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可視化巡檢成果應用和推廣的途徑

可視化巡檢成果應用和推廣的途徑

發布時間:2021-07-10 04:10:51

❶ 無人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 應用領域:街景拍攝、監控巡察

工作原理:利用攜帶攝像機裝置的無人機,開展大規模航拍,實現空中俯瞰的效果。

2.應用領域:電力巡檢

工作原理:裝配有高清數碼攝像機和照相機以及GPS定位系統的無人機,可沿電網進行定位自主巡航,實時傳送拍攝影像,監控人員可在電腦上同步收看與操控。

3.交通監視

人機參與城市交通管理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優勢,幫助公安城市交管部門共同解決大中城市交通頑疾,不僅可以從宏觀上確保城市交通發展規劃貫徹落實,而且可以從微觀上進行實況監視、交通流的調控,構建水一陸一空立體交管,實現區域管控,確保交通暢通,應對突發交通事件,實施緊急救援。

4.應用領域:環保

工作原理:無人機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環境監測:觀測空氣、土壤、植被和水質狀況,也可以實時快速跟蹤和監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展;二,環境執法:環監部門利用搭載了採集與分析設備的無人機在特定區域巡航,監測企業工廠的廢氣與廢水排放,尋找污染源;三,環境治理:利用攜帶了催化劑和氣象探測設的柔翼無人機在空中進行噴撒,與無人機播撒農葯的工作原理一樣,在一定區域內消除霧霾。

5. 應用領域:確權問題

工作原理:大到兩國的領土之爭,小到農村土地的確權,無人機都可上陣進行航拍。

6.應用領域:農業保險

工作原理:利用集成了高清數碼相機、光譜分析儀、熱紅外感測器等裝置的無人機在農田上飛行,准確測算投保地塊的種植面積,所採集數據可用來評估農作物風險情況、保險費率,並能為受災農田定損,此外,無人機的巡查還實現了對農作物的監測。

7.應用領域:快遞

工作原理:無人機可實現鞋盒包裝以下大小貨物的配送,只需將收件人的GPS地址錄入系統,無人機即可起飛前往。

8. 應用領域:影視劇拍攝

工作原理: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機,在無線遙控的情況下,根據節目拍攝需求,在遙控操縱下從空中進行拍攝。

9. 應用領域:災後救援

工作原理:利用搭載了高清拍攝裝置的無人機對受災地區進行航拍,提供一手的最新影像。

其實無人機的應用遠遠不至這些,如數字城市、城市規劃、國土資源調查土地調查執法、礦產資源開發、森林防火監測、防汛抗旱、環境監測、邊防監控、軍事偵察和警情消防監控等行業,以及其他可以用到無人機作業的特種行業。

拓展資料: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

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機往往更適合那些太「愚鈍,骯臟或危險」的任務。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軍用方面,無人機分為偵察機和靶機。民用方面,無人機+行業應用,是無人機真正的剛需;目前在航拍、農業、植保、微型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電力巡檢、救災、影視拍攝、製造浪漫等等領域的應用,大大的拓展了無人機本身的用途,發達國家也在積極擴展行業應用與發展無人機技術。

網路《無人機》



❷ bim在招投標中的應用有哪些方面

摘 要:招投標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非常關鍵內容,工程招標管理難度性較強,如果管理不當很有可能降低工程項目建設施工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成本投入。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很多高新技術手段也融入到工程招標管理中去,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BIM技術。本文就是對該內容進行探究,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促進我國工程招標管理水平提升。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招投標管理;應用
1 引言
現代建築工程項目與以往建築工程項目建設進行綜合比較,現代建築工程項目建設施工難度性較強,而且建築結構以及內部設備配置過於復雜。如果沒有做好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工作,對後續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工作開展會造成非常不良影響。為了消除這些負面問題,必須要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做好工程招投標的管理工作。BIM技術與工程招投標管理工作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招投標管理水平。對BIM技術在工程招投標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2 我國工程項目招投標管理現狀分析
工程招投標作為我國建築工程項目建設的主要承發包形式,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利用市場競爭性進行工程項目的承包,不僅可以幫助業主單位選擇比較優質的建設施工單位和原材料供應商,同時也有利於建築市場發展,

❸ 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塔河油區的應用

張旭光安精文黃緒寶韓革華

(西北石油局規劃設計研究院,烏魯木齊830011)

摘要三維可視化技術已發展多年,然而真(全)三維可視化技術應用於地震資料解釋卻是近幾年的事。

通過VoxelGeo軟體在塔河油區的初步應用,分析了砂體追蹤、尖滅線檢測、河道檢測的應用效果,論述了真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地震資料解釋中尋找岩性圈閉、隱形圈閉、河道砂體、識別斷裂的重要作用,以及能為油藏描述、油田開發、降低勘探風險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幫助。

關鍵詞三維可視化VoxelGeo軟體種子點

三維可視化技術已發展多年,但是真(全)三維可視化技術是近幾年才逐漸發展成熟並應用於地震資料解釋的。Paradign公司的VoxelGeo軟體就是其一。

VoxelGeo軟體能夠採取線、道、二維、三維、等值切片五種方法輔以自動、手動兩種狀態,以及從不同方位瀏覽掃描各類數據體(時間域、深度域均可),這些可視化方式之間的轉換、組合十分方便、快捷。利用可視化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段(深度段)發現數據體的異常特徵,通過調節色塊、目標檢測等方法可以突出、細化、雕刻異常體,從而將異常體轉化為直觀的、形象的、具立體感的地質現象、地質目標體,如砂岩(體)、地層岩性變化、隱形圈閉、斷層、裂隙(縫)、尖滅線等等,再作綜合分析解釋能夠獲得具有時空立體感的地質認識和結論。三維可視化技術可在解決構造、斷裂、沉積體系、岩性、儲層預測等地質問題方面發揮作用。

1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

VoxelGeo軟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256個色塊表示數據體的振幅差異,通過調節色塊,光學透過(顏色濃度)調節,壓制某些振幅或振幅段,突出感興趣的振幅異常,從而將隱含的或局部的異常體直觀地、立體地顯示出來。

地震數據體的反射波能量(振幅)的變化代表著一定的地質含意,相近、相同的振幅值可能代表相同或不同的地質含意,地震反射波振幅的保真程度無疑影響著解釋應用效果。因此,最大限度降低振幅異常解釋的多解性尤為重要。

三維可視化技術的解釋應用基本按照三個步驟進行:①全方位瀏覽數據體,尋找目標和異常;②目標體調色和透過限制、種子點追蹤、目標檢測、層位追蹤;③成果圖件綜合分析解釋。

2應用實例及效果

2.1砂體追蹤

在桑塔木工區,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對三疊系中油組砂體進行追蹤刻畫雕刻,獲得了較好效果。

首先對時間切片瀏覽就可發現軟體砂體目標,利用功能進行砂體追蹤、刻畫、目標檢測得到顯示結果。圖1為三疊系中油組頂面立體顯示,該圖立體感強,構造形態直觀明顯,結合SolidGeo軟體的地質模型製作,可以給油藏描述、油田開發提供較大幫助。按照上述工作方法,對三疊系中油組進行三維可視化解釋,三疊系中油組砂岩顯出「豬腰狀」的分布形狀,從圖上看,砂體呈北東向展布,與該區構造解釋結果完全一致。砂體的振幅特徵表現為強振幅、穩定性好,振幅值保持255或126(8位數據體),呈亮點顯示,與三疊系中油組氣藏特徵相符。

圖1桑塔木工區中油組頂面立體顯示圖Fig.1The 3D Display for the Top of T-Ⅱin Sangtamu Area

以砂體顯示圖為基礎,從TK101井選擇種子點或多井多種子點自動追蹤砂體,然後進行砂體頂面、底面雕刻並得到砂體的厚度變化。獲得的三疊系中油組砂體頂面雕刻的立體顯示結果清楚地描述了砂體頂面形態,高低變化,氣層變化特徵。圖2為砂體(氣層)的厚度變化圖,圖上展示出沙41井以東三疊系中油組砂岩(氣層)仍有較大厚度。

綜合分析上述成果圖,塔河1號油田三疊系中油組砂岩由西向東埋深逐漸增大,砂體厚度、走向與區域研究成果相符。砂體可分為東、西兩塊,TK101、沙51井所在西塊砂岩儲層穩定,氣層、油層的厚度較大,約為10~23m;沙29井、沙41井2口井位於東西兩塊砂體之間,它們的振幅特徵與TK101、沙51井有較大差異,種子點追蹤出現空白,預示著2口井的含油、含氣性比TK101、沙51井要差許多,油氣產能更低,這與實際情況相符。沙41井以東,中油組東塊砂體仍有較大厚度,種子點追蹤顯示出同於西塊砂體的振幅特徵,預測東砂體存在圈閉,其含油氣性良好,估算砂體氣層厚度大於10m。從增儲上產考慮,可在沙41井以東的東塊砂體上布設開發井。

圖2桑塔木工區中油組砂體厚度圖Fig.2The Thickness Map for the Sand Body of T-Ⅱin Sangtamu Area

2.2尖滅線檢測

在塔里木鄉工區,依據沙63井、鄉1井缺失三疊系中油組,仔細瀏覽本區地震數據體,發現在工區中部中油組

反射波振幅向西明顯變弱,於是選擇種子點進行尖滅線檢測,檢測結果參見圖3。從圖上清楚看到中油組尖滅線呈北西走向,從其尖滅線走向趨勢看,與工區外(北緣)沙30井揭示中油組厚度有30 m,工區內(西南)沙63井、鄉1井缺失中油組相符。

在種子點追蹤基礎上又進行中油組砂岩頂面檢測(圖3),從圖上可見,工區東部存在三個呈北東向展布的局部構造(砂體),尖滅線上有2個鼻狀構造,構造頂面埋深向西南抬升,對形成岩性圈閉極為有利。

依據區域和鑽井揭示的地層情況,中油組砂岩頂、底部都有一套泥岩存在,可形成底封和頂封,預測這里存在我們已尋找多年的岩性圈閉,其中一個岩性圈閉的閉合面積約3 kmn2,閉合幅度25 m,並且處在奧陶系殘丘上方,於是針對奧陶系兼顧岩性圈閉可考慮布設1口探井。另外,從中油組尖滅線向東南延伸的趨勢看,工區東南可能存在更大的岩性圈閉。一旦探井獲得突破,將會給本區及本區東南部的岩性勘探帶來很大希望,其勘探意義非常重大。

2.3河道檢測

針對塔河1號、2號油田砂體沉積厚度、規模較大的特點,參照前人對三疊系沉積相的研究成果。利用三維可視化軟體在三維地震數據體中開展尋找有關主河道、辮狀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壩、前緣三角洲等痕跡的嘗試。

圖3塔里木鄉工區中油組頂面t0等值線顯示圖Fig.3The t0Contour Map for the upper surface of T-Ⅱ in Tarim villages Area

(1)在很難通過瀏覽數據體來發現辮狀河道的情況下,採取了不斷調節色塊、顏色透過限制等手段,幾經努力,終於得到了收獲。圖4顯示了塔里木鄉工區三疊系下油組上部的辮狀河道,河道寬度大於1km,最寬約6km,由北東流向西北、西南,從圖上可見河道分叉以及河道遷移、切割老河道的跡象。

圖4塔里木鄉工區下油組辮狀河道俯視圖Fig.4The Overlooked Map for pigtail channel of T-Ⅲ in Tarim villages Area

(2)瀏覽桑東工區數據體,在侏羅系底部發現一條北西向若隱若現的窄條狀振幅異常,由於地層向北傾斜,常規手段無法將振幅異常圖像清晰地顯示出來。使 用三維可視化軟體,通過調節色塊和顏色透過限制,就得到了清楚的圖像(圖5)。從時間剖面和時間切片上看,它與斷裂的特徵不同,其彎曲程度小於曲河流,在時間剖面上呈下窄上寬、下凹上凸的特徵,綜合解釋認為它是一條痕跡較清楚的直流河道,其河道寬約100~500m,長度18km左右,總趨勢由北西向東南延伸,在工區東南部呈彎曲展布。

圖5桑東工區侏羅系抬平河道顯示圖Fig.5The Display of the channel of the flattened Jururssic in the Sangdong Area

三疊系和侏羅系是油區內的重要目的層,多口鑽井在中油組砂岩和侏羅系下統(煤線之下)試獲高產油氣流。因此,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發現的辮狀河道、直流河道等異常體,對於尋找河道砂體、岩性圈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結語

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塔里木油區的初步應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識別解釋的辮狀河道、直流河道直觀清晰;自動追蹤的中油組尖滅線、中油組砂體可靠性高,立體感強,地質效果明顯。

三維可視化技術不僅可對砂體進行追蹤、對地層尖滅線和河道進行檢測,還能有效識別弱反射裂縫、斷裂、特殊岩性和特殊地質現象以及進行常規地震解釋。能對斷裂、地層岩性變化、隱形圈閉、特殊岩體等進行細微刻畫顯示,這種顯微技術能夠給精細構造解釋、油藏描述、油田開發提供有利的信息和依據。

隨著塔河油田不斷的勘探和開發,三維可視化技術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C·E·佩頓.地震地層學.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6

An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Tarim

Zhang XuguangAn JingwenHuang XubaoHan Gehua

(Academy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Urümqi,830011)

Abstract:Three-Dimension(3D)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few years.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for few years.By first application of VoxelGeo in Tahe oil are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ying effect of VoxelGeo including sandbody, line of termination,channel detection,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action of 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searching for lithologic and invisible trap,channel sandbody,and identifying fault.It can provide better information and help for reservoir describing,oil field developing,recing exploration risk.

Key words:3D VisualizationVoxelGeoseed

❹ 有效性定量評價結果的推廣應用思路

多種方法的有效性定量比較結果,可在開展隱伏礦定位預測中的試驗剖面上用來優選最佳的找礦預測技術和最佳找礦預測技術組合;同時也可為「客觀賦權」提供更為客觀科學的依據。該方法不但可在二維剖面上進行,也能應用於一維、三維或多維空間;不但可用於不同物探技術方法的有效性定量比較,也能廣泛應用於不同化探技術方法、遙感技術方法的有效性定量比較,還能用於不同的地質找礦方法、找礦要素等的有效性定量比較,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單種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評價,是建立在具有大量探測數據和已知或驗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勘查程度高的礦山更為適用。其定量評價結果———有效度可為隱伏礦三維定量定位預測提供更科學可靠的預測推斷依據和「客觀賦權」參數。

如我們在鳳凰山銅礦區通過單種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評價方法得到了各個剖面上CSAMT有效度之後,對於在某剖面上有效的方法,就能對於-400m以下區域依照已有的反演圖中各種地質體的形態來推斷地質界線的下延走向(圖10-8)。

圖10-8 40線反演確定的岩體接觸帶下延界線圖

然後將該界線導入Datamine中來作為確定地質體界線的依據,並作為推導-400m以下區域的重要參考(圖10-9)。對於-400m以上的地質界線依照現有的地質剖面圖來圈定,對於-1300~400m區域則可以以物探反演圖中的地質界線來參考。-1300m以下區域就可以結合物探推測的岩體產狀以及已有的地質規律進行推測和判斷。

圖10-9 Datamine中40線岩體接觸帶推測剖面

以上有效性定量評價方面的初步成果,重在攻克定量評價技術難點的新思路和新途徑。由於受數據資料以及探測技術方法等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深化的內容,如最佳取樣網度的確定、三維空間采樣技術、地質體空間分布、空間影響值衰減模型的優化等。

可以預見,隨著探測技術方法的不斷改進、探測數據資料的不斷擴充以及探測方法有效性定量評價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其成果必將在定性預測與定量預測間架起一座新的橋梁。為找礦技術的可視化優選和集成以及深部隱伏資源的三維定量定位預測提供關鍵技術參數。

❺ 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四川盆地油氣勘探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唐先明1,2曲壽利1雷新華2

(1.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 在分析目前石油領域三維可視化技術應用局限性的基礎上,給出了全球三維可視化系統構建流程和數據組織管理模式。以ArcSDE作為空間數據引擎,利用Oracle 10g建立四川盆地油氣勘探海量空間資料庫,基於三維可視化軟體平台Skyline TerraSuite,利用功能強大的三維可視化開發平台TerraDeveloper,設計、開發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信息集成管理平台。通過集成基礎地理資料庫、區域地質資料庫、地面工程資料庫、遙感影像庫、地層資料庫、斷層數據和測井數據,該系統不僅提供了強大的油氣勘探基礎數據管理、三維地形建模以及模型的可視化功能,還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可視化的分析、設計平台。

關鍵詞 四川盆地 三維可視化 三維地理信息系統 油氣勘探 全球導航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3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ichuan Basin

TANG Xian-ming1,2,QU Shou-li1,LEI Xin-hua2

(1.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of 3D visualization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petroleum,the paper intro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ata structure of global 3D visualization system.By using ArcSDE as engine of spatial data and Oracle 10g,「Petroleum exploration geodatabase of Sichuan Basin」is established.Based on Skyline Terra Developer,the software system「3D petroleum exploration data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3D global model」i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By integrating geographical database,areal geology database,surface engineering database,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base,stratigraphical database,fault data,logging database with 3D terrain modeling,the system realize such functions as data managemen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3D terrain modeling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It is a visualization platform that assist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the geologists and the technologists.

Key words Sichuan basin 3D visualization 3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etroleum explorationglobal navigation

隨著計算機圖形圖像軟硬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三維地形可視化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構建一個為多種專業人員提供共同工作、研究與交流的三維實時交互的虛擬全球地理環境逐漸由夢想成為現實。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石油工業中已得到高度重視和普及應用,它充分利用了三維地震信息和地震屬性,以人們易於感知的三維圖形對各種復雜數據場和數據關系進行描述。

油氣勘探是通過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採集各種野外原始地質資料,並經處理、解釋形成成果資料,進而採用各種科學方法進行盆地評價、圈閉評價和油氣儲藏評價,開展勘探規劃部署、井位設計和地質綜合研究工作,完成勘探科研和生產任務。在油氣勘探過程中,各油田企業積累了海量的、異構的、多源的地理數據、勘探基礎數據和成果數據,這些信息的綜合應用對指導油田生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利用三維GIS技術,基於「數字地球」將地表地理信息與地下地質信息一體化管理,構建一個分析、決策、規劃及實施油氣勘探開發研究的三維實時交互共享工作平台,能夠有效地評估潛在的石油資源,及時、准確、直觀地定位油氣資源的空間分布及其特徵,正確有效地開展部署勘探開發工作。

1 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現狀

迄今為止,三維地形的可視化技術分為兩種,一種是面繪制技術,另一種是體繪制技術。在地質研究工作中,主要是採用體繪制技術。三維地學模擬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內容,即三維地質建模和可視化,其中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表現[1]。目前,在三維地震數據的可視化方面,已有多種成熟的商業軟體系統推出,國外的有 EarthCube,Geoviz,gOcad,VoleGeo等,國內的有石油物探局的3DV和雙狐公司的三維地震微機解釋系統等。這些軟體涉及地質建模、地震勘探、開采評估、礦床模擬、規劃設計和生產管理等領域,在功能上各有千秋,很難說哪一個更先進[2,3]。但是,它們主要是面向地質領域的專用系統,基於局部區域而非全球區域,對海量基礎地理數據與遙感影像數據等的支持也較弱。基於這種情況,本文採用面向對象的程序開發語言Visual C#,基於優秀的國外三維可視化軟體平台Skyline,設計並開發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空間數據管理平台,集成管理四川盆地區域內海量的、異構的、多源、多尺度的基礎地理數據、油氣勘探基礎數據和成果數據、遙感影像,實現流暢的油氣勘探的三維地形展示和地質分析。

2 系統開發技術背景與基本流程

隨著地學應用的深入,人們越來越多地要求基於全球角度和真三維空間來認知世界和處理問題。但三維空間是復雜的,包含的信息是海量的,需要集成三維可視化與三維空間對象管理功能,同時由於三維應用的巨大差異,必須採用開放體系結構,實現用戶定製功能。基於這種認識,Skyline TerraSuite在提供一般三維空間數據模型及其管理功能的基礎上,允許針對特定應用領域動態擴展建模及分析功能插件,以適應特定的三維應用。整個TerraSuite軟體體系如圖1所示。

系統的實現分為4部分:地球三維場景構建、中心資料庫建立、定製三維可視化環境和場景驅動與應用定製。

圖1 Skyline TerraSuite軟體體系

2.1 地球三維場景構建

場景構建是將要模擬的場景和對象通過數學方法表達成存儲在計算機內的三維圖形對象的集合。場景構建分為以下步驟:

(1)DEM數據採集:收集工作區的各級比例尺等高線數據或各種解析度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立體像對,建立地域的數字高程模型(DEM)。

(2)DOM數據生成:利用地面控制點和DEM數據,對工作區的低、中、高解析度遙感影像進行嚴密的精糾正後生成數字正射影像圖(DOM)。

(3)DLG數據採集:收集工作區的各級比例尺地形圖、野外數據採集,建立工作區的各級比例尺線劃圖(DLG)。

(4)GIS數據轉換:將數據採集階段獲得的DLG數據通過GIS工具轉換為TerraBuilder能夠接受的數據格式。

(5)數據建模:對一些油田地面建築物、地標、油井或其他油田設備在3D MAX或MultiGen或TerraBuilder中進行建模。

(6)地球三維場景構建:將以上各種數據,導入到TerraBuilder中,創建一個現實影像的、地理的、精確的地球三維模型(MPT文件)。

2.2 中心資料庫建立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是一個高度集成的應用系統,系統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系統涉及的多專業圖形、屬性、影像、文字資料數據的一體化集成、系統資料庫與系統軟體功能的集成以及系統與網路環境的集成等關鍵問題。為實現功能的集成與擴展,考慮石油勘探開發數據的區域性、多維性、時序性、海量和異構的特點,擬採用大型商用關系資料庫Oracle10g和空間數據引擎ArcSDE集中管理這些海量數據,建立數據中心,易於解決數據共享、網路化集成、並發控制、跨平台運行及數據安全恢復機制等方面的難題。

2.3 定製三維可視化環境

在全球三維場景的基礎上,可以疊加自己關心的專題信息,通過與資料庫的介面,還能集成中心資料庫存放的地表、地下多維、動態空間信息,從而創建一個令人激動的互動式三維可視化環境,來突出一個地區的特徵,顯示其功能、相互關系以及從一個獨特的視點展示該地區。

2.4 場景驅動與應用定製

(1)三維可視化程序:通過API介面直接調用所建立的三維可視化環境,也可以根據三維場景的參數生成實時場景,動態載入圖層,有助於對空間數據相互關系的直觀理解。

(2)三維空間查詢與交互:直接在三維可視化環境下,對存放在中心資料庫的各種數據和場景實體提供互動式查詢等操作,以提供一個動態的環境,為進一步空間決策服務。

(3)應用定製:利用TerraDeveloper軟體開發包提供的各種ActiveX控制項,可以構建自己的面向三維的應用程序,實現與其他系統的應用集成[4]

3 系統總體設計

3.1 系統體系結構

根據系統的功能需求,系統在技術上要求具有業務變化的適應性、高度的安全性和大容量數據存儲處理等特點,因而在系統的技術框架中採用了3 層B(C)/AS/DS結構。與此同時,考慮到系統與其他專業系統之間的集成,擬採用基於SOA(面向服務架構)和Web Services(Web服務)技術的應用集成技術,構建基於「數字地球」的地表地理信息與地下地質信息一體化管理服務平台。整個系統的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3.2 系統數據的組織形式

系統數據的組織形式是可視化系統的關鍵,其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場景繪制的效率。在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空間數據管理平台中,主要包括3部分數據:①場景數據,即場景環境包含的地形信息,通過影像圖片處理而成,包含在.mpt文件中;②對象圖形數據,即油氣勘探對象圖形信息,是由3D MAX等三維圖像處理軟體處理而成的三維模型;③對象屬性數據,即油氣勘探屬性信息。所有關於對象的信息包含在.fly文件中,採用基於層(Layer)的面向對象的場景數據組織形式。目前,系統集成的四川盆地區域的數據層主要有:

(1)DLG——數字線劃圖:全區不同比例尺土地覆蓋狀況、植被、道路、水系、居民地等圖層。

圖2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數據管理平台系統結構

(2)DEM——數字高程模型:全區不同比例尺數字高程模型數據。

(3)DOM——數字正射影像:全區不同比例尺、不同解析度的彩色正射影像。

(4)DRG——數字柵格圖:全區不同比例尺地形圖柵格數據。

(5)全國地名數據。

(6)1:200000地質圖。

(7)勘探基礎數據:測網、礦井、三維探區。

(8)勘探成果數據:地震異常、一類進積、二類進積、礁體、生物礁、灘和相帶等。

(9)構造數據:斷層、等值線等(宣漢、通南巴)。

(10)井位數據。

(11)地面工程數據:天然氣管道、道路。

3.3 系統功能模塊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信息管理與集成系統分為石油勘探數據管理、三維基本操作、三維GIS導航查詢、三維分析等模塊。系統主界面如圖3所示。

各個模塊的具體功能如下:

(1)石油勘探數據管理:系統利用GIS技術、XML技術、空間資料庫等技術對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勘探基礎數據和成果數據、多解析度遙感影像、各種圖表和文字報告等地表地下信息進行一體化的存儲和管理。實現了對地理底圖、油氣地質勘查所獲取的資料和成果的錄(導)入、轉換、編輯及查詢等功能。另外,系統還提供了目標實體超鏈接及關聯服務,如與鑽孔相關的試驗表類屬性數據與圖形數據的關聯存儲管理功能,提供與鑽孔相關的各種基本信息及試驗結果等屬性信息的查詢等功能。

圖3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數據管理平台系統界面

(2)三維基本操作功能:在全球三維場景中,實現以下功能:

放大、縮小、平移、旋轉等三維基本功能;

選擇對象、使物體居中、環繞瀏覽對象;

飛行或者跳轉到指定對象;

獲得場景中任何一點的經緯度坐標和高程值;

場景的點對象、線對象,可以實現不依賴試圖比例縮放;

提供場景的快照和列印輸出功能。

(3)三維GIS導航查詢:在全球坐標系統上實現基礎地理信息、地質數據及勘探數據的立體定位導航分析。

全球任意點定位和導航;

二維三維聯動功能;

測距、求積、高程和剖面生成;

地表實體三維建模及多種屬性管理;

可定製飛行路徑和視角的三維瀏覽功能。可自己制定飛行的路線或選擇預定義飛行路線進行三維飛行(圖4)。

(4)三維分析功能:

圖4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數據管理平台設置飛行路徑

測量功能:測量距離(水平、垂直和隨地形起伏3種方式)、面積;

區域對象選擇:可以進行多邊形框選進行對象選擇,並可獲得選中區域內的對象集,可統計區域內的實體數並形成分類列表;

剖面觀察:對所選地區場景進行剖面觀察,可分析出地表起伏狀況;

等高線繪制:用矩形框選出指定范圍,可以顯示出該范圍等高線示意圖,並可隨意設定等高線顯示方式;

最佳路徑分析:根據給定的參數,如放樣間隔、上升的最大坡度、下降的最大坡度、允許的放樣寬度等信息,依據地形的走勢,自動解算出最佳的放樣線路;

視線分析:根據地面拾取兩點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兩點間的通視情況;

視域分析:在場景中任選一點和視角范圍可以進行視域可見分析;

空間分析:突發事件的地點,選擇一定半徑,利用分析工具可以作出整個目標點的空間范圍,以提供決策。

4 系統應用擴展

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油氣勘探信息管理與集成系統由於採用了組件技術、基於SOA(面向服務架構)和Web Services(Web服務)等技術,不僅提供了強大的地表與地下油氣勘探信息數據管理、三維建模與模型的可視化、全球定位導航等功能,還可以進行系統擴展和專業系統集成,實現油氣勘探開發的深度應用,如野外地質踏勘路徑優選和工作安排、地震資料採集觀測系統設計和優化、探井地面井場位置優選及工程測算、開發井位部署規劃及鑽前工程分析、油氣集輸地面工程設計及方案優化、目標區塊水電路訊規劃設計及優化、全球定位系統集成和油田現場服務等。

5 結論

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國內、外已經趨於成熟,但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GIS)剛剛起步,尤其是缺少針對地表與地下油氣勘探信息三維一體化管理的經典模式和成熟經驗。本文基於Skyline TerraDeveloper所設計、開發的全球三維油氣勘探信息管理與集成系統,就是一個成功的實踐,重點研究了虛擬現實環境下互動式地表地下油氣勘探信息管理系統,給出了一種互動式虛擬現實全球導航平台的系統構成方案和原型系統。整個系統可靠性好、易於移植、便於維護,並具有很強的空間分析功能。結合三維地質建模及可視化系統的研究現狀、相關技術的發展走向以及實際工程實踐的應用需求,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並解決以下問題:

(1)研究並實現現有的基於全球三維模型的空間數據集成管理平台的地上和地下三維一體化無縫集成與可視化功能。

(2)不斷豐富與其他地震三維分析軟體的介面。

(3)研究並開發基於VRML/X3D技術的網路三維可視化系統,能夠為社會大眾、專業技術人員和地質科學家提供更加普遍的支持和服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Simon W Houlding.3D Geoscience Modeling:Computer Techniques for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M].Berlin:Springer-Verlag,1994.

[2]朱良峰,潘信,吳信才.三維地質建模及可視化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岩土力學,2006,27(5):828~832.

[3]姜素華,庄博,劉玉琴等.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地震資料解釋中的應用[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1):147~152.

[4]Skyline Software System Inc.TerraDeveloper paper[EB/OL].[2007-6-1]http://www.skylinesoft.com/.

❻ 數據可視化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數據可視化 Data Visualization 和信息可視化 Infographics 是兩個相近的專業領域名詞。狹義上的數字可視化指的是講數據用統計圖表方式呈現,而信息圖形(信息可視化)則是將非數字的信息進行可視化。前者用於傳遞信息,後者用於表現抽象或復雜的概念、技術和信息。

而廣義上的數據可視化則是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以及科學可視化等等多個領域的統稱。

數據可視化起源於1960s計算機圖形學,人們使用計算機創建圖形圖表,可視化提取出來的數據,將數據的各種屬性和變數呈現出來。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人們創建更復雜規模更大的數字模型,發展了數據採集設備和數據保存設備。同理也需要更高級的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及方法來創建這些規模龐大的數據集。隨著數據可視化平台的拓展,應用領域的增加,表現形式的不斷變化,以及增加了諸如實時動態效果、用戶交互使用等,數據可視化像所有新興概念一樣邊界不斷擴大。

而我們熟悉的那些餅圖、直方圖、散點圖、柱狀圖等,是最原始的統計圖表,它們是數據可視化的最基礎和常見應用。作為一種統計學工具,用於創建一條快速認識數據集的捷徑,並成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溝通手段。傳達存在於數據中的基本信息。所以我們可以在大量PPT、報表、方案以及新聞見到統計圖形。

但最原始統計圖表只能呈現基本的信息,發現數據之中的結構,可視化定量的數據結果。

面對復雜或大規模異型數據集,比如商業分析、財務報表、人口狀況分布、媒體效果反饋、用戶行為數據等,數據可視化面臨處理的狀況會復雜得多。

可能要經歷包括數據採集、 數據分析、數據治理、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在內的一系列復雜數據處理,然後由設計師設計一種表現形式,是立體的、二維的、動態的、實時的還是允許交互的。然後由工程師創建對應的可視化演算法及技術實現手段。包括建模方法、處理大規模數據的體系架構、交互技術、放大縮小方法等。動畫工程師考慮表面材質、動畫渲染方法等,交互設計師也會介入進行用戶交互行為模式的設計。

所以一個數據可視化作品或項目的創建,需要多領域專業人士的協同工作才能取得成功。人類能夠操縱和解釋如此來源多樣、錯綜復雜跨領域的信息,其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❼ 數據可視化的主要應用

1.環境可視化

沙盤、展板、圖紙等傳統管理手段缺乏交互性,吸引力弱,信息傳遞效果不佳。Tarsier的環境可視化管理採用3D虛擬模擬技術,實現數據中心的園區、樓宇、機房等環境的可視化瀏覽,清晰完整地展現整個數據中心。同時配合監控可視化模塊,可以與安防、消防、樓宇自控等系統集成,為以上系統提供可視化管理手段,實現數據中心園區環境的跨系統集中管理,提高對數據中心園區的掌控能力和管理效率網頁鏈接

功能特性:

地理園區的虛擬模擬、建築外觀的虛擬模擬、建築內部結構的虛擬模擬。

2.管線可視化

通過傳統的平面圖紙和跳線表方式難以看清密集管線的信息。Tarsier的管線可視化管理以3D可視化手段梳理數據中心日益密集的電氣管道與網路線路,讓數據中心運維人員從平面圖紙及跳線表格中解脫出來,更加直觀地掌握數據中心的管線分布及走線情況,從而快速排查及修復管線類故障,提高管線管理水平和故障解決效率。

功能特性:園區管網3D可視化、建築電氣管路3D可視化、建築空調管路3D可視化、機房設備布線3D可視化。

3.資產可視化

數據中心內設備資產數量龐大,種類眾多,傳統的列表式管理方式效率低、實用性差。Tarsier的資產可視化管理模塊採用創新的三維互動技術實
現對數據中心資產配置信息的可視化管理,可與各類IT資產配置管理資料庫集成,也支持各種資產台賬表格直接導入,讓呆板的資產和配置數據變得鮮
活易用,大大提升了資產數據的實用性和易用性。

功能特性:分級瀏覽可視化、設備上下架3D可視化、全設備虛擬模擬、快速模糊查詢、強大模型庫支持。

4.容量可視化

傳統管理軟體對機房容量情況缺乏有效的信息檢索手段,查詢困難。Tarsier的容量可視化管理模塊提供以機櫃為單位的數據中心容量管理,以樹形結構和3D可視化展現兩種方式全面表現機房和機櫃整體使用情況,對於空間容量、電力容量、承重容量等進行精確統計和展現,幫助運維人員高效的管理機房的容量資源,讓機房各類資源的負荷更加均衡,提升數據中心資源使用效率。

功能特性:地理園區的虛擬模擬、建築外觀的虛擬模擬、建築內部結構的虛擬模擬。

5.監控可視化

監控可視化管理整合數據中心內各種專業監控工具(如動環監控、安防監控、網路監控、主機監控、應用監控等),把多種監控數據融為一體,建立統一監控窗口,解決監控數據孤島問題,實現監控工具、監控數據的價值最大化。同時,基於T3D圖形引擎強大的可視化能力,提供豐富的可視化手段,扭轉由於二維信息維度不足而導致的數據與報表泛濫狀況,切實提升監控管理水平。

功能特性:門禁監控集成、視頻監控集成、消防監控集成、環境監控集成、配電監控集成、製冷監控集成、設備統一告警展示。

6.演示可視化

PPT介紹、動畫錄像等傳統匯報方式枯燥單調、真實感不強。Tarsier的演示可視化管理藉助T3D圖形引擎提供的虛擬線路和可視化展示等強大功能,滿足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多樣化的展示需求,如邏輯關系表達、模擬氣流、PPT整合、自動巡檢及演示路線定製等,用戶可以在平台中製作內容豐富、生動多彩、圖文並茂的數據中心介紹和演示內容,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展現數據中心的方方面面,有力提升數據中心整體形象,充分體現數據中心管理水平。

功能特性:PPT演示匯報管理、日常工作視角管理、動畫線路管理。

❽ 什麼是傾斜攝影測量,目前的主要應用是在什麼方面

國外排名前三的有Smart 3D, Photoscan, OpenDroneMap,

國內有Skyline PhotoMesh,大疆無人機(需要硬體投入成本)。

ThingJS提供Web數據可視化開發組件,對於傾斜攝影的數據都支持載入到ThingJS,並在web瀏覽器端顯示,尤其是園區建築密集區域的數據載入【官網有3D演示】

❾ 大數據可視化應用於哪些場景

1.大數據可視化提高了效率


用於數據統計分析的大數據可視化一般用於政府部門和公司的經濟活動分析,包括財務報表分析、供應鏈管理分析、營銷製造分析、客戶關系管理分析等。它將企業運營產生的所有有用數據信息集中在一個系統軟體中,可用於商業智能、政府部門管理決策、公共服務、網路營銷等行業。


2.大數據可視化支持科學研究


航天是大數據可視化應用最早、最完善、成果最多的行業。航天要探索的是比地球極限大幾千倍,總輸出大,規定更高的寬闊的室內空間。因此,航天互聯網大數據不僅具有一般互聯網大數據的特點,還規定了銷售價格和高使用價值。能維持航天測量研製、測控機械設備的運行;航天指揮員作戰管理系統的模擬演習和作戰評估:航天作戰指揮官顯示信息來操作太空梭數據統計分析和情況監測。


3.大數據可視化產生競爭優勢


工業園區按照大數據可視化進行管理,可以從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管網運行、能耗監控、工業園區交通出行、智能安全管理方式、工業園區資源優化配置等幾個方面保持平時的運行檢測和和諧管理方式;進而全面提升工業園區自主創新、服務項目和管理水平,提升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和企業競爭力。


關於大數據可視化應用於哪些場景,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❿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2004 年研究所所獲獎情況:
1 、農業智能系統技術體系研究與平台研發及其應用
863 機器人技術主題 863 - 306 八項、 8632001AA5170 、 5280 ;國家基金 6945001 。
起始年月: 1990 年 1 月至 2003 年 12 月 經費: 1762 萬
項目負責人:熊范倫、王儒敬創新點:本成果創新提出:「面向對象的綜合知識體、「知識體 . 對象塊 . 構件」、「廣義綜合知識體」、「多級知識單元」等面向農業領域的知識表示方法體系;提出基於三重蘊涵機制的特徵佔課模糊推理模型、基於案例的模糊推理,進行農業領域的模糊診斷與預測;實現多知識融合、多庫協同、多級主從的知識管理及推理機制,提高專家系統的問題求解能力等。
科學意義、影響或評價及獲獎情況:
通過對知識表示、推理機制、體系結構、知識獲取、技術集成等方面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構件農業智能系統的技術體系;採用構件技術、網路技術、 Agent 技術、語音技術、可視化技術、通用應用框架二次開發技術等,研發農業智能系統開發平台,集成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智能計算、數據挖掘、地理信息系統等多種智能技術,開發實用傻瓜化的農業智能系統。
該成果已研發系列平台 10 個版本,開發各類專家系統近 500 個。廣泛應用於種植業、養殖業等。對於合理施肥、病蟲害防治、保護環境,具有重大作業和安全性。 15 年來,該成果在安徽、黑龍江等 28 個省市 400 多個縣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近億畝,效果顯著,產生重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產投比顯著,顯示其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該成果經鑒定會專家、院士鑒定,認為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成果 2004 年 4 月 26 日 由安徽省科技廳鑒定, 4 月 30 日 申報安徽省科學技術獎。目前已通過評審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5 年申報國家科學技術獎。
2、合肥市科學技術獎一項
成果名稱:智能農業信息網路技術研究與應用 ( H03173434200302 )
合肥市科研計劃項目經費: 50 萬元
項目參加者:王儒敬、熊范綸、黃義德、劉楓、周可金、王道中、宋良圖、胡海瀛、閻曉明、汪宜九、李雁、薛軍、方靜、許承保、徐啟榮
內容簡介:
1. 課題來源與背景:合肥市科研計劃項目。應用於農業生產管理。
2. 技術創新性: 「 多級綜合知識單元 」 知識表示方法,具有創新性,達到國際水平;網路環境下的農業技術遠程咨詢、診斷;多 Agent 機制下,基於通用開發框架的擬人化智能引導、智能幫助技術;可視化與語音合成技術結合形成的面向高、中、底不同層次用戶的知識獲取環境及用戶界面自由定製技術具有創新性。
3. 技術成熟程度、適用范圍和安全性: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平台已形成系列,網路型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平台已在合肥市、安徽省及全國其它有關省市農業領域大規模推廣應用。對農業增產增收節約成本,科學種田、防治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4. 應用情況及存在問題:開發的16種農業專家系統已在合肥市3縣2區 22個鄉鎮、村及專業大戶推廣應用,效果顯著,對周邊及其它地區產生極大的輻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可視化巡檢成果應用和推廣的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