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技術轉讓收入和相關稅費,計入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問題
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
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位於某市的一家生產企業,2017年度自會計核算取得主營業務收入68000萬元,其他業務收入6000萬元,營業外收入4500萬元,應扣主營業務成本42000萬元,其他業務成本3500萬元,營業外支出3200萬元,當年實現利潤總額2600萬元。
其中:其他業務收入中含技術轉讓收入2300萬元,與該收入對應成本和稅費共計1400萬元,要求:計算技術轉讓所得的納稅調整
技術轉讓所得2300-1400=900萬元
技術轉讓所得的納稅調減500+200=700萬元(超過500萬元減半徵收)
(1)轉讓技術收入擴展閱讀
一、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居民企業轉讓5年(含,下同)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納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技術轉讓所得范圍。
居民企業的年度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所稱技術包括專利(含國防專利)、計算機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生物醫葯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
二、企業轉讓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的技術,限於其擁有所有權的技術。技術所有權的權屬由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由國家版權局確定權屬;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權屬;植物新品種權由農業部確定權屬;生物醫葯新品種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確定權屬。
三、符合條件的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技術轉讓所得應按以下方法計算:
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無形資產攤銷費用-相關稅費-應分攤期間費用
技術轉讓收入是指轉讓方履行技術轉讓合同後獲得的價款,不包括銷售或轉讓設備、儀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術性收入。
⑵ 轉讓一項專利技術所有權取得收入 屬於銷售(營業)收入 還是屬於營業外收入
屬於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等,而轉讓一項專利技術所有權取得收入屬於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所以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
專利權的轉讓視為銷售,屬於我國法律規定的納稅范圍,因此轉讓專利權也是需要納稅的。轉讓專利收入需要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繳納營業稅、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同時按轉讓專利收入扣除相關稅收、費用後,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目繳納20%個人所得稅。
相應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 營業外收入
將應交營業稅金記為轉讓成果支出:
借:營業外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2)轉讓技術收入擴展閱讀
專利轉讓應該承擔的責任: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專利權轉讓合同屬於技術轉讓合同的范圍,那麼,專利權轉讓合同的讓與人應當保證自己是所提供的技術的合法擁有者,並保證所提供的技術完整、無誤、有效,能夠達到約定的目標。
而受讓人則應當按照約定的范圍和期限,對讓與人提供的技術中尚未公開的秘密部分,承擔保密義務。讓與人未按照約定轉讓技術的,應當返還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費,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違反約定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該項專利或者使用該項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受讓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應當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
⑶ 單獨核算的技術轉讓收入入什麼科目
屬於營業外收入,通俗點講,跟日常經營活動沒有密切相關的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都是營業外收入,轉讓專利技術所有權,銷售固定資產等都屬於營業外收入,而讓渡專利技術使用權,等營業活動,應該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轉讓技術所有權的費用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
根據營業外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定義即可判定:
1、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非貨幣性交易收益、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罰款凈收入等。
2、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⑷ 技術轉讓收入是屬於其它業務收入還是營業外收入,為什麼
其它業務收入。
技術轉讓收入是屬於其它業務收入,因它仍然屬於經營的業務范圍,不版是與經營無關,但又不是主權營業務,所以是其他業務收入。
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說白了就是非主營業務之外的經營行為形成的收入。
(4)轉讓技術收入擴展閱讀:
其他業務收入入賬金額不正確,漏記、虛增、嘲瞞其他業務收入。
多列或虛列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等其他業務收入,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少計或不計其他業務收入(尤其是一些不經常發生的收現業務),從而達到隱瞞利潤,私設「小金庫」,或個人貪污、挪用的目的。
其他業務收入列示的內容、范圍不符合規定各個企業在列示其他業務收入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制度規定。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少交稅金的目的,把產品(商品)銷售收入列入其他業務收入中。
⑸ 技術轉讓收入有些什麼稅收優惠政策
與營業稅及「營改增」後的增值稅免稅政策不同,對於技術轉讓收入的所得專稅優惠並不都屬是全部減免。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全能范圍。能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技術轉讓權能范圍是指居民企業轉讓技術的所有權或轉讓5年以上(含5年)全球獨占的許可使用權。
《小企業會計准則》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置無形資產,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相關稅費等後的凈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前款所稱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無形資產的成本扣減累計攤銷後的金額。
《企業會計制定》第四十八條規定,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將所得價款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出租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本制度有關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時,確認出租無形資產的相關費用。
⑹ 技術轉讓收入帳務如何處理
對於專利所有權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以及非專利技術轉讓權轉讓的,在會計上我們稱為無形資產的出售。無論是採用《企業會計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會計處理方法基本一致。以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為例:企業將無形資產出售,表明企業放棄無形資產的所有權。無形資產准則規定,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出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攤銷的累計攤銷額,借記「累計攤銷」科目;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借記「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
⑺ 技術轉讓屬於什麼收入
技術轉讓也屬於勞動成果收入,只不過這個勞動是腦力勞動,通過設計和開發研究出來的勞動成果,與體力勞動不同,技術轉讓是知識和技術結合產生的技術性腦力勞動收入。
⑻ 轉讓技術所有權收入應該記入哪個帳戶
轉讓技術所有權就是處置無形資產,處置非流動資產凈收益或者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