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機械技術成果舉例

機械技術成果舉例

發布時間:2021-06-15 06:13:38

㈠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哪些

  1. 光電子信息產業:

    在本世紀微電子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21世紀將把光、電、聲、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綜合開發利用,形成包括光電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纖系統、 全息圖像、光是集成電路、光計算機等基本內涵為新一代光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產業將全面更新現有的各類信息手段,以適應人們對信息的最廣泛的需要。

  2. 軟體產業:

    在21世紀,世界范圍內的信息處理和知識處理業務將空前活躍,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產業的成長將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個領域的資料庫、信息庫、知識庫將普遍建成並廣泛應用。基本軟體、應用軟體、智能軟體、專家系統等軟體產業,並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佔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3. 智能機械產業:

    在21世紀,傳統的各種機械工具將廣泛地與微電子、光電子和人工智慧機械產業。這個產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智能工具(智能汽車、船舶、火車、飛機、航天器等)、智能生產線、智能化工廠等等,不僅在體力上, 同時也在腦力上部分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使人類的智能獲得新的解放,從而人類可以開展更富創造性的工作。

  4. 生物工程產業:

    以現代生命技術的四大組成部分(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基礎,到21世紀將逐步形成以動植物工程、葯物及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生物晶元及生物計算機等為基本內涵的生物工程產業。這個產業將改造和創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質,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5. 生物醫學產業:

    在疾病診斷、醫療手術、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礎上,在21世紀人類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臟器(心、肺、腎、脾等)、骨骼、血管、知覺(視、聽、嗅、味、觸)的移植和再造技術, 從而使新的醫療技術達到能對人體各單位進行有效替換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醫學產業必將成為令人矚目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6. 超導體產業:

    下個世紀,超導體產業將崛起。超導材料的某些獨特性能將改變傳統的若干概念和理論。超導電機、超導輸電系統、超導儲能裝置、超導磁浮列車、超導計算機、超導電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術成果將大批地實用化、商品化,從而改造現有的強電、弱電、微電、光電等整個技術格局。

  7. 太陽能產業: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能源緊缺的困境。除寄希望於核聚變能源之外,現實的選擇是:發展太陽能技術、研製和生產各種太陽能跟蹤,捕獲、轉換和存貯裝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無污染的太陽能,建立起高技術的太陽能產業。

  8. 空間產業: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億美元的空間活動經費,為21世紀的空間產業奠定了知識和技術基礎,包括衛星發射、載荷搭載、太空旅行等空間商業活動和服務,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潔凈的太空特有的環境進行科學試驗和高精尖產品生產,這些將成為下個世紀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在地球圈外開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採掘新的資源,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空間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第一批目標。

  9. 海洋產業:

    目前,人類最多隻能下潛到200多米深的海區, 對海洋深處的狀況知道得很少。21世紀,人類在地球之外擴展高邊疆的同時,也能在地球之內擴展低邊疆。可以相信,人類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從資源密集的低疆域獲取的效益,會比從資源離散的高疆域獲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極開發,海水利用、深海采礦、海底城市建設等將成為下世紀海洋產業的基本內涵。

㈡ 舉例列出幾個我國近幾年來的重大科技成果``

袁隆平 1930.9.1 - 1953年,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與西南師范大學 合並組建為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㈢ 機器人技術有哪些應用舉幾個例子並詳細說明

機器人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是擬人化的,所以才有機械手、機械臂的開發與製作,也是為了以機械來代替人去做人力所無法完成的勞作或探險。但近十幾年來,機器人的開發不僅越來越優化,而且涵蓋了許多領域,應用的范疇十分廣闊。大而言之,用之於太空開發,月球車,深海探測器,海洋石油開采,太空梭機械臂等,小至微型手術機械,生命監測儀等。軍事上的用途更是日新月異,從拆彈器、清除地雷器到無人駕駛飛機、戰車,有人甚至預測未來戰爭可能如星球大戰一樣,是機器人的戰爭。至於工業、農業、遺傳生物產業、醫學、文化產業、電訊業、能源開發,都將因機器人的大量登場而出現產業革命。英國電訊公司未來學部門研究員曾因准確預測手機短訊、垃圾電郵及網上搜尋引擎的出現而聞名,在最近公布的科技展望五十年的預測中,其中就有數條是關於機器人的。

毋庸置疑,未來的機器人將會朝著三個方面發展:

一、與人類社會的生活更為密切地結合起來,以為人作出更多的服務作為要素

二十年後,家中掃除、清潔的工作或老人的護理保健的工作可能全由機器人取代。美國舊金山的醫院已開始使用機器人為病人送葯、配葯的服務。美國的阿伊機器人公司的總裁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公司生產的家用大掃除機器人產品,2002年只有一百二十萬美元銷售額,到2004年已猛增10倍以上。還有,家居的全自動化,無需駕駛的自動汽車,等等,實在無法一一計數或作出預計。

二、仿生性,生物性的大趨向

以趣味性、生物性來製造機器狗、貓、魚等動物。譬如日本三菱重工附屬公司Ryomei Engineering研製成功的金色機械魚「金魚虎」長1公尺,重25公斤,是一隻不小的巨魚,能自動暢游於水中,可協助監察橋梁的保安和搜集魚汛的情況,監視河水污染等。索尼公司研製的Aibo機器狗會對主人聲音有情緒反應,已能夠模仿喜怒哀樂和恐懼等情緒,將來可出現代替真正導盲犬的機器狗。另外,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恐龍機器人等也是例子。這類仿生性機器人還被廣泛用於軍事上的偵察救險、情報傳送,甚至殺敵於無形的手段上去。美國夏威夷大學設有水下機器人研究中心,已具相當規模。今年八月初俄羅斯迷你潛艇在海底為漁網所纏,困於190米下的深海,就得助於英國的「天蠍」號救援艇之助而脫險的,「天蠍」號就是海底機器人。

三、最重要的發展是人性化

今年三月至九月於日本愛知舉行的萬國博覽會,被稱為機器人的大集合之展覽會,有人甚至將之稱作「機器人萬國博覽會」,從中亦可看出日本的這一產業優勢及成果。在展場中,接待處、大會清掃工作、警備工作等,多以機器人的形式出現與取替。博覽會期間還舉辦多項人與機器人有關的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人工智慧及人性化的機器人的表演,譬如接待處的一位女性機器人能聽、說六國語言,而且說話時眼、嘴皆會動,面部肌肉也有活動。大阪大學工學院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開發方面有不俗的成績,石黑浩教授製作「Actroid Repliee」,以「電視台新聞播音員」的外貌現世,其手、頭和上身皆可自如活動,外形逼真,惟妙惟肖。還有造型奇特有趣的高爾夫球機器人「坎迪—5」,它內置整個高爾夫球場的3D地形和球會會員的資料,並設置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能作360度自如旋轉,它的系統將愈加精密,並更具人性化,科學家預計在2020年完成其全部製作時,它可充當球僮並可從旁給予擊球建議。此外,尚有具「視覺」、「味蕾」的機器人,它的紅外線測定可以對食物及飲品的成份、含量馬上作出判定,譬如將一隻蘋果擺在其手臂前,可以列印出該只蘋果的糖份、維生素含量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機器人管樂隊的演奏,以機器人演奏真正的樂器,而且隊形不斷變換,演奏技術臻於上乘。東京大學於今年八月公布已開發出人的模擬性皮膚,可如人一樣感受冷熱、痛楚、溫度反應,甚至一些人的皮膚未具有的功能都可以設定,這對仿造機器人的生命性又是一大進步。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在世紀之交,生物遺傳工程因「克隆人」的出現而引致倫理、法律及道德問題的爭議,「克隆人」能否問世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但機器人的研發正在取而代之,以越接近人性化為追尋目標。因而還為之出現了新的名詞,比如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並以下述二個英文名字用來指人類模樣的機器人:androids和humanoids。西方的電影導演在談到影視中出現的非常人性化的機器人時,更常常使用這些有明確傾向的專用詞:

A、變得人性化—humanize(v.)
B、人性化的—humanized(adj.)
C、人道、仁慈—humanity(n.)

我國的機器人研發工作基本上屬於科學研究的項目,據說,中國科學院目前已造出說話時嘴唇能夠活動、眼睛能轉動、具視覺功能的機器人,其水準可媲美日本同行,但這台機器人體形甚大,卻未能以雙腳走路。在日本,機器人能否以二腳行走已成為一個熱門及熟練的技術競賽項目,譬如有「二足機械人競賽大會」(分等級)。其實,機器人的製作絕對並非只是液壓機械與電子產品的混成物,要將機器人造得越來越有人性化,就要兼及生命醫學、感測、光學及創造性的文化產業等方面,比如機器人的關節就需要研究中醫的經絡學、生物學上的神經刺激反應以及文化產品的某種造型特徵(其中很重要的是民族特徵的外表)等等。英國的科學家甚至預言,到2020年,隨著機器人愈來愈精密和使用有機零件製造,它們將會受到「機器人權」的保護。

在美、日、德、法、韓等國,機器人產業的開發正在日受重視,一般採取所謂的「官產學」形式。「官」即政府的制定政策及傾斜支持,調整產業結構。據情報顯示,日本政府正在調整全國的產業製造結構,名古屋中部地區的未來產業為新型汽車工業,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方將以機器人產業為主,東京地區以資訊情報化為中心,等等;「產」即產業界的自我分類的研究與開發,並將之變成產品,取得經濟效益;「學」即學校設置專門的課程(學科),教材則與以往不同,非全盤為學校教授所寫,有一些則由產業研究所編寫教材,利用電腦技術介入,反過來向大學師生出售。而專門出售機器人製作的教科書、教材及裝配零件、專門雜志等也已成行成市,許多公司改變既有行業,轉而生產為此服務的產品。那麼,這是否將導致一場工業革命?現在斷言尚為時過早。但可以預計的是,未來20年,機器人產業將成為未來新產業的一個領先潮流,在現代化的高科技戰爭中,機器人將發揮越來越大的戰斗作用,從而減少前線士兵的人命傷亡,並以奇技利器克敵制勝。

現在,世界上先進的工業化國家都十分注重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實用化及事業化(產業化)的動向,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優化環境及指標,特別是重視培養年輕一輩對此一未來科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投入,以形成人材梯隊,鍛造出新的產業隊伍。除了編造教材,進行普及性教育宣傳(譬如針對小學生舉辦夏令營、體驗性教育、博物館實驗課程等等),而且結合新的好萊塢電影及文化產品的出現而應時地製造玩具型機器人,以流行包裝及合適的語言帶起新潮流,營造時尚、新潮的氣氛及環境。

舉辦各類競賽已成為機器人研發熱潮的一個新動力。機器人的國際比賽,目前以「機器人世界盃錦標賽」最具國際性,每年舉行一次,於世界各地舉行。這是比照足球世界盃比賽的形式而策劃的。這是一個集高新科技、娛樂性及競技性的大型比賽,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觀眾。2004年的比賽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參加國家有37國共346隊,約1600名選手(基本上是年輕人)參賽。今年7月中,這個世界盃錦標賽移師日本大阪,共有30個國家的代表隊(實際出場330隊),約2000名選手參賽,盛況空前。會後又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為讓大家共享有關資訊而倡導全面公開理論技術方面的資料。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代表隊在這次比賽中有所斬獲,取得不俗的佳績,但得獎最多的則是日本及歐美國家的代表隊。明年的比賽將在德國(柏林)舉行。至目前為止,全球共有40個國家的4000人以上的研究者參與此一活動。今年8月27日,由亞太廣播電視聯盟主辦的「ABU機器人大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舉行,由中國廣電局及中央電視台作為東道主,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代表隊將在這里一決高低。

開展不同級別、科目、門類的比賽,在日本全國各地最為蓬勃。以「ROBO-ONE」的比賽較為大型,韓國也有同名的競賽。日本的ROBO-ONE至今已舉行七屆,今年韓國製作者Jeon Young-Su攜其作品TAEKWON-V跨國參加於東京的比賽,獲得項目冠軍。平時,日本的大學生也有組隊去美國進行友誼比賽等活動,並一齊切磋技藝,互相交換資料及情況。最值得注目的是日本的「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比賽分為二個級別,一為小學生—初中二年級;一為初三學生—高中生。這個比賽有區、市、縣的對抗及選拔賽,最後選出最佳代表隊參加全國比賽。從比賽的場面來看,場面十分熱鬧,而各地電視台現場轉播,也為這個熱潮推波助瀾。此外,還有「機器人創造國際競技大賽」、「全日本機器人相撲大賽」、「全國高中機器人大賽」等等。並分有年齡級別、專項比賽,對參賽者年齡及機器人的體高、體積、配置、電源等都訂有明確的規定。韓國除了「ROBO-ONE」大賽之外,還有「機器人對抗賽」,最有名的機器人大賽是重30公斤級的「Battle Robot」大賽。韓國的青少年中正在掀起一股機器人熱潮,對此我們也應予以重視。同時,韓國政府與企業正在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機器人產業,並使之逐步商品化。香港自2004年起開始舉辦中學生機器人比賽,雖然水準很低,但是一個很好的起步。今年8月參加北京比賽的則是香港大學代表隊。在香港的八所大學中,似乎還未見有日、韓那樣熱烈且有較大規模、分門別類的機器人比賽活動,同時也比不上內地一些大學的水準。台灣則於今年八月中舉辦了小學生、中學生的機器人比賽,起點不高,但相當受歡迎。

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的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仍處於落後狀態,我們的國人對於機器人的認識可能存在著二個誤區,一種是將機器人的開發視作是西方國家純粹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而去研製的,而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勞動力低廉,不必去開發此類產品;另一種則視機器人是孩子們的玩具,卻沒有注意到一個新的界面,就是二者的結合導致了一種新的未來產業。

以中國人的聰明智能,而且人口眾多,倘能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尤其是中、小學生)推動與發展此一產業的試驗階段,一者將培養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及發明的興趣;二者將為此產業打下扎實、廣闊的基礎,涌現出一批人材;三者可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中國科技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及發展技術型經濟、開拓新的知識產權市場而有所作為。反之,倘若對此一產業不加重視,掉以輕心,不謀發展與投入,則我們將在今後的高科技發展中不僅無法達到先進國家的水平,而且還將因為起步晚而為人家陪跑,或者永遠吃別人吃過的饃,陷於落後的境地而無法自拔。這或是我們的杞憂,不足為道,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外國青少年如此熱衷於此一科學活動,並且,在外國的未來產業上已出現了機器人的商品及實用性產品,這又怎能不叫我們感到憂心如焚。「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只要意識到我們在這一產業方面與國外的差距,乘我們的國力正日益強盛之勢,盡快地進行「官產學」的投入與研究開發,今天的中國青少年將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在此一業界中崛起,在這個世界先進行列中爭一席之地。

㈣ 機械加工技術成果簡介怎麼寫

㈤ 你認為現代機械產品創新技術發展的關鍵點在哪裡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並闡述理由。(50分,不少於800字)

機械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也影響到國計民生和國防力量的加強,因此,各國都把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隨著機械產品國際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術注入機械產品的開發中,作為競爭取勝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機械製造業高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作一綜述,以引起各方面的關注。1nbsp;機械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nbsp;nbsp;國民經濟中的任何行業的發展,必須依靠機械製造業的支持並提供裝備;在國民經濟生產力構成中,製造技術的作用佔60%以上。美國認為社會財富的來源機械製造業佔68%;當今製造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生物科學等四大支柱科學相互依存,但後三種科學必須依靠製造科學才能形成產業和創造社會物質財富。而製造科學的發展也必須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學的發展,機械製造業是任何其他高新技術實現工業價值的最佳集合點。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機、虛擬軸機床、智能結構與系統等,已經遠遠超出了純機械的范疇,而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材料等眾多技術於一體的現代機械設備,並且體現了人文科學和個性化發展的內涵。nbsp;nbsp;從美國來看,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對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從50年代以來,在美國大學中設置工業工程專業,培養機械製造系統人才,著眼於世界市場競爭,企圖霸佔國際製造業市場。50年代初,當第一台數控機床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誕生以後,美國在機械製造業中採取的主導政策是走數控和計算機群控,實現機械製造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中小批量生產自動化的道路,以提高生產效率。但實踐證明這一策略未能秦效,在機械製造業的國際競爭中,德國和日本是勝利者。70年代轉向吸取德、日經驗,使中、小批量生產通過成組技術(GT)實現生產系統柔性化和自動化。1979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撥款發展柔性化製造系統,並於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動化小型工廠(smallnbsp;work)標准化工作,並向中小型企業推廣。但由於忽略了市場的多變性和人因的作用,在與德、日的競爭中未能占上風,而使機械製造業每況愈下,一度認為機械製造業已成「夕陽工業」。通過10年論證,從概念上實現了從柔性製造到敏捷製造的轉化,把宏觀的國際市場需求與具體的公司生產密切結合,充分發揮人的因素,形成對市場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製造的新概念。2nbsp;敏捷製造(Agilenbsp;Manufacturing)——21世紀機械製造業的發展趨勢nbsp;nbsp;機械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美國屢屢受挫。70年代後,機械製造業被看成是「夕陽工業」。產業衰退,巨額貿易赤字,經濟空前滑坡,有關工業競爭「關鍵問題」討論將近10年。1986年在美國科學技術基金會(NSF)支持下,麻省理工學院(MIT)深入研究衰退原因和振興對策,認為產品在上市的時間(T)、質量(Q)、成本?和服務(S)等產品競爭四大關鍵因素中,質量已不再是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創新周期縮短和全球化市場的形成,企業面臨著不可預測和不斷變化的市場,只有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滿足用戶個性需求的產品,才能在競爭中取勝。198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與李海大學(Lehighnbsp;University)工業工程系共同提出一種新的製造企業戰略——敏捷製造(Agilenbsp;Manufacturing),並成立了國家製造科學中心(NCMS)和製造信息資源中心(MIRC),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防部、商業部和眾多公司支持,經國會聽證後向聯邦政府提出建議。現在由政府部門主持、企業與大學共同參與研究、開發和應用,稱為21世紀製造企業的戰略。nbsp;nbsp;2.1nbsp;敏捷製造的思路nbsp;nbsp;敏捷性體現在:持續變化性(產品、技術、管理模式)、快速反應性(以適應市場的變化)、質量高標准、低費用;實現敏捷製造條件:設備高度柔性,可編程性和模式化;信息系統標准化和可維護性;人的因素和管理機構;nbsp;實施方式:虛擬公司、競爭—合作,用戶參與設計與製造,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加信息服務和系統管理功能。nbsp;nbsp;nbsp;2.2nbsp;敏捷製造特色革新製造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策略與制度,建立社會化的虛擬公司;nbsp;提高從產品設計、製造、銷售全過程的整體柔性;nbsp;在政府部門協調下,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結合;nbsp;用戶參與設計與製造;nbsp;發揮人因(知識、技藝和創造性)和信息的作用;

㈥ 機械類高級工程師事跡成果如何寫

機械類高級工程師的事跡成果包括有以下幾類:機械類的研究成果(含論文、科技文章、產品研發成果等等,這些都要有1定的發表或鑒定檔次,1般的出發點均為省部級以上)、技術成果(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所獲得的成果或帶徒弟參賽獲得的成果,技術革新節儉經費的成果,這些都要有證書為憑),簡單地說,事跡成果就是指能夠體現你本人學術水平和技術水平和能力的成果。這些回答謹供你參考。

㈦ 有關科學家的成果(簡要舉例)

1 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波蘭名: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現代天文學創始人,日心說的創立者
2 諾貝爾 諾貝爾獎 以瑞典著名化學家、工業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 爾 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
3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 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4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 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葯,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5 郭守敬——中國古代天文學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字若思,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漢族。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二年。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制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6 洪堡 德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也是自然地理學的先驅。他用了5年時間,行程近萬里,對中南美洲的動植物及地理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此後又花費13年時間分析和整理考察結果,撰寫了達30卷本的《新大陸亞熱帶區域旅行記》,這套巨著為後人開發中南美洲提供了翔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洪堡一生進行了許多科學研究,涉及自然地理學、近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以及地質學等許多領域。他也完成了許多著述,如《自然全貌》、《中部亞洲山系與比較氣候學研究》,還有馳名中外的自然地理學巨著《宇宙》
7 伽利略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 17歲進入比薩大學攻讀醫學,後來轉攻數學,畢業後任大學教授。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
8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在化學、電化學、電磁學等領域都做出過傑出貢獻。他家境貧寒,未受過系統的正規教育,但卻在眾多領域中作出驚人成就,堪稱刻苦勤奮、探索真理、不計個人名利的典範,對於青少年富有教育意義。
「磁電感應」。實現了「磁生電」,宣告了電氣時代的到來。
9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
他正確地得出了球體、圓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提出了拋物線所圍成的面積和弓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最著名的還是求阿基米德螺線(ρ=α×θ)所圍面積的求法,這種螺線就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
錐曲線的方法解出了一元三次方程,並得到正確答案。
阿基米德還是微積分的奠基人。他在計算球體、圓柱體和更復雜的立體的體積時,運用逐步近似而求極限的方法,從而奠定了現代微積分計算的基礎。力學方面: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他系統並嚴格的證明了杠桿定律,為靜力學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系統地研究了物體的重心和杠桿原理,提出了精確地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體的中心處支起來,就能使物體保持平衡。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定律,並利用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幾何學方面:阿基米德確定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各種復雜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創立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用圓內接多邊形與外切多邊形邊數增多、面積逐漸接近的方法,比較精確的求出了圓周率。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還首創了記大數的方法,突破了當時用希臘字母計數不能超過一萬的局限,並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阿基米德螺旋永動機
天文學方面: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儀,他還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並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於當時的條件,他並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10 李時珍 (1518年-1593年)
字東璧,號瀕湖,身高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葯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11 孫思邈(541或581~682)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
12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現代遺傳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發現遺傳定律。
13 門捷列夫(1834.2.8~1907.2.2),俄羅斯化學家生在西伯利亞。元素周期律
14 鄧稼先(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偉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學大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為祖國奉獻出一生的前輩,他為在艱苦的環境下成功為中國造出了中國第一枚原子彈.
15 萊特兄弟
Wright brothers
兄:維爾伯·萊特
弟:奧維爾·萊特
飛 機 的 發 明

㈧ 最新的機械成果

1.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3.繪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㈨ 機械工程的偉大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機械工程讓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2.機械工程正在逐步的改善人類的科技成果,讓高精度,超級精密的設備運用到各個方面,提升社會進步
3.機械工程逐步的成為一種技術沉澱,正在默默的服務於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成為人們的一種必須的

㈩ 機械人的研究成果

機器人的研究成果吧,文獻介紹給你,自己找:《機器人》、《機器人技術與應用》上面有很多關於各方面研究成果的綜述性文章...

閱讀全文

與機械技術成果舉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