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合作共事,共享成果
就是合作之間的責任和義務都共同擔當。合作的結果和成就成果也是共同享受
『貳』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回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答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叄』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就是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東召開。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改組了國民黨組織,選舉了有共產黨員參加的新一屆中國國民黨中央領導機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形成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重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國共合作的首發地。
合作成果:
1、中共幫助國民黨組建省、市地方黨部。許多共產黨員擔任國民黨省市級黨部負責人;
2、中共和共產國際幫助國民黨創建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為革命軍隊培養造就了一批軍政人才;
3、工農運動得到大力開展。中共領導了廣州沙面罷工和海陸豐農民運動,並且幫助國民黨在廣州創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4、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首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問題。中共四大以後,全國掀起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5、經過兩次東征和南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了統一和鞏固;
6、長期沉寂的北方革命運動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經驗教訓
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中國共產黨也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這次國共合作給中國共產黨的經驗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是必要的、正確的,但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這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2、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農民問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心問題,必須放手發動農民,堅決依靠農民,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
3、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必須重視武裝斗爭,建立黨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軍隊。
『肆』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第一次國共合作復是中國共制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是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第一次國共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是:
1.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
2.北伐戰爭的迅猛發展,威懾了帝國主義列強;
3.黨大大地拓展了成員數量和組織,建立了一定數量的工農武裝;
4.合作失敗後,使黨開始成長成熟,懂得了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
『伍』 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的成果有哪些
《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神聖家族》
卡爾·海因里希·馬版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權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陸』 國共兩次合作分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7年3月7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因國民黨方面的原因破裂。
『柒』 合作有成果也有困難用成語怎麼說
【解釋】: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備工作。
【出自】:《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捌』 關於合作成果的成語
眾擎易舉
zhòng qíng yì jǔ
【解釋】擎:往上托。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專協力就容易把事情屬辦成。
【出處】明·張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蓋眾擎易舉,獨力難支。」
【結構】緊縮式。
【用法】用於形容大家齊心協力;好辦事情。一般作分句。
【正音】擎;不能讀作「jìnɡ」。
【近義詞】眾志成城、人多勢眾
【反義詞】寡不敵眾、獨木難支、孤掌難鳴
【例句】你不用擔心;~;好消息馬上就會傳來。
『玖』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回標志著第一國共合作的開始,這答次合作以「黨外合作」為方式。主要成果有:一、1924年5月黃埔軍校的建立;二、國大民革命的興起;三、1927年北伐戰爭的勝利;四、1927年漢口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五、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此條重大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掌握了一些武裝和宣傳了其主張,為中國革命的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三、四、五條是第二條的具體表現,由於其非常重要故詳細列之
『拾』 在哪些方面取得交流合作成果
涵義分別有: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內展。
(2)生活容用度;家境。如經濟寬裕,經濟拮據。
經濟,人有著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質資源因而得以認知與定義,而同時,貨物有著其自身的界限與范圍,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一種基於人體需求而存在的時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而給予了它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思維常識。
如此,貨物得以確定規格,在人的相互認定之下繼而得以流通,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置換與交易...而同時,人有著自我意願上的偏向與取捨,這也就決定到了所需物質的每個方面...或許,這樣的一種以貨物的客觀價值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願為前提,由此而產生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經濟。
經濟之下,由人的意願和對貨物的價值認定,而產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則,而同時,各種各樣的意識、行為、交易的出現和發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許,這樣的一片、整體的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隨著人的意願而自由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