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漢朝成果

漢朝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07 11:57:49

① 西漢的成就

西漢的科學技術成就:
1)確切誕生了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可能火葯的誕生也在漢朝;
2)瓷器也在漢朝誕生,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禮物;各種手工藝品在漢朝發展很快;
3)紡織技術得到改良,絲綢等廣泛使用;
4)冶煉技術得到改良,冶鐵工藝已經非常發達(這要感謝張騫出使西域);
5)水利技術得到發展,漢朝治水比較成功,很少有水災;
6)醫學得到長途發展,出現了華佗,張仲景等名醫,中醫已經比較完備,也出現了「動手術」這樣的「西醫」,血液循環原理也被發現,這比歐洲早了將近1000年;
7)包括數學在內的自然科學有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歷法和天文。
8)很多機械原理被廣泛應用,例如軸承,曲軸連桿,轉動變直線運動的裝置等等,這比歐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築學得到完善,據說有了具體的建築規范和標准,就好象現在的國標。

② 漢朝科技方面的五項成就,並說說漢朝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

1)確切誕生了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可能火葯的誕生也在漢朝;
2)瓷器也在漢朝誕生,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禮物;各種手工藝品在漢朝發展很快;
3)紡織技術得到改良,絲綢等廣泛使用;
4)冶煉技術得到改良,冶鐵工藝已經非常發達(這要感謝張騫出使西域);
5)水利技術得到發展,漢朝治水比較成功,很少有水災;
6)醫學得到長途發展,出現了華佗,張仲景等名醫,中醫已經比較完備,也出現了「動手術」這樣的「西醫」,血液循環原理也被發現,這比歐洲早了將近1000年;
7)包括數學在內的自然科學有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歷法和天文。
8)很多機械原理被廣泛應用,例如軸承,曲軸連桿,轉動變直線運動的裝置等等,這比歐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築學得到完善,據說有了具體的建築規范和標准,就好象現在的國標。
原因 是在於本民族對內不斷的創,對外謙虛的學習,才是漢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 漢代的主要科技和文化成就一覽表

漢朝的科學技術領先於世界
漢朝在科學技術,文學,歷史,社會制度,軍事等等各方面都很強,漢朝當時的科學技術已經遠遠領先於世界,有的技術比歐洲領先1000左右.
我覺得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尤其是現代社會;
雖然在冷兵器時代科學技術對軍事的貢獻不多,但當時科學技術對老百姓的生活來說貢獻巨大,也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巨大,這充分說明了漢人的聰明才智,這樣的科學文明在唐朝和宋朝繼續被延續,可惜後來遭到了破壞,沒有繼續發展和創新,基本停滯不前,而後來很多技術傳到了歐洲,這也是導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的原因之一.
漢朝的科學技術成就:
1)確切誕生了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可能火葯的誕生也在漢朝;
2)瓷器也在漢朝誕生,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禮物;各種手工藝品在漢朝發展很快;
3)紡織技術得到改良,絲綢等廣泛使用;
4)冶煉技術得到改良,冶鐵工藝已經非常發達(這要感謝張騫出使西域);
5)水利技術得到發展,漢朝治水比較成功,很少有水災;
6)醫學得到長途發展,出現了華佗,張仲景等名醫,中醫已經比較完備,也出現了「動手術」這樣的「西醫」,血液循環原理也被發現,這比歐洲早了將近1000年;
7)包括數學在內的自然科學有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歷法和天文.
8)很多機械原理被廣泛應用,例如軸承,曲軸連桿,轉動變直線運動的裝置等等,這比歐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築學得到完善,據說有了具體的建築規范和標准,就好象現在的國標.

④ 列舉漢朝文化方面的五項成就

1、思想成就:「龍來鳳文源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繼承和發展了夏商文化的一個部分,是炎黃先祖所尊崇的圖騰。夏朝、商朝之後,龍鳳的形象在華夏民族的心理上越來越偉岸豐彩,詩詞歌賦、器皿飾物無不體現出龍鳳呈祥的吉瑞之象。

2、文學成就: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是這方面的名作。他們的創作突破了大賦原有的體制,對以後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和唐宋時期的散文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 生活成就: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

4、藝術成就:漢代的藝術活動,繼承和發揚先秦多種形式藝術與技術的基礎,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西域與佛教外來藝術的傳入,更豐富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表現出極高的原創性 。

5、科技成就:西漢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絲絮和麻造紙,是紙的遠祖,而東漢時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紙。造紙術成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東漢張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預報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⑤ 漢朝重要的文學成就是什麼

在史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為以後兩千年正史的編纂提供規范。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編寫的《漢書》分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全書體例仿效《史記》,惟改「書」為「紀」,廢「世家」入「列傳」,還開創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漢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斷代史。更是成為了以後歷代王朝撰寫本朝歷史的範本。而兩漢時期其他的史書還有《東觀漢書》、《漢紀》和《吳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准,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 漢代在立國時用無為而治之法,文景時期,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而從漢武帝之後,統治者又確立儒家思想成為了正統思想,並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輔」,即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成為漢武大帝以後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很大。漢宣帝曾有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便是這種思想的精闢闡述。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毀壞的很多文獻書籍,通過漢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和發掘記錄得以重現,包括五經當中的古文尚書,也是這時候發掘整理出來的。漢武大帝採納董仲舒、公孫弘等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經學成為學術主流。由於不同學者對經書的理解與記憶都有偏差,學術也被分為不同流派。宣帝時期,在太學中立學官的,《易》有三家,《書》有三家,《詩》有三家,《禮》有一家,《春秋》有兩家,共十二博士。東漢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東漢晚期,古文經學走向發達,今文經學日益衰微。 漢政府設立樂府,搜集民間詩歌,即為樂府詩,後世的《樂府詩集》《古詩十九首》《玉台新詠》中便搜集了不少漢代樂府詩,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是寫成於漢代末年。賦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張衡的《二京賦》等均為千古傳頌的文學名篇。漢代時期,隸書亦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體,而隸書的出現則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標點符號的雛形。

⑥ 簡述漢代科技進步的主要成就。

西漢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絲絮和麻造紙,是紙的遠祖,而東漢時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紙。造紙術成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東漢張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預報地震的候風地動儀。落下閎等人制定的《太初歷》第一次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
張仲景因《傷寒雜病論》而被尊為中華「醫聖」、中醫之祖。而史書記載華佗更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的醫生。
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及東漢初年的《九章算術》則是數學領域的傑作。其中,《九章算術》是對戰國、秦、漢古代社會創立並鞏固時期數學發展的總結,列有分數四則運算、今有術(西方稱三率法)、開平方與開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數值解法)、盈不足術(西方稱雙設法)、各種面積和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的加減法則、勾股形解法(特別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數的方法)等籌算方法,形成了一個以籌算為中心、與古希臘數學完全不同的獨立體系。
漢代也是中國最早發明瓷器燒造的時代。這個時期還發明了蒸餾法、水力磨坊、現代馬軛和肚帶的原型、漆器、用於冶金的往復式活塞風箱、出現於漢末的獨輪車、水車和吊橋。造船已經採用了防水隔艙、多重桅和船尾柱舵,並且開始使用羅盤。此外,血液循環也是首先在此時發現。兩漢時期,中國的冶煉技術也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鑄錢技術成熟,如三銖錢、五銖錢等。彩繪工藝獨特,如馬王堆所出土的帛書彩繪,各種生活用品齊全,如有「漢代魔鏡」之稱的銅鏡,煮鹽技術也不斷提高,兩漢出現了蒸餾酒,釀酒水平臻於完美。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東漢早期出現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

⑦ 在醫學領域漢朝也取得了輝煌成果,請說出兩項漢朝在醫學領域的成就。

醫聖張仲景完成《傷寒雜病論》、華佗則創立了世界上最早採用的全身麻醉術、出現《神農本草經》這部偉大的葯物學巨著。

閱讀全文

與漢朝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