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感覺現在發明東西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科研成果卻不及二十世紀
1,科學範式更迭
自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的量子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電效應,量子力學開始蓬勃發展;而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與之後的廣義相對論,獨成體系,更是開啟了宇宙學的新時代。這兩個大事件,直接開啟了科學研究的範式變化:從宏觀到微觀,從低速到高速。這種事件在科學史上的意義,無異於發現了科學的一片新大陸,遍地是黃金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家每天看笑話看新聞看八卦都來不及,認真找來有用的科學普及來看的確實很少,繼而科學普及的供給也就下降。加上近年來,科學研究的復雜度逐漸上升,曲高和寡,想做成能給大眾看懂的科普就更為難上加難。20世紀初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寫成科普,普通人好像還能看懂個大概;1970年楊振寧做出的各種理論物理的結論,本來懂得人就有限,再想要讓沒有數學與物理基礎的普通人看懂,簡直痴人說夢。
② 感覺中國的研究機構挺多的,為什麼不出成果
中國近30年為什麼做不出文革10年那麼多的科研成果?
蔣高明
最近30年來,我們能夠取得下列清單上的成績嗎?30年不如10年,花的錢多出無數倍,投入的科研力量無數倍,中國科研進步了還是倒退了?中國科學超英趕美這些年來,言必稱美國,做夢都在計算得諾獎的日子,SCI全球第二了,CNS數量也年年增多,可這些年來,我們能夠拿出門的成果除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屠呦呦的青蒿素獲得國際認可以外,似乎那些SCI和CNS都不好意思出來說,而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恰好又是文革期間奠定的基礎。
有時我在想,近30年來,美國人貢獻了計算機及其操作系統,日本人貢獻了數碼技術,中國人好像只有Made in China最流行,而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人並不擁有。倫敦市長曾經氣急敗壞地指責中國,說除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外,我們中國近50年對於人類沒有貢獻。洋人的指責當然是片面的,近年來中國當然也有重大的科研產出。最近幾十年來,中國軍隊由於不迷信洋人,在軍工與航天技術(西方對我技術封鎖)領域取得的成就還是很過硬的。軍方為排除西方干擾,核心部門一般不要留洋博士就是一種戰略意義上的自我保護。盡管如此,最近30年,中國人取得的原始創新的成果不如文革中的10年。不知道各位網友以為然否?
究其原因,是中國人自廢武功,高度崇洋媚外,全民學英語,全民留洋,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邯鄲學步,以西方標准打壓中國人的原始創造力。很多留洋回來的人,以夾雜著的半英文半中文為榮,迷信SCI, 迷信CNS,重復乃至無限放大在國外當學生時學來的成果,思路被禁錮,缺乏創新力。
筆者大膽預測一下,中國人將在健康(中醫)和吃飯問題(生態農業)上將獲得全球認可的成果,再就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環境科學)尋找出路,中國人如果走生態文明為主的可持續道路,可挽救人類於滅亡;另外,就是軍工與航天比較看好。這些貢獻也是異常大的。可惜,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些,依然以貶低中國人優良文化與傳統智慧為樂趣,崇洋媚外,很多高級知識分子重新變成了過去被人民所不齒的洋奴。
要知道,文革10年知識分子是沒有今天那麼高的待遇的,那時候中級職稱的工資與七八級工人的工資差不多,只有區區七八十元,今天的千人動輒年薪100萬了!高薪能出高成果嗎?中國科研正如男足一樣,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敢於世界先的氣概,花再多的錢也走不向世界,沖出亞洲也有困難!
下列的素材來自多名網友的整理,非常感謝他們辛苦的勞動。
如果沒有毛時代工業革命所建立的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後來甚至連改革的對象都找不到! 中國幾乎所有的「高、精、尖」都是在文化大革命10年產生的,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海里壘的(戰略核潛艇)。舉例如下:
1966年01月28日中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6年05月09日第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核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1966年12月23日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
1967年01月05日中國石油產品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登上世界高峰;
1967年0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07月26日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05日中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967年11月29日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02月23日中國特大型軸承製成;
1968年12月29日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南京長江大橋竣工,鐵血上將許世友司令員命令第*裝甲師的100多輛坦克同時開過,以檢驗大橋的質量;
1969年04月02日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1969年05月05日中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1969年09月23日第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
1969年09月30日中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標志中國電機製造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69年10月03日中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969年10月04日中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 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里長征;
1970年08月 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1970年10月16日 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露天煤礦投產;
1970年12月25日葛洲壩一期工程開工;
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
1970年03月03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 誕生了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數控機床;
1971年06月27日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1971年08月22日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首次以核動力駛向試驗海區,進行航行試驗,從此中國海軍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海軍跨入了世界核海軍的行列;
1972年10月13日連接中南和西南地區的重要干線湘黔鐵路通車;
1972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輛載重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3年08月27日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09月03日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1973年11月08日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973年12月20日中國航空線已開辟到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974年02月17日新華社報道,勝利油田去年創年鑽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1974年03月30日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1974年04月31日中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1974年07月17日中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佔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80%以上;
1974年08月09日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1974年09月12日中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1975年01月14日四川省開發天然氣取得新成就;
1975年02月03日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制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1975年03月29日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1975年07月05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1975年10月07日由科學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通過鑒定,經過推廣後一般提高產量20%,為世界糧食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1975年11月26日中國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975年下半年,連續發射成功了3顆人造衛星,被人們稱之為"三星高照";
1976年03月22日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1976年05月12日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干線;
1976年06月06日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1976年08月23日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1976年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一個消除了軍閥割據,實現了大陸真正統一的中國!
一個沒有民族沖突、族群矛盾、省籍矛盾的中國!
一個不再挨打的中國!
一個沒有一兵一卒外國駐軍的中國!
一個實現了農民「耕者有其田」的中國!
一個讓美國歷史上唯一沒有取得戰爭勝利的中國;
一個讓美國總統主動要求訪問的中國!
一個使人均壽命只有35歲的「東亞病夫」,恢復健康到人均壽命65歲以上的中國!
一個把「一盤散沙」改變為東方巨龍的中國!
一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的中國!
一個實現了「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沒有下崗、失業的中國!
一個在發達國家長期經濟封鎖下,經濟不僅沒有崩潰,而且比世界所有國情相似,經濟起點相近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更快,國民得到的實惠最多的中國!
一個被國際組織評為廉潔指數在6以上,只有輕微腐敗的中國!
一個被國際經濟學家計算基尼系數在3以下,分配公平的中國!
一個不許一夫多妻、包辦婚姻的中國!
一個消除了惡霸、地主、買辦、資本家的中國!
一個沒有再發生大規模蝗蟲害的中國!
一個使三年二決口的世界第一害河--黃河從來沒有再決口的中國!
一個從小學到大學都實行免費教育,沒有因缺錢上不起學、大量拖欠教師工資的中國!
一個歷朝歷代都不能消除的匪患,在短短幾年就使匪患絕跡的中國!
一個基本消除了黃、賭、毒、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低犯罪率的中國!
一個基本消除了性病、鼠疫、天花、霍亂、傷寒等疾病的中國!
一個識字率從20%上升到70%左右的中國!
一個人口死亡率從1950年的1.8%降低到0.73%的中國!
一個人口出生率從3.7%降低到2%的中國!
一個在城市實行公費醫療,農村實行合作醫療,少有沒錢看不起病的中國!
一個完全靠自己製造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的中國!
一個計程車不裝防護欄,住戶不裝防盜門的中國!
一個不擔心貨幣貶值的中國!
一個不擔心食品安全的中國!
一個不擔心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中國!
一個沒有多少假文憑、假學歷、假幹部、假警察、假軍人、假外商、假成果、假廣告的中國!
一個不再是每次參加國際比賽都只能拿回一個大鴨蛋的中國!
一個不再是世界記錄上沒有中國人名字的中國!
一個水澆地佔耕地面積從1952年的18.5%提高到1976年的45.3%的中國!
一個每畝使用化肥從1952年的0.2公斤增加到1976年的19.4公斤的中國!
一個每畝耕地用電量從1957年的0.1千瓦小時提高到1976年的13.7千瓦小時的中國!
一個原來不能大批量工業生產鋁、磷肥、塑料、合成橡膠、電影膠片、汽車、拖拉機、飛機、機車、大型輪船、電視機、計算機、半導體收音機、照相機、洗衣機、電冰箱、手錶、化學纖維、合成洗滌劑,大型、精密機床,大型發電機……以後全部能夠自行大批量工業生產的中國!
一個1949-1976年產量增長:鋼129倍、煤15倍、發電量47倍、石油726倍、化肥874倍、水泥71倍、糧食2.5倍、棉花4.6倍、油料1.5倍、肉類2.3倍(與1952年比較)的中國!
一個1949-1976年通車、通航里程增長:鐵路2.2倍、公路10.2倍、水運1.9倍、航空8.6倍(與1950年比)的中國!
一個1952-1976年消費品購買力增長4倍,居民零售額7.7倍的中國!
一個1950-1976年平均每年零售物價增長只有1.1%,因此不擔心物價上漲的中國!
一個1949-1976年增長:在校學生8.4倍、高等學校5.3倍的中國!
一個1949-1976年增長:衛生機構床位21倍、衛生技術人員數4倍(與1950年比)的中國!
一個1949-1976年增長:攝制故事片7.7倍,翻譯片8.7倍、電影觀眾492倍的中國!
③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缺乏資金,缺少相關支持
缺少資金投入是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中小型企業較多,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對於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缺少融資渠道,受資金問題的影響對科學技術成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項目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相比中小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有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但是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存在的風險,企業不願意冒險嘗試,由於我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夠完善,原始科學技術的產業化不好,是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部分問題。
項目不夠成熟
眾所周知,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在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此類機構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和論文,對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所以部分前沿科技成果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給企業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相當一部分科研單位只是為了完成指標,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不順暢,沒有真正的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對技術的投入不重視是項目不成熟的重要原因。科技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所以企業不願意麵臨這種風險而減少了資金投入和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
很多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過多的追求切實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相關研究人員很難獲得對等的經濟回報,僅僅靠理想來推動科技創新是行不通的,這會大大的降低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④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40年滄海一粟,我國最終實現了由封閉、貧窮版、落後到開放、富強、權文明的歷史轉變,我們14億中國人不僅填飽了肚子,更武裝了頭腦,中國科技事業突飛猛進,製造業也逐漸在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我國各項前沿科技專利保有數量逐年增加。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知道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仍然偏低,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前沿科技成果仍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無法轉化為生產力。
眾所周知,前沿科技成果多掌握在各類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而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機制相對薄弱,據相關統計表明,截止到2018年六月,游離於企業之外的各類科研機構近6000家,科研機構雖然研發能力較強,但是市場嗅覺較弱,並且資金也不充裕,金智創新認為科研機構和企業缺乏溝通是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⑤ 中國的科研最缺少什麼
精神
⑥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存在哪些難點該如何解決
一、高校缺乏動力
科技成果轉化對高校教師評職稱、寫論文往往沒有多大幫版助,科技成果權轉化在應用科學技術研究課題中沒有考核指標。眾所周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個較為漫長費力的過程,如果轉化科研成果還不如多做幾個國家重點課題,那麼科研機構很難有足夠的動力去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二、企業對接高校困難
就目前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現狀來看,企業和高校對接非常困難,「很多高校技術要作價入股的話,流程大概要走半年到一年,企業『怨聲載道』,一些項目甚至根本就開展不下去。眾所周知,前沿科技往往具備較強的前瞻性,需要和時間賽跑,如果說因為對接困難,導致錯過了最佳時機,那麼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⑦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科技成果轉化率、高科技產業產值比重偏低,除了部分技術確實不 符合生專產需要或不成熟的屬原因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術企業融資 的問題。這一問題不解決就會嚴重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 力的提高。我國已經轉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轉化資金靠自籌的佔56.8%, 國家科技計劃撥款佔26.8%,一般意義上的市場化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僅占 2.3%。我國極低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過 程中的融資困境。目前,融資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快速發 展的現實問題。
⑧ 研究成果缺乏顯著性如何對相關領域做出貢獻
指科研人員在他所從事的某一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范圍內,通過實驗觀察、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等一系列腦力、體力勞動所取得的、並經過評審或鑒定,確認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