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理解中央三號文件提出的協商民主
要健全社會協商對話制度。黨的十八大提出,通過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健全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就要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行業協會等職能作用,完善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完善信訪工作機制,落實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回訪、聯系群眾制度,暢通公民利益表達渠道,深入了解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尋求不同利益的交匯點,以獲得群眾普遍認同,取得群眾支持和擁護。
要完善人民政協制度。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是協商民主在我國發揮作用的重要機構和重要渠道。完善人民政協制度,是發展協商民主的現實需要。首先,要合理設置界別,不斷擴大團結面,最大限度地吸納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代表,增強人民政協的包容性。其次,要完善政協委員產生方式,加強對政協委員推選的管理,不斷提高政協委員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完善人民政協開展協商民主的形式、內容和程序,進一步明確協商什麼、與誰協商、怎樣協商、協商成果如何運用等具體要求,促進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由於基層民主協商更具有包容性、平等性、透明性的特點,開展基層民主協商也更具有特殊意義。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民會議、居民會議、社區代表會議、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協商制度,拓寬協商的范圍和途徑,豐富協商的內容和形式,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⑵ 重慶談判取得什麼成果 意義何在
重慶談判的舉行和雙十協定的簽訂,表明國民黨方面承認了中共的地位,承認了各黨派的會議,使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了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
把國共兩黨的合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戰後中國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時也為國共兩黨關系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和平建國綱領曾作為制憲國民大會之前國民政府的施政基礎,並成為中華民國憲法基本國策部分的藍本。
(2)協商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教訓:盡管重慶談判的政治鬧劇本質和它註定破產的歷史結局,幾乎毫無正面意義可言,但是,它畢竟公開提出和論列的三條原則,即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法化,卻是中國從1911年到1945年間政治教訓的真實總結。
應當承認,自從孫中山所提「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來,自從抗戰以來,重慶談判中兩黨公開倡言和認同的「三化」,是對中國幾十年深重災難的沉痛反思,是中國社會對兩黨兩軍的天然要求,是中國真正走向和平、民主、憲政和現代化的必備前提。
⑶ 如何建立健全立法協商的成果運用和反饋機制
大連理工大學
專科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船舶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公共事務管理、工商企業管理
"本科
(學位)"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土木工程(道橋方向)、網路工程、傳播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與製造及其自動化(起重機械方向)、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互聯網營銷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⑷ 基層協商民主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一)豐富協商內容,緊扣基層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緊緊圍繞基層黨政中心工作,選取關系基層改革發展的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就黨和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產業結構的布局和調整、重大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進行協商,確保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圍繞基層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就基層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文化體育、村鎮規劃、社區建設、公共預算的支出使用、公共項目的配套建設、集體資產的收益分配等進行協商,做到察民情、傳民聲、解民憂、聚民心,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要緊緊圍繞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重大問題,就黨務公開、黨員隊伍建設、黨員權利保障、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和創新等黨內事務進行協商,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民主化程度,努力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
(二)創新協商形式,不斷激發黨內基層民主的創造活力。近年來,黨的基層組織創造了豐富多樣的協商形式,比如浙江台州溫嶺的黨內民主懇談、江蘇省常州市鍾樓區南大街街道的民主議事決策等,都促進了黨內基層民主生活的活躍。一是不斷完善會議協商。既要繼承和完善基層黨組織的黨員大會、支部會議、民主生活會、理論學習會、情況通報會等傳統形式開展協商,又要進一步探索「民主議事會」、「民主懇談會」、「黨員談心會」等新形式,打造新的工作載體。二是積極開展專題協商。選擇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靈活設置若干專題開展協商,拓寬協商的空間和領域。三是探索開展對口協商。組織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學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等開展協商,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四是創新開展決策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之中,未經協商的重要決策原則上不提交基層黨組織通過實施。五是大力開展網路協商。適應信息化、網路化迅猛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網路信息技術,探索黨員網路論壇、網路社區、網路信箱等形式,構建網上黨內基層協商民主新陣地。
(三)規范協商程序,完善黨內基層民主的運行機制。第一,科學設置協商議題。一般應由基層黨委或黨支部根據年度工作要點提出,並聽取黨員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報黨委或支部會議研究確定,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第二,認真做好協商的籌備工作。根據協商議題制定年度協商計劃,確定參與協商的人員,圍繞協商議題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座談研討等。第三,精心組織協商活動。按照協商計劃要求,組織黨員、群眾以及基層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協商活動,積極建言獻策,深入協商議政。第四,做好協商成果的整理報送工作。協商意見、建議經匯總整理後,以會議紀要、情況報告等形式報送黨政相關部門參閱辦理。第五,加強協商意見的辦理反饋。協商成果經基層黨委或黨組織研究後,交相關部門辦理,明確辦理時限,加強督辦落實。
⑸ 說說這次談判的取得了什麼成果
您沒說明那次談判,宏觀講談判的目的是共贏,只要能在愉快中就有結果.
⑹ 對政治協商成果的處理有哪些規定
《共同綱領》除序言外,分為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條。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結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建立,規定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它確認「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它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為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宣布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進行土地改革;並且規定了新中國的各項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由於它所規定的是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及各項基本政策,並且由於它是由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因此,盡管它還不是一部正式的憲法,但不管從內容上還是從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國家憲法的特徵,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它是建國初期團結全國人民共同前進的政治基礎和戰斗綱領,對於鞏固人民政權,加強革命法制,維護人民民主權利,以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它的許多基本原則在制定1954年憲法時都得到了確認和進一步發展,因而在我國憲政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⑺ 各黨派各階級在大會上協商的成果有哪些這次會議在我國形成什麼政治制度
各黨派各階級在大會協商的成果是形成了以中國共產黨為主體領導下的多黨派合作機制。制定了民主政治協商制度。
⑻ 中美談判最新成果釋放什麼信號
按照新華社發布的中方聲明,6月2日-3日,劉鶴副總理帶領的中方團隊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美方團隊,在釣魚台國賓館進行了磋商。新華社的通稿不長,但信息量非常大,至少釋放了三個意味深長的重磅信號。
信號三,請注意,不打貿易戰是前提。
這一點,新華社通稿說得非常清楚:
中美之間達成的成果,都應基於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
義正言辭、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1、所有成果,前提就是不打貿易戰;
2、如果美方不停手,那所有成果一風吹。
為什麼要這么強調,是因為對於美國政府的公信力,外界是有疑慮的!
要知道,上次華盛頓磋商,中美顯然在停止貿易戰上達成了默契。不然,美國財長姆努欽也不會宣布,雙方同意停打貿易戰。但5月29日,白宮突然發表聲明,宣稱仍將對500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具體商品清單將在6月15日公布,關稅將在此後不久施行。
我們可以認為,這不過是美國在揮舞大棒,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的談判策略。但這種突兀的舉動,卻難免讓外界產生疑慮,中美貿易戰,到底要不要停戰;美國財長說了不算,那白宮說了還會不會變卦?
所以,這一次,中方態度非常明確: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
這是一個堅定的立場。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國也確實不希望中美關系生變。但中國是有底線的,中方也確實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捍衛中國人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