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俞洪亮的榮譽成果
自1986年以來,承擔英語專業本科基礎課、研究生專業課程、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英語應用語言學、話語分析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等。先後發表和出版論文、著作40餘篇(部);主持承擔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江蘇省英語特色專業、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重中之重」項目)、江蘇省外國語言文學類重點專業等建設項目;指導的研究生有2名先後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和4名研究生獲得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計劃」立項;先後主持承擔江蘇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教改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資助項目等課題。
2000年以來,先後兩次被評為揚州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兩次被遴選為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被省教育廳遴選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教學科研成果先後獲揚州市和揚州大學哲學社科成果三等獎、揚州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江蘇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語言文學與翻譯研究六十年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被學校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揚州市總工會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省先進工作者」。
『貳』 劉倫的取得成就與榮譽
在長期的高校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 工作實踐中,堅持黨委領導、院長負責、教職工民主管理和監督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學校工作運轉有序,取得了顯著成效。倡議成立的校科技青年聯合會,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充分施展聰明才智的平台。建立的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學生工作領導體制、招分管教一條龍的工作運行機制和「四四三三」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育人成效顯著。在全校學生宿舍設立的學生黨員接待室,在學生社區成立黨總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最基層,受到李嵐清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劉倫為班長的黨政一班人帶領下,黨的建設工作不斷得到加強,學校各項事業長足發展,2001年學校黨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受到中共中央表彰。劉倫同志重視教育研究,先後撰寫了《加強黨的領導,搞好班子建設》、《加強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科研論文30餘篇;出版《建立保持高校學生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探索》、《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探索》等著作5部;主研的重慶市科委課題「高等教育研究文獻索引」書本版,「索引資料庫」電子版,1998年獲重慶市科委軟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主持完成的「高等工科院校思想品德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課題,2000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之一承擔了教育部2002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管理制度創新》的研究任務。
劉倫同志先後獲得「巴蜀十年優秀青年」、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優秀黨政領導幹部」、 全國先進女職工之友、2001年榮獲第十二屆「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等榮譽稱號。2002年2月,劉倫同志榮獲重慶市綜合性最高獎項——2001年度「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
『叄』 成果 成績 成就 成效 優異的() 科技() 傑出的() ()顯著
成果 成績 成就 成效
優異的(成績) 科技(成果) 傑出的(成就) (成效)顯著
『肆』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專業方面的成就屬。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績」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線,後來指成功的業績,成效;也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就」意思是:指成績;業績;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
例句:林先生在商場奮斗多年,現在終於有了一番成果。
2、成績:通常在句子中作賓語。
例句:小明的學業成績十分優異,每學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
例句:由於李大嬸的熱心牽線,終於成就了一樁好姻緣。
(4)榮譽成果成效擴展閱讀
「成就」的近義詞: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養使有成就。
例句: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2、功績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業與勞績。
例句:由於打了勝仗,他獲得了很大的功績.
『伍』 黃素逸的榮譽與成果
國家獎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三等獎二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已指導的研究生中:博士後6人出站,21人獲博士學位,67人獲碩士學位;在讀博士生12人,碩士生12人。
『陸』 周應祺的成果和榮譽
1. 2006年「中國海洋捕撈能力的計量及其方法比較」獲上海市水產學會2005-2006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2. 2004年上海市優秀回國人員稱號(上海市政府)3. 2003年漁具力學獲上海市優秀教材.4. 2002年上海市比翼雙飛稱號(市婦聯) 5. 論文「高等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獲2002年農業部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全國高等農業教育研究會,高等農業教育編委會頒布的高等農業教育2000-2001年度優秀論文2等獎。6. 2001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7. 教育研究項目「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改革」獲2001年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8. 1998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9. 科研項目「我國遠洋漁業拓展前景的研究」獲1998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0. 研究項目「教學管理系列軟體的研製及應用」獲1998年上海市教育成果叄等獎。11. 教育研究項目「海洋漁業專業教育改革和實踐」獲1997年國家教育成果壹等獎。12. 科研項目「日本海柔魚釣漁業漁場調查和釣捕技術研究」獲1993年農業部科技進步壹等獎,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叄等獎。13. 科研項目「中國進一步發展遠洋漁業對策研究」獲1993農業部科技進步叄等獎。14. 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5. 科研項目「電脈沖驚蝦儀和捕撈技術」獲1978年福建省科技獎。
『柒』 年終考核榮譽與成果怎麼區分
榮譽是給年終考核成果優秀的人的。
『捌』 企業的創新管理模式,企業榮譽,取得成效等資料怎麼寫
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組織其資源、經營生產活動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與方法有:企業資源計劃(ERP)、製造資源計劃(MRPII)、准時生產(JIT)、精良生產(Lean Proction)、按類個別生產(OKP)、優化生產技術(OPT)、供應鏈管理(SCM)、企業過程重組(BPR)、敏捷虛擬企業(AVE)等等。先進企業管理模式是實現集成化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
『玖』 王俊坤的成就及榮譽
王俊坤同志認真學習教學理論,積極研究教材教法和學情動態,形成激昂、流暢、靈動、高效的教學藝術和風格。課堂教學注重夯實學生的知識功底,注重開掘學生的思維通道,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他的語文課高屋建瓴,視野開闊,深入淺出,深受學生喜愛。他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居於學校前列,並多次名列高郵市第一。他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各級語文比賽,有數十人獲得大獎,指導近百篇學生作文在省級報刊發表。
他本人潛心科研,成果豐厚,有數十篇教研文章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參編江蘇省中學語文補充教材和《新揚州畫舫錄·高郵景觀》,主編《甘雨論談》,著有《學苑螢光》一書。主持「十五」省級課題《優化教育策略 促進主體發展》和「十一五」國家級課題《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被中央教科所聘為「十一五」重點課題《傳統文化語文教學》中心研究組研究員兼地區課題學術指導。
自2003年3月擔任高郵中學校長後,他始終站在學校管理的前沿,創造性地從事學校管理工作,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精細管理」的工作方針、「努力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要求和「科學性、務實性、藝術性」的工作原則。他積極推行「培優、強中、抓基礎」和「低起點、小坡度、緩步走、勤反饋、及時補、滾動遞進」兩個教學策略。他還對學校管理模式銳意改革:成立年級管理委員會,建立部門首長問責制、班主任工作包干制、學科組長負責制、課堂教學評估制和值日工作公示制;制訂分級管理考核細則,出台各學科管理新意見,改革獎金分配製度;加強備課組建設,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並開設青年教師培訓學堂,建立人才校本培訓機制;健全教學督導機制,完善教師專業成長的考評制度,評選江蘇省高郵中學首屆名師,重金獎勵教科研等等,把學校各項工作納入精緻化管理的軌道。學校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理念新、措施實、力度大,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和全體教職工的崗位作用,用細節講話,用細節考核,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近幾年,高郵中學強勢推進精緻管理,各項工作蓬勃發展,辦學實力年年攀升:2004年成功創建成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5年正式更名為「江蘇省高郵中學」並成功舉辦百年校慶,學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中小學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揚州市模範學校」、「揚州市規范收費合格學校」等榮譽稱號。高考成果連續三年持續高位發展,2007年高考再創歷史新高,進線人數位居揚州市前列,社會贊譽度、美譽度不斷提高。——百年郵中已經跨進了江蘇高中辦學的第一方陣。
2010年1月19日,在揚州市教育局、揚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團發出了《關於對高郵市教育局執行省「五嚴」規定存在嚴重問題的通報》中,由於王俊坤拒絕執行省廳「五嚴」相關規定,被曝光通報。同年,被調離高郵中學。
『拾』 聶進的成就及榮譽
相關研究在領域內很受關注,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
在教學方面,是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三」的主講教授,並教授研究生的「金屬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實驗」等課程。主持和參與了多項教學改革的課題,多次獲得學校的教學成果獎。2003年獲寶鋼教育基金的優秀教師獎;主持的基礎化學實驗課程,2003年獲的湖北省優質課程稱號;參加的「計算材料學與新材料設計跨學科互動式虛擬基地建設」項目,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科研方面,主要研究領域為元素與金屬有機化學。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有機合成催化劑和有機功能材料的研究與開發。近年來,在留學回國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的資助下,在新型含氟氮超酸及其金屬配合物的合成、性能以及結構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開發出了一類新型、高效的綠色催化劑。在當量硝化、Diels-Alder反應、F-C醯化反應以及酯化反應等重要的有機合成反應中得到很好的應用,目前正在開展該類新型催化劑的高分子固載和無機材料固載的研究。同時,在新型含氟氮超酸鋰鹽作為固體電解質材料方面也開展了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並取得較好的結果,有關研究工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