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歷上的大學期間學術研究,實踐,獲獎等怎麼寫
有很多同學在學校會參加諸如學生會、各類社團等組織,參與到這些組織的日常工作或者舉的各類活動;有的同學會利用寒暑假參加諸如「支教」、「下鄉調研」等志願者活動;也有的同學參加各種形式的商業比賽。諸如此類的活動,一般在簡歷中作為社會實踐項來描寫。社會實踐的描述格式、描述方法、描述原則及重點與工作實習經歷類似,社團名稱對應公司名稱,在社團中的職位(部長、主席或幹事等)對應工作職位,其具體職責、工作業績等建議參照工作實習經歷的描述方式逐一描述。在描述社會實踐的時候,也應該參照「與職位相關」的原則,將與職位要求相關的社會實踐重點描寫,與職位不相關的輕描淡寫或者不寫。例如,以下社會實踐描述的範例是針對市場營銷、銷售崗位的:社會實踐2007.9–2008.6北京××大學××學院外聯部部長北京通過多次電話與面談的方式,兩周內為學校一二九文藝演出拉到贊助1200元和音響設備,為外聯部二年內第一次拉到現金贊助。組織部里8名幹事為的「學術節」活動拉贊助,三周內通過100餘個電話和250封郵件,並拜訪15家公司,最後與星音娛樂(KTV)簽下合作合同,由其贊助10張會員卡和200張免費練歌券。成功組織多場講座、師生聯誼舞會等活動,組織幹事協同其他部門有效開展工作,協助歷時2個月的「學術節」取得圓滿成功。聯系並承XXX的交流會,在四天內完成(包括周末),當天參與交流會人數超過200人,降低成本近50%。與工作實習經歷描述類似,除了描述工作內容以外,還要重點描述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並輔以具體數字來證明。獎勵情況在簡歷中描寫獎勵情況時,應特別注意強調獎勵的級別及特殊性。因為HR在收到的學生簡歷中,幾乎每份簡歷上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獎勵,獎學金、優秀學生、優秀幹部等等,名目繁多,司空見慣了,所以僅僅列出獎勵名稱是沒有意義的,最好能夠將所獲獎勵的難度以數字或者獲獎范圍表示出來,讓HR明白所獲獎勵的含金量,從而增加簡歷通過篩選的概率。首先來看一則獎勵情況描述範例:獎勵情況:市級:上海市獎學金(全校僅10人)、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全校1%)校級:上海財經大學人民獎學金一等獎(前2%)、上海財經大學「優秀學生」稱號上海財經大學人民獎學金二等獎(前5%)在這則獎勵情況描述中,使用了具體的數字「10人」來描述上海市獎學金的獎勵含金量,同時採用了粗體字格式來進行強調,其他獎勵也分別用范圍詞前×%來進行表示,從視覺上來說,這樣的數字描述很有吸引力。
㈡ 申請上財夏令營 老師很看重本科階段科研成果嗎
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
㈢ 江若塵的科研成果
論文
1.價格歧視和網路營銷 生產力研究 2001.1
2.試析安索夫拓展戰略和波特競爭戰略的關系 生產力研究 2001.3
3.員工的超監督激勵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 2002.12
4.顧客滿意度的衡量 技術經濟 2003.5
5.A New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Journal of Customer Behaviour 2004.3
6.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ket Environment The IABPA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4.5
課題
1.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項目(01JA630039);
2.中國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和發展研究,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教高(2000)14號】;
3.WTO與我國經濟類研究生的培養,國務院學位辦公室華東研究中心項目;
4.中小企業支持體系研究,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AHSK01-02D041);
5.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安徽省教育廳項目(2001JW199)。
專著
1.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微觀分析,中國商業出版社,2004。
獲獎情況
磨洋工和效率工資,蚌埠市政府三等獎,2001;
大企業利益相關者問題研究,蚌埠市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
㈣ 上海財經大學的歷屆英才
學術界 姓名 現職/原職 嚴濟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第一批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楊紀琬 中國社會主義會計制度的奠基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重建和恢復的創始人 曹沛霖 政治學家、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中國政治學理論博士點最早的3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庄福齡 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 婁爾行 中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中國會計學博士點最早的2位博士生導師之一 褚葆一 經濟學家、中國世界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北錢南褚),早年留學歐洲 曹立瀛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財政學奠基人之一,文學修養深厚,並懂六門外語 魏潤泉 中國國際保險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第一張遠洋保險單的設計者 鄧偉志 社會學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中國社會學會顧問 蔡馥生 中國老一輩經濟學家、原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財經委員會主任兼南方人民銀行總經理 王菊珍 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有「世界鎢電極女皇」美譽 李慎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美國研究所所長,曾任周恩來外交秘書 裘元倫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歐洲學會會長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在復旦大學讀研期間曾到上財學習一年 袁恩楨 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 葉萬安 台灣著名經濟學家、財政系統骨幹人物,積極主張祖國統一 賈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碩士第一年在上財學習基礎課 崔振龍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 談敏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張仲禮 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華盛頓大學博士,學術代表作《中國紳士研究》 張為國 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首位中國理事、中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博士 許毅 杜克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何黛鳳 威廉與瑪麗學院學者、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 梅建平 紐約大學學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白燕 羅徹斯特大學學者、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謝碧琴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者、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 滕斌聖 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陳世敏 喬治亞大學博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 羅耀 多倫多大學學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 戈維莉 華盛頓大學學者、密歇根大學博士、華盛頓大學講席教授,她的研究論文全部發表於會計研究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包括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等。 施建淮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者、大阪大學博士 張際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博士 白鋼 復旦大學學者、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全世界掌握古典語言最多的學者 顧鈺民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費方域 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朱國璋 台灣大學學者,早期台灣最權威的會計學者,朱家驊之子 劉肖紅 香港大學學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夏大慰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周旺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香港科技大學數學博士 孫滌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中國建設銀行首席戰略顧問 葉品樵 廈門大學黨委書記 史柳寶 蘭州大學副校長 文化界 姓名 現職/原職 王志莘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奠基人之一、原中國銀行學會理事長、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先行者 周森 中國三峽畫院院長、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瞿鳳起 中國清代著名的四大藏書樓之一鐵琴銅劍樓第五代主人 高曉聲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委員會委員 秦瘦鷗 作家、翻譯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秋海棠》、譯著《茶花女》 梅汝愷 作家、翻譯家、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獲波蘭國家文化藝術金質獎章 王艮仲 中國民主建國會顧問、國務院參事、有「浦東王」美譽 沈祖棻 中國現當代最優秀的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著名學者,有「當代李清照」美譽 徐慰曾 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主編、中國韜奮出版獎獲得者 洪貴仁 中印友好的搭橋人之一、印中經濟社會與文化合作協會副主席 郁重今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西泠五老之一 沈叔羊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學者,沈鈞儒之子 楊蔭瀏 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 葉元章 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華詩詞雜志社顧問 周洪立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經理 宗寒 求是雜志社編審、經濟部主任 馮士能 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副總編輯、中國報業協會副會長 張啟承 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學會會長 樂勝利 新民晚報社總經理、上海大劇院創始總經理、上海音樂廳總經理、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 鈕也仿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社長 崔燮鈞 上海證券報總經理 黨政界 姓名 現職/原職 朱學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 王茂林 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湖南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 胡康生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 馬純古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上海市委副書記 許滌新 國家工商管理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張塞 國家統計局局長、中國統計學會會長、中國國情研究會會長 殷介炎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高尚全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 孫志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博士 王一平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國務院參事 孫小系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陳秉權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鄭家亨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顧問 邵宗明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中國統計學會常務副會長 許憲春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博士 甘祠森 監察部部長助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秘書長 鄭京平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鮮祖德 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博士 張偉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博士 趙素萍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胡延照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逢雨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盧聲道 青海省委副書記、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錄生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周太彤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 孫菊生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金雲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副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朴憲永 朝鮮副首相兼外交部長 徐柏園 台灣「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行長 張建邦 台灣「交通部」部長 張文伯 台灣「司法部」常務副部長 王漱芳 陸軍中將 工商界 姓名 現職/原職 尉文淵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計者和創建者 姜建清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博士 王炯 中國中信集團總經理 李祥瑞 交通銀行重建和恢復的首任董事長、上海證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長 田惠宇 招商銀行行長 庄曉天 浦東發展銀行創始董事長、上海銀行創始董事長、上海市副市長 張心洽 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台灣首位開發銀行家,曾國藩之曾外孫 彭湖 銀行家,斯坦福大學碩士,長女彭佩雲(國務委員),長婿王漢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裴靜之 浦東發展銀行行長 曹江林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 王琴芳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 顧越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經理 趙福俊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周慶祖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經濟師 孫璀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總會計師 吳志尚 寶鋼集團總經濟師 張新生 百聯集團創始董事長 呂永傑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周有道 上海國際集團創始董事長、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董事長 徐建國 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根林 上海汽車集團副總經理 曹耳東 上海浦東發展集團董事長 朱匡宇 上海紡織集團董事長,國務院原總理朱鎔基之侄 王運丹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寧黎明 上海銀行董事長 鄭雄偉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 徐剛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經理 白文華 上海地產集團總裁 龔浩成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馮國榮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益民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海通證券監事長、東方證券董事長 徐浩明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陳有安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金霞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涌金集團董事長 劉波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文揮 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建平 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桂水發 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祺珩 德勤中國副主席、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 胡少先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 湯雲為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美國會計學會傑出訪問學者、博士 周忠惠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會計學博士 李德淵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 陳萍 安邦保險集團總經理 張興 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曉虹 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力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持平 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偉良 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良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曹亮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總經理 婁剛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大學期間,婁剛分秒必爭,以優秀成績完成國際金融、計算機軟體、ACCA(自學)三個專業的學習,並出色地擔任學校藝術團團長、學生會部長。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婁剛一直保持著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狀態,十年之後成長為國際頂尖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婁剛謙遜地表示:「我屬於比較努力的,我的師兄師姐又比我還努力呢。」並稱贊一些新一代年輕人「他們不光能吃苦,他們的人生觀、工作態度、學習能力還有謙遜的程度,都很讓人贊賞。」 陳慶 渣打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最年輕的私人銀行家 貝多廣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博士 關達昌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 俞建國 光明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最佳管理合夥人律師 費虎辰 麥肯錫公司全球副董事合夥人、統計學博士 張勇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 王榮 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合夥人、博士
㈤ 駱品亮的學術成果
劉明宇,駱品亮.基於長尾理論的品牌手機集成創新與山寨手機模塊創新比較研究 , 研究與發展管理vol.22⑷,2010,中文:1-9
管錫展,駱品亮.產業滲入,如何應對? , 中歐商業評論⑺,2010,中文:76-81
駱品亮,韓沖,余林徽.中國銀行卡市場雙邊性檢驗及其政策啟示 , 產業經濟研究⑵,2010,中文:64-72
駱品亮,殷華祥.標准競爭的主導性預期與聯盟及福利效應分析 , 管理科學學報Vol.12⑹,2009,中文:1-11
駱品亮,殷華祥.支付卡網路跨行交換費的利益博弈與規制研究 , 管理科學學報Vol.12⑷,2009,中文:23-34
駱品亮,殷華祥.知識共享的利益博弈模型分析及其激勵框架 , 研究與發展管理Vol.21⑵,2009,中文:24-30
駱品亮,劉明宇.模塊化創新的網路化知識集成模式 ,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Vol.30⑶,2009,中文:132-138
駱品亮,殷華祥.基於DSM的模塊化產品創新價值分析 , 研究與發展管理20⑵,2008,中文:1-8
駱品亮,楊樹.中國基因工程制葯業創新網路結構特徵分析與發展對策 ,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⑴,2008,中文:64-69
駱品亮,陳連權.零售商關於售前服務的搭便車行為與RPM制度研究 , 產業經濟研究⑴,2008,中文:43-49
駱品亮,陸毅.競爭性品牌策略:進入遏制角度的分析 , 管理科學學報Vol.10⑷,2007,中文:24-31
駱品亮,殷華祥.模塊化創新的知識鏈模型及其集成管理架構 , 研究與發展管理Vol.19⑶,2007,中文:9-15
駱品亮,陳連權.會計盈餘與非預期盈餘宣告對股沖擊作用的一項實證研究 ,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06,2007,中文:86-90
駱品亮,王婷.基於FMC的3G背景下電信產業鏈整合模式與業務融合策略 , 產業經濟研究⑸,2007,中文:11-18
王安宇,司春林,駱品亮.研發外包中的關系契約 , 科研管理Vol.27⑹,2006,中文:103-108
駱品亮,余林徽.Pos交易費均衡分析及其政策含義 , 產業經濟研究⑷,2006,中文:28-34
駱品亮,陸毅.共同代理與獨家代理的激勵效率比較研究 , 管理科學學報Vol.9⑴,2006,中文:47-53
駱品亮.3G背景下電信競爭模型與接入規制政策研究 , 產業經濟研究⑴,2006,中文:19-25
駱品亮.商戶聯盟與Hotelling競爭下支付卡交換費的比較分析 , 復旦學報(自科)Vol.44⑹,2005,中文:1016-1022
駱品亮.相對績效評估與綜合績效評估的激勵效率比較分析 , 中國管理科學Vol.13⑹,2005,中文:118-124
王安宇,司春林,駱品亮.提升合作研發績效的組織措施 , 科技導報Vol.23⑽,2005,中文:59-61
駱品亮.數字化產品的經濟特性及其組合定價策略研究 , 研究與發展管理17,2005,中文:30-35
陳新橋,駱品亮.企業創新投入產出關系及其實證研究 , 產業經濟研究⑸,2005,中文:58-63
張遠征,駱品亮.具有學習效應的虛擬研發組織的激勵效率分析 , 復旦學報Vol.44⑵,2005,中文:207-213
王安宇,司春林,駱品亮.關系契約與合作研發績效 , 經濟管理⒆,2005,中文:13-15
駱品亮,潘忠.自由軟體開發的模塊化理論解釋與啟示 , 中國工業經濟⑾,2004,中文:75-82
駱品亮,司春林.專用性人力資本投資激勵研究 , 管理科學學報Vol.4⑵,2001,中文:19-24
駱品亮.主觀績效評價與客觀績效評價的優化組合 , 系統工程學報Vol.16⑵,2001,中文:100-105
駱品亮.銷售人員的薪酬機制設計研究綜述 , 管理工程學報Vol.15⑴,2001,中文:50-54
駱品亮.雙重信息不對稱下經濟競賽機制的效率問題 , 系統工程學報Vol.15⑷,2000,中文:394-398
駱品亮.R&D中的代理問題與R&D激勵 ,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⑾,1998,中文:40-44
駱品亮.市場結構內生的具有溢出效應的R&D競爭模型 , 系統工程學報Vol.13⑶,1998,中文:48-54
會議/研討會論文
駱品亮公益性與盈利性雙重目標下景區定價決策及其政策含義[A] 21世紀產業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C]2007.06:,2007
何之淵, 駱品亮Pos Access Pricing Problem in China Analyze From Network Economy View[A]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 and services management[C]:,2005
學術專著:
駱品亮,2006.06,虛擬研發組織的治理結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教材和其他:
駱品亮,2008.08,《定價策略(第二版)》,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0.09—2012.08,項目負責人,上海市生物醫葯產業技術創新平台運行機制與治理模式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
2007.07—2009.07,項目負責人,銀行卡支付網路接入定價的多方利益博弈與規制機制設計,上海市曙光計劃
2007.01—2009.12,項目負責人,集成創新網路空間結構優化模型和運行模式理論與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申請項目
2007.01—2009.12,項目負責人,雙邊市場定價博弈的福利效應分析與激勵性規制政策理論與應用研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6.09—2007.04,項目負責人,模塊化創新的知識集成模式與知識鏈重構方法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
2003.12—2004.12,項目負責人,產學研結合政策研究,「上海教育新一輪發展研究」決策咨詢課題
2003.01—2005.12,項目負責人,虛擬研發組織運行機制與治理結構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申請項目
2001.12—2004.10,項目負責人,基於績效評價的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再設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多項上海市科委與教委的科研項目。入選復旦大學世紀之星、上海市曙光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獎勵計劃;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高等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獎、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
㈥ 請問,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的復試時間
鑒於2014年報考我院碩士研究生的考生較多,部分專業初試成績較高,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我院決定在國家線公布之前,對國民經濟學、稅收學、投資經濟、稅務碩士(稅收政策與管理方向)、教育經濟及管理等專業的部分考生提前進行預復試,我院其他各專業復試方案將在國家線確定後,另行公布。具體預復試方案通知如下:
一、預復試分數線
1、國民經濟學:總分不低於388分,單科不低於55(83)分,參加預復試共6人;
2、稅收學:總分不低於384分,單科不低於55(83)分,參加預復試共4人;
3、投資經濟:總分不低於395分,單科不低於55(83)分;參加預復試共6人;
4、稅務碩士(稅收政策與管理方向):總分不低於388分,單科不低於55(83)分,參加預復試共21人。
5、教育經濟及管理:總分不低於381分,單科不低於55(83)分,參加預復試共5人。
二、預復試安排
(一)時間:
英語面試:3月24日(周一)上午9:00開始
專業面試:3月25日(周二)上午9:00開始。
學術型碩士筆試:3月25日(周二)下午14:00——16:00(僅國民經濟學、稅收學、投資經濟、教育經濟及管理專業參加)
(二)地點:
上海市楊浦區武川路111號上海財經大學武川路校區鳳凰樓。3月24日上午將在一樓大廳張貼具體筆試、面試地點,請各位考生注意查看。
(三)復試和錄取規則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國民經濟學、稅收學、投資經濟、教育經濟及管理專業)
1、復試形式及內容
(1)筆試:內容參考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復試參考書目,形式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
(2)外語口試:以考查外語應用能力為主,滿分為50分。
(3)專業面試:內容包括專業素質及能力考察、綜合素質及能力考察和學術研究潛力考察,滿分為120分。
(4)科研加分:
論文加分:本科階段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每篇加5分,加分上限為10分;
課題加分:本科階段主持科研課題研究的,每項課題加10分,參與科研課題研究的,每項課題加5分,加分上限為10分;
獲獎加分:本科階段的科研成果(論文及科研課題)獲得獎勵的,每項加10分,加分上限為10分;
上述各項加分由學院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按照考生科研成果的級別及數量打分,科研加分為上述三項加總,滿分為30分。
(5)復試成績計算方法:復試成績=筆試成績+外語口試成績+專業面試成績+科研成績,共計300分。
2、錄取規則
根據綜合成績排名由高到低確定擬錄取名單,綜合成績的計算方法為:初試成績÷5×62.5%+復試成績÷3×37.5%。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稅務碩士(稅收政策與管理方向))
1、復試形式及內容
(1)英語口試,以考查英語應用能力為主,滿分為100分;
(2)綜合能力面試,重點考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滿分為200分。
(3)復試成績計算方法:復試成績=英語口試成績+綜合能力面試成績,共計300分。
2、錄取規則
根據綜合成績排名由高到低確定擬錄取名單,綜合成績的計算方法為:初試成績÷5×62.5%+復試成績÷3×37.5%。
三、體檢
考生可於3月24日(周一)下午14:00-14:30自行前往我校醫療健康服務中心進行體檢,地址為武川路111號上海財經大學武川路校區,體檢時請攜帶身份證、復試通知單。
考生也可到居住地當地二級甲等及以上等級的醫院進行體檢,於預復試時提交體檢結論表格。需要體檢項目為:內科、外科、視力、辨色力、血壓、體重、腹部B超(肝、脾、膽、胰、腎)心電圖檢查、X線胸部檢查、血液化驗(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體檢表格請考生登錄我校健康管理中心網站下載http://hq.shufe.e.cn/structure/jkgl/jktj/xstj_con_74995_1.htm。
四、報考資格審查
預復試期間,考生須進行報考資格審查。請攜帶准考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原件(應屆本科畢業生攜帶完整注冊的學生證)。在境外取得學歷學位者,出示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同時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原件。有關學歷學位認證方法,請查詢http://renzheng.cscse.e.cn/;報名階段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在資格審查時應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未進行資格審查或資格審查未通過的考生將一律不予錄取。
資格審查地點: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地址:國定路777號上海財經大學育衡樓A207室)。
五、提交材料
預復試期間,請考生准備提交以下材料:本科畢業證書復印件或學生證復印件1份(學生證含個人信息及注冊信息的每一頁)、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一式1份、在校歷年學習成績單原件1份(應屆本科畢業生由所在學校教務部門提供並加蓋公章;非應屆本科畢業生由考生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提供並加蓋公章)、主要科研成果、學術論文或著(譯)作一覽表、各類競賽獲獎證書等材料。復印件統一用A4紙復印,以上材料一律不退回考生。
六、錄取
我院錄取工作將在國家線下達後,在校研究生院招生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如預復試方案中公布的復試分數線低於國家和我校的復試分數基本要求(含總分和單科分數線),實際錄取分數線將以國家和我校的分數線為准,如考生初試成績低於國家和我校規定的復試基本要求,將取消該考生的復試成績和錄取資格。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㈦ 裴育的主要科研成果
政府采購的資源配置效應分析,《財政研究》2002年第8期
政府采購中的尋租經濟學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徹底減輕中國農民負擔的理性選擇,《經濟問題》2003年第6期
關於財政風險預警系統構建的基本思考,《財政研究》2003年第7期
政府采購中的尋租經濟學分析,《新華文摘》2003年第8期
中國證券市場稅制優化問題研究,《稅務研究》2004年第3期
經濟發達地區基層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實證分析,《財貿經濟》2005第10期
中國地區間稅負差異與地區間經濟差異,《中國軟科學》2005第8期
城鄉統籌發展與公共品供給相關政策分析,《南京社會科學》2006.9
財政政策的兩難選擇:自動穩定器與相機抉擇,《中國行政管理》2007第1期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理論分析,《中國軟科學》2007第3期 《財政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學校理財》(譯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003年中國財政發展報告(政府采購部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政府采購經濟學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國財政風險及其預警系統研究》,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財政風險及其預警系統研究(2002-2004年度)
主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財政風險及其控制研究(2002年度)
主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研究(2003-2005年度)
主持財政廳「十一五」規劃項目:江蘇省地方債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2005年度)
主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 財政績效審計與評價體系研究(2006-2008年度)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指標測定與計量研究(2004-2005年度)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擴張性財政政策及其風險研究(2001-2004年度)
參與教育部重大項目:中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問題研究(2002-2004年度)
㈧ 徐國祥的專業工作成果業績獲獎情況
[1]債券指數編制研究200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課題類優秀成果一等獎;
[2]統計學(主編)2004年9月獲上海市優秀教材一等獎;
[3]證券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2002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課題類一等獎;
[4]全國統一股價指數編制研究----指數期貨標的物選擇實證分析2002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
[5]人才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三等獎;
[6]統計學專業教材系列建設2001年4月獲上海市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期貨市場保證金和漲跌停板數量界限及其實證研究(論文)2000年7月獲國家統計局第五屆優秀論文二等獎;
[8]上市公司綜合測評方法及其實證分析(課題)2000年7月獲國家統計局優秀課題二等獎。
[9]統計學教學改革系列研究,1999年4月獲上海市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0]體制轉軌時期宏觀經濟分析和預測的方法研究(課題)1998年獲第四屆全國統計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統計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類一等獎;
[11]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綱要(參加)199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
[12]MBA管理統計學1997年獲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優秀著作三等獎;
[13]涉外經濟統計(著作)1997年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著作獎;
[14]國內凈遷移人口數估計方法研究(論文)1996年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論文獎;
[15]統計預測與決策(著作)l996年獲上海市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財政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16]股民投資門徑-股市行情分析和對策(專著)1995年獲上海市統計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專著三等獎;
[17]統計預測與決策(著作)1994年獲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優秀著作獎。
㈨ #上海財經大學#工作10年以上,一般都進入了什麼收入階級
應該看行業跟職級 工作七年 42k 金融行業 稅後 項目獎勵看情況吧 我們一位CFO工作十幾年了 月薪12萬 稅後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估計這種工作就這樣吧,不死不活的,沒什麼創意和大的波折,所以收入大多不高,不過工作彈性比較足,經驗足的話就比較輕松,30歲~40歲特別難熬,過後就懶了,心安理得地拿著低收入喝著茶 來自職Q用戶:劉先生
㈩ 陳信華的科研成果
主持課題
(1)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氣候衍生品交易的現狀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研究。2007年7月20日立項(批准號:2007BJB022)。
(2) 2008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科研創新項目:波動率指數的編制、交易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研究。2007年12月立項(批准號為:08ZS50)。
(3) 上海市金融學會研究課題:中國國際收支失衡及其戰略性政策調節研究——基於國際收支發展階段理論的視角,2007年6月14日中標。
(4) 上海市金融學會研究課題:中國當前防止通貨膨脹抑或通貨緊縮研究,研究經費.5萬元,2006年12月結題。該課題榮獲2006年上海市金融學會重點研究課題三等獎。
主要著作(個人專著)
(1) 《開放經濟國際收支的宏觀調節論》(28.1萬字),2000年12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 7-5429-0807-3/F.0745)。
(2) 《國際金融管理》(36萬字),2001年7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書刊號:ISBN 7-04-009591-2)。
(3) 《外匯經濟學》(37萬字) ,1997年12月由(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書刊號:ISBN-957-11-1495-2)。
(4) 《財務報表分析技巧》(16.3萬字),1999年3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修訂版(書刊號:ISBN 7-5429-0206-7/F.0198)。
(5) 《證券投資學講義》(40.4萬字),2002年1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 7-5429-0935-5/F.0854)。
(6) 《金融衍生工具——定價原理、運作機制及實際運用》(59.4萬字),2004年2月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 7-81098-031-9/F.025)。
(7) 《微觀金融學——財務分析、資產定價與投資評估》(59.4萬字),2006年4月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 7-81098-530-2/F.482)。
與他人合著
(1)《跨國公司教程》(25.7萬字),1996年9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7-5429-0414-0/F.0392),陳憲、陳信華、桂詠評編著。
(2) 《國際經濟學教程》(76.5萬字),2003年5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7-5429-1109-0/F.1016),陳憲、石士鈞、陳信華、董有德編著。
(3)《國際金融學》(64.9萬字),2004年9月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7-81098-218-4/F.196),陳信華、殷鳳編著。
(4) 《金融衍生品——天使抑或惡魔?》(28.3萬字),2007年8月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刊號:ISBN 978-7-81098-963-3/F.917),陳信華、葉龍森著。
(5)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s: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Ⅸ Edited by Xinhua Chen, Qiying Hu, Shouyang Wang, Chongfeng Wu and Yirong Ying, Published by Global-Link Publisher, Hong Kong, London and Tokyo (October 2006). ISSN 1727-2270, ISBN 962-8286-98-6.
主要論文
(1) 「Analysis of Volatility in the Option Pricing Model」, Lecture Notes in Decision Sciences: Finan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Ⅸ Published by Global-Link Publisher, Hong Kong, London and Tokyo (October 2006).
(2) 陳信華「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與中央銀行的外匯市場干預」,《上海大學學報》2000年第7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