所表達的列印點數。
列印機解析度(DPI)
列印機的解析度是指列印機在每英寸所能列印的點數(Dot Per Inch)即列印精度(DPI),這是衡量列印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准,也是一個判斷列印機解析度的基本指標。一般的家庭用戶和中小型辦公用戶使用的列印機的解析度應至少達到300DPI——720DPI之間,但DPI指標不是越大越好。
列印機的列印尺寸與圖像解析度有很大的關系,只要圖像解析度改變了,列印的尺寸便會跟著發生改變。換言之,列印的尺寸無法客觀地描述圖像的大小。想要描述圖像的大小,最好的方法還是以該圖像的"寬×高"的像素值加以表示,例如:360×720 Pixels。而相乘的最後結果就是該圖像的像素多寡。列印尺寸、圖像大小與解析度之間的關系可以利用下列的計算公式加以表示:圖像的大小=圖像的解析度×列印的尺寸,圖像的大小/圖像的解析度=列印的尺寸。針對特定的圖像而言,圖像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解析度和列印尺寸便呈現反比的關系。
數碼相機解析度(PPI)
數碼相機的解析度通常指的是感光設備(一般是CCD,電荷耦合器件)有效的圖像獲取像素值,只要擁有足夠的像素值,在完成照相之後,便可以藉助圖像解析度的調整,得出夠成像質量較好的成品,因此,數碼相機的解析度通常用像素的多少來代表。同樣地,數碼相機的解析度也無法保證圖像的品質,就現在的3百萬像素等級的數碼相機來看,各品牌之間的CCD大小解析度大小、鏡頭質量、聚焦功能……都不盡相同,因此,即使都是3百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所得到的圖像也有所差距。從整體上說,目前所設計的相機性能都較為優越,圖像解析力較好,成像效果也較好,剩下的品質往往取決於使用者的技術問題了。和掃描儀非常類似的是,數碼相機也有所謂的"軟體插值解析度",因此,要分辨數碼相機真實的解析度時,首先要看CCD的解析度,再來看拍攝成品的相機解析度。如果CCD和相機解析度不同,那肯定是使用軟體插值得出的成果。另外,對於數碼相機而言,其光學鏡頭的解析能力一定要優於感光CCD的解析度,而CCD的獲取像素值,一定要大於最後的有效圖像解析度。
Ⅸ 這100年以來,中國科技數碼行業中,有哪些飛躍發展的成果讓你感到驕傲
中國科技數碼行業的崛起是方方面面的,而不是某一家企業或者某一個行業,華為、聯想、大疆、海信、小米、OPPO、海爾、美的、vivo、海康威視、阿里、騰訊、網路、位元組、京東、格力、中興、長虹、TCL、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共同鑄就了中國科技數碼行業的全面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