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文化成果篇

文化成果篇

發布時間:2021-06-15 21:56:23

㈠ 中國文化成就有哪些

1958年,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建成,標志著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的時代;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
1970年,中國用自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醫學和農業科技領域,
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政治方面,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也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還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經濟方面,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以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十年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成就很少,只有修建了鐵路

然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也就是改革開放後
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198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
1999年以來,中國成功地運用長征2號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7次「神舟」號的發射與回收實驗。

在經濟方面,1980年,實行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責任制
1984年,實行政企職責分開,建立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
然後與1980年開始,開放經濟特區

大概就這些了,夠你寫的了,都是我自己按照歷史書上打出來的,
蠻辛苦的,一定要給我分數哦

㈡ 論述我國近代後期的文化成果

中國近現代史名人辭典可以買這本書看。從鴉片戰爭到戊戌變法,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直至新中國的建立,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涌現出一批開啟與推動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著名的文化人。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三百文化名人的作品,其中有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林則徐、龔自珍、馮桂芬、王韜、郭嵩燾、馬建忠、嚴復、章炳麟、鄒容、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墨寶,也有清末洋務派首領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丁日昌以及戊戌變法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劉光第、楊銳、黃遵憲、陳三立、陳熾、翁同穌、汪康年等人的墨跡。既有近現代文化教育、科技界的傑出人物蔡元培、李達、王國維、嚴修、吳玉章、劉師培、黃侃、馬君武、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黃炎培、馬寅初、馬敘倫、馬衡、陳垣、黎錦熙、胡適、陶行知、劉半農、錢玄同、陳寅恪、柳治微、梁漱溟,陳望道、張東蓀、沈尹默、範文瀾、顧頡剛、吳宓、李濟、潘光旦、周鯁生、潘菽、熊十力、馮友蘭以及顏福慶、任鴻雋、丁文江、李四光、翁文灝、秉志、竺可楨、劉仙洲、茅以升、葉企孫、吳有訓、梁思成、張鈺哲、蘇步青、趙九章、吳大猷,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王選等人手跡:也有現代文學藝術大師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冰心、田漢、夏衍、李叔同、蘇曼殊、郁達夫、歐陽予倩、齊如山、梅蘭芳、葉聖陶、鄭振鐸、朱自清、齊白石、徐悲鴻、豐子愷、沈從文、曹聚仁、俞平伯、朱光潛、錢鍾書等人的筆墨.既有宗教活動家馬相伯、英斂之、趙紫宸、趙朴初、馬堅的手筆;也有近現代社會文化名流俞樾、張裕釗、黎庶昌、王閶運、吳大澈、吳汝綸、王先謙、王鵬運、沈曾植、張謇、林紆、夏曾佑、羅振玉,張元濟、朱啟鈐、楊度、於右任、章士釗、馬一浮、柳亞子、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朴等人的翰墨。

㈢ 列舉古代人類文化成果

《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數學典籍,成書時間大約在兩漢之間(紀元之後)。也有史家認為它的出現更早,是孕於周而成於西漢,甚至更有人說它出現在紀元前1000年。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㈣ 趙復塍的文化成就

趙復塍作為資深性學專家, 科普作家 ,多年來偏愛文學,擅於文筆。1981年吉林大回學專修文學創作,著述頗豐;答1993年專研性學,作為最早的性學發起人之一,先後在多家雜志、報紙上發表學術與科普文章100餘篇。編著有:《浮躁的時代性文化》《女性伊甸園》 《性與性傳播疾病》《當代臨床心理與應用心理學研究 》《 性·思· 路 》書籍。自1995年3月26日始在大連市廣播電台主持健康教育節目,主播《聖愛夜話》《女性健康之友》《月色港灣》多年。在大連電視台主持《美麗人生》《女性健康》系列科普節目。並一直致力於文學創作、性學研究與內婦科疑難病的臨床治療工作,為無數的病人解除病苦,送去健康;為無數的人送去知識,帶來文明。在文化、醫學、性學以及社會教育上做出了傑出貢獻。

㈤ 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復是中華制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㈥ 中華文化成果輝煌的演講稿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㈦ 中國文明成果(在線等!!)

《文明從我做起》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㈧ 新中國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

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二、繁榮發展了社會主義文藝,豐富人們的精神食糧

文學藝術是我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主體,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精神風向標。在改革開放初期「傷痕」、「反思」、「改革」和「尋根」類的文學與電影交互輝映,涌現大批反映現實、尊重生活、捍衛尊嚴的優秀作品。

在「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氛圍下,文藝等繁榮發展,題材、主題、形式、風格多樣化。

三、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從六五時期開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持續保持兩位數。2017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855.8億元,全國人均文化事業費61.57元;文化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2%,助力城鄉文化建設。2004年開始,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逐步實行免費開放制度。

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覺與自信

我國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建立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制。1982 頒布《文物保護法》。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由文物管理轉向對文化遺產的綜合管理。2011年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

五、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構建了文化經濟和經濟文化

改革釋放活力。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等問題,少數文化單位率先開始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嘗試,試行「事業單位屬性,企業化管理」的雙軌制運行,文化事業單位開展有償服務和經營活動,並出現了圖書、演出、音像和電影等文化市場。

六、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在不斷創新觀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開放水平。改革開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進來」。

2003年12月,我國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主動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㈨ 中華文化成果輝煌的作文八百字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養育了十三億鬥志高昂的炎黃子孫
,經歷了百餘年的磨難,受盡恥辱,受盡嘲笑……今天,終於成就
了一條金光閃閃的東方巨龍!
中華文化不計其數。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號稱「文房四寶」
的筆、墨、紙、硯,還有遠近聞名的四大發明……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傳統
民俗。而到現在,那些曾讓人期盼的傳統節日卻變得如同白開水,
平淡無味。
聽爸爸說,他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那一天,村裡便熱鬧了起
來,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間的路上便擠滿了人。有舞獅子的,有
扭秧歌的,還有一些小商販在街頭叫賣。小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花棉
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老人們聚在一塊,紛紛坐在
石凳上談論天南海北。
中秋節,爸爸會和家人一起吃香甜可口的月餅,賞皎皎圓月。
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如今,西方的愚人節,感恩節,聖誕節逐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人們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開開心心過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隨著
潮流,開始熱衷於西方節日。中國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人淡
忘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難道就這樣袖手旁觀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去飯店大吃一頓,吃飽喝足後,守
在電視機旁邊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唉,怎麼一點兒年味都
沒有呢?」中秋節,皓月當空,又有誰還會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抬
頭賞月呢?由此可見,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悄悄地向我們揮手告
別。
中華文化是無數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我們的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
,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
無一不是與中華文化貫穿始終。因此,繼承和弘揚既是歷史責任,
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徐多措並舉。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倡議大家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
力。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
族,它是屬於這個世界。讓我們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吧!

閱讀全文

與文化成果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