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德發的科研成果
(1)獨著:《厄普代克中產階級小說的宗教之維》,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
(2)獨著:《西方文學的口語傳承》,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
(3)獨著:《如何走上大學講台——青年教師提高講課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3年。
(4)獨著:《19世紀歐洲作家筆下的拿破崙》,湘潭大學出版社2014年。
(5)獨著:《大學的痛與夢》,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獨著:《用整個的心做大學老師》,湘潭大學出版社2015年。
(7)獨著:《大學教學名師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5年。
(8)主編:《文學名師談教學》,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年。
(9)主編:《從湖湘走向世界——胡良桂與文學理論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 (1)主持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學選講」(2014) 。
(2)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大學教學名師研究」(2010) 。
(3)主持教育部精彩一課「文學的功能」(2015)。
(4)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席勒式英雄研究」(2014)。
(5)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宗教因素」(2009)。
(6)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中產階級史詩——厄普代克長篇小說研究」(2007)
(7)主持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項目「19世紀歐美作家筆下的拿破崙形象」(2010)。
(8)主持湖南省教育廳一般課題「厄普代克長篇小說的倫理指向」(2005)。
(9)主持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項目「青年教師提高講課能力的途徑與方法研究」(2012)。
(10)主持湖南省工會和諧勞動關系研究中心課題「西南聯大的師德及其當下啟示」(2014)。
(11)主持湘潭大學博士博士後專項資金項目「比較文學視野中的厄普代克中產階級小說創作」(2007)。
(12)主持湘潭大學CSSCI青年培育項目「厄普代克女性小說研究」(2007)。
(13)主持湘潭大學「公開示範課」《比較文學》(2014年)。

❷ 周家足的科研成果
在美國數學會(Transactions,Proceedings,ContemporaryMath.),澳大利亞(JournalofAMS),加拿大(CanadianMath.Bulletin),韓國(JournalofKMS),台灣(數學期刊(TaiwaneseMath.Journal),數學集刊()),中國科學(ScienceinChina),數學物理學報(ActaMathematicaScientia),中國數學學報等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在積分幾何運動公式、幾何不等式方面的研究工作1997年獲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1998年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2004年入選貴州省」黔中英傑」.是」美國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評論」評論員.國內外多家數學專業雜志的評審。多次組織並主持國際積分幾何國際會議。多次應邀到英國,法國,韓國,西班牙,台灣,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國內外著名研究院和高等院校講學。作為主要負責人組織並主持2004首屆「國際積分幾何與凸性國際會議(),2006年西南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聯合國際幾何會議。與NYUPolytechnicInstitute的YangDeane教授共同組織並主持2008年首屆中國數學會美國數學會聯合國際會議的.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承擔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貴州省優秀科技人才省長重點基金,主持西南大學科研基金等項目研究.
1956-1974年在貴州省榕江縣度過了童年和部分青年時期,1969年知青下鄉,1972年後當過中、小學代課老師,養路臨時工人等。酷愛足球運動,青年時期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足球代表隊隊員,武漢大學足球代表隊隊員,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1977年武漢地區高校田徑賽跳遠冠軍,國家二級足球裁判員.

❸ 中山大學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973計劃(包括國際重大科學計劃)15項,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共1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類項目58項,理工醫科領域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7項,其中,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研究分別獲中華醫學科學獎一、二、三等獎。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重點及一般項目189項。2011年,學校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1項,立項數在全國高校並列*9。「十一五」以來,全校文科共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210項,其中,2006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6項,2007年獲廣東省2004-200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1項;2009年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8項,廣東省2006-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3項;2011年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5項;2013年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5項,獲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7項。
❹ 江南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堅持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己任,積極參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有內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容重點實驗室、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台8個,針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級平台38個;
建有教育部、外專局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6個及國際聯合實驗室21個;
「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246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0項;
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0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科技創新獎2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
獲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銀獎1項、優秀獎6項,2016年在中國大學專利獎排行榜上並列全國高校第17名;
學校發起並成立了「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現與全國50多個城市及中糧集團、光明乳業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學宿遷產業技術研究院、江南大學(揚州)食品生物技術研究所、江南大學無錫創新設計研究院校地聯合研究院/所3個;
江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獲評5A級大學基金會。
❺ 武漢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72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
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科研亮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亮點?很多啊。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近年在量子信內息、單分子科容學、高溫超導、納米科學、地球環境、生命與健康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關成果先後入選由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世界科技進展」1次、「中國十大科技進展」13次,美國(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量子信息、鐵基超導成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礎研究代表成果(共3項)。
❽ 大學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生產力的意義 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 1.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
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
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
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
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❾ 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誰的科研成果更先進
這兩個學校都屬於中科院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是原來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以培養研究生回為主的。中國科學技答術大學在合肥,是以本科和研究生並重的。兩者各有側重,不好說誰的成果更先進。不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成果基本屬於各研究所的,不屬於大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