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訪問緬甸成果

訪問緬甸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08 00:26:37

1. 1942年中國遠征軍到緬甸同日軍作戰的目的和成果

1942年到1944年,為保衛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系通道——滇緬公路,中國政府先後兩次派出近30萬部隊進入緬甸與日寇作戰,在付出了10餘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全殲緬甸日軍。此戰中,由美國裝備、訓練的中國遠征軍大放異彩,日寇望風披靡。

2.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外交取得哪些成果

建國第一年,抄我國就與蘇襲聯、東歐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3. 在1954、1955年這兩年新中國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外交兩方面探索上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民主政治):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礎,大會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外交成就):1954年,我國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同兩國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影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1955年周恩來出席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的破壞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和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此次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是1954年日內瓦會議。

4. 日本外相出訪緬甸,此舉是為了什麼

日本外相出訪緬甸,達成了一些協議,主要內容是日本向緬甸提供450日元(29億人民幣)的低息貸款,這主要是為了支援緬甸的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緬甸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同時雙方還同意放寬出入境的限制。

綜合來看,這次日本外相出訪緬甸,主要是為了帶來投資,同時增加交流,相當於和緬甸打個招呼,拉攏一下緬甸,這些都是有目標的。而一個目標可能是想在東南亞國家中樹立一個良好形象。

5. 緬甸怎麼回事誰能講講上次雲南被轟中國與緬甸談話應該說明中國和緬甸關系不壞,可是又經常看見中國人在

果敢即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2011年前稱「緬甸撣邦第一特區」),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是一個以漢族(當地自稱「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首府是老街市。果敢在籍人口約14萬,其中華人占絕大多數,世居緬北的漢族被稱為果敢族,多為明朝末年由於戰亂逃難到此,具有緬甸官方法定少數民族的地位。
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割讓給英屬印度。1948年緬甸獨立,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果敢被正式劃入緬甸。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幾乎完全自治、實質獨立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被撤銷並成歷史,緬甸中央政府繼續扶植白所成為主席。
原因分析:

一、緬甸軍政府方面:

1、目的。加強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控制力,解決地方武裝割據的問題,爭取以丹瑞為首的軍政府勢力在2010年大選中贏得優勢。在1989年協議中果敢作為高度自治的特區,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現實地說除去外交和戰爭權,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且與鄰國簡直渾然一體。這個特區沒有給中央政府帶來什麼好處,世界上不存在哪一個中央政府永遠容忍這樣的特區(即使簽有協議)。

2、時機。明年2010年緬甸進入大選,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活動,對軍政府當局形成很大的壓力,以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為條件招安,避免果敢當局對大選造成影響,同時轉移國內國際對緬甸政治矛盾的注意力。最為關鍵的是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斗,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且在軍事行動之後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善後。在行動之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高調宣布重返東南亞,國會議員吉姆·韋伯訪問緬甸,同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大將秘密會談,其中肯定有美國支持緬甸的行動的內容,而作為交換,緬甸政府給予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減刑和緩刑。

3、實力。近年來緬甸與少數民族武裝妥協贏得和平發展機會,在經濟的帶動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增長,武器裝備得以部分更新。

二、果敢特區方面:

1、內因:緬北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落後地區,2002年底,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中國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通過邊貿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個國中之國」,特區政府領導當然不會讓中央政府幹預分享自己的權利。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利益的分配容易出現問題,彭家聲在果敢影響很大,在果敢做生意的人要按所從事行業和大小都交納一定數額給他,無疑這引起其他領導層人員的不滿。

2、實力對比及環境。果敢同盟軍常年和政府軍周旋,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在同盟軍內部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下,在天時、人和方面喪失優勢,而地利在熟悉當地環境的叛將帶領下,政府軍並非出於劣勢,而且由於分裂在兵員人數、士氣方面的不利影響,彭家聲的同盟軍只能避過政府軍鋒芒撤進山區,保存實力等待外部斡旋。利用東南亞國家和周邊的壓力和中國不希望出現邊境動盪和保護華人利益影響軍政府舉行談判,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三、中國的應對:

1、對中國的利益影響。首先影響邊貿和邊貿城市經濟。果敢特區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可謂與中國唇齒相依、血脈相連。雖然是緬甸的內政,但是很多中國人到果敢做生意,投資巨大,在經濟上、感情上關聯密切,如果處理不好,任由沖突造成大量傷亡和對無辜百姓和投資商人的殘害,無疑這引起國內人民群眾對政府保護海外公民和華人方面的不作為更加不滿。

在國會議員吉姆·韋伯同緬甸軍政府領導人丹瑞大將的秘密政治交換中,由於損害的是緬甸華人的利益,美國當然樂意交換,而且可以惡心中國,順便測試在涉及緬甸內政和華人利益時,中國和緬甸的親密程度。如果有縫隙,美國就以民主、西方投資等等作為誘惑撐大這個縫隙,把中國在緬甸至關重要的石油管道能源戰略布局給斬斷。中國在緬甸巨大的政治、經濟投資將受重創。

2、措施。由於果敢地區主要涉及到邊貿和邊貿城市經濟以及中國公民的投資和人身安全,並沒有涉及到重大的戰略安全(保持和周邊國家的和睦發展、作為重要的能源通道),所以筆者反對採取軍隊越境介入保護那裡的中國公民和華人,這將送給自己一個陷阱,這從根本上損害了中緬的互信,就算把石油管道修好了,能好用嗎?而且與俄羅斯在喬治亞的軍事行動不同,喬治亞侵害的是俄羅斯的底線——格烏不能加入北約,而且事先有一定數量的維和部隊駐扎在阿布哈茲。筆者提倡政府對此事高度關注,保證我國公民和有庇護要求的難民(都是自己兄弟)得到有效的安置,再者向緬甸當局傳達希望看到停火各方和解談判的信號,施加壓力。因為無論是政府軍和彭家聲的同盟軍對抗還是以華(人)制華(人),讓投靠政府軍的白所成等人對抗彭家聲,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是不利於邊境穩定和當地經濟,二是眼看被別人利用,華人打華人嚴重傷害中國人的感情。

6. 奧巴馬對緬甸展開了歷史性訪問,成為首位在位期間出訪緬甸的美國總統。緬甸有什麼值得美國惦記的

為了聯合緬甸遏制中國,這是一種戰略

7. 陳毅元帥訪問緬甸時,曾賦詩一首,其中有「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之句,詩

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故選:A.

8. 緬甸亂很是嗎

是的,緬甸自取得國家獨立以來, 一直存在著多股少數民族地方武裝。

1948年,緬甸自取得國家獨立以來, 一直存在著多股少數民族地方武裝。1961年2月5日成立的克欽獨立軍是數十股民族地方武裝之一,也是比較強大的力量之一。這些民地武雖然有不同的訴求,歷史長短不一,力量大小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割據在緬甸邊境地區,曾長期與中央政府對抗,成為緬甸歷屆政府的棘手問題。

2、沖突可能不利於緬甸就說服歐美國家取消對緬制裁一事所做出的努力。歐盟和美國都以緬甸政府同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達成和平協議作為取消制裁的前提。

3、緬甸政府軍和克欽獨立軍相互指責對方首先採取軍事行動,造成了沖突的升級。《緬甸新光報》3日發表文章,指責克欽獨立軍不斷破壞公路、鐵路運輸,攻擊警察哨所,並表示緬甸軍隊沒有主動發起進攻。

9.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吸取了外國的許多成果,為什麼還要強調它是中國的外交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最初提出開始,就既是指導雙邊談判的原則,也是指導兩國國家關系的原則。這一原則最早是周恩來總理在1953 年12 月 31日接見參加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和印度之間關系問題談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團時提出來的。周恩來總理說:「新中國成立後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兩個大國之間,特別是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這是周總理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這些原則在 1954 年 4 月 29 日談判結束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和印度共和國政府代表團的談判公報》首次公開。公報指出:「雙方一致同意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下進行談判」。同日,周恩來總理致印度總理尼赫魯的賀電中就指出:「中印兩國基於互相尊重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而締結的這個協定使兩國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在新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來。」 同年 6 月底,周恩來總理應邀對印度和緬甸進行國事訪問,在中印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系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而現時存在的恐懼和疑慮,則將為信任感所代替。」在中緬兩國總理的聯合聲明中確認五項原則也是指導中緬關系的原則。中國將同印度、緬甸發展雙邊關系的這一指導原則上升為國際關系的普遍原則,得到中國周邊國家的廣泛認同。1955 年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國家會議通過決議,完全支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0. 2020年美國有沒有官員訪問緬甸

2020年美國有沒有官員訪問點點?現在沒啥去訪問了,都在一些時候也不去訪問什麼了

閱讀全文

與訪問緬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