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長沙市分區規劃成果標准

長沙市分區規劃成果標准

發布時間:2021-07-06 03:21:56

⑴ 廣東省對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的要求

根據《廣東省來市、源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技術指引(試行)》要求,市、縣級規劃成果有如下要求:
(1)規劃文本及說明。在大綱文本及說明基礎上,編制規劃文本及說明,並按有關部門要求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2)規劃成果圖件。對規劃大綱成果圖件進行修改、完善,編制並提交如下圖件成果:①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調整圖;②中心城市控制范圍圖;③建設用地二次開發利用規劃圖;④其他專題分析或示意圖件,包括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分析圖,補充耕地潛力分析圖、重大建設項目分布圖、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圖等。
(3)縣級規劃資料庫成果。在大綱數據要求基礎上,縣級規劃應根據《廣東省縣(市)土地利用規劃資料庫標准》建立規劃資料庫(市級、鎮級規劃參照執行)。縣級規劃資料庫存成果包括資料庫建設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元數據等。

⑵ 《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修訂)》補充規定里的一條細則

5%應該是在整個小區中統一核算的。就是說不滿足的日照標準的戶數占整個小區出售總戶數的比例。
如果開發商出具的日照分析報告是滿足不超過5%要求的,且您購買的房產在這5%范圍內,那麼開發商的售房是合法的。您購買的房產可能存在售樓方在售樓過程中對日照問題的隱瞞或忽略的主觀故意,當然也有您自身對日照問題本身的疏漏以及對相關法規了解的不足。我認為如果您能充分證明開發商有故意隱瞞的情況,倒是可以試試法律程序。

⑶ 廣東省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成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市級規劃圖件比例尺一般為:市級1:10萬左右、縣級1:5萬左右,文本附圖以或A3幅面為宜。圖件成果包括:
(1)土地利用現狀影像圖。最新正射遙感影像,含行政邊界,政府駐地標記,河流、水庫、湖泊及山脈名稱,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名稱及圖例等要素。
(2)土地利用現狀圖。含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圖斑及地類編碼,行政邊界,政府駐地標記,河流、水庫、湖泊及其名稱,公路、鐵路、管道運輸線路、機場、港口名稱及圖例等要素。
(3)土地利用空間管制規劃圖。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反映規劃的交通布局、各類園區和重大項目等要素,劃定禁止建設區(淺綠色)、允許建設區(淺紅色)、限制建設區(淺黃色),圖上各類控制區面積應與調控指標銜接。
(4)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在土地利用空間管制規劃圖基礎上,重點落實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城鎮用地、工礦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確保約束性指標與圖上面積一致。其他用地參照用途管制區的規定表示。
(5)土地重大工程建設規劃圖。在現狀圖上標出「三舊」改造、25度以下園地山坡地改造、現代標准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圍填海造地等各項重大工程開展的類型、范圍、面積、時限。
(6)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調整圖。以現狀圖為底圖,疊加原劃定基本農田及新劃定的基本農田(按新的基本農田任務目標),反映基本農田調整情況。
(7)中心城市控制范圍圖。比例尺1:1萬~1:5萬,與城鎮規劃協調銜接,劃定中心城市擴展邊界。
(8)建設用地二次開發利用規劃圖。現狀建設用地面積超過土地總面積20%的市、縣,需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重點對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的二次開發利用進行規劃安排(比例尺根據需要自定)。
(9)其他專題分析或示意圖件。包括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分析圖,補充耕地潛力分析圖、重大建設項目分布圖、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圖等。

⑷ 城市分區規劃有哪些規定

《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第三十八條編制分區規劃,應當綜合考慮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布局、片區特徵、河流道路等自然和人工界限,結合城市行政區劃,劃定分區的范圍界限。
第三十九條分區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確定分區的空間布局、功能分區、土地使用性質和居住人口分布。
(二)確定綠地系統、河湖水面、供電高壓線走廊、對外交通設施用地界線和風景名勝區、文物古跡、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提出空間形態的保護要求。
(三)確定市、區、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分布、用地范圍和控制原則;
(四)確定主要市政公用設施的位置、控制范圍和工程干管的線路位置、管徑,進行管線綜合。
(五)確定城市幹道的紅線位置、斷面、控制點座標和標高,確定支路的走向、寬度,確定主要交叉口、廣場、公交站場、交通樞紐等交通設施的位置和規模,確定軌道交通線路走向及控制范圍,確定主要停車場規模與布局。
第四十條分區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件,以及包括相應說明的附件。

⑸ 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的2003發布內容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
第85號
《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3年8月15日起施行。
市長譚仲池
二OO三年七月十四日
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科學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保障城市規劃的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湖南省〈城市規劃法〉實施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負責城市規劃重大事項的決策,審查城市規劃的重要方案,監督城市規劃的實施。
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內設專家咨詢機構,專家由市人民政府聘任。
第四條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管理。
其主要職責是:
(一)具體組織編制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詳細規劃;
(二)核發許可權范圍內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三)負責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勘測的管理工作;
(四)宣傳有關城市規劃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五)查處或協助查處違反城市規劃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轄區內或指定區域內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長沙縣、望城縣行政區域內已納入長沙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的地域的規劃管理工作,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或委託所在縣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實行委託管理的,其重要規劃須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第五條縣(市)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城市規劃工作的領導,定期檢查各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情況。
市直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各區人民政府應配合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協助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城市規劃工作進行管理。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廣泛宣傳城市規劃,並將城市規劃的實施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
第七條本市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
第八條制定城市規劃,必須堅持民主決策、公眾決策,實行設計招標制、專家審查制、方案公示制。
第九條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下列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科學預測城市發展的需要,使城市發展規模、建設標准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二)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城市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城市傳統風貌和自然景觀;
(四)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合理配置土地資源,節約用地,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五)符合城市防洪、排漬、抗震、消防、交通、人民防空建設等要求。
第十條城市規劃按下列規定分級編制:
(一)長沙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二)長沙市分區規劃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由建設單位按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設計要求,委託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
(三)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由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詳細規劃由縣(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四)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或要求專業部門在城市總體規劃原則指導下編制各類專業規劃。
在編制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應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對城市空間環境作出統一規劃,城市重要地段應單獨進行城市設計。
第十一條城市規劃按下列規定分級審批:
(一)長沙市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縣級設市城市的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二)分區規劃、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及已納入長沙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的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市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詳細規劃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已編制分區規劃的,除重要的詳細規劃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外,由市、縣(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總體規劃在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審批前,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未隨同總體規劃審批的專業規劃按規定程序報批。
城市規劃各階段中的城市設計,隨規劃一並報批。單獨編制的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由市、縣(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二條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原批准機關備案。涉及下列重大變更的,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原批准機關審批:
(一)變更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
(二)大幅度調整城市總體規劃的人口規模和規劃區范圍;
(三)調整城市總體功能分區或者改變功能區性質;
(四)變更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主幹道布局。
城市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的變更,須報原審批機關審批。
第十三條城市總體規劃經批准後,由城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他城市規劃由批准機關公布。城市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未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作任何改變。
第三章建設用地規劃管理
第十四條建設項目的選址和布局必須符合城市規劃,設計任務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報請批准時必須附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選址意見書。
第十五條市、縣(市)人民政府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及中央各部門、公司審批的小型及限額以下的建設項目,由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省人民政府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及國家審批的大中型和限額以上的建設項目,由項目所在地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審查意見,報省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
第十六條建設單位向市、縣(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的,應提交選址申請報告、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及其他必備資料。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符合規劃要求的,應在受理之日起10日內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其有效期限為6個月;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不予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的,應當書面答復並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凡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用地的,必須向市、縣(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十八條建設單位或個人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副本)的,應提交建設項目用地申請報告及有關文件、圖紙等資料。農村村民個人申請建設用地的,還須徵得土地所在地村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的同意。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建設用地規劃控制范圍,發出建設用地要點(定點)通知單後,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在要點(定點)通知單有效期內提交規劃設計文件及附圖,經審查符合要求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受理之日起31日內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副本),其有效期為6個月。不予核發的,應當書面答復並說明理由。
修建性詳細規劃和規劃總圖經批准後兩年內未依法建設的,對修建性詳規和規劃總圖的批准自行失效。
第十九條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用地紅線圖後應向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換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正本),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正本)方可辦理土地使用證。
第二十條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必須附具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設計要點及附圖。未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出讓方、受讓方不得擅自變更規劃設計條件及附圖。
受讓方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正本)後,方可辦理土地使用證。
第二十一條沿城市規劃道路、綠化帶等公共用地安排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帶征公共用地。
第二十二條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規劃作出調整城市用地的決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
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用地性質和范圍使用土地,確需改變用地性質或使用范圍的,須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批准。
第二十四條城市規劃確定的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中小學學校用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和擅自改變用途;文物古跡、古樹名木、風景名勝保護區、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控制范圍,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嚴格控制臨時建設用地。臨時建設用地一般不超過兩年,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應到原批准機關辦理延期批准手續。臨時建設用地使用期滿或國家建設需要時,應無條件清場騰地。
第二十六條在城市規劃區內從事挖取砂石、土方等活動,須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破壞城市環境和影響城市規劃的實施。
第四章建設工程規劃管理
第二十七條凡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構築物和道路、管線的、以及進行房屋外部裝修、設置城市小品,必須向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建設單位或個人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應提交申請建設報告及其他必備資料。個人住宅建設還須徵得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同意並徵求相鄰房屋所有人的意見。相鄰房屋所有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同意的,不影響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該個人住宅建設申請的受理和審批。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申請後,應按程序核對修建性詳細規劃,或者提出規劃設計條件(規劃設計條件的有效期為6個月),審查建設單位或個人提交的設計方案或建築(市政工
程)施工圖,提出實施要求,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已審定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築類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總時限為28日,辦理未審定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築類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總時限為42日,辦理市政類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總時限為20日。
第二十九條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建築容量控制指標進行設計和建設。因特殊情況確需超出建築容量控制指標設計的,須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具體辦法另行制定。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按照規定建設綠地、停車場(庫),並與建設工程統一設計,同步建設,同時交付使用。
第三十條設計單位必須根據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設計條件(要點)進行設計,並對工程設計質量負責。未審定修建性詳細規劃或者沒有規劃設計條件(要點),設計單位不得承接設計任務,相關職能部門不得受理設計文件的審查。
施工單位和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要求及批準的圖紙施工。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不得施工。
第三十一條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建設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施工許可證,房屋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正本),房屋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手續;對利用違法建設的房屋作營業場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營業執照。
第三十二條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必須設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公示牌,接受檢查監督。
第三十三條一般的建設工程施工到正負零、大型的或重要的建設工程完成土方工程時,建設單位或個人應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復驗建設位置。復驗合格後,方可繼續施工。
第三十四條建築工程竣工後,應申請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規劃驗收,並憑驗收合格資料換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正本)。
市政管線工程在覆土前應進行竣工測量,建設單位和個人憑竣工測量回單換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正本)。
成片開發的住宅區、工業區的配套工程未按規劃要求同步完成的,不予規劃驗收。
除個人住宅建設外,建設工程規劃驗收後,都應按規定向城建檔案館報送竣工資料。
第三十五條建築工程規劃驗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及經批準的圖紙;
(二)有建設位置復驗合格資料;
(三)因施工需要搭建的臨時建築物、構築物和按規劃要求應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已經拆除;
(四)配套工程已按規劃要求建成;
(五)有關職能部門驗收合格。
第三十六條建設單位或個人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定的建築物外觀和使用性質等內容,必須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改變。
第三十七條新建、擴建和改建城市道路、橋梁、地道應同時進行管線綜合,同步設計並敷設各種市政管線,各種弱電管線應同溝敷設。在有條件的地方,應規劃建設綜合溝。
在市政道路上開設道路進(出)口或市政管線的介面,架(敷)設臨時市政管線,設置臨時路口及施工通道的,均需向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有關手續。
第三十八條在二環線內的主次幹道及其他重要地段,不得新設架空線路。
第三十九條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已經制定居住區詳細規劃的,按規劃辦理
個人住宅建設手續;未制定居住區詳細規劃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辦理個人住宅的新建手續;經鑒定為危房的,可以批准原址、原面積、原高度改建,但不得改變使用性質。
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外,已經制定詳細規劃的,按規劃辦理個人住宅建設手續;未制定詳細規劃的,個人新建住宅按人均不超過20平方米的標准控制建築基底面積,且建築層數不超過兩層。
第四十條城鎮居民原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住宅或依法繼承的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住宅,經鑒定為危房且經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可以批准原址、原面積、原高度改建。
第四十一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轉讓、出租住宅和住宅建築面積已達標準的村民,不得申請個人住宅建設。
農村村民個人住宅建設可申請建設的條件及可申報建設的人數按土地管理法規及縣(市)、區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第四十二條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控制臨時建設工程的審批。其他任何單位或部門均不得審批臨時建設工程。
第四十三條臨時建設工程不得超過兩層(裝配式臨時工棚除外),其使用期限不超過2年,建設單位或個人必須在使用期滿後30日內自行拆除。確需延長使用期限的,應在使用期滿前30日內向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延期手續。使用期滿不自行拆除又未辦理延期使用手續的,按違法建設工程處理。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批准建設臨時建設工程:
(一)佔用城市道路紅線范圍內的土地且影響近期規劃實施的;
(二)影響城市道路交通的;
(三)在近期將按規劃建設或已按規劃建成的區域或地段;
(四)侵佔城市綠地、廣場、公共停車場(庫)、文物保護范圍或其他公共活動場地的;
(五)侵佔城市高壓供電通信走廊、壓占城市地下管線或影響近期管線埋設的;
(六)影響城市景觀、公共安全或者損害公共利益的。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副本)而取得土地紅線圖的,土地紅線圖無效,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正本)而取得土地使用證的,土地使用證無效,造成的損失由負有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承擔。
已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含副本)但擅自改變批準的用地范圍或使用性質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改正。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未達到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要求的綠化用地面積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並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改正;不能改正的,責令其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未達到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要求的停車場(庫)面積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並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改正;不能改正的,責令其異地建設。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三條之規定,未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復驗建設位置並取得合格證明而繼續施工的,責令停止建設。復驗合格後,方可繼續施工。經復驗不合格的,責令改正。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擅自改變建築物外觀和使用性質的,按照《長沙市城市違法建設工程處理辦法》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擅自在市政道路上開設道路進(出)口或市政管線的介面,架(敷)設臨時市政管線,開設臨時路口及施工通道,影響城市規劃的,責令限期改正;不影響城市規劃的,責令限期補辦手續。
第五十條農村個人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建設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處理或者協同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五十一條設計單位違反修建性詳細規劃或者規劃設計條件(要點)進行設計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可建議頒發資質證書的機關對設計單位作出行政處罰。
第五十二條施工單位承接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建設工程進行施工的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副本)的規定進行施工的,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會同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施工,並可建議頒發資質證書的機關對建築施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
第五十三條凡違法審批的建設工程,其批准證件無效,造成的損失由審批機關依法賠償,並追究責任人及主管領導的責任。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房屋產權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一條之規定辦理的證照或手續無效。造成的損失,由審批機關依法賠償,並追究責任人及主管領導的責任。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五條城市規劃管理實行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因過錯造成審批行為明顯不當的;
(二)故意拖延,不及時辦理審批事項的;
(三)監督管理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的;
(五)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十六條妨礙規劃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七條未設建制鎮的工礦區、農場、林場的城鎮型居民點,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五十八條本辦法所稱個人住宅建設,是指個人和家庭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的獨立式住宅建設。個人小型綜合用房建設參照本辦法辦理。
第五十九條本辦法所稱臨時建設工程,是指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在規定的期限內使用的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
第六十條本辦法關於辦理期限的規定,按法定工作日計算,不含節假日和在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以外運行的時間。
第六十一條本辦法自2003年8月15日起施行。

⑹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方案成果及內容要求是什麼

一、文本
(一)規劃修改方案的文字說明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規劃修改的理由,主要闡述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2)規劃修改的依據;
(3)規劃修改指標平衡方案,包括規劃修改涉及的鄉鎮、土地總面積,調入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調出建設用地總面積、涉及地類面積、涉及鄉鎮等;
(4)規劃修改後各項土地利用規劃指標的變化。
(二)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價
(1)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應詳細評估對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的影響,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
(2)環境影響評價。
涉及地級以上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條的規定,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HJ/T130-2003)的要求,單獨編制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
涉及縣級(縣級市、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在編制有關規劃修改對規劃實施影響的評估報告時應有本次規劃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應按廣東省環境保護局《關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環保審查意見的函》(粵環函[2006]766號)的具體要求編制。
涉及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附具縣級環保局的初審意見,說明本次規劃修改是否符合各級環保規劃及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以及可能產生的環境與生態影響,特別是對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和對周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及要求。
二、附表
(1)規劃修改指標平衡表;
(2)規劃修改前後指標對比表;
(3)規劃修改涉及基本農田的,需提交規劃修改前後基本農田質量對比表。
三、圖件
規劃修改之前和之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鎮級1:1萬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上取局部圖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要標出擬調出與調入圖斑的位置、范圍和地類面積。

⑺ 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的成果要求有哪些

根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管理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2]139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規劃的成果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規劃說明。
(2)規劃圖件。省級和地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潛力分布圖,重點區域、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分布等規劃圖;縣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潛力分布圖,土地開發整理分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分布等規劃圖。圖件比例尺一般與同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一致。
(3)規劃附件。包括規劃專題研究報告、基礎資料及工作報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關技術標准提交的文檔、圖件的電子數據。有條件的,應建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資料庫。

閱讀全文

與長沙市分區規劃成果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