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1-07-05 16:57:57

㈠ 公司制度認證都有哪些

認證按強製程度分為自願性認證和強制性認證兩種,按認證對象分為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

強制性認證
包括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和官方認證。CCC認證是中國國家強制要求的對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的產品實行的一種認證制度,無論國內生產還是國外進口,凡列入CCC目錄內且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均需獲得CCC認證,除特殊用途的產品外(符合免於CCC認證的產品)。CCC認證是由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實施的產品認證。官方認證即市場准入性的行政許可,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列入行政許可目錄的項目所實施的許可管理,凡是需經官方認證的項目,必須獲得行政許可方可准予生產、經營、倉儲或銷售。行政許可針對的是產品,但考核的是管理體系。行政許可包括內銷產品(國內生產國內銷售和國外進口國內銷售)和外銷產品(國內生產出口產品)。食品質量安全(QS)認證和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均屬於官方認證。

自願性認證
是組織根據組織本身或其顧客、相關方的要求自願申請的認證。自願性認證多是管理體系認證,也包括企業對未列入CCC認證目錄的產品所申請的認證。目前,我國自願性管理體系認證包括:
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依據GB/T19001-2008(等同於ISO9001:2008);
2)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依據GB/T24001-2004(等同於ISO14001:2004);
3)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依據GB/T28001-2001(相當於OHSAS18001:1999);
4) HACCP認證,依據國家認監委(CNCA)2002年第3號文件《食品生產企業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認證管理規定》(相當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及其應用准則》);
5)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依據GB/T22000-2006(等同於ISO22000:2005); 6) 汽車生產件及相關服務件組織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依據GB/T18305-2003(等同於ISO/TS16949:2002)。

按照國家《認證認可條例》和《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獲得認證的組織不得以任何方式誤導消費者,包括在產品第一包裝上加施管理體系認證標志以誤導消費者認為其獲得產品認證。獲得管理體系認證,只能說明一個組織已經按照某個認證標准或規范通過了認證機構的最低評價和認可,並不表示該組織的管理體系是優秀模式,也不表示該組織生產、銷售的產品具有優良的品質。

㈡ 強制性認證管理規定

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第一批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等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的有關規定,現將實行新制度與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頒布並組織實施的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和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並組織實施的產品安全認證強制性監督管理制度(以下簡稱「老制度」)之間的過渡安排中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新制度的實施和老制度的廢止

根據《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新制度自2002年5月1日起實施。為保證新、老制度的順利過渡並維護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老制度自2003年5月1日起廢止。

二、新、老制度適用產品的監督管理

1、自2003年5月1日起,國內企業出廠、進口的《目錄》內產品須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以下簡稱「新證書」),並加施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以下簡稱「新標志」),方可出廠、進口。

2、自2003年5月1日起,經銷商、進口商不得再購進、進口和銷售未獲得新證書及未加施新標志的《目錄》內產品。2003年4月30日前已經購進、進口但尚未售出的已獲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證書及CCIB標志或安全認證合格證書及長城標志(以下統稱「老證書」、「老標志」)的《目錄》內的產品,應在所在地質檢部門備案,方可在質檢部門監管下繼續銷售。

3、自2003年5月1日起,獲得新證書及新標志的產品如果繼續使用印有老標志的外包裝,須加施新標志,方可出廠、進口、銷售。

4、2003年4月30日前,原須獲老證書及老標志《目錄》內的產品,可以憑老證書及老標志或新證書及新標志出廠、進口、銷售。

5、自2002年5月1日起,原須獲老證書及老標志的產品此次不再列入《目錄》的,其原須獲得的老證書及老標志不再作為其出廠、進口、銷售的條件。

三、認證申請的受理

1、自2002年5月1日起,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的認證機構(以下簡稱「指定的認證機構」)開始受理《目錄》內產品新證書及新標志的申請,不再受理老證書及老標志的申請。

2、2002年4月30日前,原須獲老證書和老標志的《目錄》內的產品仍可繼續申請獲得老證書及老標志。

四、其他事項

1、已申請但尚未獲得老證書或已獲得老證書的《目錄》內產品,經申請人申請並由指定的認證機構確認符合條件後,可獲得新證書並使用新標志。

2、上述獲取新證書和新標志所需的費用,由申請人按實際發生的項目及新制度的收費標准支付。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完善和規范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切實維護國家、社會和公眾利益,根據國家產品安全質量許可、產品質量認證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國務院賦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能,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家對涉及人類健康和安全,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的產品實行強制性認證制度。

第三條根據國務院授權,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管全國認證認可工作。

第四條國家對強制性產品認證公布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確定統一適用的國家標准、技術規則和實施程序,制定和發布統一的標志,規定統一的收費標准。

第五條凡列入《目錄》的產品,必須經國家指定的認證機構認證合格、取得指定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並加施認證標志後,方可出廠銷售、進口和在經營性活動中使用。

第二章 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組織管理

第六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規章和制度;批准、發布《目錄》。

第七條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全國認證認可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協調有關認證認可工作的重大問題;

(二)擬定、調整並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目錄》;

(三)制定和發布《目錄》中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四)確定《目錄》中產品認證適用的認證模式;

(五)制定和發布認證標志;

(六)規定認證證書的式樣和格式;

(七)指定認證機構和為其服務的檢測機構、檢查機構承擔強制性產品認證和認證活動中的檢測、檢查工作;

(八)公布指定認證機構和為其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檢查機構的名錄及其工作范圍;

(九)公布獲得認證的產品及其企業名錄;

(十)審批特殊用途產品免於強制性認證的事項;

(十一)指導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對強制性產品認證違法行為的查處工作;

(十二)受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投訴、申訴工作,組織查處重大認證違法行為;

(十三)指導處理有關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第八條各地質檢行政部門負責履行以下職責:

(一)按照法定職責,對所轄地區《目錄》中產品實施監督;

(二)對強制性產品認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第九條指定認證機構的職責:

(一)在指定的工作范圍內按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開展認證工作;

(二)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頒發認證證書;

(三)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進行跟蹤檢查;

(四)受理有關的認證投訴、申訴工作;

(五)依法暫停、注銷和撤銷認證證書。

第三章 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實施

第十條《目錄》中產品認證適用以下單一的認證模式或者若干認證模式的組合,具體包括:

(一)設計鑒定;

(二)型式試驗;

(三)製造現場抽取樣品檢測或者檢查;

(四)市場抽樣檢測或者檢查;

(五)企業質量保證體系審核;

(六)獲得認證的後續跟蹤檢查。

產品認證模式依據產品的性能,對人體健康、環境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產品的生命周期特性等綜合因素,按照科學、便利等原則予以確定。

具體的產品認證模式在認證實施規則中規定。

第十一條《目錄》中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一)適用的產品范圍;

(二)適用的產品對應的國家標准和技術規則;

(三)認證模式以及對應的產品種類和標准;

(四)申請單元劃分規則或者規定;

(五)抽樣和送樣要求;

(六)關鍵元器件的確認要求(根據需要);

(七)檢測標准和檢測規則等相關要求;

(八)工廠審查的特定要求(根據需要);

(九)跟蹤檢查的特定要求;

(十)適用的產品加施認證標志的具體要求;

(十一)其他規定。

第十二條《目錄》中產品認證的程序包括以下全部或者部分環節:

(一)認證申請和受理;

(二)型式試驗;

(三)工廠審查;

(四)抽樣檢測;

(五)認證結果評價和批准;

(六)獲得認證後的監督。

第十三條《目錄》中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進口商可以作為申請人,向指定認證機構提出《目錄》中產品認證申請。

第十四條申請人申請《目錄》中產品認證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照《目錄》中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向指定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書、必要的技術文件和樣品;

(二)申請人為銷售者、進口商時,應當向指定認證機構同時提交銷售者和生產者或者進口商和生產者訂立的相關合同副本;

(三)申請人委託他人申請《目錄》中產品認證的,應當與受委託人訂立認證、檢測、檢查和跟蹤檢查等事項的合同,受委託人應當同時向指定認證機構提交委託書、委託合同的副本和其他相關合同的副本;

(四)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認證費用。

第十五條指定認證機構負責受理申請人的認證申請,根據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安排型式試驗、工廠審查、抽樣檢測等活動,做出認證決定,向獲得認證的產品頒發認證證書。

指定認證機構在一般情況下,應當自受理申請人認證申請的90日內,做出認證決定並通知申請人。

第十六條認證證書是證明《目錄》中產品符合認證要求並准許其使用認證標志的證明文件。

認證證書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一)申請人;

(二)產品名稱、型號或者系列名稱;

(三)產品的生產者、生產或者加工廠(場)所;

(四)認證模式;

(五)認證依據的標准和技術規則;

(六)發證日期和有效期

(七)發證機構。

第十七條認證標志的名稱為「中國強制認證」(英文名稱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縮寫為「CCC」,也可簡稱為「3C」標志。),認證標志是《目錄》中產品准許其出廠銷售、進口和使用的證明標記。

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應當按照認證標志管理規定的要求使用認證標志。

第十八條指定認證機構應當按照具體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對其頒發認證證書的產品及其生產廠(場)實施跟蹤檢查。

第十九條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注銷認證證書:

(一)《目錄》中產品認證適用的國家標准、技術規則或者認證實施規則變更,認證證書的持有人不能滿足上述變更要求的;

(二)認證證書超過有效期,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申請延期使用的;

(三)獲得認證的產品不再生產的;

(四)認證證書的持有人申請注銷的。

第二十條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責令暫時停止使用認證證書:

(一)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按規定使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的;

(二)認證證書的持有人違反《目錄》中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和指定的認證機構要求的;

(三)監督結果證明產品不符合《目錄》中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銷認證證書的。

第二十一條指定認證機構對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認證證書:

(一)在認證證書暫停使用的期限內,認證證書的持有人未採取糾正措施的;

(二)監督結果證明產品出現嚴重缺陷的;

(三)獲得認證的產品因出現嚴重缺陷而導致重大質量事故的。

第二十二條申請人和認證證書持有人對指定認證機構的認證決定有異議的,可以向做出認證決定的認證機構提出投訴、申訴,對認證機構處理結果仍有異議的,可以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訴。

第四章 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指定認證機構和為其提供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檢查機構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接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管理;

(二)根據國家產品質量認證的法律、法規規定,在指定范圍內實施《目錄》中產品認證、檢測和檢查工作;

(三)保證認證結果的准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定期向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目錄》中產品認證信息;

(五)保守認證產品的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不得非法佔有他人的科技成果

(六)未經許可,不得向其他認證機構轉讓認證受理權、認證決定權、檢測權和檢查權;

(七)不得從事認證工作職責范圍內的咨詢和產品開發工作;

(八)不得擅自與其他機構或者組織簽署雙邊或者多邊互認《目錄》中產品的認證、檢測和檢查結果的協議;

(九)不得依照前項所述協議頒發《目錄》中產品認證證書;

(十)配合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對違反質量認證法律、法規和規章行為的查處工作;

(十一)建立《目錄》中產品認證投訴、申訴制度,公正處理指定范圍內的《目錄》中產品認證的爭議。

第二十四條獲得《目錄》中產品認證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商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保證提供實施認證工作的必要條件;

(二)保證獲得認證的產品持續符合相關的國家標准和技術規則;

(三)保證銷售、進口的《目錄》中產品為獲得認證的產品;

(四)按照規定對獲得認證的產品加施認證標志;

(五)不得利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誤導消費者;

(六)不得轉讓、買賣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或者部分出示、部分復印認證證書。

(七)接受各地質檢行政部門和指定認證機構的監督檢查或者跟蹤檢查。

第五章 罰則

第二十五條《目錄》中的產品,未按本規定實施認證的,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責令限期實施認證。

第二十六條《目錄》中的產品獲得認證證書、未按規定使用認證標志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七條偽造、冒用認證證書、認證標志,以及其他違反國家有關產品安全質量許可、產品質量認證法律法規的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指定認證機構和為其提供服務的指定檢測機構和檢查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或者偽造有關文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九條本章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各地質檢行政部門依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行政案件辦理程序的有關規定實施。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條本規定中的認證實施規則、認證標志等具體管理制度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條本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權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本規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㈢ 綠色食品標准體系與認證管理

綠色食品特指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目前,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已在全國30個省區和直轄市委託了38個管理機構,9個產品質量監測機構,56個環境檢測機構,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綠色食品工作系統.建立了涵蓋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儲運及專用生產資料等環節的質量標准體系框架,制定了一批綠色食品標准.頒布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
綠色食品認證開創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先河。十幾年來,綠色食品產業之所以健康發展,與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實踐以技術標准為核心的「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是分不開的,不斷推進了綠色食品認證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食品安全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繫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因此,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新階段農業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農產品質量認證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技術手段,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綠色食品認證開創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先河,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3年底,全國綠色食品企業總數2047家,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總數4030個,產品實物總量3260萬噸,年銷售額723億元;一些省份已將綠色食品產業作為省域經濟的增長點,作為農業領域的主導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載體。短短十幾年,綠色食品以其生產和管理方式引領了新時期農業發展方向,成為安全、優質、營養食品的代名詞,走進城鄉人民生活,並以中國農產品精品的形象走出國門,登上國際舞台。作為新興產業,綠色食品之所以有這樣的發展速度,與其在概念提出之初就建立了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框架,實踐以技術標准為核心的「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不斷推進綠色食品認證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是分不開的。

一、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構成與特點

綠色食品標準是指「應用科學技術原理、結合綠色食品生產實踐、借鑒國內外相關標准所制定的,在綠色食品生產中必須遵守、綠色食品產品質量認證時必須依據的技術性文件。」

綠色食品標准體系是對綠色食品產銷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的一系列標準的總和和系統,包括四個方面: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綠色食品產品標准;綠色食品包裝、標簽、儲運標准。

綠色食品標准體系有如下鮮明特點:

1.內容的系統性。綠色食品標准體系貫穿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涉及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標簽、貯藏運輸等諸多環節。

2.制訂的科學性。從1990年起,農業部正式提出開發綠色食品時,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先後組織國內各方面的專家,經過上千次試驗、檢測和參照或採納國際標准以及國外先進標准而制定的,對嚴於現在執行標準的項目及其指標值都有文獻性的科學依據或理論指導。

3.指標的嚴格性。綠色食品的標准無論從產品的感觀性狀、理化性狀、生物性狀都嚴於或等同於現行的國家標准。例如大氣環境質量採用國家一級標准,農殘限量僅為有關國家和國際標準的1/2。

4.控制項目的多樣性。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中土壤標准比國家標准增加了土壤肥力指標;產品標准增加了營養質量指標等項目。產地環境質量評價中,對水質、土壤、空氣等要素分別區分了污染嚴控指標和一般控制指標若干項。增加控制項目的目的在於防止有害物質對產品的污染,保證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

二、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發展現狀

十幾年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採取邊制定,邊試行,邊修訂的方法,使綠色食品標准體系在實踐中不斷被修正和完善,迄今,共發布通用性准則、產品標准等72項國家農業行業標准。同時,地方綠色食品管理機構還制定了數十項地方標准,有效地補充了綠色食品標准體系。

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根據農業生態的特點和綠色食品生產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充分依據現有國家環保標准,對控制項目進行優選。它規范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調查、監測、評價的主要內容、方法,規定了大氣環境質量標准、農田灌溉水水質標准、漁業水質標准、畜禽飼養用水標准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各項指標及濃度限值、監測和評價方法。其附錄中還提出了綠色食品產地土壤肥力分級和土壤質量綜合評價方法。

2.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

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是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核心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綠色食品生產的通用准則;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食品生產作業歷。

綠色食品生產的通用准則是對生產綠色食品過程中物質投入的一個原則性規定,全國適用,既是綠色食品生產、認證、監督檢查的主要依據,也是綠色食品質量信譽的保證。目前,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准發布的准則有:《綠色食品 食品添加劑使用准則》NY/T392-2000;《綠色食品 農葯使用准則》NY/T393-2000;《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則》NY/T394-2000;《綠色食品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准則》NY/T471-2001;《綠色食品 獸葯使用准則》NY/T472-2001;《綠色食品 動物衛生准則》NY/T473-2001;《綠色食品 漁葯使用准則》NY/T755-2003。在這些准則中對允許、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產資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劑量、使用次數、休葯期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從而為截斷生產中的污染源,確保產地和產品不受污染提供了保證。

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是確保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的主要措施,包括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等操作規程,以綠色食品的通用准則為依據,按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性、作物種類、畜禽種類分別制定,用於指導綠色食品生產活動,規范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技術規定,地區適用,其核心是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區域性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目前全國約有數十項,其中,遼寧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已經制定了綠色食品糧油、蔬菜、水果等19項生產操作規程和4項畜禽產品養殖技術規程。

綠色食品生產作業歷是由綠色食品申報企業根據各基地的具體情況,依據綠色食品的通用准則和相應的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制定,用於指導種植(養殖)戶實際操作的「明白紙」。在遼寧省錦州地區的綠色食品蔬菜生產基地,每位種植戶手中都有一份「綠色食品蔬菜生產作業歷」,依據不同蔬菜品種的特點,簡單而通俗地提出了綠色食品棚菜生產的種植要求,使千家萬戶的生產過程有了統一的技術標准指導。

3.綠色食品產品標准

綠色食品產品標準是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綠色食品最終產品質量的指標尺度,它反映了綠色食品生產、管理及質量控制水平,是樹立綠色食品形象的主要標志。其內容包括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及衛生品質三部分,具體體現在原料、感官、理化、微生物學等四個方面的要求。

為了適應綠色食品迅速發展的形勢,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有關技術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制(修)定了一批綠色食品產品標准:1995年經農業部批准作為農業行業標准,首批頒布25項綠色食品產品標准(NY/T 268-1995至NY/T 292-1995);2000年頒布20項綠色食品產品標准(NY/T 418-2000至NY/T 437-2000);2002年修訂綠色食品啤酒、茶葉、乳製品的標准,頒布綠色食品白菜類蔬菜和茄果類蔬菜的產品標准;2003年修訂《綠色食品 大豆》為《綠色食品 豆類》,頒布12項綠色食品標准(NY/T 743-2003至NY/T 754-2003)。這些標准在檢測項目和指標上,一般嚴於國家標准,達到或接近同類產品的國外先進標准或國際標准。

4.綠色食品包裝、標簽、儲運標准

《綠色食品包裝通用准則》(NY/T658-2002),規定了綠色食品的包裝必須遵循衛生、安全、不浪費資源、不污染環境、可循環利用等原則。綠色食品標簽除應符合《食品標簽通用標准》(GB 7718)外,若是特殊營養食品,還應符合《特殊營養食品標簽》(GB/T 13432)。標志使用應符合《中國綠色食品商標標志設計使用規范手冊》的要求,凡取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資格的單位,應嚴格做到「四位一體」,即綠色食品的標准圖形、標准字形、編號、防偽標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根據《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及國家有關法規精神,要求綠色食品標志產品加貼綠色食品標志防偽標簽。實施綠色食品標志防偽措施,對每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及整個綠色食品形象具有保護和監控作用。

三、綠色食品標准與認證管理

GB/T2000.1-2002《標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准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彙》中這樣定義「標准」:「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或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可見,標準是一種特殊的文件,通過標准,對重復性事物做出統一規定,藉以規范人們的工作、生活、生產行為。就生產而言,任何產品都是按照一定的標准生產的,任何技術都是依據一定的標准操作的。離開了標准,就沒有衡量質量的尺度,產品和技術的質量就會因為沒有比較的基準而無從談起。綠色食品正是因為建立了自己的標准體系,並以此為認證管理的依據,才得以保證其「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的特徵。

1.綠色食品標準是認證的基礎和標志許可的依據

所謂產品認證是指依據產品標准和相應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並頒發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技術標准和相應技術要求的活動。綠色食品認證是一種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活動,其核心是在生產過程中執行綠色食品標准。綠色食品採取質量認證制度與商標使用許可制度相結合的運作方式,是一種以質量標准為基礎的,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機結合的管理行為。綠色食品申報材料的文審以綠色食品生產的通用准則為核心,對申報企業的現場調查是以檢查綠色食品生產標准落實與否為核心,而產品檢測則是對全部標准實施結果的一個查驗活動,因此,每認證一種產品都是在實踐中審查綠色食品標准貫徹實施的過程。例如遼寧綠色芳山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申請認證綠色食品花生和大豆,就是按照綠色食品標准制定生產操作規程和生產作業歷,通過農民協會,組織農戶開展培訓,在綠色食品花生和大豆基地統一使用生資,嚴格按生產作業歷進行農事活動,實現了花生和大豆的標准化生產,從而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2. 綠色食品認證促進了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完善、健全

綠色食品認證是檢驗綠色食品標準的實踐活動,標准在認證活動中被應用,也因認證活動而不斷完善,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完善與發展離不開綠色食品認證實踐。近日,為了增加綠色食品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認證實踐的基礎上,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部分標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項目及指標進行了修訂。如《綠色食品 大米》中衛生要求「黃麴黴毒素B1≤5.0」修改為「黃麴黴毒素B1≤0.005」;《綠色食品 果脯》中「鉛,mg/kg ≤0.05」修改為「鉛,mg/kg ≤0.5」;《綠色食品 茶葉》中「氰戊菊酯≤0.1」 修改為「氰戊菊酯不得檢出」,等等。可見,隨著綠色食品認證管理實踐的不斷進行,綠色食品標准也日趨科學和實用,更加體現綠色食品產品質量的內涵。

3.綠色食品標准體系與認證管理促進了農業標准化生產,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推動了農產品出口

綠色食品標准尤其是產品標準的制定以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准為基礎,借鑒發達國家普通產品標准,並引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內容,形成可以追蹤溯源,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是綠色食品標準的外在反映。據調查,我國綠色食品成規模出口始於1995 年,至今尚無因達不到標准被退貨的情況,更不存在因達不到環保要求而被擋在國門之外。有關資料查詢表明,在日本2003年查出農葯殘留超標而被拒絕的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名單中,沒有一家是綠色食品的生產企業。近年來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一直徘徊不前的情況下,全國綠色食品出口貿易額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速度,據統計,2003年全國綠色食品產品出口率已達12.4%,出口額10.8億美元。我國綠色食品出口快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綠色食品的產品標准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普通農產品標准,為企業搭建了一個符合國際慣例並在產品標准方面基本與國際相一致的質量保證平台。而且,通過實施以綠色食品標准為核心的認證管理,企業增強了質量意識,使生產達到標准化,在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的要求規范生產行為的過程中提升了產品質量,在嚴格落實綠色食品全程質量控制制度的基礎上,主動適應進口國的標准和規定,拉動了產品出口。同時,綠色食品認證管理又為企業質量信譽增加了第三方公正。

目前,雖然綠色食品標准在整體水平上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食品衛生標准,但並不意味著綠色食品標准全部達到某一個發達國家的標准。例如,綠色食品標准與日本相應標准在整體上達到同一層次,但某些產品的標准則有高有低,日本果菜敵百蟲和馬拉硫磷的農殘標准分別為0.5ppm和2ppm,綠色食品的標准為0.1ppm和不得檢出,而樂果、殺螟硫磷、敵敵畏、倍硫磷等指標則嚴於綠色食品。除有機食品外,目前在農產品領域尚未形成一套統一的國際標准,出口的產品必須符合進口國的產品標准。盡管綠色食品在出口中被視為已獲得了一種質量控制體系認證的高質量產品而倍受青睞,但直接進入海外市場尤其是超級市場連鎖店的原包裝的綠色食品成品卻寥寥無幾,一些直接上超市的綠色食品成品也大多按進口商的要求進行包裝,進出口商一般很少再加貼綠色食品標識。因此,為了在海外市場培育我國綠色食品以及我國農產品生產企業的自有品牌,綠色食品的標准也在根據進口國的普遍要求不斷修訂和完善中,大宗產品如糧油、禽肉,尤其是蔬菜方面其農葯殘留標准參照日本和歐盟的標准進行修訂,以保持與國際慣例相一致,只是由於標準的權威性和法規性決定標準的修訂、發布和實施需要一個周期,綠色食品標准修訂遲緩,在事實上造成了某些產品的標准和發達國家的標准尚有一定的距離。此外,現有的綠色食品標准體系中還缺乏許多大類產品標准,如雜糧、水產品;區域性生產操作規程的數量少,不能充分指導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生產作業歷尚未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面普及。

綜上所述,綠色食品標准提供了開展綠色食品生產和管理活動的技術、行為規范,也是維護綠色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技術和法律依據。綠色食品認證促進了綠色食品標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標准化,提高了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質量,提升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農業生產方式。

㈣ 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區別

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什麼主要區別呢?
a、 認證對象不同
產品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產品,既要對產品做型式試驗,以確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指定標准要求,又要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定,評定組織是否具有質量保證能力,能否持續穩定地提供合格產品。而質量體系認證的對象是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僅評價組織的質量管理能力是否達到認證依據標準的要求。
b、 認證依據不同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依據是等同於ISO9000族系列標準的有關國家標准。它的作用是能夠提高顧客對供方的信任,增加訂貨,減少顧客對供方的檢查評定,有利於顧客選擇合格的供方。而產品認證的依據除了認證機構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外,還包括技術依據,即申請認證產品的相關國家或行業產品標准。
c、 證書和標志的使用不同
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僅證明其質量管理水平達到了相應的認證依據標準的要求,並不能證明企業的每批產品都是合格的,所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只能用於企業宣傳,不能用在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不能使用認證標志。
而產品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的產品,企業通過產品認證即證明其產品是滿足相應產品標准要求的,所以企業除可將產品認證證書用於宣傳外,還可根據認證機構的要求在通過認證的產品上使用認證標志。

㈤ 中國環保產品認證的管理規定

1. 引言 認證證書和標志使用管理規定
1.1為加強對環境保護產品認證證書和標志的使用管理,維護環境保護產品認證工作的質量與信譽,根據CNAS—GC0
1:2006《認證證書管理實施指南》和GB/T 27027-2008 《認證機構對誤用其認證標志採取糾正措施的指南》,制定本
辦法。
1.2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以下簡稱認證中心,英文縮寫CCAEPI)在認證活動中,對通過認證的產品使用專用的標
志。
1.3 環境保護產品認證證書是證明環境保護產品符合認證要求和准許產品使用認證標志的法定證明文件。
1.4 CCAEPI對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具有所有權,凡獲證單位均應按本規定要求,規范使用環境保護產品認證證書和標志。
2. 認證證書及使用規定
2.1認證證書由認證中心統一印製。
2.2 認證證書,鑲嵌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標志圖形和環境保護產品認證標志。
2.3認證證書包括證書編號、持證單位名稱及地址、生產廠名稱及地址、產品名稱及規格型號、認證依據的標准或技術要求、認證模式、證書有效期、發證機構名稱等信息。
2.4 認證證書使用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滿,願繼續認證的企業應在有效期終止前三個月重新提出申請;不重新認證企業,不得繼續使用認證證書和標志。
2.5 認證證書超過有效期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企業重新申請認證時,其申請、認證程序與初次申請認證程序相同。
2.6認證證書持有者可在產品廣告、產品宣傳上使用認證證書和標志。認證證書持有者可在工程招標、產品銷售過程中,向顧客出示環境保護產品認證證書。
2.7認證證書一般為中文版本,中英文對照版本解釋以中文為准。
3. 標志及使用規定
3.1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統一規定認證標志的使用。
3.2 認證證書持有者,應在獲證產品及其包裝物、產品使用說明書等場所恰當使用認證標志。
3.3 認證標志可按標准圖形等比例縮放,不得變形使用。
4 認證證書標志的更換、暫停使用和撤消
4.1在認證證書有效期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應重新換證:
(1) 認證證書持有者變更;
(2) 產品型號、規格變更,經確認仍可滿足有關認證中標準的要求;
(3) 認證產品的標准變更,經確認可滿足變更後的標准要求。
4.2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將暫停使用認證證書:
(1)不能保持產品技術性能指標穩定合格;
(2)監督性檢查時,發現認證的產品及生產條件已不符合認證要求;
(3)用戶對獲得認證的產品提出投訴,並經查實確有嚴重質量問題的;
(4)認證證書或標志使用不符合規定要求。
4.3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由CCAEPI注銷認證證書,責令停止使用認證標志:
(1) 由於認證標准或技術要求的變更,達不到變更後的認證標准或技術要求,不再申請認證的;
(2) 認證證書持有者未在認證有效期滿前三個月向認證中心重新申請認證的。
4.4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由CCAEPI撤銷認證證書,禁止使用認證標志,並向社會公布。
(l)年度工廠監督檢查或檢驗判定為不合格的產品;
(2)整改期滿不能達到整改目標;
(3) 認證產品質量嚴重下降,或出現重大質量事故,給用戶造成損害;
(4)因持證產品質量問題,受到當地環保部門處罰;
(5) 轉讓認證證書,不按規定使用認證標志;
(6)拒不交納年檢費用或年金;
(7)沒有正當理由而拒絕工廠監督性檢查的。
4.5環境保護產品認證合格證書和標志的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讓、出售、借用或冒用;未參與認證或沒有通過認證的
企業、分廠、聯營廠和附屬廠均不得使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
4.6 認證證書持有者應按《環境保護產品認證收費管理辦法》的規定向認證中心交納年度監督檢查費和標志使用費(年
金)。
5 附則
本規定由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負責解釋。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㈥ ISO9001認證有說要每年年審,三年進行再認證,這是在哪裡規定的,還請告知,謝謝

證書最長三年有效,必須進行再認證才能保持認證,每年一次是監督審核,是檢查保持情況。根據監督審核結果,可以保持,暫停或撤銷認證證書的注冊。
證書有效期的規定,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第63號令《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中規定必須要有有效期。(上述規定沒有具體時間要求,一般3年)
而認監委2014年第5號《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規則》中規定:證書有效期最長3年。
同時規定。
要保持證書,應根據再認證結果決定。
監督審核時間間隔不得超過12個月。特殊情況(如重大不符合項整改有3個月)可適當放寬,但最長不得超過15個月。

附: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規則》部分條文,按問題的次序,

6.1認證證書期滿前,若獲證組織申請繼續持有認證證書,認證機構應當實施再認證審核決定是否延續認證證書。

8.2 認證證書有效期最長為3年。

5.2.1作為最低要求,在初次認證的第二階段審核後至少12個月內應進行一次監督審核。此後,每次監督審核的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
5.2.2在達到監督審核期限而有證據表明獲證組織暫不具備實施監督審核的條件時,可以適當延長監督審核期限,但最長間隔不能超過15個月。
5.2.3超過期限而未能實施監督審核的,應按7.2或7.3條處理。

注,7.2 暫停證書,7.3 撤銷證書

具體文本可上認監委網站查找下載。

閱讀全文

與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管理辦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