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小林正樹:《怪談》 下載地址
我看過了,買的碟片
四塊錢一張,全的
你去買看看
呵呵
❷ 求小林正樹導演的《切腹》的百度雲資源, 1962年的,要內嵌字幕版的。最好是可以是720P的。
沒看過這個電影
❸ 求小林正樹導演的電影《怪談》的在線收看地址
怪談 Kaidan (1964) 好老的片子啊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6814/這就是
❹ 小林正樹的電影,切腹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eb452794-693a-11df-b2e7-0015c55db73d/ 前幾天才看了 速度應該不錯的
❺ 請介紹一下日本電影導演小林正樹
1916年生於北海道小樽市。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後,進入松竹大船攝影所,在木下惠介手下當副導演。1952年導演的《兒子的青春》是他的一部處女作。之後《美麗的歲月》則為其理想主義之代表作品。1959年至1961年所拍攝的《人的條件》則以反戰思想不訴求。繼而拍了《切腹》和《怪淡》等時代劇受到戛納電影節的青睞,獲頒評審委員特別獎,因而在國際影壇中大放異彩。1968年拍攝了《日本的青春》,展示了戰爭期間渡過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辛和迷茫;1982年他完成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東京載判》。接著又根據連合赤軍事件拍攝了《沒有餐桌的家》。他自78年的代表作《燃秋》之後,又拍了不少劇情片。
小林正樹作為戰後最有成就的日本導演之一,以他敏銳的視角觸及人性和在非常狀態下的人性的變異,除了他為中國觀眾熟悉的《怪談》(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神鬼電影,它的特效和影像想像力是非數字年代最具有東方神韻的作品之一),而他的《切腹》則徹底動搖了日本武士道文化的根基,人性的弱點和恐懼在此片一覽無遺。
但是,小林正樹最大的意義是他對於日本侵華戰爭的自覺反思,這個立場來自他在沖繩守衛戰當過俘虜的經歷,這樣的人生履歷讓他明白戰爭的給雙方帶來的苦痛。他的《東京審判》是迄今為止最重要同題材電影,而他自始至終站在人性角度去探索戰爭責任的問題是一種經歷之後的自覺。
小林正樹拍攝於1959-1961的史詩巨作人間六部曲《人間的條件》取材於五味川純平的原著《人間的條件》。是反映日本在中國東北(滿洲)日本殖民者的電影,導演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戰爭給雙方的影響做了反思,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一九四三年的滿州,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男主角尾,在滿州為其人道主義立場努力終生的故事。它探索了非正常狀態下人的心理和疑問。主演是促代達矢,新珠三千代,金子信雄。
影片六部分別是
第一部:純愛編
第二部:激怒編
第三部:望鄉編
第四部:戰雲編
第五部:死的脫出編
第六部:曠野的彷徨編
電影的一、二部主角以人道改革方針對待中國工人而遭失敗的經過,並探討殖民者的良心問題。三、四部描述男主角尾在軍隊中親聞被迫參戰同胞的悲慘境遇。五、六部內容講述已成為北滿州逃兵的尾,因抗爭而致死的經過。
我始終認為一個站在人性角度反思人類過責的導演是偉大的,戰爭雙方首先都是人,人的內心都有邪惡(撒旦)和人道(信仰救贖)的兩部分,作為戰爭個體的尾的自覺反戰是人性升華和看見慘烈之後的人性轉向,它不是單邊主義的狹隘立場,它是人性在戰爭狀態下被扭曲後的良知反思,促使觀者對人道善意與屈服邪惡的矛盾問題留下重審空間。
❻ 請問哪裡能看到,小林正樹的老片<怪談>BT也可以,在線看也可以FTP下也可以,
那是部好片子,不久前出了盜版的DVD,你可以去買一張。質量不錯。
最近書市上還有一本小泉八雲的《怪談》,小林正樹就是改編了其中的三個故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9月版,收錄了39篇日本民間流傳的鬼怪故事,還配有40幅相關主題的浮世繪名作。我買了,很好,推薦!
❼ 小林正樹的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息子の青春(1952年)
東京裁判 (1983)
化石(1975)
日本的青春 (1968)
奪命劍Jôi-uchi: Hairyô tsuma shimatsu (1967)
遺產 Karami-ai (1964)
怪談Kaidan (1964)
切腹 Seppuku (1962)
人間的條件Ningen no joken I (1959)
編劇作品
銅鑼平太 (2000)
東京裁判 (1983)
人間的條件 Ningen no joken I (1959)
❽ 誰有小林正樹《切腹》的影評
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武士影片的大作。深層次剖析武士階層的狀態與實質,帶給人更多的是一種悲涼與一聲嘆息。如果拋開武士道本身的關系,這部片子反映的大哲也發人深思,不論政治統治與行政上的意義如何,可能某些用來束縛人的所謂「道義」都是一種矛盾綜合體的表現。而在要求別人這樣遵守的同時,在「道義」與實實在在的生活、人性相沖突的時候,自己能否知道如何選擇呢?可能不身臨其境,永遠也無法下結論。而此片對於武士階層唱出了輓歌,真實、可嘆。
❾ 歷史上第一個切腹的日本人是誰
藤原義
藤原義當時設計的這一死亡方式,可能僅僅是為了追求死的駭異而已。這種切腹自殺,在他死後幾百年,居然成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從而成為每個武士的必修科目,也就是說,每個武士都期待著某一天可以切腹自殺。藤原義本人也成為武士道中第一個確有其人的切腹武士。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鐮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9)小林證書擴展閱讀:
切腹被日本人賦予了神話般的宗教地位。在古代日本人的信仰中,腹部是人類靈魂和愛情的居所,剖開自己的腹部,就意味著把自己坦盪的靈魂展示給他人。甚至有人聲稱,以覓死之道詮釋的武士道,自然而然的推崇切腹這種方式。
對於一個有雄心壯志的武士而言,自然的死亡似乎很平庸,不夠熱誠,唯有切腹才是最高尚的行為,也是最動人的哀傷。理論上,武士在切腹之前要先剃須理發,沐浴更衣,穿著白色和服在裝飾肅穆的寺廟中進行。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日本文化脫胎於儒家文化。但與中國儒家文化不同的是,由於長期受制於幕府統治,日本儒家文化糅合進了大量法家文化,表現到社會生活中即為人們熟知的武家文化。武家文化強調絕對忠誠,德川幕府更將此發揮到了極致。
切腹正是此種文化的產物,武士則尊其為死亡的最高形式,更有甚者將其上升到藝術層次。小林正樹以《切腹》對此謬論進行了反擊,其力度之強使得民粹論者將切腹完成了自我切腹。
❿ 小林正樹的個人經歷
小林正樹,1916生於北海道小樽市。1937年考入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哲學系,師從秋草道人、會津八一學習東洋美術。1941年大學畢業,進松竹大船攝影所當助理導演。1942年被徵兵到滿州服役。1945年日本戰敗,小林在沖繩島美軍管轄的俘虜營中度過一段時日後,於1946年回松竹大船復職,師從木下惠介。1952年獨立執導第一部影片《兒子的青春》。1953年根據安部公房劇本拍攝的《厚壁房間》,是一部在日本電影史上有相當分量的作品。該片通過描寫因毫無證據被關在監獄中的戰爭犧牲者,來揭露戰爭犯罪的真實情況,因考慮到對美國的感情問題,於1956年才正式公映。1959年至1961年攝制了根據五味川純平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長達9小時38分的巨作《做人的條件》。通過對被強行徵召的日本知識分子士兵在關東軍里所受到的非人待遇與人性扭曲的描寫,控訴戰爭毀滅了人性。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響,經常徹夜放映。該片獲得了日本《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每日電影》競賽日本電影獎、編劇獎。在國際上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喬爾喬獎。
他執導的第一部古裝片是橋本忍編劇的《切腹》。描寫一對為藩幫復仇以致切腹自盡的父子的悲劇,來控訴封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獲日本《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每日電影》競賽日本電影獎以及戛納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作品《怪談》是一部傾注著他的美術藝術造詣的傑出影片,獲《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並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審查員特別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推薦入圍。1967年執導三船獨立製片第一部作品《冒犯君主——接受妻子處理》獲日本《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每日電影》競賽作品獎、日本《電影旬報》最佳導演獎,同時獲威尼斯電影節影評家協會獎。1968年拍攝了《日本的青春》,展示了戰爭期間渡過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辛和迷茫;
1975年將井上靖原作《化石》先是改編成8小時的電視電影,後來剪輯成3小時的劇場用電影。描寫一位身患癌症的上年紀的男人在現實與幻象之間游弋的心理活動狀況,獲《電影旬報》十佳作品獎、《每日電影》競賽日本電影獎、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1983年創作的《東京裁判》是一部集遠東軍事法庭審判二戰戰犯的全部映像資料和日本國內外新聞長達15年間的有關映像資料編輯成4小時37分的長紀錄片。在控訴日本侵略的同時,也揭示了勝者在法庭裁判上的空虛,以及閉庭後全球仍然頻發的局部戰爭。該片囊括了日本國內所有電影獎,並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家協會獎。接著又根據連合赤軍事件拍攝了《沒有餐桌的家》。
他是日本戰後電影史上一位傑出的巨匠,是一位正直的、有敏銳洞察力、有思想的電影作家。主要作品還有:《美好的歲月》(1955)、《黑河》(1957)、《日本的青春》(1968)、《燃燒的秋天》(1978)、《沒有餐桌的家》(1985)、《戰爭與青春》(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