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對員工激勵轉讓的股是原始股嗎 安全嗎
具體看是那種形式的股權激勵,不懂得可以私信我。
目前,世界各國比較通行的股權激勵模式有股票期權、員工持股計劃、管理層收購、股票增值權、業績股票、限制性股票等10種。
模式1:期股
期股是一種通過經營者部份首付、分期還款而擁有企業股份的股權激勵方式,其實行的前提條件是經營者必須購買本企業的相應股份。具體實施過程是:企業貸款給經營者作為其股份投入,經營者對其有所有權、表決權和分紅權。其中所有權是虛擬的,只有把購買期股的貸款還清後才能實際擁有;表決權和分紅權是實在的,但是分得的紅利不能拿走,應按協議用來償還貸款。經營者要想把期股變實,必須努力地將企業經營好,有可供分配的紅利。如果企業經營不善,不僅期股不能變實股,本身的投入都可能虧掉。
模式2:股票期權
股票期權是較常用的一種股權激勵模式,也稱認股權證,實際上是一種看漲期權。它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行權期)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權)。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於「行權價」時可以放棄這種權利,因而對股票期權持有者沒有風險。此外,股票期權的行權也有時間和數量限制,且需激勵對象自已為行權支出現金。
模式3:業績股票
業績股票是指在年初確定一個較為合理的業績指標,如果激勵對象到年末時達到預定的目標,則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
業績股票是股權激勵的一種典型模式,主要用於激勵經營者和工作業績有明確的數量指標的業務負責人。同時,它也是我國公司中最先得到推廣,且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激勵模式。
模式4:賬面價值增值權
所謂賬面價值增值權,就是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其高管人員、技術骨乾等。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因此激勵對象並不具有所有權、表決權和配股權。
模式5: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是指由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並委託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產權組織形式。
員工持股計劃核心在於通過員工持股運營,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新型利益制衡機制。同時,員工持股後便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這就有助於喚起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的長期投資行為。由於員工持股不僅使員工對企業運營有了充分的發言權和監督權,而且使員工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這就為完善科學的決策、經營、管理、監督和分配機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模式6:虛擬股票
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也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
虛擬股票可以看做是期股的一種變異,因為它借鑒了期股的一些特性和操作方式。比如,它同樣需要公司在計劃實施前與激勵對象簽訂合約,約定授予數量、行權時間和條件等,以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但與期股不同的是,在虛擬股票計劃中員工並不擁有在未來按某一固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它僅僅只是一種賬面上虛擬的股票。因此,在本質上,虛擬股票是一種遞延現金支付方式。
模式7:股票增值權
股票增值權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如果公司股價上漲,激勵對象可以通過行權來獲得相應數量的股價升值收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即可獲得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模式8:限制性股票計劃
限制性股票是指公司按照預先確定的條件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但激勵對象不得隨意處置股票,只有在規定的服務期限後或完成特定業績目標時,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否則,公司有權將免費贈與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以激勵對象購買時的價格回購。也就是說,公司將一定數量的限制性股票無償贈與或以較低價格售與公司高管人員,但對其出售這種股票的權利進行限制。
模式9:管理層收購
管理層收購又稱「經營層融資收購」,是指公司的管理層(個人或集體)利用借貸所融資本購買本公司的股份(或股權),從而改變公司所有者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同時,它也是一種極端的股權激勵手段,因為其他激勵手段都是所有者(產權人)對雇員的激勵,而MBO則乾脆將激勵的主體與客體合二為一,從而實現了被激勵者與公司利益、股東利益完整的統一。
模式10:延期支付
延期支付,也稱延期支付計劃,是指公司為激勵對象(管理層)設計一攬子薪酬收入計劃,其中部分年度獎金、股權激勵收入等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當日公司股票市場價格折算成股票數量,存入公司為其單獨設立的延期支付賬戶。在一定期限後,再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期滿時股票市值以現金方式支付給激勵對象。
激勵對象通過延期支付計劃獲得的收入,來自於既定期限內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上升,即計劃執行時與激勵對象行權時的股票價差收入。如果折算後存入延期支付賬戶的股票市價在行權時上升,則激勵對象就可以獲得收益;反之,激勵對象的利益就會遭受損失。
⑵ 股權激勵是股權轉讓嗎那對於中小企業不是很不利嗎
股權激勵是股權轉讓嗎?
不是簡單的股權轉讓,是一種股東利益的讓渡。
股權激勵一般有兩種方式:
1)股東出資,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一般為10%)獎勵經營者,成為「乾股」,即不實際出資但獲得投資分紅,實際上就是股東讓渡一部分自己的紅利給經營者,達到獎勵之目的。
2)期權。期權的實質也是拿出部分乾股給經營者,不同的是,期權不能當期或短期內兌換,一般與經營者的任職時間掛鉤,獎勵期權者在任職內或規定年限內不能出售,但可以享有分紅。
那對於中小企業不是很不利嗎?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不能簡單地認為股東紅利減少。有效的、適合的激勵機制,是調動經營者積極性和減少內部人控制的有效手段。
⑶ 股權激勵取得股票轉讓稅費如何計
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為: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股權轉讓收回入-本金答(原值)-合理費用)×20%。 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額計算《個人所得稅》第六條第五款規定,財產轉讓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是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計算納稅;第十九條規定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所說的財產原值,對於有價證券,是指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那麼,什麼是合理費用?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為辦理股權轉讓手續作出的必要開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五款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⑷ 股權激勵會轉增股嗎
股權激勵的股票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老股東轉讓(此情況不會增加股本);
2、定向增發(會增加公司股本)。
⑸ 管理層激勵,股權轉讓會計分錄問題
股權轉讓分錄:
借:實收資本-舊股東
貸:實收資本-新股東
新股東付款時: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代收股權轉讓款
支付原股東款項時:
借:其他應付款-代收股權轉讓款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⑹ 新三板股權激勵的股份可以轉讓嗎
可以的;
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非限制股權版,一種限制股權;
非限制股權,這種情況很少,因為權沒有限制條款;
限制性股權,是指掛牌公司以低於二級市場上的價格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勵對象以自籌資金購買公司股票。限制性股權一般會設定股票鎖定期(即持有股票但不能出售),在公司業績達到預先設定的考核指標後,方可按照約定的期限和比例將股票進行解鎖。
相比較其他激勵模式,限制性股權對於員工而言風險較大,能夠快速獲得股份的代價便是快速公司被「綁定」。
⑺ 股權激勵,還是股權轉讓
股權激勵計劃的來實施源,有設定特殊的條件,對激勵對象、激勵方式、進入退出機制等應統籌設計。如果僅僅是股權轉讓,不涉及其他激勵安排,則就是股權轉讓。如果簡單的看,把給予員工持股作為激勵的話,也可以理解為股權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