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早戀會有結果嗎
早戀,是練愛,也是快速走向成熟的路!但是,早戀,對於青少年來說,卻是弊大於利!畢竟,青少年思想還未成熟,性格還不穩定,而且考慮的卻也不長久!愛情需要什麼,需要麵包,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沒有經濟基礎所談的戀愛只能是短暫的,也只會被稱作早戀!早戀,不能長久,對於一個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傷害是難以想像的,而且這份感情自己還得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有經濟的負擔!
但是,不能說早戀沒有好處,因為早戀也是一種動力,為愛而努力相信這是所有早戀的人所共有的信念!
但是,請面對現實,你必須努力了,只要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當自己能為自己的愛情買單的時候,那麼即使你是未成年也不算是早戀,而如果到了中年還是一事無成,那麼談戀愛也還是早戀!
學生時代,不該愛,因為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不會長久,懵懂的彼此不懂愛不成熟就會是更多的傷害!父母反對,也有他們的理由,畢竟學生時代的自己還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愛買單,卻會因為失戀而忍受不住打擊!
或許是因為看到別人都開始戀愛,也開始有了期待;或許是因為家人的不到安慰想找個人陪;或許是因為開始感到寂寞開始感覺孤單,所以想找另一半;或許是因為愛慕,佩服,喜歡等情緒開始產生了朦朧的愛戀!
他們不懂,可是青春期的他們會沖動,會想說愛,卻不知道這個字代表著怎樣沉重的代價!
以上答案全部~小墨~個人所有,非網上編輯,請珍惜本人勞動成果!謝謝採納!
② 什麼叫早戀
早戀,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對什麼是早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認為,戀愛是不是太早,不應單純從年齡上看,而要從心理發育成熟的程序來判斷。青春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又是性心理發生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好感從而渴望結交知心朋友的時期。如果對愛情的真實含義有深刻理解並具有了愛的能力,又能處理愛情和學業的關系,並決心把愛情之樹栽培到收獲的季節,承諾並有能力兌現愛情帶來的義務和責任,那麼此時的愛,就不算早。反之,則可視為早戀。人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們來看,要達到上述要求實屬不易。他們一般沒有條件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中學生異性之間的感情經歷往往是處於一種把異性理想化、為排解性壓力和寂寞感而眷戀異性的階段,表現出朦朧的、不確定的性愛意識。他們披此依戀雖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但多半是對友誼的需求、對異性的好奇、對陪伴的渴望,並加上浪漫幻想的多重混合的心理活動。雖說這種戀情與成熟的愛情同樣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情感表現,但成持久而真實的愛情相比,有以下一些特點:①早戀往往難以持久,缺少承諾,大多是沒有結果的;②早戀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選擇,又加進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緒沖動,更容易造成過度狂熱和疾迷,從而影響學習,這一點在女孩子方面表現更為明顯;③早戀在遇到波折---感情轉移、爭吵、分離等情況時,易於產生偏激行為,如殉情、惡性報復、離家出走、患憂鬱症等;④早戀發於青春期性躁動期,被一種朦朧的性愛意識主導,少男少女缺乏必要的性知識和理智,自我約束力較弱,有可能在一時的性沖動之下,稀里糊塗地發生並非自願的性關系,更難以承擔這種關系造成的懷孕、墮胎的嚴重後果。正因為這些,所以我們說早戀有害,而家長和老師也為中學生的早戀擔憂。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這樣教早戀的青少年:;每個人,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齡是要談戀愛,要過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樹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還是生的好吃?象我們這里的杏子,要是沒成熟就摘下來好吃嗎?人也象果子,要長得成熟,有了學問,會做工作,又有養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時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要是書還沒有學習好,工作能力沒有培養好,談戀愛會有好處嗎?陶老的話對我們是很教益的。
當然,也應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有的人只要一看見男女在一起,不分青紅皂白,就斥之為早戀。這也是非常不公正的。首先說,異性間的相互吸引、愛慕,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其次,異性間的交往也是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益於少男少女的身心成長,角色訓練,發揮潛力與特長。男女生在交往中,學會與異性相處的藝術,為他們今後的、擇偶、婚姻打下基礎,也可以說是一種未來生活的准備吧。至於在交往中,披此產生好感,在一時的沖動之下,偶爾發生了接吻、擁抱或其他身體接觸行為,旁人不必大驚小怪,自己也不要產生負罪感或憂心忡忡。只是應當注意增強自我控制和調適能力,把握住分寸,盡量不要發生此類行為,因為肉體的接觸會進一步加劇本能的性沖動,把握不住就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同時,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集體活動、體育鍛煉以及和其他同學的交往中,這樣自然就會順利度過青春躁動的難關。
③ 中學生早戀成功率是多少
很抱歉,近乎為零。
我們放長遠來看吧。你們想想結婚後都在干什麼,上班(比學習累),帶孩子,孩子是愛的結晶,即使是吵鬧不和的夫妻也可以因為孩子而改變。早戀的唯一快樂來源就是刺激。因為很新鮮,那……如果你們待久了該怎麼辦呢?我們挑重點來說……
首先,在夫妻兩人有孩子之前通常是去旅遊,去海邊玩啊等等。你們早戀能去哪?憑你們那點自由?你們又沒錢,又沒能力,又沒自由,有沒權利,長得又不是很好看,別問我怎麼知道,女大十八變總懂?我本人也是初中生,但情商非常高,我是絕對不早戀的。
你們待膩了能幹嘛?去哪玩?你們肯定都是在一個學校上學,又都在一個城市,能去的地方多嗎?在你們上大學之前(成年之前)逛不完嗎?這是很簡單心理學問題,新鮮感。青春期因為身體發育我們都不可避免的對異性感興趣。我們沒有能力承擔這一切,你說你把肚子搞大了怎麼辦?你讓ta找不到對象怎麼辦?你承擔得起嗎?你敢承擔嗎?
人都會膩的,如果你有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他們和你待的時間更長,你怎麼沒喜歡上?是家族血脈都原因嗎?我國現在分手率是90%,大人都擺脫不了,你們能?我承認早戀是最純粹的喜歡,但那不是愛謝謝。不愛別傷害,愛了要負責,對ta的全部。因為青春期懵懂,你到現在為止對哪些事負責任了?還敢去愛別人。
這就像反復看一本書一樣,你們早戀摸清楚對方的興趣愛好。什麼都知道了,分手就必然了,現在的我們都有一顆玻璃心,我們不敢去愛別人,更不能去傷害,如果你真的想對ta好,請放手!反復看一本書,你會無聊,反復看一個人更是如此。結婚,是法律的限制,防止ta跑了。早戀沒有,ta跑了怎麼辦?我家人遭殃過,你也想?即使在一個城市你們也找不到對方好吧?在現在00後10後的思想下,你們會吃苦的!
有前任~臟~不敢要。
你們以後就找不到好的另一半了,因為,他們有比你更干凈的。什麼高啊,帥啊,漂亮啊。你覺得會是你?哈哈哈哈
聽我一句勸,早撒手,小傷害。執迷不悟,這輩子都不可能有理想的!除非你是渣,你想湊合。
小小年紀養備胎的,傳出去你就知道你這輩子只能當備胎了。
早戀的,我身邊最長記錄4個月分,哭的最近時間是三個月。有沒有人來破個記錄啊?
④ 有沒有關於早戀的形象的描述
中學生「早戀」
「早戀」到底是什麼?
早有消息說:談「早戀」這個詞就不正確,有批評傾向,有道德價值判斷,不科學。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中學生戀愛」。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閔樂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中學生對異性產生感情是青春期性的成熟標志之一,再自然、再真實不過了。」
可見「早」字在中學生之間並不適用,甚至也不適用於小學生。我認為如果真要給「早戀」的「早」找一個恰當的位置,大約可以用它形容幼兒園孩子之間的戀愛。
但現在,「早戀」這個十多年前出現的不科學定義,卻廣為千家萬戶所知,並且約定俗成的用它來稱呼中學生間的戀愛。無奈之下,只好先用「早戀」這個詞來代替我所要講的中學生戀愛了,希望大家忍住火氣,不至於因此拿青菜番茄撇我。
人類的戀愛是怎樣來的呢?據科學研究顯示:人類的戀愛活動與3種基因有關,這3種基因分別促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可見戀愛本身便是人的本能。通過閱讀弗羅依德《愛情心理學》,我們可以找到更詳盡的原因。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可見戀愛乃天經地義之事。「早戀」之罪,蓋在「早」字而已。
那麼中學生戀愛到底早不早呢?答案顯然是根本不早。中學生戀愛的高峰年齡在13—17歲,平均年齡為14.20歲。這樣的年齡,在中國古代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談婚論嫁了。而據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在這一階段身體發育逐漸成熟,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都渴望戀愛的到來。
有些人說它早,理由如下:
一、中學生經濟生活尚未獨立。戀愛需要經濟上獨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中學生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二是談戀愛的年齡與法定最低婚齡(男22歲,女20歲)相差甚遠。
我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我們是在談「戀愛」,中學生的「戀愛」,不是在談中學生的養家糊口。關於人類是否談了戀愛就必須養家糊口,似乎並無定論,因此不能作為反對中學生戀愛而題的「早」。第二,誰說談戀愛就要立馬結婚?那有些人一談還談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呢。這些觀點,都不過是有些人的臆想,毫不足論。
在美國,中學生談戀愛是很正常的,沒有才會令他人覺得奇怪。許多美國男學生從小學就有自己的女友。在一個發達國家都不早的事件,跑到中國竟變得「早」了。這似乎是「發展中」的本色,充斥著封建與愚昧的束縛,整個社會都對「早戀」喊打喊殺。於是有父母棒打鴛鴦,教師當眾責罰學生,社會輿論嘩然一片……等等荒謬可鄙的舉動出現。人們這些行動的理由很長很多,總結下來有這么兩條:
一、 早戀影響學習
二、 早戀易導致學生做出種種不宜的行動而導致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與社會治安狀況的惡化……
早戀,誠然會佔用人很大一部分時間與精力,但卻絕非中學生「學習」的殺手。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學習」二字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是前面早已論述過的,腐朽無用的理科,文科知識,那麼這樣的知識值得我們去花費所有時間精力去學習嗎?若我們的眼光仍停留在如此狹隘的地方,認為所有的學習就是指這些學校的知識學習,那麼在某種程度和可能性下,早戀的確會干擾這樣的學習過程(也不排除有反而促進的狀況)。
但難道學習的意義竟如此狹小而萎縮?我們整日所贊不絕口的學習竟單單局限於學校這片狹小的范圍嗎?那人們活到老,學到老,又是為了什麼知識在努力呢?其中有很多很多知識都非是學校中學來的。其中極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社會經驗知識。簡單而言,它就是怎樣與人打交道。這些知識是獨自一人絕對學不來的;而戀愛,卻是學習這種知識的絕佳途徑。
戀愛中的人,學習體會他人的話語,學習觀察他人的表情,學習說出符合他人心境的話語……等等等等,察言觀色,沒有比這更實用的學問了。學習他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學習關心他人,學習怎樣表達自己……對於個人生活,也沒有比這些知識更重要的了。戀愛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即便連失戀時忍受著痛苦也算是對心靈的磨礪,其程度應不下於屈原之放逐,而困厄生君子,心靈的磨難對人的成長功效更加顯著。
任何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社會經驗知識有著多麼大的作用。毫無理由說早戀會影響學習,進而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美國學生——為了保護國人的自尊心起見,還是不要提美國了。
那麼「早戀」對於中學生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學習呢?通過戀愛,中學生可以學到許許多多他們永遠無法在課堂上學到,但卻令他們受用無窮的知識。許多人在痛快地早戀一場之後都說:感覺成熟了許多,認識深刻了許多。這就是真正學習的優秀成果了。而那麼多人卻圍著「早戀」者追打,誣其曰:「不好好學習。」真是冤枉!學習終身受用的知識遭打,學習無用的知識卻受表揚,處於如此黑白顛倒的環境,早戀者怎能不再精神上處於一種孤獨狀態呢?這種狀態的作用很可能影響他們很長時間(甚至一生)。
父母們難道沒有想過,孩子在中學時代談戀愛,其益處是綿澤一輩子的;而若妄加干涉,其害處也流毒無窮。孩子中學階段談戀愛,再不濟也能積累一點將來談婚論嫁的經驗;而若是妄加阻攔,一不小心就會把人弄成自閉症患者,據專家稱還很有可能導致同性戀的出現。
社會,家庭,學校整日大講對早戀要引導,調節,這些詞語太不合適了。早戀本來就不是什麼過錯,這樣的動詞怎能使用在它頭上?較為「暴走」一些的是「棒打鴛鴦」,現在「溫柔」的是慢慢把兩只鴛鴦引開。可鴛鴦一對好好游在那裡,與誰也無干,把他們打散拆散,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
有列舉早戀危害的例子說:早戀導致少女墮胎過多,甚至有人為此死於非命。實情卻有之,我也曾看過不少的幾篇報道,但怎麼什麼過錯都一古腦推到戀愛身上?難道兩人一相戀便須墮胎?這非是早戀之罪,而是中國教育對學生真正的「人類基礎教育」工作忽視之罪。
中國的社會整體思想還處於十分封建的時期。少女懷孕如此正常的生理現象,在社會上都要大驚小怪一片。真正的封建社會女子,往往十五六歲就給家中添丁添口。我們現實的思想,還不如封建社會開放,是一種惡心變態的遺傳封建觀念。
在這社會狀況下,教育才應該更加明確地教給學生怎樣避免一些事情的發生。這不是早戀,戀愛是無法避免的。但墮胎可以。教育卻羞於啟齒,生怕說了一兩個字會閃了他焦黃的大門牙。把知識交給了學生,學生就可以以之控制約束自身的行為;不教這些知識,學生怎麼曉得什麼事該做,什麼是不該做的?
人們在反對「早戀」的同時,也常常反對「重理輕文」,程度不會下之於多少。然而仔細想想,文科教育應教給學生什麼呢?難道不是人文情懷與思想情感嗎?那麼,有什麼活動能比戀愛更富有人文精神的內涵?既然戀愛的內容正是文科教育所應重點教授的,那我們為什麼要在強調文科學習的同時卻大力反對學生間的戀愛呢?
古人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早戀就是這樣的洪水猛獸,任何人也休想抵擋。近年來逐漸攀升的中學生早戀比率,與教師家長辛勤的圍追堵截,不正形成了很好的對比嗎?這洪水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終究沖垮許多人的道學防線。這就是事實改變觀念的更強大力量。
⑤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研究
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問卷(學生)
性別: 女 年齡: 14 年級:初二
1你是怎麼看待早戀想像的? ( A )
A.支持,早戀是青春期正常需求 B.反對,早戀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C.無所謂,早戀可以成為美好回憶,但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影響前途
2你認為發展到什麼程度算早戀? ( A )
A.想與某個異性在一起的想法 B.牽手 C.擁抱 D.接吻 E.性行為
3你在18歲以前有過戀愛或類似的經歷嗎? ( C )
A.有過 B.只有朦朧的情感體驗 C.沒有
4有戀愛的感覺後,你有什麼變化?(沒有可不填)( E )A.變得很敏感,情緒波動大 B.增加了學習的動力 C.魂不守舍 D.沒有變化 E. 其它:
5你喜歡青春偶像劇嗎?它對你有什麼影響?
= =了解 替別人解答問題 寫小說
6他(她)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 ( A )
A.儀表樣貌 B.家庭背景 C.個人修養 D.個性獨特 E.學習成績
7你平常是怎樣談戀愛的? ( C )
A.經常約會,利用放學、放假時間在一起 B.偶爾約會,一周1~2次
C.沒有約會,只是滿足於在教室看到對方
可是沒有對象的咋辦
⑥ 有哪些早戀成功的例子
2011年我們讀初一在一起了,2013年我們一起去了同一所職校,2016年異地八個月,2019年一月中旬我們結婚了,婚後一個月我發現懷孕了現在寶寶四個月了,希望在媽媽的肚子里健康足月,平安出生
⑦ 談一談早戀吧
早戀的危害。
1、影響學習,磨滅理想。每個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宏偉的抱負,都渴望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甚至是棟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負的實現都離不開勤奮努力,學習知識。十七八歲,正是為各方面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的最佳時機,可謂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少女,充滿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躍,記憶力強,對新生事物極為敏感,是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最好時期。因此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習,為將來建設祖國、攀登科學高峰,打下堅實的基礎,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培養和磨煉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靈,為造福人類,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好一切准備。如果這個時期被戀愛問題糾纏,必定分散學習精力,浪費大好時光,這無異於置一生遠大前途而不顧。這種所謂愛情,極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才能、事業和前途,待到以後追悔莫及。
2、對青少年的心理承受極為不利。青少年早戀,自知會受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的責備和議論,因而就要躲躲藏藏,遠離人群,長此下去,影響了與同學、家人的關系。同時,他們的思想上會產生很多負擔,影響了青少年心理的正常發展。有的甚至會改變性格,本來活潑、天真的女孩,就會變得孤僻。冷淡,對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3、草率地對待戀愛,會釀成終生苦果。愛情之所以被稱為入的終身大事,意味著她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生活經驗欠缺,對社會缺乏足夠的了解,感情勝過理智。因此,在辨別人和事.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往往草率行事,一時感情沖動,超過理智,與異性確立了愛好關系,以後伴隨著心理上的變化、發展、成熟,可能會對對方產生不滿,進而中斷彼此間的感情。這種情況,會引起青少年的失望情緒,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礙,從而影響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
4、出現過火行為,引發犯罪。青少年早戀,大多是由於感情的沖動或是出於對異性的神秘感和好管已。這種神秘感、好奇心使他們盲目地效仿成人。當強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沖動構成和力時,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線就會被沖垮。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過火行為,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造成青少年心靈上的創傷。如果向時受到黃色書刊或者教唆犯的引誘,就極可能走向道德敗壞或違法犯罪的道路。據調查,青少年犯罪三分之一的入有過早戀。某省調查表明,在犯罪原因一項里,與追求性刺激有關的占被調查人員總數的22%。
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愛情生長的土壤還不具備的時候,最明智的辦法是築好防線,集中精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拒絕接受和傳揚愛情的種子。
對於那些已經陷入早戀的少年來說應該下決心使自己盡快擺脫早戀的束縛。為此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l、提高思想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勇於承認自己的行為是早戀。對此不可迴避,迴避只能意味著放縱,就會任其發展;更不能找種種借口加以辯護,這樣只會越陷越深,最終難以自拔。大膽地、毫不掩飾地承認現實,認識到早戀的危害,才是擺脫早戀情網的第一步。
2、要當機立斷,痛下決心。用理智戰勝感情。單戀的雙方在感情的交流方面發展得比較快,一旦下決心了斷時,會感到痛苦。尤其是想到對方對自己的某些好處時,更加猶豫不決,怕傷害對方的感情,對不起對方,怕被斥責為絕情,忘恩負義。對這些應該理智地分析,任何事物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是有其客觀標準的,青少年要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勇於修正自己的錯誤。既然認識到早戀是不對的,就應該徹底糾正。這樣做也許會傷害對方的感情,不被理解,但從長遠看,對自己、對對方,是極其有益的,終究會被理解的。
3、要努力說服對方,促使對方覺醒,共同用理智加以克制,逐漸淡化彼此間的感情,疏遠相互間的關系。
4、採取積極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上,發展和深化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以彌補暫時的空虛,度過沖破情網的難關。
早戀的5種好處
早戀的好處簡直無法用只言片語所能概括,因此要用下面的文字論述,請有志於投身早戀隊伍的少男少女仔細研讀,認真思考,以增強信心,加快前進步伐。
1、早戀至少可以讓青少年們比同齡人成熟10年以上,因個性沒有固定,愛河裡的小伴侶難免要磕磕碰碰,整日的思慮如何討好對方、對未來的迷茫、缺少戀愛資金、來自師長的逆耳之言等等諸多因素影響下,自然要浪費大量的腦細胞,這有利於促進少年白發的蓬勃生長,更有利於在花季年齡培育和鍛造出耄耋老翁的心臟和思想狀態。
2、早戀能讓80%的父母食宿不安,可以讓他們依靠葯物或者是醫生來尋求安慰和解脫,個別「小夫妻」因一時的沖動和快樂後,某些事實要求他們必須尋求醫院的幫助,大部分早戀伴侶們難免要舉辦諸如生日PARTY一類的慶典活動,互贈手機一類的通訊聯系器材設施,而這都可以提升醫院或商服產業的效益,在某種程度上為拉動內需也做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卓越貢獻。
3、早戀的成功率幾乎是0.1%,成功的早戀一組等到踏上紅地毯後,幾乎經歷了兩人已佔有生命的三分之二,彼此的神秘感早已經拋在九霄雲外,這0.1%的成功者可能連爭吵的想法都麻木了,而曾投身早戀事業但未成功的99.9%的早戀組合分崩離析後,難免會偶爾思念對方,部分痴情者難免會在條件成熟時奉獻不該奉獻的激情,由此可見,100%的早戀者都可以為創建和諧社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成果未必豐碩,但精神的確可圈可點。
4、早戀可以充分激發青少年的學習提高慾望,為在對方面前展現自己的愛情文化底蘊,自然廢寢忘食的投身各類關於愛情的古典或現代文獻中去,雖學業基本荒廢,所學無法給養自身的生存,雖難免成為無業遊民或成為廉價勞動力,但他們之中或許可以產生最傑出的撰寫愛情題材的絕世作家,若全民族的青少年都能投入早戀事業,都能成為當世的傑出作家,而無人從事什麼機械製造和操作,這或許可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為那一天,根本沒有人還有能力破壞什麼環境,有的只是隨處可見的手拿著筆,若有所思,推敲字詞謀篇的文雅青年。
5、早戀可以讓男性更強悍,讓女性更潑辣,現在校園發生械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發生了多角愛戀關系,在雄性荷爾蒙強烈沖擊下,很多熱血青年都在演繹著「沖冠一怒為紅顏,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悲壯詩篇,因為時代發展女權主義地位的日益提升,一些略顯纖弱的巾幗英雄決不弱於須眉,她們同樣在譜寫著寧可放棄學業也不放棄愛情,堅決與情敵冷酷戰爭到底的精彩華章,經過這樣血與火的洗禮,相信他們在未來的情場撕殺中一定可以高唱凱歌,大勝而歸。
⑧ 早戀成功的例子
吳某、劉某,系學校八年級學生,兩人在六年級時就同班至今,擁有較深厚的友誼。在青春發育期,兩人關系由正常的的同學關系轉化成為「早戀」。兩人經常在課後、晚自修放學後趁無人之處交談。上課期問,也經常傳紙條等行為,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個案生活背景:1、家庭情況:劉某,長期跟隨外婆生活。外婆、外公對其十分寵愛,從不相信老師、其他人對劉某的評價。父母均在溫州打工,沒有時問來關注劉某的成長。劉某父母也與學校、老師聯系較少,一年多也未曾有一次電話聯系。吳某,長期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父親出國在外,撫養教育孩子的義務全部落到母親頭上,但由於夫妻感情不好及其他家庭原因,母親一怒之下,獨身前往溫州打工,不管孩子的成長教育。吳某還有哥哥同在學校讀書,其哥哥也無心學習,多次想要退學,行為習慣較差,不服從學校和老師的管理。2、家庭經濟情況:劉某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收入一般。但相對農村其他學生而言,經濟狀況屬於中上水平,因此他自己有較強的自我滿足心理。吳某父親出國打工,母親也在外賺錢,因此家庭經濟較富裕。劉某和吳某的經濟狀況在班級里屬於中上水平,每周都有較多的零花錢。3、家庭教育情況:劉某,父母在溫州打工,常年不回家。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純屬溺愛。幾乎沒有指責、批評。導致劉某在校也不服從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吳某,父親出國,幾乎中斷與孩子的聯系,只負責基本的撫養經費。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也就由爺爺奶奶承擔。案例分析:早戀是未成年男女在青春期性成熟過程中,兩性之間出現的一種過度親密的互相接近、過早建立戀愛關系的行為。中學生談戀愛,屬於早戀行為,現在人多數稱早戀為「交往過密」。少男少女因為性發育開始成熟,本能地產生互相愛慕的情感。有的人表現為獨自的單相思,有的人突破了羞澀的束縛,遞紙條,約會,互相傾吐愛戀之心,借口互相幫助,形影不離,個別人則還發生進一步的兩性接觸。
⑨ 以早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中學生「早戀」 「早戀」到底是什麼? 早有消息說:談「早戀」這個詞就不正確,有批評傾向,有道德價值判斷,不科學。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中學生戀愛」。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閔樂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中學生對異性產生感情是青春期性的成熟標志之一,再自然、再真實不過了。」 可見「早」字在中學生之間並不適用,甚至也不適用於小學生。我認為如果真要給「早戀」的「早」找一個恰當的位置,大約可以用它形容幼兒園孩子之間的戀愛。 但現在,「早戀」這個十多年前出現的不科學定義,卻廣為千家萬戶所知,並且約定俗成的用它來稱呼中學生間的戀愛。無奈之下,只好先用「早戀」這個詞來代替我所要講的中學生戀愛了,希望大家忍住火氣,不至於因此拿青菜番茄撇我。 人類的戀愛是怎樣來的呢?據科學研究顯示:人類的戀愛活動與3種基因有關,這3種基因分別促使身體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後葉催產素。可見戀愛本身便是人的本能。通過閱讀弗羅依德《愛情心理學》,我們可以找到更詳盡的原因。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可見戀愛乃天經地義之事。「早戀」之罪,蓋在「早」字而已。 那麼中學生戀愛到底早不早呢?答案顯然是根本不早。中學生戀愛的高峰年齡在13—17歲,平均年齡為14.20歲。這樣的年齡,在中國古代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談婚論嫁了。而據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在這一階段身體發育逐漸成熟,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都渴望戀愛的到來。 有些人說它早,理由如下: 一、中學生經濟生活尚未獨立。戀愛需要經濟上獨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中學生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二是談戀愛的年齡與法定最低婚齡(男22歲,女20歲)相差甚遠。 我搞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思!我們是在談「戀愛」,中學生的「戀愛」,不是在談中學生的養家糊口。關於人類是否談了戀愛就必須養家糊口,似乎並無定論,因此不能作為反對中學生戀愛而題的「早」。第二,誰說談戀愛就要立馬結婚?那有些人一談還談十幾年,甚至一輩子呢。這些觀點,都不過是有些人的臆想,毫不足論。 在美國,中學生談戀愛是很正常的,沒有才會令他人覺得奇怪。許多美國男學生從小學就有自己的女友。在一個發達國家都不早的事件,跑到中國竟變得「早」了。這似乎是「發展中」的本色,充斥著封建與愚昧的束縛,整個社會都對「早戀」喊打喊殺。於是有父母棒打鴛鴦,教師當眾責罰學生,社會輿論嘩然一片……等等荒謬可鄙的舉動出現。人們這些行動的理由很長很多,總結下來有這么兩條: 一、 早戀影響學習 二、 早戀易導致學生做出種種不宜的行動而導致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與社會治安狀況的惡化…… 早戀,誠然會佔用人很大一部分時間與精力,但卻絕非中學生「學習」的殺手。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學習」二字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是前面早已論述過的,腐朽無用的理科,文科知識,那麼這樣的知識值得我們去花費所有時間精力去學習嗎?若我們的眼光仍停留在如此狹隘的地方,認為所有的學習就是指這些學校的知識學習,那麼在某種程度和可能性下,早戀的確會干擾這樣的學習過程(也不排除有反而促進的狀況)。 但難道學習的意義竟如此狹小而萎縮?我們整日所贊不絕口的學習竟單單局限於學校這片狹小的范圍嗎?那人們活到老,學到老,又是為了什麼知識在努力呢?其中有很多很多知識都非是學校中學來的。其中極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社會經驗知識。簡單而言,它就是怎樣與人打交道。這些知識是獨自一人絕對學不來的;而戀愛,卻是學習這種知識的絕佳途徑。 戀愛中的人,學習體會他人的話語,學習觀察他人的表情,學習說出符合他人心境的話語……等等等等,察言觀色,沒有比這更實用的學問了。學習他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學習關心他人,學習怎樣表達自己……對於個人生活,也沒有比這些知識更重要的了。戀愛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即便連失戀時忍受著痛苦也算是對心靈的磨礪,其程度應不下於屈原之放逐,而困厄生君子,心靈的磨難對人的成長功效更加顯著。 任何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社會經驗知識有著多麼大的作用。毫無理由說早戀會影響學習,進而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美國學生——為了保護國人的自尊心起見,還是不要提美國了。 那麼「早戀」對於中學生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學習呢?通過戀愛,中學生可以學到許許多多他們永遠無法在課堂上學到,但卻令他們受用無窮的知識。許多人在痛快地早戀一場之後都說:感覺成熟了許多,認識深刻了許多。這就是真正學習的優秀成果了。而那麼多人卻圍著「早戀」者追打,誣其曰:「不好好學習。」真是冤枉!學習終身受用的知識遭打,學習無用的知識卻受表揚,處於如此黑白顛倒的環境,早戀者怎能不再精神上處於一種孤獨狀態呢?這種狀態的作用很可能影響他們很長時間(甚至一生)。 父母們難道沒有想過,孩子在中學時代談戀愛,其益處是綿澤一輩子的;而若妄加干涉,其害處也流毒無窮。孩子中學階段談戀愛,再不濟也能積累一點將來談婚論嫁的經驗;而若是妄加阻攔,一不小心就會把人弄成自閉症患者,據專家稱還很有可能導致同性戀的出現。 社會,家庭,學校整日大講對早戀要引導,調節,這些詞語太不合適了。早戀本來就不是什麼過錯,這樣的動詞怎能使用在它頭上?較為「暴走」一些的是「棒打鴛鴦」,現在「溫柔」的是慢慢把兩只鴛鴦引開。可鴛鴦一對好好游在那裡,與誰也無干,把他們打散拆散,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 有列舉早戀危害的例子說:早戀導致少女墮胎過多,甚至有人為此死於非命。實情卻有之,我也曾看過不少的幾篇報道,但怎麼什麼過錯都一古腦推到戀愛身上?難道兩人一相戀便須墮胎?這非是早戀之罪,而是中國教育對學生真正的「人類基礎教育」工作忽視之罪。 中國的社會整體思想還處於十分封建的時期。少女懷孕如此正常的生理現象,在社會上都要大驚小怪一片。真正的封建社會女子,往往十五六歲就給家中添丁添口。我們現實的思想,還不如封建社會開放,是一種惡心變態的遺傳封建觀念。 在這社會狀況下,教育才應該更加明確地教給學生怎樣避免一些事情的發生。這不是早戀,戀愛是無法避免的。但墮胎可以。教育卻羞於啟齒,生怕說了一兩個字會閃了他焦黃的大門牙。把知識交給了學生,學生就可以以之控制約束自身的行為;不教這些知識,學生怎麼曉得什麼事該做,什麼是不該做的? 人們在反對「早戀」的同時,也常常反對「重理輕文」,程度不會下之於多少。然而仔細想想,文科教育應教給學生什麼呢?難道不是人文情懷與思想情感嗎?那麼,有什麼活動能比戀愛更富有人文精神的內涵?既然戀愛的內容正是文科教育所應重點教授的,那我們為什麼要在強調文科學習的同時卻大力反對學生間的戀愛呢? 古人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早戀就是這樣的洪水猛獸,任何人也休想抵擋。近年來逐漸攀升的中學生早戀比率,與教師家長辛勤的圍追堵截,不正形成了很好的對比嗎?這洪水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終究沖垮許多人的道學防線。這就是事實改變觀念的更強大力量。追問 沒辦法了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以早戀為話題的作文 回答 哦,要素材嗎? 追問 嗯 你有沒有這這一類的素材 回答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已經知道了早戀這個詞。從父母的口中,我知道了早戀是一件美事,也是一件壞事。從懵懵懂懂長到了現在這個比媽媽還高的女孩,我對早戀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撥開那朦朦朧朧的雲霧,看見了真正的含義。 (開頭)早戀,指青少年抵制不住青春期異性的吸引與誘惑而產生的一種不當行為。 在這條路上,我一直正確而堅決地走著。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這樣;以後,同樣是這樣;永遠不變。(結尾)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⑩ 怎麼找到早戀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
實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