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技成果統計

科技成果統計

發布時間:2020-12-16 18:25:21

1. 吳喜之的科研成果

1. 非參數統計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描述統計學,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
3. 非參數統計,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
4. 醫學統計,廣西師范大學,1999。
5. 統計學(翻譯),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1999。
6. 統計學(中專用),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 1. Local influence on a Selected coffiecient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cr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Nankaiensis No.2. 33-38
2. A Direct Approach to Bayesian Sequential Test for a Normal Mean,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27,37-41
3. Influence diagnostics for cross-validated smoothing parameter in kenel smo, 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Vol.5,No.4,385-390
4. Diagnosis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Vol.6,No.1,37-44
5. Finding Masking Effect From Interaction of Cases, Advance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atistics:A volume in hon
6. Tests on differently formed contigenc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pplied Probability,Vol.12,No.2,176-1
7. 統計學到底是什麼?一個本不成為問題的問題,中國統計11期文
8. The Examimation of resial plots,STATISTIA SINICA Vol.8 No.2 pp445-465
9. Assessment of local influence of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ACTA MATH,Sinica,1998,No.4,414-424
10.A new order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Linear model,Acta Scientiarum Naturalum universitiatis Nankaiensis ,Vol.31,No.2
11. Robust diagnostics of ourliers in linear regression,Proceeding of Joint Statistical conference Peking Univ.25-26
12. Another way to see criterion AICC,Acta Scientiarum Naturalum universitiatis Nankaiensis ,Vol.31,No.4
13. 13.A modification of PLS methods,Advances in Mathematics Vol.28,No.4,375,Aug.
14. Assessing local influence in PLS regression by the second order approach,Advances in Mathematics Vol.28,No.4,376-377,Aug.
15. 從不濕泳裝能否學會游泳談起--略談統計教學,統計專業定位及統計的普及,統計教育,30,No.4 16. 跳汰機的性能及統計模型,數理統計與管理
承擔的在研項目:數據分析與模型選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3年

2.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的統計,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1000 年,中國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1) 印刷術、指南針、火葯。
影響:火葯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展,為成長中的資產回階級提供了戰勝封建勢力的有答力武器,還促進了生產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印刷術大大推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
(2)物理學——伽利略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牛頓提出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愛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玻爾提出了量子理論。
生物學——胡克開啟了細胞學說;拉馬克提出早期的生物進化思想;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創立生物進化論。
(3)當時中國封建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文化專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物質條件和思想自由。

3. 中國生活中的科技成果統計

從字面抄上看,科技成果轉化襲率應該是指成功實現產業化或商業化應用的科技成果數占調查周期內科技成果總數的比例。然而,什麼是「科技成果」 科研人員承擔項目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產生階段性成果,並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那麼完成的項目任務是一項成果,還是其間申請的專利、論文是一項成果 「高鐵技術」是一項成果,還是數千項成果 從統計上,國內國際對科技成果本身並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
目前我國科技統計系統中,從不同渠道對科研課題、專利、論文、獎勵、標准、軟體著作權等進行統計,但不論是專利登記體系,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國家科技計劃統計,還是技術交易市場體系,都只是側重從特定的角度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產出成果情況進行監測,且有交叉重疊。目前還沒有一個好的方法統計出全社會科技成果總量。

4. 三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一)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4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6.30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12.18億元,事業收入為1.97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365.00萬元,其他收入為2.10億元,2005年國土資源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12.14億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申請獲得的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撥款)為7.05億元,事業收入為2.34億元,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達62.00萬元,其他收入為2.75億元。

表2 2004~2005年科研人員、經費和科技論文統計

(二)科技人才培養

為了加快國土資源科技人才培養,國土資源部一直實施「百名優秀人才工程」計劃。近年來,國土資源部繼續加大在科技獎勵、人才評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部科技工作者積極運用科學技術為國土資源事業服務。

2005年至2006年度,全系統44人獲得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稱號,24人獲得部「百人計劃」項目資助,其中王靜等13位同志獲得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稱號,為表彰國土資源系統在「十五」期間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國土資源部決定授予50個單位「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40位同志「國土資源系統『十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表3 2005~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青年科技骨幹」人員名單

表4 2005和2006年度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外事資料考察報告查詢系統

5. 高敏雪的科研成果

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基本問題的比較,統計研究,1994(1) (PDF文檔)
對環境經濟核算的總體認識,統計研究,1998年(3)(PDF文檔)
國家財富核算的認識,統計研究,1999年(12)期 (PDF文檔)
經濟全球化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統計學,2000年(4) (PDF文檔)
環境經濟核算的再認識,統計研究,2000年(4) (PDF文檔)
環保核算及EDP調整有關問題辨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8)(PDF文檔)
國家財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測度?INFORMATION,2001年(3)
企業集團統計的若干問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1)
環境統計與環境經濟核算的未來,統計研究,2002年(7)
衛星賬戶及其在美國的應用,統計研究,2003年(8)(PDF文檔)
環境保護宏觀核算的基本框架,統計研究,2003年(10)(PDF文檔)
中國直接投資發展階段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1)(PDF文檔)
綠色GDP的認識誤區及其辨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3)(PDF文檔)
外國直接投資統計基本定義剖析,統計研究,2005年(4)(PDF文檔)
國民經濟核算仍然面臨變革,統計與資訊理論壇,2006年(6)
SEEA對SNA的繼承與揚棄,統計研究,2006年(10)
綠色GDP核算:爭議與共識,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12)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建設的背景與基本框架,統計研究,2007年(3),執筆人
中國外資經濟獨資化程度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一署名,2007年(12)
現代林業統計范圍和產出測算相關問題探討,統計研究,2008年(1)。
一組隨筆短文
宏觀經濟內外失衡的解決之道,中國統計,2007年第1期。
探尋這些行業高工資的根源,中國統計,2007年第2期。
解讀外貿與外資的層層關系,中國統計,2007年第3期。
關於外貿依存度的高度,中國統計,2007年第4期。
多少GDP是在住戶家庭生產的,中國統計,2007年第5期。
財富要革命,中國統計,2007年第6期。
向前看還是向後看,中國統計,2007年第7期。
跨國公司的力量,中國統計,2007年第8期。
中國的外資規模有多大,中國統計,2007年第9期。
職工、工資、平均,中國統計,2007年第10期。
中國的外資經濟在哪裡,中國統計,2007年第11期。
外資企業經營是否有高招,中國統計,2007年第12期。
群眾所擁有的財產性收入,中國統計,2008年第1期。
獨資還是合資,這是個問題,中國統計,2008年第2期。
再議財產性收入,中國統計,2008年第3期。
會計計量模式變化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中國統計,2008年第4期。
風行的綜合評價,中國統計,2008年第5期。
工資增長30年,這筆帳很難算,中國統計,2008年第6期。 《環境統計與環境經濟核算》,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PDF文檔)
《企業統計核算會計核算一體化》,第一作者(合著者杜歡政、王彥),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PDF文檔)
《美國國民核算體系及其衛星賬戶應用》,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PDF文檔)
《國民經濟統計》,主編(合著者李靜萍),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 (PDF文檔)
《經濟社會統計》,第一署名(合著者李靜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PDF文檔)
《資源環境統計》,第一署名(合著者許健、周景博),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PDF文檔)
《環境保護宏觀核算理論與方法》,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PDF文檔)
《建立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執行主編(合作者王金南),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基礎讀本》,主編(參編者李靜萍、何靜等),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PDF文檔)
《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與中國實踐》,第一署名(合著者李靜萍、許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
《綜合環境經濟核算—基本理論與中國應用》,經濟科學出版社,第一署名(合著者許健、周景博),2007。
《中國外資經濟發展現狀報告——及於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的截面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主編(何靜、劉曉靜為副主編),2008 聯合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操作手冊》《綜合環境經濟核算-2003》列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操作手冊叢書」,2004年(內部印行)
國民核算中的價格和物量手冊,列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操作手冊叢書」,2006(內部印行)

6. 張忠占的科研成果

在《應來用數學學報》,《系統源科學與數學》, 《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的學術專著有《統計學方法與數據分析引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其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任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數學會理事,中國概率統計會常務理事,北京統計學會理事,《生物數學學報》常務編委。曾入選北京市第一批科技新星計劃,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研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統計中幾類相關數據的統計模型與分析」,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帶有觀測誤差的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北京市留學回國人員擇優資助重點項目「生物統計中的EV模型」。

7.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1)》報道,2001年我部科學研究機構科研經費收入達51223.64萬元,其中政府撥款(包括財政補助收入、政府科研項目收入和政府其他撥款)為36118.57萬元;技術性收入為8520.27萬元;生產經營收入達1106.34萬元;其他收入為5478.46萬元(表3)。

表32001年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科學技術競爭是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在《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中,科技人才的培養被作為「十五」期間部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綱要》及《國土資源部百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計劃實施管理暫行辦法》於2002年3月正式啟動,提出「十五」期間要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穩定和吸引科技人才,通過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實現人才培養與創新基地建設相統一,提高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將有力地提高國土資源工作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的啟動實施在全系統引起了積極反響,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和部直屬單位均積極組織本部門、本單位人員申報。2002年青年科技骨幹主要面向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共計推薦46人;「百人計劃」面向全系統,共計推薦75人,其中地方國土資源部門推薦28人。

按照有關管理辦法,「百人計劃」和青年科技骨乾的評定工作堅持依靠專家、公正公平的原則,經過資格審查、同行專家評議、個人答辯綜合評定三個階段完成,部內外100多位專家參與了評審工作。在遴選過程中,我們強調要根據國土資源工作的需要有目標地佔據學科制高點,有計劃培養學科學術梯隊,特別是對目前還處於弱勢的學科,如土地科學、管理科學等要給予充分考慮。此外,考慮到全系統科技工作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地方國土資源部門。

經過綜合評定,「百人計劃」共遴選出19人,集中於國土資源調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礦產資源評價與資源安全、地質災害監測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信息化、地面及深部探測技術、國土資源管理和基礎研究8個領域。遴選出的19人占總申報人數(71人)的27%,其中部直屬單位16人,地方國土資源部門3人(表4)。

入選青年科技骨乾的25人分布於黑龍江等16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土資源部門(表5)。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2002年科技成果學科類別統計情況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2002年科技成果項目來源分布情況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8. 周誼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調查,《當代教育論壇》,2004.3.110-5。
126、思茅地區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04.2.19-21★,
127、社區安定,教育為先——歐文的教育實驗,《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統計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兒教育,《當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會教育經費及其使用效果,《學術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職業教育(2作者),《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2作者),《醫學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楨的留學教育思想(2作者),《樂山師院學報》,2003.6.。
134、酉陽清溪村職業教育調查,《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8-11,。
135、憲法修改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影響分析(2作者),《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2004.8.
136、關於比較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比較教育學科體系、研究方法與人才培養論壇,2004.7.10-1,西南師大
137、當代美國私立高等教育透視,《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戰後日本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發展,《世界職業技術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兒園發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國的「一師校」,《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高,《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見萬方數據網。
143、城市形象工程應該改為教育工程,《高管專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報參考》,2005.2.17.全文見萬維網。
144、對一個貧困生20年教育狀況的透視,《西南教育論叢》,2004.4.43-9
145、美國家庭學校的利弊分析,《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國教育史(光碟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147、論性格因素與學習效果,《當代教育論壇》,2005.2.35-7。
148、美國小學教師的學歷,《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師競爭激烈,《新華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國私立高校的多樣性及原因分析,《現代教育論叢》,2005.1.32-4,。
151、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論叢》,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義務教育經費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經費投入的數量及體系比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兒園經費情況簡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國營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統計研究》,2005.6.78-80★。
156、從「明星」教師說開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發展統計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見CNKI中國期刊網。
158、值得注意的德國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國際視野下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比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職業技術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師的證書與學歷,《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0.48★。
161、《國外教育發展》網路課程建設,徐輝、劉新科、陳堅、楊曉萍、周誼,第486項,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二等獎19:53 2005-10-19
162、騰沖縣和順鎮職業教育調查,《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場和社會,第二屆世界比較教育論壇2005.8.22-24,北京師范大學
2006年
164、拒絕教育資源的「不和諧」(2作者),《教育與職業》,2006.7.82-3★。
165、統計數字下的美國農業教育,《教育與職業》,2006.7.91-2★。
166、外國教育實驗史·歐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書實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發展統計研究,《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1-4。
168、日本各級畢業生就職率研究,《中國統計》,2006.4.48-49★。
169、移動教室處處學,《上海教育》,2006.4.38★。
170、論研究生教育中的師生沖突,《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91-3
171、英、美兩國特色學校初探(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4.24-7。
172、令人驚訝的美國在職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與職業》,2006.19.88-9★。
174、美國公立中學9-12年級教師情況,《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試論英國公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2作者),《中國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國中學教師網路學習團體及其啟示(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6.5.19-21,。
178、美國小學的不分年級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國外熱門職業:中小學教師,《師資建設》,2006.6.20-21
180、論教育交流與國家發展,比較教育13屆年會,上海師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情況的幾點國際比較,教師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研討會,南京師大,2006.12.8-9;中等職業學校師資的國際比較,《統計研究》,2007.3.78-82。
182、論中職實習指導老師隊伍建設(2作者),《文教資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學校的底蘊(2作者),《山西教育》(綜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原因分析(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實行「雙元制」職業教育之比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見維普網。
186、美國幼兒教師概況(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學優生評定標准之比較(2作者),《基礎教育參考》,2007.3.41-2
188、中美職業課教師學歷比較,《師資建設》,2007.2.64-5
189、從美國的「隔離但平等」的判決看我國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3.34-6★
190、誰應該接受職業教育(2作者),《民辦教育新觀察》,2007.2.54-9
191、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2作者),《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石(2作者),當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復印《成人教育學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兒園的移動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國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TNE)述評(2作者),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國特許學校的契約精神(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6、美日兩國職業人教育及啟示(2作者),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年6月197、論打工熱背景下如何給教師減負(2作者), 《中國教育與教學》2007年8期198、德國應用科技大學(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繼續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必要性問題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增刊108-9★200、多樣化聽寫策略在初三英語總復習中的實踐(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報》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國教育科研與實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職業教育能削弱嗎(2作者), 《職教論壇》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優化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語言(2作者),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1期92-4204、德國農業教育現狀及其啟示(2作者), 《現代農業科學》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重慶出版社,2008.4:1-289206、論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觀(2作者),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亞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試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規化:邊遠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學院學報》2008年5期72-4209、農民工職業教育現狀調查(2作者) ,《教育與職業》,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國的家庭學校(2作者),《科教文匯》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亞新州高中畢業證書考試探析(2作者)《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12期
周誼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區職業教育現狀調查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09-02-15 關於農民工職業教育的調查與理性思考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易全勇 周誼
2009-06-15 德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經驗及其啟示 教育探索 賴炳根 周誼
2009-03-25 近代中國的性教育思潮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馬小敏 周誼
2009-09-20 雙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實踐研究——以重慶永川職教城為例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陳遠遠 周誼
2009-07-14 職業義務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報 周誼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國職業技術教育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外國教育史研究與當代中國教育改革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 周誼
2009-09-01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失敗的原因探析——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比較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陳利 周誼
2009-09-01 管學宣在雲南麗江的教育活動 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 周誼
2009-3-6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 重慶政協報 周誼
2009-7-17 從國際比較看大學生就業 重慶政協報 周誼
周誼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職院校薪酬目標的制定與激勵模型構建研究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費中職教育政策特色及發展走向探析 教育與職業 陳遠遠;周誼
2010.08.08 實施免費中職教育的政策導向及未來發展走向 職業教育研究 陳遠遠;周誼
2010.07.20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對策調查研究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05.28 美國中部地區農村教師培養舉措及啟示 教育與考試 徐欣;周誼
2010.08.01 真正提高邊遠貧困地區教育質量的辦法 教育與職業 周誼
2010.09.21 挪威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及財政投入簡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楚海蓮、周誼
2010.27 兼職教師——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師資 江蘇教育 張翠琴、周誼
2010.03. 轉型時期俄羅斯職業教育改革及特點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劉小竹
2010.09. 高職院校教師內在薪酬激勵調查研究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李勇;周誼;韓蘭娟
2010.12 澳大利亞職教教師專業發展實踐影響因素探析 職教論壇 劉其晴、周誼
2010.15 挪威高中階段職教師資的培養研究及其啟示 職教論壇 楚海蓮、周誼
2010.18 澳大利亞2004-2010職業教育與培訓國家戰略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2010.25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TAFE教師專業發展框架評析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劉其晴、周誼

9. 科技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據《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年報(2000年)》報道,2000年我部科學研究機構經費收入達45078.63萬元,其中政府各種撥款(包括財政補助和科技項目收入)為28661.52萬元;技術性收入為7689.68萬元:生產經營收入達5996.86萬元:其他收入為2730.57萬元(表3)。

表32000年科研人員、經費和成果統計

2001年,按照科學技術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以及《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法(試行)》,加強了對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首先,對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資料庫進行了升級改造,使之適應科學技術部的總體要求,已納入國家科技成果庫,相關資料可在國家科技成果網上查詢,網址是http://www.nast.org.cn。其次,加大了對科學觀測原始數據的管理。以深部地球物理數據為重點,要求項目承擔單位在成果登記時,根據合同的要求向部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提供原始觀測數據的備份。到目前為止,共接收《INDEPTHI-Ⅱ》、《新疆地質地球物理綜合研究》、《深部地球物理探測數據共享與對比研究》三個項目原始觀測數據,共計160張光碟。這些數據,將在國土資源部科技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和規程,逐步實現共享。

2001年度,在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登記的成果共計164項,比2000年增加41項,增長了33.3%。

「九五」以來,我部科技成果登記數量發生較大的波動,從「九五」初期的400多項,下降到了「九五」後期的100多項,1999年達到最低點,僅為71項。除了因受機構改革的影響外,缺乏有效的成果登記約束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致使眾多科研成果仍保留在科研人員的手中。從2000年開始,在國土資源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的指導下,成果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千方百計擴大成果登記項目數量,雖然在登記成果的數量上有明顯的增長,但仍沒有達到「九五」初期的水平。因此,除了部科技主管部門努力外,還需得到相關單位科技主管部門和研究人員的支持。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型科技成果共享機制,實現科技成果的社會化服務。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九五」期間我部科技成果登記狀況,這里給出了2001年和「九五」科技成果有關統計數據。

200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發展報告

1996~2000年科技成果學科類別分布情況

10. 科研成果統計系統設計主題詞有哪些

通常我們所說的統計工作包括統計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統計工作的性質要求我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如實、有效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實行統計監督,保障統計資料的時效性和准確性,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揭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作用。 統計工作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客觀性和科學性上。客觀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用大量客觀數據量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科學性體現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統計制度和各項統計指標,從而對大量現象的資料進行研究,得出反映客觀真實情況和合乎客觀規律的科學結論。 統計工作的職能是通過正確地完成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及時地提供優質的統計服務和實現統計監督來實現的,具體表現為: (1)全面地正確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規模、結構、布局、速度、比例和效益,預測其發展趨勢,闡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為黨政領導決策、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管理,提供依據。 (2)系統地檢查國家政策的實施和計劃完成進度,分析執行政策和計劃情況,闡明國民經濟發展的平衡情況,考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工作實績,揭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實行全面的、嚴格的統計監督。 (3)深入地發掘發展社會生產力、繁榮科學文化的潛在力量,為總結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經驗,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探索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途徑,提供有力的統計研究成果。

與科技成果統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