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合江縣優秀教學成果獎

合江縣優秀教學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1-07-05 16:57:56

⑴ 西南醫科大學在哪個省

西南醫科大學在四川省瀘州市。

西南醫科大學簡介
西南醫科大學是四川省省屬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川渝滇黔結合區域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瀘州。其前身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始建於1951年,1959年升格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1年開始聯合培養博士,2004年起開展留學本科生學歷教育,2010年獲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學校是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單位,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高等學校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2014年被列入四川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2016年被列入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的創建和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支持。1963年,朱德委員長曾蒞臨學校視察並揮毫題詞:「繼承祖國醫學遺產,學好現代醫學科學,為廣大人民服務」,為學校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形成了「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秉承著「厚德精業 、仁愛濟世」的校訓和「自強不息、守正出新 」的精神,堅持「厚德精業、兼容開放」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德業雙修、中西醫並重」的辦學特色。建校以來,學校已培養了各級各類專門人才超過十六萬人,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現有忠山、城北兩個校區,佔地2011畝。學校下設19個院(系),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近兩萬人。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有紙質文獻164.3 萬冊,電子文獻246餘萬冊,訂有中外文紙質期刊1028種,能充分滿足師生閱讀、學習需求。

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臨床醫學、葯學、中西醫結合是學校優勢與特色學科,臨床醫學、葯學是四川省一流建設學科,臨床醫學學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機構中位列61.05%。有普通本科專業31個,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法學等7個學科門類,其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麻醉學),省級特色專業3個(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葯學),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5個(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葯學、法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雙學位專業5個,大力推進「醫工、醫理、醫文」結合,構建了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專業教育體系。

學校承擔了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是國家級臨床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全國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四川省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我校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西南西北片區特等獎1次,一等獎6次,全國總決賽二等獎3次,三等獎4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10年保持在90%以上,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司法考試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3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

學校(含三所附屬醫院)有醫教員工8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25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548人,佔比43.7%,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75人,佔比45.85%。有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835人。有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100餘人。

學校現有,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葯物臨床試驗機構、省級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國際合作基地、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平台59個,設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2016年以來,獲批廳局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團隊30個、科技創新平台10個;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2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

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葡萄牙、澳大利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對外合作交流關系。與波恩大學、埃爾朗根大學、清邁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聯合培養本科人才,依託斯旺西大學、赫爾大學、哥廷根大學、澳大利亞科技大學等國外高校培養師資隊伍。成功舉辦了「第五國際離子通道學術大會」、五屆「中國酒城國際心血管學術會議」等國際學術會議。先後為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博士後、研究生和本科生500餘人。

學校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附屬醫院、附屬中醫院、附屬口腔醫學院),擁有編制床位共計7550張,有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有國家級、省部級醫學重點學科(專科)35個,是國家級「胸痛中心」「高級卒中中心」「心衰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四川省婦科及乳腺疾病治療中心,是國家衛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訓基地,建成了中國-葡語系國家和地區中醫葯國際合作基地。學校的附屬醫院在公共事件、突發應急搶險中,如: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煤礦瓦斯爆炸、援外醫療等處置中,展現出極強的應急救援及搶救能力和高救治成功率。作為西南四省(市)結合區域的省級醫療中心,為川渝滇黔結合區域7000多萬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為地區和國家的醫療服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校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持續加強,深入人心。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扎實做好合江縣、涼山州昭覺縣等24個縣(市)、681戶貧困戶對口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學校及三附院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600餘萬元,整村結對幫扶的6個貧困村已實現整村脫貧,其中4個村獲評市級及市級以上「四好村」榮譽稱號;回洞橋村獲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學校獲評2018四川省定點扶貧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附屬醫院獲評「四川省2018年對口幫扶藏區彝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⑵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校友風采

閆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副市長。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學任教。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地理科學》(英文版)、《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規劃師》、《現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等雜志編委。兼任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
閆小培從事城市地理、地理專業英語和城市發展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任負責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被列為中山大學和廣東省重點建設課程。閆小培從事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香港合作項目2項,主持地方政府委託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自1990年以來,已在《地理學報》、《地理科學》、《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地理學報》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熱帶地理》、《中山大學學報》、《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城市研究》、《城市》、《Urban Geography》(美國)、《GeoJournal》(德國)、《Journal of Geography Ecation》(韓國)等國內外主要地理和規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本。閆小培曾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中山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政協優秀提案獎、中山大學地學院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
周介銘:男,1956年5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漢族,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校長。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1985年在蘭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西北民族學院民族貿易系任教師,1985-1990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97-2003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四川師范大學校長。
周介銘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在國土規劃與整治,土地資源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擔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廳及各級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課題。他主持和承擔的《成都市國土總體規劃》項目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主持和承擔的《都江堰市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研究》項目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主持和承擔的《AUTOPLY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調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他主持和承擔的項目還多次獲得國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並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除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外,他還出版了3本專著,並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
周介銘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先後兩次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是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的學術帶頭人,招收資源評價方向的研究生。
周介銘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四川省地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土地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國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副會長,並於1998年起連續兩屆受聘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
王一鳴: 副院長, 研究員,博導,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9年7月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和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歷任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院長助理。2001年1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兼任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所長。2005年2月任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院日常工作。
主要著作:
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研究
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研究
主要學術論文:
西部大開發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先導
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
領導幹部宏觀經濟管理知識讀本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
許炯心: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8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1977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此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蘭國際地學與航測學院進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現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研究》編委,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IE索引刊物)編委。
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蝕產沙和河流泥沙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業績:共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4部(含合著)。
代表性學術著作:1. 1996,中國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科學出版社。 2. 1997,河型對含沙量空間變異的響應及其臨界現象,中國科學,Vol.27,No.6,548-553. 承擔項目情況: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973項目、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及領域前沿項目等共20餘項。
獲獎情況: 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 。
錢樂祥 , 教授, 博士, 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7年於華東師大博士畢業,主要從事GIS與遙感應用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廣州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兼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通訊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兼職。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出版《地球信息科學引論》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各種獎勵20餘項,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發表的學術論文:
1.Qian Lexiang, Cui Haishan and Chang Ji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Zhujiang Delta. Pedosphere, 2006, 16(6), SCI;
2.錢樂祥,丁聖彥.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蓋變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 地理學報,2005,60(5);
3.錢樂祥等. 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觀敏感性綜合評估. 生態學報,2002,22(1);
4.錢樂祥等. GIS支持的土壤貧瘠化區域分異研究. 地理科學,2002,22(1);
5.錢樂祥,丁聖彥,許叔明.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類型區的景觀空間結構對比分析. 地理科學,2003,23(5)。
邱道持:男,漢族,重慶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間,1985年至1987年曾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在校工作期間,先後擔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師范大學科技處處長、教育部西南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國土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常委。2001年10月調任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
邱道持同志多年從事地理教育和國土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任務書編號:2001BA604A02)以及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重慶市土地定級估價等30多項科研課題。在《中國土地科學》、《自然資源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政治地理》、《綜合自然地理學》、《重慶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學》等專著。先後獲得教育部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以及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八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6年被西南師范大學聘為教授、2000年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評選為地理學學術帶頭人。
王 力:男,教授,人文地理專業碩士導師,生態學專業博士導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國家遙感中心參加ARC/INFO專業培訓。
主要研究領域: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主持「重慶黔江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悅來鎮城鎮總體規劃」、「永川生態經濟綜合發展規劃」等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
吳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廣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團達縣工作隊隊長。1992年1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1997年1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1997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1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書記、黨組書記。2003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任重慶市北碚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 2005年任北碚區區長, 2007年任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
譚凈: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7月擔任助教,1991年7月任講師,1995年10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2004年6月調致公黨重慶市委,歷任副秘書長兼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副主委兼秘書長。在校期間,主講過《中國經濟地理》、《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土地估價理論》、《中國地理》、《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等本科專業課和《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區域經濟學》等研究生班課程。1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多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曾參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經濟地理」、「川南國土規劃」、「合江縣農業資源開發重點項目技術經濟研究」、「長江上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總體戰略研究」、「歇馬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長江水天城總體規劃和土地估價與預測」、「石柱縣悅來鎮、下路鎮城鎮總體規劃」、「九龍坡西部九鎮城鎮體系規劃」、「三峽移民與發展」等科研課題。其中1項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評為重慶市社科三等獎。參編的著作2部,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
羅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於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同年就讀地理系區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1991年獲理學碩士。1998年韓國韓南大學進修宏觀經濟學;1999年重慶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先後任重慶市計委(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技術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兼任重慶市區縣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2006年12月至今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分管發展規劃、財政金融、高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等方面工作,兼任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學會副理事長。實踐經驗豐富,是重慶市「十五」計劃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專題規劃的制定者之一,重慶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體功能區、川渝合作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理論功底扎實,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

⑶ 請問 2011年瀘縣二中高中招生 在合江縣的收分是多少呀 擇校費是怎麼算的呢

499 正取

⑷ 那裡可以郵購《讓心中的太陽發光》一書

徐懷恕 男,1936年7月生,河北省遵化人。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中心主任」。現任青島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系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主任、《生物多樣性》、《微生物學報》、《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編委。196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生物系。1980年7月赴美國羅德島大學及馬里蘭大學進修海洋微生物學。1982年11月回國。前期從事人類腸道細菌及病原菌在海洋與河口環境中存活規律的研究。參加研究「霍亂弧菌的越冬問題及其隱蔽場所」,獲1988年浙江省醫葯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研究「一種新發現的細菌的特殊存活形式一活的非可培養狀態」,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近期從事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研究。完成「八五」攻關項目「對蝦敗血病及其防治」,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正在進行「九五」攻關項目,「有益微生物區系在對蝦養殖中的應用」及歐洲聯盟國際合作項目「對蝦苗期細菌性病害的論斷與控制」。與美國合作進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的長期合作科研項目已經開始研究工作。發表論文75篇。為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理事、世界菌種收藏聯合會會員等。《微生物學報》、《生物多樣性》、《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編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工程委員會」委員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主任,負責東亞東南亞地區發展中國家青年科學家的教育培訓工作及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工作。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授予「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5年被授予「山東省優秀教師」等稱號。

徐家文 男,1941年5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6年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工藝專業研究生畢業,1978.10再次就讀南京航空航天學院機械製造專業研究生,1981.10畢業並獲工學碩士學位。1986.8-1987.8和1994.10-19995.4先後兩次赴日本學習與研究。長期從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特種加工專業的教學科研並取得較大成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共6項及,實用新型專利1項,參與編寫專著和統編教材共6本;發表論文共50餘篇。因成績顯著,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徐劍峰 男,1964年3月生,江蘇省海門市人。公安刑事法學專業。中共黨員。上海浦東新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機動大隊文書一級警司。公安刑事法學專業,中共黨員。童趣始迷郵票、玩煙殼;當兵時愛剪報、集門券;工作後熱心集藏活動。至今業余辦刊、參展、撰稿樂在其中,系中國報業協會集報分會籌委會委員、浦東新區收藏協會副秘書長、《浦東集郵》主編,並參加中華全國集郵聯、郭潤康郵研會、藍盾郵誼會和原地封研究會等十餘家集藏組織,與海內外百餘名專家、同好建立良好集誼,側重《浦東開放》和《警察縱橫》集藏專題。被數家報刊介紹藏歷,並入編眾多集藏辭典。

徐金堤 男,1938年9月生,山東省濰坊市人。

⑸ 第一志願西南大學,不知道地理科學類專業怎麼樣

閆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副市長。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學任教。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地理科學》(英文版)、《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規劃師》、《現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等雜志編委。兼任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閆小培從事城市地理、地理專業英語和城市發展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任負責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被列為中山大學和廣東省重點建設課程。閆小培從事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香港合作項目2項,主持地方政府委託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自1990年以來,已在《地理學報》、《地理科學》、《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地理學報》英文版)、《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熱帶地理》、《中山大學學報》、《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城市研究》、《城市》、《UrbanGeography》(美國)、《GeoJournal》(德國)、《JournalofGeographyEcation》(韓國)等國內外主要地理和規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本。閆小培曾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中山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政協優秀提案獎、中山大學地學院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周介銘:男,1956年5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漢族,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校長。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1985年在蘭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西北民族學院民族貿易系任教師,1985-1990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97-2003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四川師范大學校長。周介銘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在國土規劃與整治,土地資源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擔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廳及各級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課題。他主持和承擔的《成都市國土總體規劃》項目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主持和承擔的《都江堰市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研究》項目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主持和承擔的《AUTOPLY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調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他主持和承擔的項目還多次獲得國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並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除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外,他還出版了3本專著,並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周介銘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先後兩次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是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的學術帶頭人,招收資源評價方向的研究生。周介銘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四川省地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土地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國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副會長,並於1998年起連續兩屆受聘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王一鳴:副院長,研究員,博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9年7月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和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歷任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院長助理。2001年1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兼任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所長。2005年2月任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院日常工作。主要著作: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研究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研究主要學術論文:西部大開發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先導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領導幹部宏觀經濟管理知識讀本「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許炯心: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8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1977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此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蘭國際地學與航測學院進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現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研究》編委,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編委、(IE索引刊物)編委。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蝕產沙和河流泥沙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科研業績:共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4部(含合著)。代表性學術著作:1.1996,中國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科學出版社。2.1997,河型對含沙量空間變異的響應及其臨界現象,中國科學,Vol.27,No.6,548-553.承擔項目情況: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973項目、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及領域前沿項目等共20餘項。獲獎情況: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錢樂祥,教授,博士,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7年於華東師大博士畢業,主要從事GIS與遙感應用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廣州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兼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通訊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兼職。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出版《地球信息科學引論》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各種獎勵20餘項,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發表的學術論文:1.QianLexiang,CuiHaishanandChangJie..Pedosphere,2006,16(6),SCI;2.錢樂祥,丁聖彥.珠江三角洲土地覆蓋變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地理學報,2005,60(5);3.錢樂祥等.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觀敏感性綜合評估.生態學報,2002,22(1);4.錢樂祥等.GIS支持的土壤貧瘠化區域分異研究.地理科學,2002,22(1);5.錢樂祥,丁聖彥,許叔明.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類型區的景觀空間結構對比分析.地理科學,2003,23(5)。邱道持:男,漢族,重慶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間,1985年至1987年曾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在校工作期間,先後擔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師范大學科技處處長、教育部西南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國土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常委。2001年10月調任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邱道持同志多年從事地理教育和國土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任務書編號:2001BA604A02)以及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重慶市土地定級估價等30多項科研課題。在《中國土地科學》、《自然資源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政治地理》、《綜合自然地理學》、《重慶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學》等專著。先後獲得教育部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以及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八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6年被西南師范大學聘為教授、2000年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評選為地理學學術帶頭人。王力:男,教授,人文地理專業碩士導師,生態學專業博士導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國家遙感中心參加ARC/INFO專業培訓。主要研究領域: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主持「重慶黔江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悅來鎮城鎮總體規劃」、「永川生態經濟綜合發展規劃」等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吳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廣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團達縣工作隊隊長。1992年1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1997年1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1997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1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書記、黨組書記。2003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任重慶市北碚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2005年任北碚區區長,2007年任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譚凈: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7月擔任助教,1991年7月任講師,1995年10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2004年6月調致公黨重慶市委,歷任副秘書長兼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副主委兼秘書長。在校期間,主講過《中國經濟地理》、《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土地估價理論》、《中國地理》、《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等本科專業課和《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區域經濟學》等研究生班課程。1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多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曾參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經濟地理」、「川南國土規劃」、「合江縣農業資源開發重點項目技術經濟研究」、「長江上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總體戰略研究」、「歇馬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長江水天城總體規劃和土地估價與預測」、「石柱縣悅來鎮、下路鎮城鎮總體規劃」、「九龍坡西部九鎮城鎮體系規劃」、「三峽移民與發展」等科研課題。其中1項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評為重慶市社科三等獎。參編的著作2部,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羅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於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同年就讀地理系區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1991年獲理學碩士。1998年韓國韓南大學進修宏觀經濟學;1999年重慶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先後任重慶市計委(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技術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兼任重慶市區縣經濟發展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2006年12月至今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分管發展規劃、財政金融、高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等方面工作,兼任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學會副理事長。實踐經驗豐富,是重慶市「十五」計劃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專題規劃的制定者之一,重慶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體功能區、川渝合作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理論功底扎實,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

閱讀全文

與合江縣優秀教學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