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航空成果展

航空成果展

發布時間:2021-07-07 09:44:54

❶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航空航天科技成果

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重173公斤,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為68.5度,繞地球一周需時114分鍾。衛星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衛星運行的情況良好,各種儀器工作正常,遙測儀器不斷發回各種數據。衛星發射成功是中國發展空間技術的良好開端1986年2月1日,中國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1988年9月7日,中國用「長征4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1990年4月,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成功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
2000年12月2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 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16日安全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航天英雄。
2007年4月14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2009年4月1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2009年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入組網高峰期,預計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並傳回月球拍攝照片和有關探測數據,標志著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本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承擔著「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與分布」、「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等4大科學探測任務;經過8次變軌後,11月7日,衛星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11月26日,拍攝的第一張月球照片公布;12月9日,首張月球三維立體圖片公布。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❷ 首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在北京舉辦盛況如何

首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6月13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作為民航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本屆展覽為期3天。

民航局主辦的民航科教創新高端對話會在北京展覽館報告廳召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發表了講話,並為民航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主要完成人頒發證書,為首批民航重點實驗室、民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航科技創新「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授牌。

馮正霖在此間指出,創新是世界大勢所趨,是國家命運所系,是行業發展所急。中國民航要以民航強國建設為目標,正確認識科技對民航強國的引領作用,切實增強科教創新的緊迫感;正確認識教育對民航強國的基礎作用,切實增強科教創新的使命感;正確認識人才對民航強國的支撐作用,切實增強科教創新的責任感。

統計數字顯示,近5年來,民航科教投入累計近100億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

❸ 列舉50年代以來人類在航天航空方面取得的成果

我國的航空事業成果:
從2003年起我國多次進行載人航天實驗,楊利偉成為第一個飛入太空的中國人,翟志剛成為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中國人;
月球探測,我國先後兩次發射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成功對月球表面進行了探測,在不久地將來,還會登上月球.
美國的
從1961年至1984年底,美國先後實現了5項載人航天計劃,完成46次載人航天,耗費約500億美元.1961年5月A.B.謝潑德乘「水星」號飛船首次完成軌道飛行.1961年9月組建約翰遜航天中心,它的任務是設計和製造載人飛船,選拔和訓練宇航員.印年代實現了「水星」計劃、「雙子星座」計劃和「阿波羅」工程.通過前兩項計劃,解決了載人上天和返回的問題,試驗了飛船的軌道機動、交會、對接和宇航員出艙活動等技術,為實施「阿波羅」工程奠定了基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先後有6艘「阿波羅」號飛船完成了月球航行,12名航天員在月面上進行了科學考察.70年代美國重點實行兩項計劃:『『天空實驗室」計劃和太空梭工程.1973.1974年間以「天空實驗室」為空間活動基地,先後有3批宇航員乘「阿波羅」號飛船上去工作,開展了生物學、天文學、地球資源勘測和生產工藝方面的實驗.太空梭於1972年開始研製,1981年4月首次試驗,1982年11月投入使用.

俄羅斯的:
1961年4 月12日, 前蘇聯成功地將航天員加加林送入地球軌道, 在世界上實現了首次載人航天, 開創了人類進入太空和開發利用宇宙的新紀元.前蘇聯共發展了五個型號的載人飛船和兩個型號的軌道站, 此外還有兩個型號的貨運飛船.
等等

❹ 中國七十周年航天航空事業偉大成就有哪些急用💦

太空中有200多顆衛星是中國的,數量僅次於美國,這是70年來最偉大的成就的典型代表。探月飛船和月球車在月球上的行走自如、載人飛船和中國宇航員出艙在太空中展示國旗,也都是偉大的成就。至於飛機,運20大型運輸機、C919客機、ARJ21客機、蛟龍水上飛機、殲20隱身戰機、殲15艦載機、殲10系列飛機,加上洲際運載導彈、反衛星武器、高超聲導彈、北斗導航系統等眾多的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都構成了中國70年來在航天航空方面從在全球「微不足道」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三的穩定地位的成就。

❺ 2020年的航空航天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始於1956年。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中文名
中國航天事業
外文名
China's space instry
所屬學科
航空航天
相關概念
長征火箭、載人航天
開始時間
1956年
快速
導航
神舟號

嫦娥號

空間站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北斗導航系統

通信衛星

氣象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

反衛星武器
概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顯示,2011年至今,中國航天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新一代的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相繼首飛成功,使中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中國運載火箭成功升級換代,擎起邁向航天強國的中國力量。
一組數據顯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1個100次發射歷時37年,成功率93%;第二個100次發射僅歷時7年,成功率98%。發射周期從60天縮減到不到20天。這表明我國火箭設計、製造及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製模式開啟信息化時代。
近五年來,從神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到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與天舟貨運飛船組成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試運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空間實驗室階段「成功首飛、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順利補加、成果豐碩」的既定任務目標,取得了重要的創新成果和寶貴經驗。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中國航天創建60餘年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隨著未來中國對重型火箭、無毒無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運輸火箭等關鍵技術的不斷攻關,中國進入空間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將越發輕快。
航天事業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空間技術,也就是各種火箭、衛星、飛行器的製造和發射技術等;二是空間應用,是讓航天技術產生實際應用,比如提供

❻ 中國最近火箭航空成果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三月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五月二十六日,成航委負責組織導彈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就發展中國導彈事業向中央報告,提出對導彈的研究採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外國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十七日,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國防部制訂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發展規劃綱要。
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中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進行有關學術活動。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科學家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成立了「五八一小組」,議定建立三個設計院落。八月,第一設計院成立。十一月,遷往上海,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開始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失敗。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際航行長遠規劃。
年四月二十九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國自行研製的中近程火箭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
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託,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主席等領導人於「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製人員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於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遠程火箭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式,獲得成功。
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六月十日,在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准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二十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這次為期兩周的試驗共發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年四月七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
一九九○年七月十六日九時四十分,中國新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枚火箭是由中國新建的大型航天發射設施發射升空的,同時還為巴基斯坦搭載發射了一顆小型科學試驗衛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時二十三分,中國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國第一座海事衛星地面站通過驗收。它的建成填補了中國高科技的一項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長二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具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中國航天史創下九項第一。
這九項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中程導彈。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國第一次導彈攜帶核彈頭的「兩彈結合」發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國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衛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衛星搭載服務。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這里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成功發射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一九九二年啟動實施,短短四年時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成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該中心地處起源於祁連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勢平坦,多屬戈壁和沙漠。自然環境惡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最低氣溫攝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氣溫四十二點八度。
神舟一號
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
亮點:考核了飛船5項重要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調姿和制動、升力控制、防熱和回收著陸。
神舟二號
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
亮點: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它的各項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
神舟三號
首次裝載了模擬人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
亮點:搭載了一個特殊乘客「模擬人」,這套擬人載荷系統可以模擬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時的多種重要生理參數。還完善了回收過程安全著陸技術。
神舟四號
達到可以載人的程度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
亮點: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還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神舟五號
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男)
亮點:首位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成為繼蘇/俄、美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
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男) 聶海勝(男)
亮點: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中國第一次將兩名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以神舟六號任務的完成為標志,中國已經跨入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計劃。
神舟七號
我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發射時間: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男) 劉伯明(男) 景海鵬(男)
亮點:翟志剛進入太空。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
天宮一號
安裝對介面的太空實驗艙
發射時間:2011年9月29日
亮點:與中國此前發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宮一號不再是一葉孤舟,它安裝了幾個對介面,入軌後等待神舟系列飛船對接,最終組裝成一個能容納三名宇航員工作和生活的空間站雛形。神舟八號
與天宮一號首次交會對接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1日
亮點: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神舟九號
我國首次載有女航天員的飛船
發射時間:2012年6月16日航天員:景海鵬(男 第二次飛天) 劉旺(男) 劉洋(女)
亮點:劉洋成為中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未來,隨著載人交會對接的成功,中國將完全掌握載人航天三大關鍵性基礎技術。
我國下一步將發射神舟十號飛船,再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預計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

❼ 航空航天的成果對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

主要是因為航空航天的能力與軍事密切相關,就是這個作用。

目前的航天能力相當於當年的核武器,具有威懾力,不具備實質意義。

❽ 建國以來我國航空成就有哪些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軌道,宣告中國進入航空時代。
經10多年努力,根據航天需要,我國成功研製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四種系列火箭,後又發展九種型號的火箭。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號乘坐楊利偉,開創中國航天新時代,2005年「神舟」六號將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2008年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乘載「神舟七號」圓滿完成航天任務,邁出中國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和美國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嫦娥一號」是航天事業另一壯舉,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升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

❾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有哪些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一、1999年11月20日發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飛行1天。「神舟」一號是不載人的試驗性飛船。這是「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首次研製型飛行試驗,主要目的是考核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二、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第二艘無人飛船「神舟二號」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我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三、002年3月25號晚上10時15分,我國研製的「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晚上10時15分,火箭點火升空,「神舟」三號飛船疾速向太空飛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絢麗的軌跡。10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四、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飛船總長約7.4米,最大直徑2.8米,總質量7794公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專家稱,「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航空航天成就五、200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神舟-5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航天事業

閱讀全文

與航空成果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