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合校以來,學院已取得教學成果獎26項,其中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回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答、二等獎6項;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在線開放課程;5門全英文課程;1門雙語課程;2門暑期外教課程;主編各類教材28部;其中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高等農林院校規劃教材1部。
目前,學院共承擔科研項目160項,年均經費7000萬元以上。合校以來,已取得省部以上級科研成果8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學技術獎11項,育成新品種236個;發表SCI、EI論文896篇,授權專利179項,出版專(編)著119部。
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來擁有國家發改委現代牛業生物技源術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國家肉牛改良中心、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陝西省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陝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飼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國家、省級及校級科技創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學試驗基地、安康水產試驗示範站、延安養豬試驗示範基地、石泉(陝北)蠶桑試驗示範基地、肉牛試驗示範基地、奶山羊(陝北、金昌肉羊)試驗示範基地6個校內外教學科研試驗基地、34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主辦《家畜生態學報》、《中國牛業科學》、《畜牧獸醫雜志》、《北方蠶業》4種學術刊物。
近五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4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年均到位經費4000餘萬元,累計發表SCI論文961篇、授權專利51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8項;省科技推廣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主編出版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2部。
Ⅲ 求---我國近幾年的尖端科技成果介紹 有圖片更好
國造1000噸「天絲」項目打破全球技術壟斷 (2004年11月19日)
中國發射「試驗衛星二號」 小衛星研製有新進展 (2004年11月19日)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跨座式單軌車技術國家 (2004年11月19日)
雲南羅體彥、歐興義學者提出治療艾滋病新方法 (2004年11月18日)
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3年內升空 (2004年11月18日)
中醫葯治療脫發享譽世界 能使再生的頭發更亮澤 (2004年11月18日)
巡天遙看「千里眼」:我國初步建成對地觀測體系 (2004年11月17日)
我國成功研製出「膠囊內窺鏡」檢查消化系統疾病 (2004年11月17日)
廣西一科研成果解決甲狀腺傳統手術「毀容」難題 (2004年11月17日)
滬信息港裝上「超級腦袋」 中國進入超級計算前列 (2004年11月16日)
中國2020年前將發射100多顆衛星 形成對地觀測網 (2004年11月16日)
我國雜交粳稻育種獲得突破 比常規水稻增產20% (2004年11月16日)
中國建成新型衛星管理平台 實現自動智能化管理 (2004年11月16日)
佛山:「環保電子地圖」有效監測企業排污 (2004年11月12日)
中國研製的燃料電池轎車「超越二號」將批量生產 (2004年11月12日)
泛珠三角區域9省區擬組建全國最大環境監測網路 (2004年11月12日)
業內專家:2008年我國有望實現手機上看奧運 (2004年11月11日)
中國微小衛星技術獲突破 創新一號衛星運轉良好 (2004年11月11日)
中國加強對大熊貓保護研究 克隆大熊貓取得進展 (2004年11月11日)
我國發現「傳播阻斷候選瘧疾抗原」 (2004年11月10日)
高科技帶來簡易生活 1分鍾學打字 15分鍾測甲醛 (2004年11月10日)
保護珍貴文物 西藏將為「古格遺址」建立資料庫 (2004年11月10日)
中國首個環境監測小衛星星座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 (2004年11月09日)
我國建成西北乾旱區沙塵暴資料庫 (2004年11月09日)
我國最大的近地天體望遠鏡安裝完畢進入調試階段 (2004年11月09日)
中國明年發射「神舟」六號飛船和大容量通信衛星 (2004年11月09日)
中國可錄光碟核心技術在深圳取得突破進展 (2004年11月08日)
中國最大近地天體望遠鏡安裝完畢已進入調試階段 (2004年11月08日)
心臟比常人大四倍 江蘇一罕見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2004年11月08日)
我國研究出24小時殺菌率近100%的纖維抗菌技術 (2004年11月05日)
我國腫瘤放療達到「精確制導」水平 副作用減少 (2004年11月05日)
中國民用飛機研製提速 正研究論證大型干線飛機 (2004年11月05日)
我國西北乾旱區沙塵暴預警與服務研究取得進展 (2004年11月04日)
退休老人陳繼忠發明「油水分離」獲專利 (2004年11月04日)
山鷹高級教練機將定型投產 (2004年11月04日)
我國探月計劃分三步 20年後有望實現太空游 (2004年11月03日)
「神六」宇航服研製成功 宇航員可在太空除衫 (2004年11月02日)
大豆超高產育種獲重大突破 最高畝產逾312公斤 (2004年11月02日)
艦船有了「中國芯」 國產燃氣輪機珠海航展面世 (2004年11月02日)
我國已研製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機成熟產品 (2004年11月01日)
我國科學家嘗試用核酸干擾技術治療乳腺癌 (2004年11月01日)
「神六」明年兩人飛五天 航天員首進軌道艙生活 (2004年11月01日)
成活場景全球共享 卧龍的大熊貓也「上網」 (2004年10月28日)
中科大辦滅火機器人表演賽 學子欲以智慧勝火害 (2004年10月28日)
重慶農民種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斕米香撲鼻(圖) (2004年10月28日)
我國菌草技術研究與應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2004年10月27日)
深圳將建危險廢物處置設施 實現全程安全化無害化 (2004年10月27日)
全球最小的3G手機昨北京亮相 (2004年10月27日)
南京大學專家提出腫瘤細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2004年10月26日)
我國航天測控用新方法對C星實施定點獲成功 (2004年10月26日)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學研究獲新突破 (2004年10月26日)
成吉思汗創立的蒙古汗國「國徽」復製成功 (2004年10月25日)
雪龍號考察船今日離滬挺進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 (2004年10月25日)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將在三峽庫區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25日)
黑龍江省歷時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馬鈴薯」 (2004年10月22日)
世界首例雜交旱稻誕生 (2004年10月22日)
中國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鎮完成復原圖並首展 (2004年10月22日)
外觀好看抗病性強 烏魯木齊:彩色土豆上市 (2004年10月21日)
國產首條垃圾焚燒發電示範線輸送設備在唐山誕生 (2004年10月21日)
新疆首次引種加拿大維達爾葡萄取得成功 (2004年10月21日)
車子似輪椅 電瓶當動力 首批地鐵爬樓車月底啟用 (2004年10月20日)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術臨床應用獲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20日)
群體監控 我國建第一個沿流域水電工程地震台網 (2004年10月20日)
中科院自動化所展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新成果 (2004年10月19日)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無霸」集裝箱起重機 (2004年10月19日)
中國第一顆業務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世衛正式命名浙江首次發現的兩個人類新基因 (2004年10月18日)
世界首種彩色陶瓷在景德鎮面世 明年即可量產 (2004年10月18日)
雲南:覆蓋全省的遠程可視醫療網動工興建 (2004年10月18日)
先進技術製作的「立體地圖」首次亮相烏魯木齊 (2004年10月15日)
武漢協和醫院完成一例嚴重漏斗胸患兒矯形手術 (2004年10月15日)
陸軍集團軍測繪手段實現傳統技術到數字技術轉變 (2004年10月15日)
退伍軍人楊嘉能熱心研製開發勞動防護用品 (2004年10月14日)
高效集約化機采棉技術在新疆石河子推廣成功 (2004年10月14日)
「神舟」六號飛船擬明年升空 有望載兩名宇航員 (2004年10月14日)
國內惟一產業化電動車亮相 充電40元可跑350公里 (2004年10月13日)
北京新技術監考成人高考 「手機探測狗」反作弊 (2004年10月13日)
中國第一件納米免熨襯衫在京上市 (2004年10月13日)
河南研製成SARS快速檢測試劑 確診只用一個半小時 (2004年10月12日)
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院擁有作物高效用水國家工程實驗室、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重點實驗室、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實驗中心、陝西省節水灌溉試驗中心、陝西省水工程安全與建設研究中心、陝西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西北水利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西北水利水電建築勘察設計院等科技創新研究及社會服務平台;擁有國家級農業水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陝西省測量測繪和電工電子兩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農業水工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主辦《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水利與建築工程學報》2種學術期刊。
建院80餘年來,學院一代代師生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承大禹志,立德功言」的院訓,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國家、地方、行業的重大需求和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致力於水利、土木、能源與動力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在農業節水、旱區水資源、河庫泥沙、高壩消能、渠庫防滲抗凍脹及西部特殊土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為推動我國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水利事業發展、區域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10年來,獲批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及青年項目及行業公益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獲批橫向課題200餘項,到位總經費累計2.3億元。出版學術專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0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拓展國內外合作交流空間,先後有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個代表團400餘人次交流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河海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中國水科院、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等重要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新時代,新征程。學院將繼續秉承「獻身、負責、求實、創新」的精神,開拓進取,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科水平,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5年來,學院抄科研與襲推廣取得快速發展。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與課題、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支撐計劃課題、「948」項目、陝西省科技統籌重大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80餘項。
在旱作農業裝備研發、農業裝備智能控制、數字農業與農業信息技術、生物資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陝西小麥玉米生產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與配套機械化裝備」科研成果榮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一等獎,「農業院校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六位一體』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教學成果榮獲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授權國家專利、軟著770項,其中發明專利10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430餘篇。
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學院的科研成果
經過長期的科研積淀,學院在動物胚胎工程、動物克隆及幹細胞工程、生物毒素與中毒病、家畜生殖內分泌、神經生物學、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有的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
著名專家張涌教授首次攻克山羊體細胞克隆技術難關,獲得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和一批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著名專家竇忠英教授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從人胚胎幹細胞分化誘導得到心臟跳動樣細胞團。
學院始終瞄準高新科技前沿,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性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學院2011年獲批轉基因專項(十二五)1項,863課題(十二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博士點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其他課題24項;共發表科技論文230篇,其中SCI收錄82篇,A類文章43篇,B類文章82篇,其他23篇;公開出版著作、教材7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
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經過長期的科研積淀,抄學院在動物胚胎工程、動物克隆及幹細胞工程、生物毒素與中毒病、家畜生殖內分泌、神經生物學及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特色與優勢,有的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我國動物胚胎工程專家張涌教授攻克了山羊體細胞克隆技術難關,獲得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山羊,利用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結合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世界首例人β防禦素轉基因奶牛和轉Ipr-1基因抗結核病奶牛,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著名動物胚胎工程專家竇忠英教授在幹細胞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從人胚胎幹細胞分化誘導得到心臟跳動樣細胞團。
學院始終瞄準高新科技前沿,堅持圍繞國家和區域性重大戰略需求,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目前,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56項,其中,轉基因重大專項1項,子課題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4項,子課題12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其他項目59項;合同總經費11702.66萬元。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近五年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65件,發表學術論文110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43篇。
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葯學院有哪些科學研究成果
近5年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20餘項,在 Chem. Rev. , Chem. Soc. Rev. , Angew Chem Int Ed 、 , J. Am. Chem. Soc. 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500餘篇,影響因子最高為46.57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35件。
化學學科不僅在2016年11月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更在2016年自然指數排名中位居全國高校第51位,農林高校第1位。學院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葯理學與毒理學」、「化學」等學科進入ESI國際排名前1%作出了重要貢獻。
Ⅹ 他3年讀完小初高,669分進中科大,21歲研究成果轟動科技界,後來呢
每個人對於科學家的印象應該都是白發蒼蒼的老者吧,而且在我們想像中,這些科學家每天都只會做研究,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國也有很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年少成名,他讀完小初高只用了三年時間,並且最終以669的高分進入了中科大。21歲的他用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他的人生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2012年的時候,曹原去美國大學交流,2013年時又被牛津大學邀請到他們學校交流,在牛津導師的介紹下,他又去了麻省理工。21歲的他開始研究碳片問題,最後成功找出了解決金屬導電時減少消耗電的方法,他將這一研究成果投稿給《自然》雜志,一經問世,轟動了科技界。在很多人看來曹原就是一個天才,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