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落花生資料
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人們比較喜愛的一種常見植物。以下是書面資料:
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於制皂和生發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Ⅱ 《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散文,從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領悟並揭示出來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花生以自己的「犧牲」而使自己「有用」。
「無我」故能破除對物質的貪戀,「有我」方能主動選擇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使犧牲成為可能。愛既「有我」又「無我」,以「有我」來實現「無我」的愛兼有著博大與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銳意的進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態度;一方面積極地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運被限定。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著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2)落花生的綜合活動成果擴展閱讀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1893年2月出生於台灣,1941年8月病逝),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茅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
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Ⅲ 《落花生》課文全部內容
《落花生》—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落花生的綜合活動成果擴展閱讀: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生於1893年――1941年,筆名落花生,中國現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1年,與矛盾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3年,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1927年,回到中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執教。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鍾樓鳴鍾致哀。
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參考資料:網路—落花生
Ⅳ 落花生通過了什麼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Ⅳ 落花生依次寫了哪五方面
課文依次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感受」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Ⅵ 《落花生》這課的主要內容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
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台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
19歲時,家境拮據,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里,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遊行中沖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1919年的「五四」時期,是「人的自覺」和「個性解放」的時代。
Ⅶ 落花生的主要內容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7)落花生的綜合活動成果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台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
19歲時,家境拮據,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里,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遊行中沖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1919年的「五四」時期,是「人的自覺」和「個性解放」的時代。
Ⅷ <<落花生>>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來自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落花生》主要內容是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過程;中心思想是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許地山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落花生》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8)落花生的綜合活動成果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台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19歲時,家境拮據,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
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里,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遊行中沖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
2、主題思想
《落花生》散文, 從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領悟並揭示出來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花生以自己的「犧牲」而使自己「有用」。「無我」故能破除對物質的貪戀,「有我」方能主動選擇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使犧牲成為可能。愛既「有我」又「無我」,以「有我」來實現「無我」的愛兼有著博大與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銳意的進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態度;一方面積極地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運被限定。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著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