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宋朝婉約派的成果

宋朝婉約派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07-06 19:17:49

1. 我國古代第一位女詞人,宋代婉約派中成就最高者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右()等.

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女詞人。 許穆夫人,姬姓,衛公子頑和宣姜的女兒.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 據《詩經》記載,其中的《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即許穆夫人作品。
李清照
宋代婉約派中成就最高者是(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
蘇軾
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2. 宋代婉約詞派成就最高者女詞人是誰

你好!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偉大的詩人。能「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詞派。
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是女詞人「李清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3. 宋代婉約派中成就最高的是誰

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所謂「雅」,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中上層的文人文學,指詩、文、詞;所謂「俗」,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下層的小說、戲曲。傳統所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曲」的說法,指明了各個朝代文學樣式發達繁榮的側重點。我們應該充分評價元明清詩文詞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則可斷言。如果說,宋代詩文詞(特別是文和詞)是元明清作家們不斷追懷、仰慕的昨天,那麼,元明清小說戲曲的大發展就是宋代剛剛發展起來的白話小說和戲曲的燦爛明天了。
宋代繼唐代以後出現了又一個詩歌高潮。雖然至今還沒有一部《全宋詩》,但其總量超出《全唐詩》好幾倍則是無疑的。宋代詩人大都一生勤奮寫作,作品眾多,如現存蘇軾詩二千七百多首,楊萬里四千多首,陸游近萬首,遠比唐代李、杜為多(李詩近千首,杜詩一千四百多首),充分說明宋詩繁榮的盛況。
[編輯本段]巨大的數量
往往體現為一定的質量。作為一代詩歌,宋詩在繼承唐詩的基礎上,發生了顯著的新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從思想內容看,宋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黑暗和反映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方面都有所擴展,但又缺乏唐詩、特別是盛唐詩歌中追求遠大理想的積極昂揚的精神;而在抒發民族斗爭中的愛國憂國的情緒上,又比唐詩熾熱和深切。這是由時代的條件決定的。宋朝比之以往的幾個統一王朝來,是中央集權最為集中的朝代。這一方面對鞏固宋朝統一、安定社會秩序、發展經濟和抵禦少數民族統治者的侵擾,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軍權集中帶來了宋朝軍隊訓練不良,戰鬥力削弱,政權集中帶來了官僚機構龐大臃腫,腐敗無能,財權集中又刺激了統治階級窮奢極欲,揮霍享樂。所以開國不過三十多年,宋太宗時就爆發了王小波、李順的農民起義,人數達數十萬。正是在積貧積弱局勢逐漸形成、社會危機急劇發展的情況下,地主階級中的有些改革家就出來倡導「變法」,改革弊政,形成了變法運動。王安石就是傑出的代表。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詩歌中反映民生疾苦、社會黑暗和統治階級政治斗爭的現實主義傾向,都和這種社會政治情況有關,跟變法運動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如梅堯臣《汝墳貧女》、《田家語》;歐陽修《食糟民》、《邊戶》;王安石《兼並》、《省兵》;蘇軾《荔支嘆》等一批作品。但是如同變法運動只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缺乏遠大的政治前途一樣,在宋詩中也缺乏唐詩中積極昂揚的政治進取精神,往往悲慨多於壯歌。這是一。其次,宋朝從開國之初直到滅亡,一直處於少數民族統治者的不斷侵擾和威脅之中,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朝代中最缺乏抵禦力量的軟弱王朝。宋王朝對他們一再割地求和、輸幣納絹、稱臣稱侄。但是,統治集團中的一部分愛國將領和官員,尤其是廣大漢族人民群眾,是不能忍受這種受侮辱、被奴役的處境的,他們表現了可歌可泣的斗爭精神,因此宋代詩歌中(包括詞)所反映的愛國思想也就越來越顯得突出。宋初路振《伐棘篇》對國恥國難的慨嘆,蘇舜欽《慶州敗》對敗於西夏的「羞辱中國堪傷悲」,蘇軾《祭常山回小獵》、《和子由苦寒見寄》等所表達的「與虜試周旋」的決心,都是例證。而在北宋滅亡以後,更成為南宋詩歌的基調。偉大詩人陸游正是在南鄭戎馬生活中找到了創作的生命,為苦難的祖國歌唱了一生;在南宋滅亡前後,文天祥、謝翱、林景熙、鄭思肖、汪元量等人的愛國詩篇,為宋代詩壇增添了最後的光彩。這是唐詩中所沒有的。
[編輯本段]藝術旨趣和風格
宋詩主要向思理、顯露和精細方面發展。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說:「詩有詞、理、意興」,「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四說:「唐人詩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詩主理,去三百篇卻遠矣。」今人錢鍾書先生《談藝錄》說:「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他們所持的褒貶態度不同,但都共同認為「理」、「思理」為宋詩特點。重情韻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則較顯露。清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凡例》說:「唐詩蘊蓄,宋詩發露,蘊蓄則韻流言外,發露則意盡言中。」吳喬《圍爐詩話》卷一也指出唐詩多比興,因而「其詞婉而微」;宋詩多賦,「其詞徑以直」。他們都指明了這種特點。此外,宋詩又追求精細。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說:「詩至宋而益加細密。蓋刻抉入里,實非唐人所能囿也。」所謂「細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詩對客觀事物的描摹,趨於求新、求細,形容盡致,纖微畢現,與唐詩的渾成淳滀(tingxù)各異其趣;另一方面指宋詩對用典、對仗、句法、用韻、聲調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詳密緻。與上述幾點相聯系,宋詩又呈現出議論化、散文化和以才學為詩的傾向,則對詩歌藝術的發展造成好壞兼具的影響。如同寫水勢湍急,李白《早發白帝城》在駿發豪爽中蘊含著歡快舒暢的情緒,而蘇軾《百步洪》卻說:「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一連用七個比喻,窮妍極態,炫人眼目,後半首又以議論出之。黃庭堅《題竹石牧牛》在句法上仿效李白《獨漉篇》,但李詩渾然而意在言外,黃詩刻露而見新意,情趣有別。南宋以來詩歌史上發生過尊唐或尊宋的長期論爭,這在客觀上承認宋詩在唐詩高峰之後另闢蹊徑,自立門戶,具有某種典範性。詩歌的歷史也表明,後世作品在總體上未能超出唐宋詩藝術境界的范圍。
[編輯本段]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是我國散文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三百多年間出現了人數眾多的散文作家。所謂「唐宋古文八大家」中,宋人就佔了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寫作了不少文學散文和帶有文學性的散文,也有許多議論文的名作。
宋代散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於建立了一種穩定而成熟的散文風格:平易自然,流暢婉轉。唐代韓愈是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他的古文理論和古文實踐中,都遇到過作文「難」和「易」或「奇」和「平」的問題。韓愈雖然企圖把兩者統一起來,所謂文「無難易,唯其是爾」(《答劉正夫書》),但他的藝術個性卻崇尚「難」、「奇」一路。宋代古文家卻著重發展平易風格。我們讀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和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兩信都是「干謁」之文,對象都是掌管全國軍事的高級長官。但韓文一開頭便自稱「究窮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沉潛乎訓義,反復乎句讀,礱(lóng同礲)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儼然以經綸奇才自居;然後說到對方身為「朝廷大臣」,正當「天子新即位」之際,提拔人才義不容辭。要求延引之意,咄咄逼人。用語新穎,戛戛獨創,符合他提出的「詞必己出」的標准。蘇文卻從寫文章要養「氣」說起;再說到氣應從增加閱歷、擴大交遊中去獲得;然後講他離蜀來京,訪古都,游名山,會名流,但所會名人還不多,這才把希望對方引見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來。行文紆餘徐緩而無急言竭論之態,語言明白淺易而絕少色澤尖新之詞。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評韓、歐文風一「難」一「易」的不同,可以看作對唐宋散文的概評。宋代散文的平易風格比之唐文更宜於說理、敘事和抒情,成為後世散文家學習的主要楷模。宋文比唐文的影響更大。
宋代散文的高度成就給其它文體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宋代文學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散文化傾向。宋詩從梅(堯臣)、歐開始,發展了杜、韓「以文為詩」的傾向,進一步用散文的筆法、章法、句法、字法入詩,逐漸顯露出宋詩的自家面目。詞也在蘇、辛手中加重了散文成分。賦從《楚辭》、漢賦、魏晉時的抒情小賦到唐代應舉用的「律賦」,創作已趨衰微,缺乏藝術創造性;宋代卻從散文中得到啟示而重獲藝術生命,形成一種類似散文詩的賦體,歐陽修《秋聲賦》、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等都是歷久傳誦的名篇。宋代的駢文也不太追求辭藻和用典,採用散文的氣勢和筆調,帶來一些新面貌。歐陽修《採桑子·西湖念語》、蘇軾《乞常州居住表》、南宋汪藻《隆佑太後告天下手書》、方岳《兩易邵武軍謝廟堂啟》等都是相當出色的駢文。這種普遍的散文化傾向是宋代散文繁榮的結果,構成宋代文學的一大特色。
[編輯本段]宋詞
詞作為新興的詩歌形式,從隋唐發軔,至宋代進入鼎盛時期。唐圭璋先生所編《全宋詞》收詞人千家以上,詞作二萬首。最近還陸續有所增補(如孔凡禮先生《全宋詞補輯》等)。雖因詞在開始時還未被承認為「正統」文學,亡佚很多,但目前搜集的成果就足以反映出宋詞的繁榮興盛和豐富多彩了。
前人論詞,有「婉約」、「豪放」之說,歷來聚訟紛紜。此說首見於明張綖所作《詩餘圖譜》。其《凡例》後有按語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籍,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張綖關於婉約、豪放的界說,是從藝術風格著眼的,但又把它們看作詞的兩「體」,後人又引申為兩「派」(如王士禎)。這就與宋詞實際風格的多樣性發生矛盾:宋詞顯然不止這兩種風格,即以豪放派創始人蘇軾的作品而言,真正豪放者也不過二三十首,爭論即由此產生。其實,在許多詞學家的具體評論中,豪放、婉約兩派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也不是對藝術風格的單純分類,更不是對具體作家作品的逐一鑒定,而是指宋詞在內容題材、手法風格特別是體制聲律方面的兩大基本傾向,對傳統詞風或維護或革新的兩種不同趨勢。認識這種傾向和趨勢對於宋詞的深入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大致說來,蘇辛豪放詞派即革新詞派,與傳統婉約詞派的不同在於:在內容題材上,婉約派堅守詞為「艷科」、「詩壯詞媚」的樊籬,抒情則男歡女愛,傷春傷別,狀物則風花雪月,綺羅香澤,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蘇軾手中,諸凡記游、懷古、贈答、送別,皆能入詞,幾乎達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藝概·詞概》)的境地;南宋辛派詞人,更把表現愛國精神作為詞的主旨,標志著宋詞的最高思想成就。在手法風格上,前者長於比興,以清切婉麗為當行本色,後者善於直抒胸臆,以豪健奔放為主要特色。在體制聲律上,前者強調合樂,如李清照《詞論》要求詞「協音律」、「可歌」,並批評蘇軾「往往不協音律」,後者卻重文不重聲,不肯遷就聲律而妨礙思想感情的自由表達,所謂「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能改齋漫錄》卷十六)。這是宋詞中實際存在的兩大傾向和趨勢。
應該指出,北宋以來不少詞評家把豪放、婉約說成「正格」、「別格」的觀點,是錯誤的。署名陳師道的《後山詩話》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並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四庫總目提要》卷198也說,詞應「以清切婉麗為宗」,蘇辛一派詞「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他們雖然承認蘇辛詞「工」,但又囿於傳統成見,把它視為「非本色」、「別格」,對蘇辛詞派的革新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但解放以來有的論者又把兩派說成「主流」、「逆流」的觀點,也是錯誤的。一般被認為婉約派的作家,情況復雜,但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思想藝術成就,逆流說導致全盤否定,顯然不符實際;豪放派作家不僅仍有一些婉約之作,而其豪放詞往往吸收、融化婉約詞的藝術手法,仍然保持詞區別於詩的特性,並不被詩同化。我們為「大江東去」這種俯仰古今的巨大感慨所感動,也能體味「揚柳岸,曉風殘月」的側悱纏綿的羈旅者的心情;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岳飛《滿江紅》、張孝祥《六州歌頭》、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乃至辛棄疾的許多佳篇,固然大聲鏜鞳(tangta,鼓鞞聲),悲歌慷慨,充分體現了時代的精神,但周邦彥《蘭陵王·柳》、史達祖《雙雙燕》、吳文英《鶯啼序》、王沂孫《齊天樂·蟬》等體物精細的工筆之作中,也包蘊著回腸盪氣的情操。春蘭秋菊,各盡其妙,都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要。在充分估計豪放詞派革新意義的前提下,應該把兩派統一起來。
宋詞是我國詞史上的頂峰,其影響籠罩以後的整個詞壇。宋詞實際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詩,使它取得了與「唐詩」、「元曲」等並稱的光榮。

4. 除宋詞與唐詩比肩外,宋朝還有哪些輝煌成就

宋朝在我們印象中是個政治軍事疲軟的時代,尤其是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令人窒息,但與此同時宋朝也是中華文明史上文學、科技、經濟大發展的時代。

經濟成就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宋朝的財政收入不僅超越前代,即便其後的元、明兩代都遠遠低於宋代,清代也只是到晚期才超過了宋代。

5. 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 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婉約派是相對於豪放派而言的,是宋代宋詞流派之一。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北宋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柳永、秦觀、歐陽修、周邦彥、晏幾道、張先等。兩宋之交的李清照則是最有名的婉約派女詞人。南宋的有朱淑真,朱敦儒,姜夔等。
李清照的代表作:醉花蔭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放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秦觀的代表作: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周邦彥的代表作: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6. 李清照 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1.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2.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3.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7. 論述宋代婉約詞的成就

婉約詞,中國古代詞學流派之一,形成於晚唐。這一類詞修辭婉轉、表現細膩。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情緒。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8. 宋朝時期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希望能幫助到你

9. 宋代婉約派詞派成就最高者是誰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其中李清照、晏殊、柳永、李煜四人被稱為婉約派四大旗幟。
1、「閨語」:李清照。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2、「別恨」:晏殊。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在北宋文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詩、文、詞兼擅。
3、「情長」:柳永。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沖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雨霖鈴·寒蟬凄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4、「愁宗」:李煜。李煜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逸品」。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10. 宋朝婉約派詞風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認為是明人張詅明確提出詞分婉約和豪放兩派,著有《詩餘圖譜》、《南湖詩集》。
婉約派詩詞以柔美見長,側重閨情綺怨,結構縝密,音律和諧,語言清潤。在宋詞詞壇上較豪放派更據支配地位。以晚唐詩人溫庭筠、韋庄為先驅,為花間派鼻祖。宋詞中的代表有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儀的《姑溪詞》,歐陽修的《六一詞》,柳永的《雨霖鈴》等。
「豪放」、「婉約」之說最早見於《詩余圖譜》:「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觀)製作多是婉約,蘇子瞻(蘇軾)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宋末沈義父《樂府指迷》標舉的作詞四個標准:「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以說是對婉約藝術手法的一個總結。
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北宋詞家承其餘緒,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並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宛轉柔美之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說:「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王又華《古今詞論》所引張說,大意略同。稍晚於張綖的徐師曾(字伯魯,明嘉靖時人),在《文體明辨序說》中也指出:「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雖各因其質,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徐師曾的說法與張綖相近。婉約與豪放並不足以概括風格流派繁富多樣的宋詞,但可以說明宋詞風調具有或偏於「陰柔」之美、或偏於「陽剛」之美的兩種基本傾向,有助於理解宋詞的藝術風格。
婉約,是宛轉含蓄之意。此詞始見於先秦,魏晉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學辭章,如陳琳《為袁紹與公孫瓚書》:「得足下書,辭意婉約。」陸機《文賦》:「或清虛以婉約。」在詞史上宛轉柔美的風調相沿成習,由來已久。詞本來是為合樂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為娛賓遣興,演唱的場合無非宮廷貴家、秦樓楚館,因此歌詞的內容不外離思別愁、閨情綺怨,這就形成了以《花間集》為代表的「香軟」的詞風。北宋詞家承其餘緒,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人,雖在內容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並且都能各具風韻,自成一家,然而大體上並未脫離宛轉柔美的軌跡。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漁隱叢話》後集)、「軟媚」(《詞源》)、「綢繆宛轉」(《酒邊詞序》)、「曲折委婉」(《樂府餘論》)等語,來形容他們作品的風調。明人徑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應當說是經過長時期醞釀的。
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慎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
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如王世貞的《弇州山人詞評》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閨語」:李清照;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別恨」:晏殊;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情長」:柳永;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愁宗」:李煜。
「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晉陸機《文賦》用以論文學修辭:「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按諸詁訓,「婉」「約」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義為纏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南北宋之際《許彥周詩話》載女仙詩:「湖水團團夜如境,碧樹紅花相掩映。北斗闌干移曉柄,有似佳期常不定。」並評雲:「亦婉約可愛。」此詩情調一如小詞。「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擅勝場,大體上都可歸諸婉約范疇。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因之,形成一種觀念,詞就應是這個樣子的。北宋中期時人曾說:蘇軾的「以詩為詞」為「要非本色」(見陳師道《後山詩話》);秦觀「詩似小詞」,蘇軾「小詞似詩」(見《王直方詩話》)。「本色」「小詞」之論當屬婉約派的主張。李清照「別是一家」說中認為只有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始能知之」(《詞論》),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約一宗,雖然賀鑄以至李清照都有並不婉約之作。宋末沈義父《樂府指迷》標舉的作詞四個標准:「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說是對婉約藝術手法的一個總結。
宋人也有以婉約手法抒寫愛國壯志、時代感慨的,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及宋未周密、張炎等一些詞章。但其表現多用「比興」象徵手段,旨意朦朧,須讀者去體味。有些論者對原來也許並無專門寄託的委婉隱約之詞,也深求其微言大義,如清代詞論家張惠言《詞選》評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句句為之落實時事,以為諷喻政治,那就不免穿鑿附會,反而縮小這些詞作的感慨萬端而難以名狀的典型意義。
婉約詞自有其思想藝術價值,已見上文。然而有些詞人把它作為凝固程式,不許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過於追求曲折隱微以至令人費解,這就走到創作的窮途了。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她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必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敘,典重,故實。李清照寫詞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律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風格特點:以尋常語入詞;格調凄婉悲愴;倜儻有丈夫氣。
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並稱「蘇門四學士」。
蘇軾作詞,以意為主,常常突破詞律的束縛。這一點曾引起恪守傳統詞法的後起作家的不滿。他的門人、著名詞家秦觀也沒有走他所開辟的道路。從秦觀到李清照,一般被認為是婉約派詞風的正宗。秦觀有《淮海詞》傳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鵲橋仙》,聲情並茂,語工而美,繼承了柳永贈妓之作的遺風。李清照曾撰《詞論》,力主詞「別是一家」之說。傳世的《醉花陰》、《如夢令》,寫深閨中的寂寞和年輕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讓會意義;晚年避亂江南所作的《聲聲慢》,以傳統詞風抒寫深沉的愛國情懷。
北宋後期的重要詞人還有周邦彥。周精通詞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時曾主持過中央音樂機關大晟府,是兩宋注重音律一派詞人承失啟後的主要代表。著有《清真集》,以「本色」、「當行」盛行於世。
南宋前期主盟詞壇的代表人物是辛棄疾。有《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表現了當時重大的抗戰、愛國主題,抒寫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壯士報國無門的憂憤心情。從藝術上講,稼軒詞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將「以詩為詞」進一步發展到「以文為詞」。後世以「蘇、辛」並稱,但辛棄疾又自成特色,一時仿效或傾慕者如張孝祥、韓元吉、陸游、陳亮及稍後的劉過、劉克庄等,世稱辛派詞人。
南宋後期於辛詞外別立一宗的是姜夔。姜上承周邦彥,下開格律詞派。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自度曲,如《揚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註音譜,是現存宋人詞集中僅見的完整的詞曲譜。其時及稍後詞壇較有影響者如吳文英、史達祖、王沂孫、周密、張炎等人,均以音律之講究、辭句之精美為權輿,重形式而輕內容,與辛派詞人走了相反的道路。倒是宋末文天祥以及劉辰翁的一些詞作,成為辛棄疾、陸游等愛國詞的嗣響。

閱讀全文

與宋朝婉約派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