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測繪法規定測繪成果的副本無償匯交嗎
是的,測繪成果必須交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
❷ 測量成果匯交需做的工作有哪些
做好點之記和成果表交給業主,還有成果交樁單,帶業主單位的人去每個點看一下,簽署一下交樁單,就算完成交接手續了。
❸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張敬斯
(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
摘 要 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是國家重要的檔案資料,是國民經濟建設和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科學研究等的依據和基礎,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本文從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中總結經驗,找出不足,提出建議,旨在為匯交工作提供相關指導性意見,發揮地質資料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存在問題 建議
1 廣東省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現狀
截至2012年3月,我館館藏地質資料共8682宗,涵蓋了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水工環地質勘查、物化遙感地質勘查、地質測繪、地質工程技術、地質科學研究等,包括以紙張和以磁、光碟為存儲介質的電子地質檔案資料兩大類。
2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存在的問題
2.1 紙質材料
2.1.1 文字部分存在的問題
(1)文字報告的扉頁未加蓋形成單位的印章(審批文件未加蓋審批單位的印章)或者未採用原印章。
(2)文字報告未採用線裝訂或膠裝訂,而是採用金屬裝訂。
(3)文字報告未採用雙面列印,缺頁亂頁,頁碼沒有朝外裝訂。
(4)文字報告的目錄沒有與實物一一對應,出現缺章缺節或是跳節跳頁,甚至是章節序號和頁碼錯亂。
(5)正文報告沒有審批、附圖、附表、附件及其他的目錄。
(6)正文報告缺摘要。
(7)單獨成冊的文字報告沒有相應的目錄,附件合訂一冊時沒有細目。
(8)報告性質的附件未單獨成冊,沒有細目。
(9)附圖或過厚的附件、附表與正文合訂一冊。
(10)采礦許可證、探礦許可證、委託書等沒有原樣掃描並整飾干凈。
(11)缺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地質檔案文件目錄和匯交地質資料涉密情況登記表等。
(12)電子登記表填寫不規范,如電子文檔說明裡面沒有說明圖件採用何種制圖軟體,制圖軟體所需的系統庫、漢字型檔和字體線型庫的存放位置。
2.1.2 附圖部分存在的問題
(1)附圖缺圖簽,或是圖簽信息不完整。
(2)附圖圖名(比例尺)、圖簽圖名(比例尺)、正文附圖目錄中的圖名(比例尺)三者不一致。
(3)附圖實圖、圖例內容缺失、缺色,實圖與圖例不一致(主要是顏色和岩性)。
(4)附圖中的一些數據和符號,因字體過小而造成模糊不清,甚至是數據重疊導致無法閱讀。
(5)附圖採用糨糊、膠水或雙面膠拼接。
(6)附圖未按規定比例印刷。
(7)附圖印刷質量不過關,甚至採用復印圖、曬藍圖和水彩圖。
2.2 電子文件
2.2.1 文字部分存在的問題
2.2.1.1 排版方面
頁碼混亂,特別是插入整頁圖版(照片、圖、表格)時,頁碼變得不連續或者頁碼出現重復;插圖或插照出現遺漏、放錯位置、與文字重疊在一起的情況;插圖、插表、插照顯示方向不正立;有的電子文檔沒有去除修訂標記,導致文字不居中。
2.2.1.2 色彩方面
主要出現在插圖和圖版上,如電子文件中的圖版為彩色,但是紙質資料中的圖版則為黑白,或是紙質圖片與電子圖片顏色相差太遠。
2.2.1.3 內容方面
紙質和電子文件的內容無法一一對應,如紙質資料中文字描述是完整的,但在電子文件中卻缺少了其中一段;或者是電子文件能夠正常瀏覽閱讀,但紙質資料缺少一頁;插入的插圖、圖版數據不清晰;電子文件中的目錄不是用 word 自動生成,而是人工錄入的,或者雖然用 word 自動生成,但頁碼與實際內容頁碼不符;審批類文件、部分附件類文件及其他類文件掃描後未進行編輯和整飾。
2.2.2 附圖部分存在的問題
(1)圖件的製作不符合國家或國土資源部的制圖標准(如:第四紀沒有採用黃色,或是同一種地質體採用兩種顏色),或者出現紙質圖件、附圖源電子文件、附圖存檔電子文件三者在顏色、圖案上不一致。
(2)附圖源電子文件缺少矢量化數據文件及相應的系統庫、漢字型檔和字體線型庫;所附系統庫、漢字型檔和字體線型庫與所交圖件不匹配,導致源電子文件無法正常瀏覽或與存檔電子文件不一致。
(3)附圖存檔電子文件在打開時找不到任何信息,查看電子文件的屬性,其容量很小,可能是因為轉換時出了問題。
(4)附圖電子文件缺少圖名、圖號、順序號或比例尺;附圖電子文件與紙質圖件的圖名、圖號、順序號或比例尺不一致。
(5)所匯交的源電子文檔不是最終的矢量文件。
(6)存檔電子文件附圖清晰度差,解析度達不到 300dpi。
(7)用制圖軟體製作的圖件在轉換成光柵圖件時,存在丟色或嚴重偏色現象,附圖源電子文件、存檔電子文件與紙質圖三者顏色不一致。
2.2.3 附表部分存在的問題
(1)用 word 製作的附表中續表缺少表頭,表名未用標題命令定義,未用 word 自動生成目錄;使用excel 製作的附表未在工作表標簽用其表名的簡稱來命名。
(2)附表的目錄與實際附表的表序號、表名和頁碼不一致;附表內的數據電子文件和紙質材料不一致。
2.2.4 存檔電子文件存在的問題
主要是格式轉換後出現的問題:①插圖、插照不能正常顯示;②缺字、缺頁、缺數據;③版面縮小;④沒有書簽。
2.2.5 電子登記表和載體外標簽存在的問題
(1)電子文件中缺少電子文件登記表和載體外標簽,或者電子文件登記表載體外標簽未採用製作軟體直接生成而是使用 word 文檔直接錄入。
(2)電子文檔說明一欄,未按規定做說明,有的做了說明但是不正確。例如沒有標注附圖源電子文件所用制圖軟體的版本及其對應的系統庫,或是說明文件中有系統庫文件,但在源電子文件中卻沒有。
(3)沒有標注電子文檔製作的環境或所用軟體的版本。
(4)審批類文件的文件題名錄入不正確(如缺少審批文號;無審批文號的,未以審批機構簡稱和審批形式作為文件題名)。
(5)附圖類文件目錄中,缺附圖的圖號—順序號,圖名不完整,比例尺未用漢字表示。
(6)文件題名中的上、下角標不符合標准要求。按照規定:以符號「^」表示上角標;以符號「ˉ」表示下角標。角標後有非角標內容時用符號「–」表示。如Ⅲ 2E+B Ⅱ表示為:「Ⅲ ^2ˉ(E+B)– Ⅱ」。
3 匯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匯交不及時
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地質資料匯交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匯交地質資料。但部分地質資料匯交人意識淡薄,未認識到向國家匯交成果地質資料是其法定的義務,往往到了需要地質資料匯交憑證時才想起匯交地質資料;或是匯交人認為不匯交地質資料是保護自身權益的一種手段。
3.2 返工效率低、效果不明顯
一是各匯交人對不合格退回修改的地質資料不能及時修改好並重新匯交;二是各匯交人匆匆忙忙修改後再次匯交,導致漏改或出現新的問題;三是通知各匯交人返工,卻長時間未來領取資料回去返工,造成資料積壓。
3.3 部分匯交人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
部分匯交人認為地質資料匯交是一項很簡單的工作,只需將地質工作的成果稍作整理即可,但事實上遠遠達不到地質資料匯交的要求。不少單位的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採用項目誰負責誰匯交的模式,並未安排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人員統一匯交地質資料,造成地質資料質量參差不齊,問題五花八門。此外,有的匯交人主要考慮其單位的發展和經濟效益,對地質檔案資料管理這類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工作不夠重視,認為「地質資料匯交」就是只要把地質資料送到館藏單位即可;不少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人員把未經檢查的地質資料直接匯交,大大增加了館藏單位驗收人員的檢查工作量。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作出如下建議。
4 建議
4.1 不斷完善匯交制度,健全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法制體系
新時期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因法規不適應、不配套而產生了許多問題,導致不少匯交人擔心成果資料外借後,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因而推遲或不匯交資料。建議盡快出台地質資料匯交規范,使各匯交人依照規范製作成果地質資料,同時館藏單位的驗收工作也變得有據可依。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的作用,對未在規定時間匯交地質資料或者未按要求匯交地質資料的,給予相應的處罰。
主管部門應對按時匯交地質資料並且匯交質量優秀的單位、個人予以表揚,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對匯交質量差、返工次數多、返工周期長的單位予以通報。另外,還可以將地質資料匯交情況納入各單位年度考核。
4.2 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培訓,建立上崗責任制
由於基層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製作人員常常存在「專業知識缺乏」「流動較快」「兼職過多」以及新老人員交接不力和接替人員不熟悉業務等狀況,因而定期、有效地開展崗位培訓,實行地質資料匯交人員考核上崗制度,就成為了社會的迫切需要。
定期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製作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宣傳新的規章制度,指出匯交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強調匯交的注意事項,促進相關人員的溝通交流,以提高其業務綜合能力。
地質資料匯交驗收人員也要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針對匯交驗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使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再上新台階。
4.3 各匯交人要做好地質資料的自查工作,嚴格執法,發揮匯交人的作用
自查工作的內容包括:地質資料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配備了專職的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是否有資料庫房和必備的硬體設施,地質資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按《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管理涉密地質資料。
做好自查工作是提高地質資料匯交合格率的重要保障,各單位領導要督查指導本單位的地質資料檢查工作,形成檢查報告,提出相關整改措施,狠抓落實,不斷提高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水平。
❹ 按照合同約定,不向第三方提供受委託完成的測繪成果與匯交制度是一回事嗎
該作品著作權由受託人享有。
《著作權法》第17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約定。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❺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詳細內容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修訂通過 2002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5號公布
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
第三章基礎測繪
第四章界線測繪和其他測繪
第五章測繪資質資格
第六章測繪成果
第七章測量標志保護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測繪,是指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採集、表述以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
第三條
測繪事業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的基礎性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
第四條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測繪工作的行政部門(以下簡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
軍隊測繪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軍事部門的測繪工作,並按照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管理海洋基礎測繪工作。
第五條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
第六條
國家鼓勵測繪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測繪水平。
對在測繪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七條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必須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批准,並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從事測繪活動,必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依法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進行,並不得涉及國家秘密和危害國家安全。
第二章 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
第八條
國家設立和採用全國統一的大地基準、高程基準、深度基準和重力基準,其數據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會商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九條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地心坐標系統和重力測量系統,確定國家大地測量等級和精度以及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體規范和要求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制定。
在不妨礙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確有必要採用國際坐標系統的,必須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條
因建設、城市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大城市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他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應當與國家坐標系統相聯系。
第三章 基礎測繪
第十一條
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國家對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
本法所稱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第十二條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基礎測繪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基礎測繪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後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
軍隊測繪主管部門負責編制軍事測繪規劃,按照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編制海洋基礎測繪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
國務院發展計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全國基礎測繪年度計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計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年度計劃,並分別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國家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測繪給予財政支持。
第十五條
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定期進行更新,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及時更新。
基礎測繪成果的更新周期根據不同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
第四章 界線測繪和其他測繪
第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界線的測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相鄰國家締結的邊界條約或者協定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國界線標准樣圖,由外交部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第十七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自治州、縣、自治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的標准畫法圖,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和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第十八條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全國地籍測繪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籍測繪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地籍測繪規劃,組織管理地籍測繪。
第十九條
測量土地、建築物、構築物和地面其他附著物的權屬界址線,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權屬界線的界址點、界址線或者提供的有關登記資料和附圖進行。權屬界址線發生變化時,有關當事人應當及時進行變更測繪。
第二十條
城市建設領域的工程測量活動,與房屋產權、產籍相關的房屋面積的測量,應當執行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的測量技術規范。
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資源開發和其他領域的工程測量活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的工程測量技術規范進行。
第二十一條
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必須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第五章 測繪資質資格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實行測繪資質管理制度。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測繪資質證書後,方可從事測繪活動:
(一)有與其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有與其從事的測繪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裝備和設施;
(三)有健全的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四)具備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測繪資質審查、發放資質證書,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規定。
軍隊測繪主管部門負責軍事測繪單位的測繪資質審查。
第二十四條
測繪單位不得超越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從事測繪活動或者以其他測繪單位的名義從事測繪活動,並不得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從事測繪活動。
測繪項目實行承發包的,測繪項目的發包單位不得向不具有相應測繪資質等級的單位發包或者迫使測繪單位以低於測繪成本承包。
測繪單位不得將承包的測繪項目轉包。
第二十五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六條
測繪人員進行測繪活動時,應當持有測繪作業證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妨礙、阻撓測繪人員依法進行測繪活動。
第二十七條
測繪單位的資質證書、測繪專業技術人員的執業證書和測繪人員的測繪作業證件的式樣,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定。
第六章 測繪成果
第二十八條 國家實行測繪成果匯交制度。
測繪項目完成後,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屬於基礎測繪項目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項目的,應當匯交測繪成果目錄。負責接收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出具測繪成果匯交憑證,並及時將測繪成果副本和目錄移交給保管單位。測繪成果匯交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編制測繪成果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九條
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保障測繪成果的完整和安全,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和提供利用。
測繪成果屬於國家秘密的,適用國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對外提供的,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審批程序執行。
第三十條
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有關部門在批准立項前應當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有適宜測繪成果的,應當充分利用已有的測繪成果,避免重復測繪。
第三十一條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前款規定之外的,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
測繪成果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積、長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會商後,報國務院批准,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編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載地圖的管理,保證地圖質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國家版圖意識。
第三十四條
測繪單位應當對其完成的測繪成果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測繪成果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七章 測量標志保護
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不得侵佔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
本法所稱永久性測量標志,是指各等級的三角點、基線點、導線點、軍用控制點、重力點、天文點、水準點和衛星定位點的木質覘標、鋼質覘標和標石標志,以及用於地形測圖、工程測量和形變測量的固定標志和海底大地點設施。
第三十六條
永久性測量標志的建設單位應當對永久性測量標志設立明顯標記,並委託當地有關單位指派專人負責保管。
第三十七條
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避開永久性測量標志;確實無法避開,需要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的,應當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涉及軍用控制點的,應當徵得軍隊測繪主管部門的同意。所需遷建費用由工程建設單位承擔。
第三十八條
測繪人員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必須持有測繪作業證件,並保證測量標志的完好。
保管測量標志的人員應當查驗測量標志使用後的完好狀況。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測量標志的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檢查、維護永久性測量標志。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測量標志保護工作。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經批准,擅自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
(二)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採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經批准,在測繪活動中擅自採用國際坐標系統的;
(二)擅自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測繪資質證書,擅自從事測繪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測繪成果,並處測繪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以欺騙手段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從事測繪活動的,吊銷測繪資質證書,沒收違法所得和測繪成果,並處測繪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測繪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測繪成果,處測繪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測繪資質證書:
(一)超越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從事測繪活動的;
(二)以其他測繪單位的名義從事測繪活動的;
(三)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從事測繪活動的。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測繪項目的發包單位將測繪項目發包給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測繪單位或者迫使測繪單位以低於測繪成本承包的,責令改正,可以處測繪約定報酬二倍以下的罰款。發包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測繪單位將測繪項目轉包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測繪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測繪資質證書。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測繪執業資格,擅自從事測繪活動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不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責令限期匯交;逾期不匯交的,對測繪項目出資人處以重測所需費用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對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暫扣測繪資質證書,自暫扣測繪資質證書之日起六個月內仍不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吊銷測繪資質證書,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測繪成果質量不合格的,責令測繪單位補測或者重測;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直至吊銷測繪資質證書;給用戶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編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載的地圖發生錯繪、漏繪、泄密,危害國家主權或者安全,損害國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的;
(二)侵佔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的;
(三)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的;
(四)在測量標志佔地范圍內,建設影響測量標志使用效能的建築物的;
(五)擅自拆除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使用效能,或者拒絕支付遷建費用的;
(六)違反操作規程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造成永久性測量標志毀損的。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測繪成果和測繪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限期離境;所獲取的測繪成果屬於國家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批准,擅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
(二)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資、合作,擅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從事測繪活動的。
第五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降低資質等級、暫扣測繪資質證書、吊銷測繪資質證書的行政處罰,由頒發資質證書的部門決定;其他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本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的責令限期離境由公安機關決定。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其他好處或者玩忽職守,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單位核發測繪資質證書,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四條
軍事測繪管理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規定。
第五十五條
本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❻ 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匯交與保管
第六條中央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地方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使用其他資金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第七條測繪成果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目錄。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等。
第八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資、合作,經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測繪成果歸中方部門或者單位所有,並由中方部門或者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由其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第九條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自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後,出具匯交憑證。
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范圍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編制測繪成果資料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確保測繪成果資料的安全,並對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實行異地備份存放制度。
測繪成果資料的存放設施與條件,應當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十二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保管測繪成果資料,不得損毀、散失、轉讓。
第十三條測繪項目的出資人或者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其獲取的測繪成果的安全。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的條例全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測繪成果的管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測繪成果的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測繪成果的匯交、保管、利用和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審核與公布,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測繪成果,是指通過測繪形成的數據、信息、圖件以及相關的技術資料。測繪成果分為基礎測繪成果和非基礎測繪成果。
第三條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以下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測繪成果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成果工作。
第四條匯交、保管、公布、利用、銷毀測繪成果應當遵守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保障測繪成果的安全。
第五條對在測繪成果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人民政府或者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中央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地方財政投資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使用其他資金完成的測繪項目,由測繪項目出資人向測繪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資料。
第七條測繪成果屬於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副本;屬於非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匯交目錄。測繪成果的副本和目錄實行無償匯交。
下列測繪成果為基礎測繪成果:
(一)為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的天文測量、三角測量、水準測量、衛星大地測量、重力測量所獲取的數據、圖件;
(二)基礎航空攝影所獲取的數據、影像資料;
(三)遙感衛星和其他航天飛行器對地觀測所獲取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資料;
(四)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五)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等。
第八條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資、合作,經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測繪活動的,測繪成果歸中方部門或者單位所有,並由中方部門或者單位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測繪活動的,由其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
第九條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自測繪項目驗收完成之日起3個月內,向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匯交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後,出具匯交憑證。
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范圍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應當將其移交給測繪成果保管單位。
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編制測繪成果資料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十一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配備必要的設施,確保測繪成果資料的安全,並對基礎測繪成果資料實行異地備份存放制度。
測繪成果資料的存放設施與條件,應當符合國家保密、消防及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第十二條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保管測繪成果資料,不得損毀、散失、轉讓。
第十三條測繪項目的出資人或者承擔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其獲取的測繪成果的安全。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推進公眾版測繪成果的加工和編制工作,並鼓勵公眾版測繪成果的開發利用,促進測繪成果的社會化應用。
第十五條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有關部門在批准立項前應當書面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0日內,向徵求意見的部門反饋意見。有適宜測繪成果的,應當充分利用已有的測繪成果,避免重復測繪。
第十六條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軍隊測繪主管部門,依照有關保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測繪成果的秘密范圍和秘密等級。
利用涉及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開發生產的產品,未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保密技術處理的,其秘密等級不得低於所用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
第十七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利用屬於國家秘密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提出明確的利用目的和范圍,報測繪成果所在地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測繪成果的秘密等級、保密要求以及相關著作權保護要求。
第十八條對外提供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應當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的審批程序,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前,應當徵求軍隊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十九條基礎測繪成果和財政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除前款規定外,測繪成果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測繪成果。
依法有償使用測繪成果的,使用人與測繪項目出資人應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條測繪成果涉及著作權保護和管理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建立以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的信息系統,應當利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二條國家對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實行統一審核與公布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三條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包括:
(一)國界、國家海岸線長度;
(二)領土、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面積;
(三)國家海岸灘塗面積、島礁數量和面積;
(四)國家版圖的重要特徵點,地勢、地貌分區位置;
(五)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商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實體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積、長度等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四條提出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建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議材料。
對需要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審核意見,並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會商後,報國務院批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五條國務院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以公告形式公布。
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等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應當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接收匯交的測繪成果副本或者目錄,未依法出具匯交憑證的;
(二)未及時向測繪成果保管單位移交測繪成果資料的;
(三)未依法編制和公布測繪成果資料目錄的;
(四)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及時進行處理的;
(五)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匯交測繪成果資料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測繪成果保管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測繪成果資料的保管制度管理測繪成果資料,造成測繪成果資料損毀、散失的;
(二)擅自轉讓匯交的測繪成果資料的;
(三)未依法向測繪成果的使用人提供測繪成果資料的。
第二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據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建立以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利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
(二)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三)在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使用未經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第三十條法律、行政法規對編制出版地圖的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一條軍事測繪成果的管理,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本條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989年3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❽ 匯交測繪成果目錄和副本的方式是( )。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測繪成果匯交的無償性,《測繪成果管理條例》規定了測繪成果目錄或者副本實行無償匯交的制度。
❾ 匯交測繪成果目錄和副本的方式是( )。
A
《測繪成果管理條例》規定了測繪成果目錄或者副本實行無償匯交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