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去除人體上的濕熱
濕熱是中醫內蘊,指濕熱蘊釀於中焦脾胃和肝膽而言。濕為重濁粘膩之邪,容易影響氣機的流通,如與熱邪相合,濕熱交困,則熱因濕阻而難清,濕因熱蒸而陽氣受傷更甚,臨床表現為熱勢纏綿,下午熱高,身重,神疲,懶言,神志昏沉,胸脘痞悶,惡心,納呆,腹脹,便溏,或發黃疸,小便不利或黃赤,舌苔黃膩。多見於腸傷寒、黃疸型肝炎,鉤端螺旋體病等。 這里所談的濕熱病,乃屬雜病范疇,不包括熱病中之濕溫病。雜病中常見的濕熱病有脾胃濕熱證、肝膽濕熱證、大腸濕熱證、膀胱濕熱證、肺臟濕熱證,其治各有其方,茲結合臨床實踐分述如下。 1.脾胃濕熱證多由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及酒酪,致脾胃恣生濕熱引起。濕熱壅滯脾胃,必然影響脾胃之運納和升降,故臨床多表現為脘腹脹悶、食少無味、厭油欲嘔、渴而不飲、小便黃少、大便溏而不爽,有的患者還出現皮膚發黃,苔膩,脈滑數或緩濡等。筆者治此病,常將茵陳蒿湯(茵陳24克,梔子15克,大黃6克)合五苓散(桂枝、茯苓、澤瀉、豬苓各9克,白術15克)化裁。苔黃膩者,去桂枝,加黃連6克;苔白膩者,加藿香9克、白蔻6克;苔白膩而脘腹脹甚者,加厚朴15克,蒼術、陳皮各9克;嘔吐者,加半夏、生薑各12克。 2.肝膽濕熱證多由肝膽感受濕熱之邪,或肝膽氣郁,致膽汁疏泄不暢,化生濕熱引起。其證或表現為脅肋隱痛、心煩口苦、易於發怒、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上證不解,又見陰囊濕疹,或婦女陰部瘙癢,或黃帶多等濕熱下注之候。或表現為右脅下劇痛,痛而拒按,惡心嘔吐,甚則寒顫高熱,身目發黃,苔黃厚,脈滑數等(此病西醫多診斷為毛細膽管炎或膽結石合並感染)。前者宜用龍膽瀉肝丸治之,後者筆者常用四逆散(柴胡12克,枳實18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合香連丸(木香12克,黃連9克)加茵陳、金錢草各30克,半夏、竹茹各12克;大便秘結者,更加大黃9克、厚朴15克,均可獲滿意之效。 3.腸腑濕熱多由夏秋之際,外受濕熱之邪,內傷飲食生冷,化生濕熱,下注腸腑,致大腸傳導失司引起。其病或以泄瀉為主,或以痢疾為主。泄瀉之特點為腹痛即瀉,瀉而不爽,大便為黃褐色氣穢;痢疾之特點為下痢膿血,腹痛,里急後重,且上述兩者都可伴有發熱、口中微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等。其治雖然均當清熱祛濕,但選方用葯則不同。前者宜用葛根芩連湯(葛根18克,黃芩12克,黃連9克,甘草3克)加減;後者宜用白頭翁湯(白頭翁30克,秦皮15克,黃連、黃柏各9克),或更加木香、白芍、檳榔、枳殼治之。 4.膀胱濕熱或由外感濕熱,蘊結膀胱,或由飲食不節,濕熱內生,下注膀胱引起。其證尿頻尿急,尿痛尿灼,小便黃赤渾濁,短少不利,或尿中有砂石,並伴有舌紅,苔黃厚,脈滑數等。宜清熱利尿通淋。無砂石者,當用八正散(扁蓄、瞿麥、梔子各15克,木通9克,滑石18克,車前子12克,大黃6克,甘草3克)治之;有砂石者,筆者常用自擬的通淋排石湯(金錢草30克,石葦18克,冬葵子、車前子、茯苓、生地各15克,澤瀉、竹葉、木通、雞內金各9克)隨證加減。結石過大,不易排出者,應先用激光碎石,然後再服此方。 5.肺腑濕熱一般不稱濕熱壅肺,而叫痰熱阻肺。所以然者,以濕在肺中,多化為痰也。痰熱阻肺,或由肺中宿飲濕濁,郁久而成熱成痰;或由邪熱入肺,煎熬肺液成痰,致痰熱滯肺引起。其證常見咳嗽氣緊,胸痛,咯黃色稠痰,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等。應清熱除痰。筆者常用千金葦莖湯(蘆根18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30克,桃仁12克)加桔梗、大力治之。有發熱而喘者,更合麻杏石甘湯(麻黃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甘草6克);痰如膿樣,量多腥臭者,再加魚腥草、金銀花各30克治之,屢用屢效。 總之,濕熱所在部位不同,不僅表現各異,而且用方也不同。故醫者若只知濕熱,不知濕熱在何臟腑,就無法下手開方。B09.3 濕熱病與濕熱方
⑵ 如何去除體內的濕熱毒
對於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來說,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身體問題了,這是由於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再加上繁忙的工作,讓我們很多人都有了濕熱的問題,那麼濕熱體質的朋友們應該如何調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應該怎麼辦吧。
如何去除體內濕熱 這樣做調理濕熱體質
按摩排水勝桑拿
這就是我們給大家推薦的方法了,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方法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了,不僅是可以幫助我們調理濕熱體質的問題的了,而且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也是同樣很有好處的了,我們大家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健哦。
⑶ 如何去除濕熱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
濕重的治療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則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瘡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⑷ 如何去除身體里的濕熱
身體濕熱如何去除,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葯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葯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里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⑸ 怎樣去除體內濕熱
濕熱之症是中醫的疑難病因之一,要通過望聞問切,看看舌象才能知道濕與熱的比例,還要通過調整用葯比例的變化才好起作用。
比常用的去濕方法有:紅豆薏米粥和淡竹葉玉竹薏米10紅豆煮粥。
至於清熱解毒祛濕:甘露消毒丹利濕化濁,清熱解毒:滑石 茵陳蒿各20克 黃芩12克 石菖蒲6克 木通 浙貝母各8克 射干 連翹各12克 白扣仁4克 藿香8克 薄荷3克(後下),水煎服。
若先麻煩,鮮蘆根一米,煮,當茶飲。一天量。
建議你以後多參加勞動,少吃寒涼的東西啦。
⑹ 如何去除身體里的濕熱毒
去濕熱誤區:多運動,多出汗是不會排除濕熱的,濕熱是人體內的一種治病邪氣,多運動,多出汗只會減少體內的水分,不會減少熱,如果你在運動完之後飲用大量的水還會增加濕氣。
去濕熱方法:
1、注意飲食,最好能堅持清淡、清熱的飲食,多吃些利濕的食物,比如蓮藕、黃瓜、白菜、苦瓜、冬瓜、綠豆、紅小豆、蓮子、薏苡仁等,這些食物能夠幫助我們去除濕熱,要少吃油炸辛辣、大補大熱的食物,像羊肉、牛肉、狗肉、蔥蒜、生薑等食物,煙酒也要戒掉,甜食要少吃。
2、保持大便通暢,體內有濕熱的患者也往往容易便秘,想要祛濕熱,不管有沒有便意,每天都要定時的去衛生間,最好是早餐後,時間久了就可以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
3、避免居住在潮濕的地方。想要防治濕熱體質居住的環境要通風、乾燥,冬天的時候也不要門窗緊閉,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一下。
4、中醫刮痧拔罐,很多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去刮痧拔罐,刮痧拔罐都有祛濕的功效,如果你是初次刮痧拔罐,要讓醫師來操作,避免出現不必要麻煩。
⑺ 哪些水果是去除濕熱的
夏天酷熱潮濕,各種疾病易乘虛而入,多吃蔬菜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尤其是以下四類蔬菜,更是有利度夏的上上之品。
1.含水量多的瓜類蔬菜: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需要及時補充水分。補充水分以蔬菜中的水分最好,因為這種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凈、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廠生產的飲用水無法比擬的。夏季正是瓜類蔬菜上市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這就是說,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於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2.清熱去濕的涼性蔬菜: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濕之毒。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造成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近年來,肉類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增加,人體質呈酸性,多內熱。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夏季上市的涼性蔬菜有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芹菜、菊花腦、落葵(紫角葉)、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這些蔬菜正值旺產期,不妨經常食用。
3.解火敗毒苦味蔬菜:科學研究發現,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甙類、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現代營養學家認為,苦味食品可促進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濃度,從而增加食慾。常見的苦味蔬菜有苦瓜、苦菜、蒲公英、荷葉等。
4.抗炎殺菌的蔬菜:夏季氣溫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這時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青蒜、蒜苗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製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近年研究查明,大蒜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蒜素。由於大蒜中的蒜酶遇熱會失去活性,為了充分發揮大蒜的殺菌防病功能,最好生食。
⑻ 請問如何去除身體的濕熱
你好! 1.首先我覺得你是進了一個誤區。不能說有熱就只用清熱葯。就濕熱來說,濕熱的話必須祛濕和清熱葯並用。這是因為濕邪其性粘滯,熱邪附之則難清,因此不用祛濕葯的話熱是始終清不了的。 2.其次,就金銀花來說,金銀花屬於清熱解毒葯,其性偏於甘潤,不利於濕邪的祛除。應該用黃連、黃芩、黃柏、白頭翁之類的清熱燥濕葯。 3.分析你的症狀:鼻孔發熱,嘴角生瘡,還有額頭也有小瘡,小便有點發黃,這應該屬於心火亢盛證。心經有熱,心火循經上炎故見嘴角生瘡,還有額頭也有小瘡;心和小腸相表裡,故小便黃。而熱天特別口渴可能是陽明腑實證,不知道你還有沒有煩渴喜冷飲,大汗出,脈洪大有力等症狀,如果有那應該就是陽明腑實證了。 4.,胃腸濕熱重是可以引起腹瀉或者便秘的,如果熱重可能便秘會嚴重些,如果濕重腹瀉可能就嚴重些,同時大便不爽,而且氣味臭。 5.葯的話可以試一下導赤散合黃連解毒湯加減,此外還應該注意顧護脾胃之氣,因為清熱葯有很多都會傷脾胃,脾胃受傷則濕更難除。最好去大醫院看一下,開些中葯。
⑼ 如何去除身體里的濕熱
1、注意飲食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最好能堅持清淡、清熱的飲食,多吃些利濕的食物,比如蓮藕、黃瓜、白菜、苦瓜、冬瓜、綠豆、紅小豆、蓮子、薏苡仁等,這些食物能夠幫助我們去除濕熱,保持大小便通暢。要少吃油炸辛辣、大補大熱的食物,像羊肉、牛肉、狗肉、蔥蒜、生薑等食物,煙酒也要戒掉,甜食要少吃。
2、保持大便通暢
體內有濕熱的患者也往往容易便秘,排便的時候也會感覺排不幹凈,想要祛濕熱,不管有沒有便意,每天都要定時的去衛生間,最好是早餐後,時間久了就可以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
3、避免居住在潮濕的地方
如果你居住的地方低窪潮濕,夏天的時候溫度高、濕度高、又不通風,長期如此,身體沒有濕熱才奇怪。想要防治濕熱體質居住的環境要通風、乾燥,冬天的時候也不要門窗緊閉,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一下。
4、中醫刮痧拔罐
體內有濕熱的患者就醫的時候,很多醫生都會建議患者去刮痧拔罐,刮痧拔罐都有祛濕的功效,如果你是初次刮痧拔罐,要讓醫師來操作,避免出現不必要麻煩。
5、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幫助人們防病治病最通用的方法,體內濕熱的人,可以選擇慢跑、爬山等運動,這些運動可以讓你出汗,又不會太劇烈,出出汗對祛濕是有好處,夏天出門運動的時候,要選擇比較陰涼的地方。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