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國防科技成果

國防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3:02

Ⅰ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的國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飛機復製造:殲-15艦載機、殲制-20隱形戰機,運-20和C919(運十下馬30年重回藍天),預警機l:直-20即將裝備部隊,轟-20即將試飛。
艦艇:054D驅逐艦、055大驅、國產航母和大型保障艦、095核潛艇等。
導彈類:東風16D、東風21、東風26、東風31、東風41、鷹擊-9,還有巨浪系列等。

Ⅱ 中國軍事科技成果有哪些

1、我國002國產航空母艦下水。作為海上巨無霸,航母是公認的難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裝備,目前僅有少數幾個大國有能力建造。

2、我國殲-20正式加入空軍序列。殲20是我國最新銳的隱身戰斗機,也是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先進戰斗機,採用眾多先進技術,空中戰斗能力與美國F22不相上下。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功研製出「長鷹」長航時無人機,它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系統,成功使我國無人機實現了由近中程、短航時向遠程、長航時的歷史性跨越。

4、2017年5月,中國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亮相,攻擊-1無人機是中國空軍裝備的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集偵察、情報傳輸和火力打擊於一身。此外,最新型的彩虹地效無人機揭開了神秘面紗,這種被外媒猜疑可部署到相關海區的新型攻擊無人機,將對現代化海上力量造成極大威脅。

5、2016年7月6日,運-20大型運輸機授裝接裝儀式在空軍航空兵某部舉行。相對於殲-20等先進戰斗機,運-20大運項目屬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遠程重型運輸機,是中國《中長期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最優先項目。

運-20大運機的服役,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行研製並生產200噸級以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批量生產的最大和最強的軍用運輸機。

6、高超音速飛行器DF-ZF是中國軍方新近研發的可以快速進行全球打擊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屬於超快速機動打擊武器,利用彈道導彈從基地發射,以5-10馬赫的超音速飛行,從而實現快速打擊。

Ⅲ 說說新中國國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並談談你的感想

一、重大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

2、進一步發展和健全了「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4、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5、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了長途進展。

6、國防法規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感想:

實行積極防禦,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是我軍新時期的軍事戰略方針。圍繞這個方針,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軍事發展的挑戰,要千方百計把我軍的武器裝備搞上去。

綜上可知,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落後就要挨打!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掌握專業技能,把自己努力培養成有用之人。

在步入社會之後,為我們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科技的進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話建設,為我國國防的強盛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3)國防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國防技術成果:

1、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深人實施,認定 了 550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開展了56個產業技術 創新戰略聯盟試點;浙江、安徽、江蘇、山東、廣東、四川、 遼寧、上海、青島等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市的科技創新工作有聲有色。

2、知識創新體系建設順利推進。「知識 創新工程」完成三期試點,推進「1 + 10」科技創新基地建 設和研究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正在形成向國內外開放、 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創新團隊和實力雄厚的創新平台。

3、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多樣化的區域科技發 展新格局和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正在形成。38個城 市開展「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

4、國防科技創新體系 建設穩步推進。激勵多元化主體參與國防科研生產活動,吸收社會資本參加國防科技工業建設。

Ⅳ 了解我國近幾年來所取得的國防科技成果

一、首艘國產航母完成首航。

2018年5月13日,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首艘國產航母終於進行了首次出港試航。軍事專家表示,首次海試主要目的就是檢驗動力系統,通俗地講就是檢驗鍋爐和螺旋槳,這兩樣能確保航母動起來。動力系統檢驗主要是看在鍋爐全部運轉下的狀態。

二、055型萬噸大驅完成首航。

055型驅逐艦是中國自行研發建造的首款萬噸級導彈驅逐艦,堪稱海軍裝備序列中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大殺器。它的出現讓中國海軍距離「藍水海軍」的目標更近了一步,也讓我們終於有了能夠與外國重型「宙斯盾」艦平起平坐的資格。

三、國產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飛成功。

2018年8月3日,隨著一聲巨響,國產「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場升空,經過近十分鍾的飛行,火箭完成主動段轉彎、拋罩/級間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作為中國首款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星空-2」的試飛成功堪稱意義巨大。

四、AG600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首次水上試飛。

2018年10月20日,伴隨著強勁的發動機轟鳴聲,國產AG600「鯤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作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之一的AG600相繼實現陸上和水上的成功首飛,是繼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實現交付列裝、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之後,在大飛機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們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製空白。

五、國產隱身戰機殲-20首次公開展示彈艙。

11月11日是中國空軍成立紀念日,而今年的11月11日也是恰巧趕上了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產殲-20隱身戰機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在珠海航展的現場,四架殲-20以全新的迷彩塗裝低空飛過,在干凈利落地完成了幾組動作之後,其中的兩架戰機毫無徵兆地將打開了內埋彈艙,將其中攜帶的兩枚近距空空導彈與四枚中距空空導彈首次公開展現在大眾面前。

Ⅳ 1960-1976年,我國在國防科技領域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果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實行計劃生育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制定增加對資本主義國家出口。
3月4日 貴昆鐵路比原計劃提前9個月接軌。
5月3日 我國第一批「紅旗」高級轎車出廠。
10月8日 我國製成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0月15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2月23日我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國石油產品品種和數量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造成。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
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7月7日 全國夏糧豐收,比去年增長一成。
7月26日 我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9月5日 中國援助尚比亞政府10億無息貸款修建坦贊鐵路。
10月5日 我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0月15日我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1月15日廣交會開幕
11月29日我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自由市場」是殺人不見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國特大型軸承製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澇災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開工。
6月20日 我國夏糧豐收。
8月18日 我國早稻豐收。
9月3日 我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1月20日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2月28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新的氫彈試驗。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報》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即沒有內債也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4月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5月5日 我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麥類作物豐收。
7月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葯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9月30日 我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3日 我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4日 我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我國農業豐收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報》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國國內公債已全部還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即沒有內債也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4月2日 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5月5日 我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6月13日 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麥類作物豐收。
7月8日 十年時間建成河南紅旗渠。
9月13日 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葯品大幅度降價,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無償援助越南5.56億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9月30日 我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我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0月3日 我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0月4日 我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車廠建設。
11月14日加速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11月16日我國農業豐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廠。
7月17日 農村中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的20年的兩倍。
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0月17日中國全民援助朝鮮13.14億。
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國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3月3日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5月15日 開展工業學大慶
6月27日 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7月8日 轉發關於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8月22日,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進行航行試驗。1974年1月進行檢驗性試航,1974年8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名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為「長征1號」,正式編入海軍序列。從此中國海軍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海軍跨入了世界核海軍的行列。
9月27日 中國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國來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
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11月18日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11月30日調資28%。
12月7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1972年
1月13日 從國外引進化肥、化纖成套設備8套,以後又提出引進43億美元成套設備和單機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軍落實五七指示,發展農副業生產,許多部隊做到肉菜自給。
2月21日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雙方同意互相發展貿易。
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關系從此走向正常化。
5月13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進一步發展,1971年收音機產量相當於1965年的4倍。
8月21日 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一米七軋機,建在武漢鋼鐵公司,另有設備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萬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安家落戶。
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1月26日月助越南抗美26.57億元。
12月26日我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報發表新年獻詞,農業奪取好收成,工業生產上升。
1月2日 國家計委提出進口43億美元國外設備的方案。
2月13日 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4月10日 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廣交會開幕,與我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5月4日 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6月18日 國際大米價格上升,中國增加出口100萬噸大米換回小麥。
6月28日 我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7月16日 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8月1日 新華社報道,夏糧豐收,這是建國以來第二個大豐收年。
8月5日 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8月1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水田農業機械化取得新進展。
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電子工業迅速發展。
8月27日 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9月3日 我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9月1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鑽井進尺和建設投產的油井生產能力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9月26日 國務院重申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則。
9月30日 新華社消息,我國化肥產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廣交會開幕,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
10月25日西藏發現幾十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
11月1日 新華社報道,幾十座大中型水電站建成投產,小型水電站5萬多個,遍及全國。
11月8日 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3日國務院轉批環境保護若干規定。
12月20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航空線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2月22日新華社報道,5年來,8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2月26日新華社報道,同我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我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4年
1月12日 為在本世紀內實現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用幾個五年計劃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的戰略思想,國家計委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
1月21日 國務院要求很抓計劃用糧、節約用糧、嚴格控制糧食銷量等四點要求。
1月22日 國務院提出在今後三五年內,從國外進口一批大型化學肥料、化學纖維和連續式鋼板軋機等設備。
1月30日 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2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村掀起農田基本建設新高潮。
2月24日 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國西南交通干線成昆鐵路建成。
3月30日 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4月2日 我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屆廣交會開幕,規模為歷屆之最。
4月31日 我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5月15日 華北濱海地區又建立起一個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佔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8月9日 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9月12日 國家計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鋼材、化肥進口。
9月12日 我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9月15日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建成。
9月30日 新華社報道,大型油田——勝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
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地方小煤礦去年產量比1965年增長兩倍多,佔全年28%。
10月26日無償援助越南11.17億元物資。
12月19日三門峽水電站建成。
12月27日新華社報道,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實著金計劃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來提出,本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華社報道,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1月15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導體收音機零售價格。
2月3日 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2月4日 我國最大的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5月30日 我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5月31日 國務院界定出口黃金,引進銅、鋁、橡膠、滌綸等原料。
7月5日 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化肥產量顯著提高,上半年增產的化肥可增產糧食100多億斤或3000多萬擔棉花。
7月28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鐵路上半年貨運量創歷史同 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區特大暴雨,國家撥7億元救災費。
8月19日 國務院決定2億美元進口。
8月19日 無償援助柬埔寨6億元物資。
8月30日 新華社報道,最近三、四年來,每年有一大批電站建成投入生產。
9月1日 新華社報道,我國今年早稻豐收,單產、總產創歷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華社報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國小水電發電量占總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華社報道,一億只廣播喇叭連接千村萬戶。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種,畝產達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1月17日我國原鹽豐收,創歷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回收式地球衛星。
12月24日焦枝鐵路通車。
12月39日新華社報道,我國農業連續13年全面豐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萬噸級浮船塢「華山號」研製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3月22日 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4月15日 廣交會開幕
4月21日 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從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人數比1965年增加7.5倍,調查工作發展到黃海、東海和南海。
5月12日 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6月6日 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黃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鐵軌建成通車。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7月22日 新華社報道,全國夏糧總產量創歷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鐵路干線津滬復線工程提前接軌。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關鐵路修復。
8月23日 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9月9日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逝世。
10月5日 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1月16日新華社報道,全國80%以上的縣建立水泥廠,產量比1965年增長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談儲量比文革前增長了2倍。
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這個資料轉自互聯網,感謝那位網友整理了這么好的資料!但覺得並不是很全,如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於1968年12月29日竣工的南京長江大橋這裡面就沒有。

Ⅵ 求我國最新的國防科技成就,最好分類

由中來國國防科工委和源國家國防教育辦聯合主辦的《國防科技知識展》9月26日開幕,集中展示了核科技、航天科技、航空科技、船舶科技、兵器科技和軍工電子等中國6大軍工行業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覽集中反映了中國在核、航天、航空、傳播、兵器、軍工電子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共有圖片700餘幅、模型50餘個,及大量兵器實物。其中有些圖片反映了近幾年中國最新國防科技成果。

曾經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將作為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衛星平台的「東方紅三號」以及中國剛剛承建的世界建造難度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等的模型都在這次展覽上亮相。

除了展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所取得的成就,該展覽還向參觀者全面介紹了國防領域的科技知識,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這次展覽面向全社會觀眾開放,以國防科技知識普及為主要目的,隨後還將在全國部分城市進行巡展。

Ⅶ 國防科技進步獎與國家科技進獎有什麼關系

二者之間沒有關系。

一、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

為了獎勵在推動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自主創新,促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的辦法。

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7)國防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候選個人條件: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2、候選單位條件:

(1)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並對該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2)如果只是提供資金,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列為獲獎候選單位。

(3)政府部門一般不應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單位。但對於技術開發類中推廣應用先進成果和高新產業化的項目,政府部門如作為組織者、實施者又確有實質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二、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完成下列創新科技成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在武器裝備及其配套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及相關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2)在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型號工程及技術、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中取得的因保密不能公開的科技成果。

(3)在國防基礎性技術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4)在為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而進行的國防科技工業軟科學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授予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下列科學技術工作者:

(1)在當代國防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國防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型號研製和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化等領域及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取得重大創新性成果,創造顯著軍事效益、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的。

(3)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的推薦、評審、授予等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Ⅷ 我國國防的主要成就

1、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人民海軍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航母。

5、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升空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升空。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中國為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 ,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Ⅸ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9)國防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閱讀全文

與國防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