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高職課題成果

高職課題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08 03:48:51

1.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現形式
專利,專著,軟著 評職稱專著掛名專利申請核心論文 2018-09-04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課題立項申請書中規定課題成果的主要形式:公開發表的專著或研究論文。請根據申請的課題類別的成果要求填寫。A.專著 B.譯著 C.研究論文 D.研究報告 E.工具書 F.電腦軟體 G. 其他

全劃辦要求課題研究成果基本指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課題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總報告和成果公報;成果附件是指專著和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學規劃辦對課題成果的界定也都源於此,大同小異。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化

對高校而言全規劃辦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規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校也一般就認可專著和論文。但對於中小學老師,寫一本專著、發一篇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大部分老師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題研究成果除了專著、論文之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

此外,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課題成果的要求也適當降低。比如,研究論文不一定要正式發表才認可,因為現在的論文發表非常混亂,假期刊、垃圾期刊滿天飛,期刊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老師在發表論文時上當受騙屢見不鮮。

而且,課題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為專著和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形式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譯著、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改革實踐方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小學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學軟體、教學工具、其他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實踐效果的區別

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實驗的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一些具體的實踐效果,這些雖然不是課題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寫在結題報告的實踐成效分析里。

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和課題研究成果的區別

很多老師將過程性材料當做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這是將課題成果范圍過於擴大和成果泛化。課題研究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資料,更不是一般的資料匯編,否則降低課題研究的質量,導致課題研究不科學、不規范。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過程性、工作性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並沒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課題信息變更申請表、研究日誌、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而不能算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表現形式多樣化,且更應該傾向於實踐性成果,並強調成果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效果。

2. 課題研究的成果與成效怎麼寫

要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質,研究對培養人素質和新型主體人格的...「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

3. 怎樣選擇高職教改課題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現代教學觀主張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為導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的過程。由傳統的教學觀到現代教學觀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內容的,又有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
1.解決「教什麼」,是現代教學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職高專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當前正在探索和構建符合21世紀需要的和滿足高職高專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在這方面雖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全局來看,並沒有取得根本性、實質性的突破。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廣義的課程概念是指在學校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活動的總體;狹義的課程概念是指學校根據培養目標編制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進程計劃,包含在課程內的教學目標、內容。因此,課程目標既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又是各門課程的教學標准。我國現行的課程體系,仍然存在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如:重知識不重能力,重理論不重實踐,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繼承不重創新,重技術不重素質,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個性,重「教法」不重「學法」。現代課程觀,要求在改革和重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①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必須反映當今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課程及其內容,要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②要反映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需要;③要體現時代文化,科學技術及社會背景;④要反映教育對象狀況,在確保基本教育水準的提前下,體現因材施教;⑤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個性的充分發展和人的可持續發展;⑥要體現優化組合原理,教學內容要選擇最精華,最典型的人類科學、技術和文化遺產。
課程設置及內容的選取,必須實行教師、企事業專家和領導三結合,體現理論與實際結合,學校與社會結合,師生與生產勞動者相結合。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高職高專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打破學科體系的界限,按照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和「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即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設置課程及精選內容。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對人的職業能力和個人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職業崗位的職責分析時,要進一步擴大分析范圍,即不僅要分析職業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分析非專業技術能力;既要分析職業的智力因素,還要分析職業的非智力因素。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在分析職業能力時,特別注意分析職業的「基礎能力」,「關鍵能力」和「核心能力」;在分析方法上了也有新的發展,已從過去側重分析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工藝技術,向同時注重分析生產過程及其勞動組合方面轉變;從單一的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和單一的專業技術分析,向職業群和一組相關專業群的分析轉化;從靜態分析向動態分析轉變。分析方法的進步,有效地提高了課程開發的有效性和先進性。
(2)基礎理論課程及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課程要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的比重。所有課程都要打破學科的束縛,按照綜合化思路進行重組和整合,在教學內容上要防止狹隘於技術和技術上狹隘,實現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有機結合。
(3)要明確各門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明確各門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形成有機的理論教學體系。
(4)要設置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形成與之相匹配的系列實驗室,系列實踐教學基地(群)。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營造模擬的職業實訓環境。
(5)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增加選修課數量,允許跨年級,跨專業選課,增強課程結構的彈性和可選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和特長。
2.解決「如何教」的問題,是深化高職高專教學改革急待解決的課題高職高專院校在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從總體上看,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方法單一(以教師為主),教學手段落後(粉筆加黑板)的局面並沒有根本轉變,沒有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生動局面。當前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經成為進一步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瓶頸。因此,加速教學方法改革,盡快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現代技術,實施創新教育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
(1)要從教育思想觀念改革入手實現7個轉變。使學生由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技能的主動探求者轉變;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向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得到協調發展轉變;教師由以往的「講三練二考一」向「講一練二考三」轉變,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間;教師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學法」轉變;由強調統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轉變;培養途徑由校內封閉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向產學研相結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轉變。
當前,許多院校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總結出許多好的教學經驗。如: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出「講重點、講思路、講方法」。教學內容上強調「用」、教學方法上強調「活」、教學手段上強調「新」。在培養能力上,強調「兩個三教」即教知識、教能力、教素質,教會學、教會用、教會創。提出兩個轉變:即由應試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轉變,傳授知識向培養自學能力轉變。學校通過這些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利於優化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的產生。
(2)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體現四個有利原則。即: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於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這四個有利要具體落實和體現到教學全過程中去,才有可能培養出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廢除灌輸式,實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在於啟發學生積極恩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敢於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21世紀賴於生存的必要條件,沒有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於在21世紀生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員工接受再教育,再學習,已成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這種迫切感、危機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日顯突出。因此,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已成為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學校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既提出了教學方法要求,又提出了學生的學習方法要求。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徹底改革過去教師包辦代替和「講三練二考一」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講一練二考三」。同時,要重視利用網路技術和運程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善於提問,善於質疑,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甚至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德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與別人不一樣,而且力求比別人做得更好,著力培養學生在求異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要讓學生盡可能理解知識和先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現行技術和工藝的缺陷與局限性,使高職高專教學定位在緊緊圍繞革新技術,改進工藝和操作過程;緊緊圍繞提高勞動生產率;緊緊圍繞把研究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過程中,成為革新技術的探求者,真正體現高職高專教育是一種為生產第一線服務的創新性的專業教育。
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在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中,共性教育有餘,個性和潛能發展不足。在教學計劃或培養計劃中,必修課或必選課比重太大,沒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自我選擇的空間。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還處於試點階段。應按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要求,針對高職高專教育學生來源多樣化的趨勢,要研究制訂適應不同生源實際狀況的培養方案或在同一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生源的實際需要。要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改革現行考試方法,樹立全面的考試觀
考試是教育效果測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學達標的重要環節。它具有顯示功能、反饋功能和導向功能。考試也是個指揮棒,「考什麼」和「怎麼考」,直接關繫到考試結果及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師生共同關心的核心問題,它直接影響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有什麼樣的考試內容,考試方法,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法和學法。因此,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將直接影響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
高職高專院校十分重視考試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相關的制度和監控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治標比較多,如考試紀律、監考制度、評卷方法等;治本比較少,沒有從人才培養需要出發改革考試內容、方式、方法,使我國高等教育的考試方法至今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變。為此,
1.應建立以專業技術標准和職業素質為基礎的考試考核體系在考試考核內容選擇方面,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環節)目標要求,又要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質,體現應知、應會、應是。
2.在考試考核方法選擇方面應根據考試課目的特點,允許採取多樣化的考試考核方法,如閉卷、開卷筆試;閉卷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口試、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或採取論文、設計、製作,撰寫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也可以採用無標准答案試題,著重考核學生的思維方法、考思路、教見解等方法。並逐步實行「講一練二考三」,以檢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3.在評判學生學業成績方面要把課程終結考試與過程考核中學生取得的成績,作為判斷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針對不同課程,其評分方法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如採用百分制,也可以採取五級分制,即優、良、中、及格、不及格;對達標課程,可採用兩級評分,即達標與不達標或及格與不及格;對論文、設計、製作等教學環節,可採用評語加五級評分,以確認其學業成績。由於考試內容、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學校應制定關於加強教學考試考核辦法及有關實施細則,以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
在加強考試方法改革的同時,要建立課程考試質量分析制度,對考試內容、命題及考試結果要進行認真分析,不斷完善考試考核辦法;要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制度,並以一定的學分把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要求固定到培養計劃之中,成為全體學生必須達到的教學目標。

4. 課題最終成果 怎麼寫

先要去查閱來與本課題自有關的研究資料,主要關注(就是前任主要研究成果):1.相關研究已經研究到什麼地步。2.相關研究進幾年來不同流派的主要觀點,進行簡要的敘述。3.前人已經得出的結論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和不足的。這部分要立足於你自己的課題研究,這是根本切入點,因為課題研究新穎性就在這里,需要你在前人的基礎上有創新和提高。比如前人研究的不足可以分觀點的局限性和研究手段(方法)的局限性等,這樣你可以針對前人理論中不足或者沒有涉及的方面進行研究。4.最重要的這部分既要有事實依據,也要簡明扼要。就是說要對前人觀點進行整合,分析比同流派觀點背後的價值取向,可以適當地引用重要觀點。當然不要引用太多,關鍵還是在於你的概括,你分析得越清晰,你之後課題研究的思路就越清楚,畢竟這部分只是鋪墊部分不能顯得太復雜,這樣很容易頭重腳輕。

5. 高職院校研究課題中有橫向課題和縱向課題之分,不太明白各自的具體性質及研究內容啊

縱向科研項目,是指由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各基金委、各類學術團體公開發布課題(項目)申請(招標)通知,並由校科研處統一組織我校教學科研人員申報(含投標)並得以立項的,有一定資金資助的科學研究項目。
縱向科研項目由以下科研項目構成: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包括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國家教育部博士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
3.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4.國家教育部資助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
5.國家教育部中歐國際合作項目;
6.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重點研究項目;
縱向科研項目包括三類: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和地廳級項目。
1.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含教育、藝術、軍事單列學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
2.省部級項目包括:國務院各部委辦局項目、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陝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項目、西安市軟科學項目、西安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地廳級項目包括: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省社科聯項目。

閱讀全文

與高職課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