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內律和國家容有關規定。
土地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實際上任何土地都是依法使用,應該符合相關規定,而且由政府審查決定是否符合,因此廣義的轉讓是不存在的,法律上的轉讓是狹義的,不過是政府審批土地使用權做出決定的一種情形
㈡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能否隨房子的買賣轉讓而發生轉移
《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專使用權可以依法屬轉讓,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僅限於本鄉鎮的企業、公益事業和村民。在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發布之前,農村房屋買賣中宅基地使用權均隨房屋轉移,無需辦理批准手續;自該條例實施之後,宅基地使用權需經申請批准後方可隨房轉移。未經審查批准,宅基地使用權不能隨房轉移給買主,房屋買賣也屬無效,但房主可以將房屋拆走。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變更,自變更登記之日起生效。」根據這一規定,農村居民買賣房屋之後,應到相應土地管理機關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
㈢ 農村房屋轉讓 辦理什麼手續
可以辦理房屋產權公證,證明房屋產權歸你所有。但是無法辦理房屋產權登記。《房屋登記辦法》對於集體土地上房屋轉移登記強調了幾點:
一是申請人可以就集體土地上房屋申請轉移登記,並不意味著集體土地上房屋可以自由轉讓。目前,國家政策、法律和法規對集體土地上房屋轉移有嚴格的限制條件。集體土地上房屋所有權轉移受到限制主要是由宅基地為集體所有的性質所決定。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帶有身份性質的財產權,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聯系在一起的,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受讓人必須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仁[1999]39號)和《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s號)均明確禁止農村房屋向城市居民流轉,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7171號)規定:「農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給本村村民,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住宅或『小產權房』。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租用、佔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搞房地產開發。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二是注意把握集體土地上轉移登記與國有土地上的轉移登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兩者相同點在於,兩者均是房屋所有權從轉讓方轉移到受讓方的一種權屬登記,登記前後的權利主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兩者差別主要在於土地所有性質不同、土地使用權流轉限制不同所導致的房屋流轉條件不同,具體就是兩者轉移登記的收件資料的存在很大差別。集體土地上村民住房申請轉移登記除了雙方同意外,必須提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轉移的證明材料」,而國有土地上房屋轉移登記則只需雙方當事人同意即可,集體土地上房屋登記時提交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轉移登記的證明文件,可以避免集體土地上房屋違反規定私自流轉,從而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保障農民基本生存權。此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處分其所有的房屋時,除了雙方同意外,還應提交村民會議同意登記或者由村民會議授權經村民代表會議同意登記的證明材料,以貫徹村民自治原則,加強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的監督。
㈣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相關法律規定
從受來讓的主體上,可以分為向本集源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讓。如果受讓方也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過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則應當認定買賣行為有效。
《憲法》第十條
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其所有權屬於集體,而農民作為經濟組織的成員,対於宅基地擁有的是用益物權,即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其處分宅基地使用權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所以,如果事後經過農村集體組織同意,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反之,則應認定其合同無效。也就是說,對於此種情況,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以及進行登記是轉讓有效的前提。
(4)農村房屋使用權轉讓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的條件
1、需經本村村民委員會同意和鄉級政府的批准。
2、轉讓人與受讓人同為本村村民。
3、受讓人無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
4、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須與住房一並轉讓。另外,轉讓人戶口應該已遷出本村或屬於「一戶多宅或多房」。
5、如系一戶一宅,須明確表示不再申請宅基地,且有證據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如與其他近親屬合戶居住。符合以上條件,房屋買賣才能萬無一失。
㈤ 農村房屋可以買賣嗎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明自建房可以轉讓,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同一個集體之內,什麼意思呢?你的房屋建好之後可以轉讓給你的鄰居。
但是同時這也有一個很嚴格的規定,那就是說你的鄰居不可以有其他的房產,也就是所對應的是一宅一戶,一戶一宅。
如果說你的鄰居現在只有一戶宅子,這樣的一個指標,同時他也已經有了一處宅基地的話,那麼他們是不可以再購買你的房屋的,因為房屋與宅基地是共同轉讓的,不可以單獨轉讓房屋。
㈥ 現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轉讓給城鎮戶口居民
現在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一般不能轉讓給城鎮戶口居民的。
參考如下《山東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 因買賣、繼承、贈與房屋而發生宅基地使用權轉移的,買房戶、繼承人、被贈與人符合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條件之一的,可依法辦理宅基地用地手續,不符合條件的,應按本辦法第十八、十九條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使用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結婚等原因(包括男到女家落戶),原有宅基地不能解決住房確需分戶的;
(二)實施村鎮規劃或舊村鎮改造,需要調整搬遷的;
(三)因國家、集體建設項目佔用原宅基地需要搬遷的;
(四)離退休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工、軍人、歸僑、港澳台同胞等,經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戶定居,農村確無住房的;
(五)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八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村集體依法收回宅基地使用權:
(一)一戶超過一處以上的宅基地;
(二)經批准新劃宅基地後原有的宅基地;
(三)戶口已遷出本村且已不居住的宅基地;
(四)集體供養的五保戶騰出的宅基地;
(五)其他應當收回的情形。
第十九條 應收回的宅基地有地面附著物的,村集體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對拒不交回的,經區人民政府批准,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有償使用費標准為每平方米每年1—5元,但是,影響村莊規劃實施的,地上建築物和其他附著物應當依法拆除,騰出宅基地。
由於歷史或規劃原因超過法定宅基地面積標準的舊宅基地及佔用的村內空閑地暫不能收回的,也可實行宅田掛鉤的辦法扣減相應的承包田。
㈦ 農村房屋轉讓
1.農村的房屋有房產證也是無法交易的,農村的房屋宅基地屬於劃撥,不是轉讓,所以農專民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屬所有權,就算他賣給你了,也只能讓你用而已,合同都是不會生效的!一旦涉及到拆遷等情況,他隨時可以拿回去。
2.第一個問題回答後,第二個沒有意義了!
3.第三個問題也沒有意義!
4.可以拆掉重建,需要的東西有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三)宅基地使用權證明或者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明;
(四)申請登記房屋符合城鄉規劃的證明;
(五)房屋測繪報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圖;
(六)其他必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