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申的裡面「主要學術成果」和「主要學術成果摘要介紹」怎麼填寫
再填獲獎的時間填成果的具體名稱、以最高為准,頒獎的單位(注意:一件成果
⑵ 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
(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
1.教科文組織生態與地學部韓群力主任一行到訪
2014年9月1日,教科文組織生態地學部韓群力主任、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自然科學項目官員漢斯·圖爾斯特魯普先生等一行4人到訪,就中國地質科學院與教科文組織在國際地學計劃、地質公園、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交流。董樹文副院長、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副司長陳小寧、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外事部副主任何慶成等有關領導出席會見。
2. 出席第六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大會
2014年9月18日至22日,第六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在加拿大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中國地質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國家地質公園網路中心主任王小烈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了解國際同行在地質遺跡調查、保護、科普以及科學利用方面的研究前沿和進展,分享與交流我國地質公園建設管理的經驗和成就。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了5篇論文摘要並製作了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十年回顧專題展,還參加了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執行局會議、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大會和碰頭,教科文組織遺產名錄討論會等。
中國代表團在第六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期間合影
教科文組織生態地學部韓群力主任一行到訪
3.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
(1)積極推動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設
「岩溶動力系統與全球變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秘書處於2014年4月3日起草了中心組建方案及陸年建設規劃建議,規范了中心運行形式和組織機構,在提出2014~2020年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細化了2014~2015年計劃和2016~2020年的建設規劃。
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岩溶環境地質系列圖編制工作會議
(2)新獲一批科研項目
中心新獲廣西科技廳中德合作項目「岩溶水環境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指示技術引進與合作研究」、中國—斯洛維尼亞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中國季風氣候、斯洛維尼亞次大陸氣候下岩溶作用及碳匯效應對比研究」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境外地調項目「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岩溶環境地質系列圖編制」。2014年5月11日,舉辦了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岩溶環境地質系列圖編制工作會議,自中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共計9名專家作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主題報告。
(3)發展中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
發展中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與會人員合影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主辦,非洲地下水資源研究院、南非西開普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機構承辦的「發展中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於2014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廣西桂林召開,來自中、美、德、蒙、俄,辛巴威、寮國、泰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90餘名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水文地質調查進展、中國西南地區岩溶地下水的特點、南非礦區酸性廢水的排放與處理、可管理含水層補給、濕地處理污水以及岩溶地區含水層水資源的利用與管理等。
(4)成功舉辦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國際培訓班
2014年10月15日至28日,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在廣西桂林舉辦了第六次國際培訓班「岩溶生態系統與地質微生物」。來自寮國、俄羅斯、塞爾維亞、南非等14個國家的17名學員參加了培訓。來自美國、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中國等4個國家的18位專家受邀為培訓班授課。室內培訓著重岩溶生態系統、岩溶動力學和地質微生物專業知識講解,室外培訓以丫吉岩溶水文地質試驗場、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統實驗研究基地和毛村岩溶試驗場為依託開展現場教學。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國際培訓班野外授課
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六次國際培訓班實驗室授課
4. 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
為巴布亞紐幾內亞科技人員進行全球尺度河漫灘沉積物采樣培訓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在中國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2014年進入國內審批程序,同時參與了多個國際培訓班的地球化學填圖技術培訓工作,為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地球化學填圖技術發揮積極作用,包括:為剛果金地質礦產研修班進行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為巴布亞紐幾內亞地質調查局進行地球化學填圖室內及野外采樣培訓;為寮國地質調查技術人員開展地球化學填圖野外采樣技術培訓。
5. 推進中國國際地學計劃全國委員會工作
中國國際地學計劃(IGCP)全國委員會2014年年會暨項目匯報會於2014年12月25日至26日在京舉行。董樹文秘書長受劉敦一主任委託作全委會2014年工作報告。IGCP項目國家工作組負責人介紹了2014年開展的科學活動、取得的主要學術成果和2015年工作重點。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王學求研究員匯報了中心成立籌備進展情況。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建華研究員匯報了中心2014年主要工作進展和2015年工作計劃安排。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秘書長洪天華應邀介紹了中心近幾年主要學術成果與國際合作業績。
中國國際地學計劃全委會2014年年會會場
(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秘書處和司庫工作
1.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積極參與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受邀作為2014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協辦單位,這是國際地科聯首次擔任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協辦單位,為國際地球科學界與國際礦業界尤其是中國礦業界開展深入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會期間主辦了「為後代提供資源(RFG)」倡議計劃專題論壇——「保障未來原料的供應」,國際地科聯新行動戰略執行委員會主任艾德蒙·尼克萊斯博士主持,國際地科聯主席羅蘭德·奧博漢斯利教授以及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英國地質調查局、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高級技術中心、法國約瑟夫·傅里葉大學等共計11位特邀報告人作口頭發言,100餘名會議代表出席了論壇。「為後代提供資源」倡議計劃的啟動表明國際地科聯重新定位其發展方向,國際地學研究將從純學術研究向資源回歸,未來將使資源與環境並重,保障人類可持續發展。秘書處積極協助完成了籌備和布展工作。
「為後代提供資源(RFG)」倡議計劃專題論壇會場
國際地科聯主席奧博漢斯利教授在RFG論壇上致辭
2. 開展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填圖合作
2014年10月22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會見國際地科聯主席羅蘭德·奧博漢斯利教授、秘書長約瑟·卡爾沃教授、司庫董樹文研究員以及國際地科聯新行動戰略執行委員會主要成員,並簽署了《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填圖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通過支持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和地科聯/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協會全球地球化學基準值工作組的運行,加強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填圖合作。
鍾自然局長與國際地科聯主席奧博漢斯利教授共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3. 其他工作
2014年2月7日至10日,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司庫董樹文與秘書處工作人員赴印度承辦和參加地科聯執行局會議和第67次執行委員會會議;2014年8月18日至19日在德國波茨坦,2014年10月20日在北京分別召開了地科聯執行局會議;完成秘書處和司庫日常管理。
國際地科聯秘書處在印度果阿組織召開國際地科聯第67次執委會會議
(三)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
經國土資源部批准,中國地質科學院於2014年初向世界地質圖委員會提名吳珍漢研究員擔任中國在該國際組織的正式代表,負責中國與該委員會的溝通、協調工作。2014年2月18日至23日,以吳珍漢副院長為團長的代表團一行6人赴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地質圖委員會2014年大會。金小赤研究員代表任紀舜院士報告亞洲地質圖進展及編制中南亞洲構造圖的建議;裴榮富院士和梅艷雄研究員報告全球海洋礦產圖編制及亞洲超大型礦床研究年度進展,同時向礦產圖分委員會提出編制世界礦產圖集的立項建議。代表團還拜訪了中國常駐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副代表周家貴和科學事務官員田中一秘以及教科文生態地學部主任韓群力先生,就選派優秀青年科學家到生態地學部幫助工作、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正式簽署協定和掛牌等事宜進行討論。
金小赤研究員在CGMW全體會議報告編圖項目年度工作進展
(四)推進加入北極大學
北極大學成立於2001年,是從事北極研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合作網路,現有160餘家會員,會員需繳納年度會費。經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推薦,並經外交部條法司同意,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名義申請成為北極大學成員。為此,向國土資源部建議提名中國地質科學院趙越研究員為北極大學代表,聶風軍研究員為副代表。入會申請通過北極大學會員與提名委員會的資格審核,可進行後續申請工作。中國地質科學院計劃派代表出席北極大學理事會會議,就加入北極大學進行陳述和答疑,以便獲得理事會的正式批准。
為進一步做好申請加入北極大學的工作,接待了到訪的北極大學負責行政事務副校長、芬蘭拉普蘭大學國際關系處處長歐蒂· 斯奈爾曼女士2014年6月20日來訪並參觀了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樹文副院長、從事北極研究的有關專家與斯奈爾曼女士舉行了座談,共同商討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加入北極大學事宜。
⑶ 簡述漢學家雷慕莎的學術成就
主要學術成果 《漢文簡要(中國語言文學論)》(Essai sur la Langue et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s),巴黎1811年版,in 8vo,內有5幅插圖。雖是一本小冊子,且有些脫節和草率,但優越於巴耶爾(Bayer)的兩卷本和傅赫蒙的對開本,它的見解更為健全,提示也更有價值。
《中國人的外語學習》(De l'Etude des Languese étrangères chez les Chinois),8vo,32頁,刊在《網路全書雜志》(Magasin Encyclopédique)1811年第10期。這是一篇非常新奇的論文,從中可以發現在6世紀的北京就有了學習西方語言的學校。
《漢、滿銘文解讀》(Explication d'une inscription en Chinois et en Mandchou),刊《伊賽爾縣報》(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l'Isère)1812年第6期,單行本,8 vo。所解銘文刻在格勒諾布爾博物館一古董櫃的玉石上。
《孟加拉英國傳教士版〈馬可福音〉(漢文本)評論》(Notice d'une version Chinoise de l'Evangilede Saint Marc, publiée par les missionnaires Anglaisé Bengale),刊《箴言報》1812年11月9日,單行本,8vo,12頁。
《論中國人的舌苔診病》(Dissertaio de Glosso-semeiotice, sive de signis morborum quae è lingua sumuntur,praesertim apud Sinenses),1813年,4to,21頁。這是他的博士學位論文。
《論漢語單音節的一般性質》(Considérations sur la nature monosyllabique attribée communément à la langue Chinoise),8vo,12頁。這篇博學精細的拉丁文論文收在《東方寶庫》(Mines de l'Orient)第3冊,第279—288頁,附有一幅插圖。該圖未收入布爾熱(M.Bourgeat)的法譯本。它們還都收有中文的主禱文(Paternoster),但各不相同。
《中醫歷史研究》(Recherches historiques sur la médecine des Chinois,etc.),刊《箴言報》1813年10月21日。單行本,8vo。這是對萊柏赫(M.Lepage)論文的批評。
《孔子著作》(The Works of Confucius,etc),刊《箴言報》1814年2月5日。單行本,8vo,14頁。這是對馬歇曼博士(Dr. Marshman)孟加拉塞蘭布爾(Serampore)版《孔子著作》(中英文本)的辨析。
《漢語詞典規劃》(Plan d'un dictionnaire Chinois),1814年,8vo,88頁。評介了幾本中文詞典原稿(手稿),回顧了迄今為止歐洲人的著作,促進了漢語研究。
參與出版《中國雜纂》(Mémoires concernat les Chinois)16卷和宋君榮神父(P.Gaubil)的《中國紀年方法》(Traité de Chronologie Chiniose),1814年由德·薩西出版,4to。
《漢滿語言文學講義要目》(Programme cours de langue et de littérature Chinoises et de Tartare-mandchou),8vo,32頁。書前有雷慕沙1815年1月16日在法蘭西學院就職時的講演稿。
《佛圖澄》,18開,16頁,刊《世界傳記》(Biographie Universelle)。這是一篇全新論作,文中提到了傅赫蒙、宋君榮、康熙帝、乾隆帝、孟子。
《太上感應篇》(Le livre des récompenses et des peines),譯自中文,加註釋,1816年,8vo,16頁。
《石印術》(Lithographie),刊《箴言報》1817年4月7日。單行本,8vo。是文表明了石印術對漢語和其他中亞語言研究的重要促進作用,它導致了廉價課本的出現,盡管數量依然較少。雷慕沙石印了一份《中國要沖圖》(Table des cléfs Chinoises),它比傅赫蒙在《中國沉思錄》(Méditations Sinicae)里作的小笠原群島地圖(取自日文原文)更為便利,因此阿羅史密斯(Arrowsmith)隨後將其收在他的亞洲新版地圖里。雷慕沙在1817年的《學術雜志》里對這些日屬島嶼作了細致的介紹。
《中庸》(L'invariable milieu)編譯,子思原著,1817年,4to,160頁。有漢文、滿文、拉丁文直譯和法文譯注,書前有關於孔子道德的評論。此譯本收入《評論和摘要》(Notices et Extraits)第5卷,題為Les quatre livres moraux,etc(四道德書)。雷慕沙編譯此書根據的是鮮為人知的傳教士版拉丁文本。其中的《孔子著作未刊譯本提要》(Notice sur une traction inédite de Confucius)被雷慕沙收進布爾熱(L.A.M.Bourgeat)的《外國信使》(Mercure étranger)第13冊,第3卷,第311頁。
《國王圖書館的中文藏書和新目錄規劃》(Mémoire sur les livres Chinois de la Bibliothèque Roi,et surle plan nouveau catalogue),受命於內務大臣而作,參看《網路年鑒))(Anna les Encyclopédiques)1817年,第30頁、第193頁。單行本,1818年,8vo,60頁。
《真臘風土記》(Description royaume de Camboge,par un voyageur Chinois qui a vistiè cette contree alafin .XIIIe siècle),譯自中文,1819年,8vo。
《韃靼諸語研究——論滿人、蒙古人、維吾爾人、藏人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Recherches sur les langues Tartares'ou Mémoiressur les différents points de la grammaire et de la littérature des Mandchous,des Mongols,des Ouigours,et des Tibétains),一大冊,巴黎,1820年版,4to。這是雷慕沙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原定的第二冊沒有出版,作者死後在其遺稿中發現,可能沒有完稿。
《和闐史,古玉研究系列》(Histoire de la ville de Kothan, suivie de recherches sur la pierrede Yu et le jaspe des anciens),譯自中文材料,巴黎,1822年,8vo。
《漢語語法要素,國文、古文、官話的一般原則即中華帝國的日常用語》(?léments de la grammaire chinoise,ou principes généraux Kou-wen,ou style antique,et Kouan-hoa,c'est-à- direde la langue commune généralement usitée dans l'Empire chinois),巴黎,1822年,8vo。作者充分利用了馬若瑟的語法未刊稿。
《老子的生平和學說,這位公元前6世紀的哲學家,及其思想與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及弟子們的一致性》(Mémoire sur la vie et les opinions de Lao-Tseu,philosophe chinois VIe.siècle avant notre ère,qui a professé les opinions communement attribuées à Pythagore,à Platonetaleurs disciples),巴黎,1823年,4to。
《論文前言概述:對喇嘛教等級制度的編年研究》(Apercu d'un mémoire intitulé:Recherches chronologiques surl'origine de la hiérarchie La maique),巴黎,1824年,4to。這篇論文收入了佛教地區歷代高僧的編年系列。
《基督教諸王——特別是法國國王與蒙古大汗的政治聯系》(Mémoire sur les relations politiques desprinces Chrétiens, et particulierement des rois de France avec les empereurs Mongols),巴黎,1824年,2冊,8vo。
《郎格萊的生平和著作介紹》(Notice sur la vie et les ouvrages de M.Langles),巴黎,1824年,8vo。
《論中亞地理的幾個相關問題》(Mémoire sur plusieurs questions relatives à la géographie de l'Aisa Centrale),巴黎,1825年,4to。
《亞洲論集——對東方國家宗教、科學、習俗、歷史、地理的研究精要》(Mélanges Asiatiques,ou Choix de morceaux critiques et de mémoires relatifs aux religions,aux sciences,aux coutumes, a l』histoire et à la geographie des nations orientales),巴黎,1825年,2卷,8vo。
《新亞洲論集》(Nouveaux mélanges,etc),巴黎,1828年,2卷。以上4卷書收入了作者刊在《亞洲雜志》、《學術雜志》、《東方寶庫》、《世界傳記》等上面的大多數文章。
《蒙古天體圖》(L'Uranographia Mungalica)刊《東方寶庫》第3冊,第179—196頁,這是一份列出了319個星座的韃靼天體圖,以及與中國、希臘天體圖的對照。蒙文星名根據德文發音,用羅馬字寫出。
《梵、西番(唐古特)、滿、蒙、漢字要》(Fan,Sifan,Man,Meng, Han-tsi-yao,ou Recueil nécessaire des mots Sanskrits, Tangutains, Mandchous,Mongols et Chinois),刊《東方寶庫》第4冊,第183—210頁。這是對一本印於中國的非常稀奇的五語字匯的辨析,它是由傳教士錢德明(Jean Joseph Marie Amiot)送至皇家圖書館的,但這位博學的人沒有對它進行翻譯,因為他將其中的梵文誤認為是唐古特文或是藏文了,事實上這些梵文是用唐古特字母替寫的。在雷慕沙為學院准備的論文中,較卓越的也許是題為《法國國王與蒙古大汗的政治關系》(Relations politiques des rois de France avec les empereurs Mongols)。
《旭烈兀穿過韃靼的遠征》(Relation de l'expédition d' Hou langou au travers de la Tartaire),譯自中文,載《新亞洲論集》第1冊,第171頁。
《關於西藏和布哈拉的一些人》(Sur quelques peuples Tibetetde la Boukharie),譯自馬端臨《文獻通考·條支》,載《新亞洲論集》第1冊,第186頁。
《論針灸》(Sur l'acupuncture),載《新亞洲論集》第1冊,第358頁。
《耶律楚材傳》(Vie de Yelou Tchou-Tsai),載《新亞洲論集》第2冊,第64頁。
《中國學者馬端臨》(Ma Touan-lin,savant Chinois),載《新亞洲論集》第2冊,第166頁。
《佛國記》(Fou-koue-ki ou relation des royaumes bouddhiques,voyage dans la Tartarie,etc.),譯自中文,生前未刊。後由克拉普羅特和蘭德雷斯(Landresse)增補,巴黎,1836年,4to。
《關於中國文學在歐洲的狀況和發展的通信》(Lettre sur l'etat et progrès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en Europe),巴黎,1822年,8vo。又載《亞洲論集》第19—32頁。
《中文的起源和構成》(Recherches sur l'origine et la formation de l'écriture chinoise),載《銘文學院雜志》(Recorder de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第3卷。單行本,1827年,4to。
《漢字中的一些多音節字》(Remarques sur quelques écritures syllabiques tirées des caractères chinois),巴黎,1827年。
《中國古玉原礦石研究》(Recherches sur la substance minérale appelée par les Chinois pierre de Yuetle Jaspe des anciens),巴黎,1820年,12開。
《論東亞民族自然科學的狀況》(Discours sur l'état des sciences naturelles chez les peuples de l'Asie orientale),刊《銘文學院雜志》第5冊,第116—167頁。
《關於薩滿教義的幾個問題》(Observations sur quelques points de la doctrine samanéenne),巴黎,1831年,8vo。
《中國作者記載的佛教徒的宇宙誌和宇宙起源論》(Essai sur la cosmographie et la cosmogonie des bouddhistes d'après les auteurs chinois),《學術雜志》,1831年10月。
《宋君榮》(Antoine Gaubil),載《世界傳記》,1856年,第16卷,第1頁。
《中國及其鄰近地區對流星和隕石的觀察紀錄》(Catalogue des Bolides et des Aérolithes observées à la Chine et dans les Pays Voisins),譯自中文材料,刊《自然雜志》(Journal de Physique),1819年,第88期,第348頁。
《中國對隕星的觀測》(Observations Chinoises sur la Chute des Corpsméet-éoriques),載《亞洲論集》。單行本,巴黎,1815年。
《馬若瑟》(Pere Joseph Premare),載《新亞洲論集》。英譯文載《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第5卷,第668—675頁。
《明可子(漢文字典)》(Dictionnaire Chinois),1808年完成,共275頁,收大約1500個漢字。參考資料有《三才圖會》、傅赫蒙的《漢語文法》、巴耶爾的《漢語匯總》、殷鐸澤(Intorcetta)的果阿版《孔子傳略》》(Life of Confucius)等等。
《玉嬌梨》(Lǔ-Kiao-Li,ou les Deux Consines),巴黎,1826年,4卷。
《對巴西里奧<漢字西譯>的批檢》(Examen critique de l'edition dictionnaire chinois P.Balise de Glemona),載克拉普羅特的《巴西里奧〈漢字西譯〉補編》(Supplement au Dictionnaire chinois-latin P.Basile de Glemona),1819年版。
《在韃靼、阿富汗和印度的旅行》(Voyages dans la Tartarie,dans l'Afghanistan dans l'Inde),刊《兩世雜志》(Revues de deux mondes),第5冊,1832年。
《一個德國東方學家來自林茨的信》(Lettre ècrite de Lintz par unorientaliste allemand),薩爾茨堡,1814年。
《有關東方歷史和文獻的遺稿》(Melanges posthumesd' histoire et de litt-érature orientales),巴黎,1843年,8vo。內有:《論薩滿教》(Observations sur la religion samanéenne),第1—64頁。《中國哲學》(Dala philosophie chinoise),第160—205頁。《論東方人的天性和風俗》(Discours sur legénie etlesmoeurs des peuples orientaux),第221—252頁。《論東方文學》(Discours sur la littérature orientale),第253—321頁。《有關中國文人制度及其對國家政府的影響的通信》(Lettres sur le régime des lettees de la Chine et sur l'influence qu'ils ont dans le gouvernment de l'état),第322—372頁。《論在廣州設立領事館的益處》(Memoire sur les avantages d,un établissement consulaire à Canton)第459頁。
《基督教國家的君主尤其是法國國王們與蒙古皇帝們的政治往來情況回憶錄》(法文標題為Mémoire sur les relations politiques des princes chrétiens et particulièrement des rois de France avec les empereurs mongols),該書於1824~1828年間出版;
《雜文遺編》(法文標題為Mélanges posthumes),該書在雷慕沙去世11年後,作為遺著於1843年出版。
參考文獻 《漢學研究》第七集/閻純德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3。
《漢學研究》第五集/閻純德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0。
《漢學研究》第四集/閻純德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0。
《漢學研究》第三集/閻純德主編.——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12。
《法國當代中國學》 / (法)戴仁(Drege Jean-Pierre)主編;耿升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法國漢學》第七輯 / 《法國漢學》叢書編委會編——北京:中華書局,2002。
《法國漢學》第一輯 / (法)龍巴爾、李學勤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法國漢學》第五輯 / 《法國漢學》叢書編委會編——北京:中華書局,2000。
《法國漢學》第九輯 / 《法國漢學》叢書編委會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⑷ 中國知識產權年鑒的中國知識產權年鑒(2010)
作者: 國家知識產權局
出版年: 2010-10
頁數: 992
定價: 160.00元 一、《中國知識產權年鑒》是反映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工作基本狀況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書,2001年11月創刊,每年出版一卷,2010卷反映的是2009年度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情況,2010年10月出版。
二、本期內容由「領導講話」「特約文章」「概況」「大事記」「新聞百條」「統計資料」「評選和認定」「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典型案例」「學術成果」「知識產權出版物」11部分組成。
三、「領導講話」刊登的是2009年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的領導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要講話。
四、「特約文章部分,是由知識產權領域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對近期發生的一些重大、熱點問題,發表的觀點和論述。
五、「概況」一欄,全面報道了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專利、版權、市場監管、商標、公平交易、海關、商務、農林植物新品種方面的工作情況,司法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全國性知識產權領域社團活動情況,各地方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情況。
六、「大事記」中,記錄了2009年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專利、版權、市場監管、商標、公平交易、海關、商務、農林植物新品種方面以及司法保護方面的重大事件。
七、「新聞百條」欄目,內容摘自知識產權相關媒體,記載的大多是有代表性的事件,其中大部分為首次發生的事件。
八、「統計資料」收集了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專利、版權、商標、海關、植物新品種、司法保護方面2009年度的重要統計數據。
九、「評選和認定」欄目,刊登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第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簡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09年認定馳名商標390件,國家知識產權局、農業部、林業部表彰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國家版權局表彰獎勵有功單位及個人的決定。
十、「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欄目刊登了2009年公布和新修訂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規章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十一、「典型案例」欄目刊登了發生在2009年度的知識產權司法案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和無效宣告案例、出版物市場監管案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案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案例、中國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十佳案例、公安機關知識產權保護案例以及地方知識產權案例。
十二、「學術成果」欄目刊登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軟科學項目研究成果摘要匯編、國家知識產權局學術委員會2009年度主要研究成果介紹。
十三、「知識產權出版物」欄目刊登了2009年出版的全國主要知識產權雜志的文章目錄,由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提供。 領導講話
特約文章
概況
大事記
新聞百條
統計資料
評選和認定
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
典型案例
學術成果
知識產權出版物
⑸ 網申的裡面「主要學術成果」和「主要學術成果摘要介紹」怎麼填寫
應視實際情況復和項目要求進行填制寫說明即可。
申請表中的有關欄目應視實際情況和項目要求進行填寫,如無相關情況可不填(如工作經歷)。申請人提交的書面申請表應與網上報名信息內容一致。申請人提交申請表後,在受理機構接收前可以提回修改,受理機構接收後不能提回申請表。
如確實需在受理機構接收後修正內容,需聯系受理機構退回,並在項目開通期內再次提交申請表。因此,申請表填寫完成後,請務必仔細核對無誤後方可提交。申請人需在申請材料「申請人保證」欄中簽名。
(5)主要學術成果摘要介紹擴展閱讀:
網申的相關要求規定:
1、提供成績單應包括本科、碩士(如有)、博士(如有)學習階段,直至最近一學期的成績。成績單應由就讀單位教務處、研究生院或有關學生管理部門開具並蓋章。在外人員可提供外文成績單,如為英語以外語種,需另提供英文翻譯件。
2、申請人應提供所持有的最高學歷及學位證書的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無需提供。如最高學位在境外大學/教育機構獲得,可僅提交學位證書復印件,無需提供最高學歷證書復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